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国际储备与储备管理

• 特别提款权与其他储备资产不同的特点: • ①它不具有内在价值,是IMF人为创造的纯粹
账面资产。其价格根据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汇率 加权平均算出; • ②它没有商品贸易及金融交易基础,由IMF按 基金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成员国; • ③限定在成员国政府与IMF及各成员国之间发 挥作用。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 备资产,但由于黄金的开采量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而且私人窖藏、工业与艺术用途的黄金需求不断 增长,黄金日渐难以满足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的 扩大对国际储备的需要。
• 能自由兑换成黄金的货币(如英镑、美元)就取 代其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第一是可得性,即它是否能随时、方便地被政府得 到; • 第二是流动性,即变为现金的能力; • 第三是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 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广义的国际储备
广义的国际储备可以划分为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 反映了一国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的总体能力。 广义的国际储备=自有储备+借入储备=国际清偿力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特别提款权定价
• 创立初,1美元=1SDR; • 20实际70年代后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特别提
款权价值,选取5个主要国家货币,以5个国家的 贸易额为权数计算特别提款权价值。特别提款权 资产的利率也是用5种货币的市场利率经过加强平 均后求得的。 • 由于采用一揽子货币定值,价值比较稳定是特别 提款权的第一特征。
• (1)进口规模。由于国际储备最基本作用是弥补国际收 支逆差,进口规模大、占用外汇资金多,发生逆差的可能 性及数额往往也大,因而需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作为后盾。
国际储备有什么特点

国际储备有什么特点国际储备在⼀些经济论坛中可以看到这个词,⼀般来说国际储备的多少可以看出国家的经济状态是否稳定,国际储备就是为了弥补国际的收⽀⾚字,保持汇率稳定的,那么国际储备有什么特点呢。
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有:①黄⾦储备数量稳定;②外汇储备的增长呈现曲折和迅猛的特点;③在IMF的储备头⼨和特别提款权在我国的国际储备中不占重要地位;④我国的国际储备的作⽤正在⽇益全⾯化。
国际储备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付的需要⽽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定义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也称“官⽅储备”或“⾃由储备”,是⼀国政府持有的,可以随时⽤来平衡国际收⽀差额、对外进⾏国际⽀付、⼲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额。
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的重要问题之⼀,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和稳定汇率的能⼒,⽽且会影响世界物价⽔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具备条件国际储备资产⼀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可获得性、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
1.⼀国⾦融当局必须具有⽆条件地获得这类资产的能⼒;2.该资产必须具备⾼度的流动性;3.该资产必须得到国际间普遍接受。
构成狭义的国际储备只限于⽆条件的国际清偿⼒(即⾃有国际储备),⽽不包括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即⼀国潜在的借款能⼒);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
⼀般⽽⾔,⼀国的国际储备可以分为两部分:⼀部分⽤于⽇常弥补⾚字和⼲预外汇市场的需要,称为交易性储备;另⼀部分⽤于不可预测的突发性内外冲击,称为预防性储备。
前者与弥补⾚字和⼲预外汇市场所需储备量保持⼀致,后者则需按照分散原则进⾏投资。
从国际清偿⼒的⾓度看,国际储备的构成包括以下两种:(⼀)⾃有储备的构成⾃有储备即国际储备,主要包括⼀国的货币⽤货币性黄⾦、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和特别提款权。
1.货币性黄⾦2.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中的主体。
国际储备多元化详解

国际储备多元化详解摘要:I.引言- 介绍国际储备多元化的背景和意义II.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定义与特点- 解释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含义- 描述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特点III.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发展历程- 回顾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发展过程- 分析推动国际储备多元化的主要因素IV.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影响- 探讨国际储备多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分析国际储备多元化对各国货币当局的影响V.中国的国际储备多元化策略- 介绍中国在国际储备多元化方面的实践- 分析中国采取的国际储备多元化策略VI.结论- 总结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现状和趋势- 提出对未来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展望正文:I.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储备多元化成为各国货币当局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际储备多元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国际储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还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相关内容。
II.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定义与特点国际储备多元化是指储备货币种类的多元化。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国货币当局在储备资产中增加其他国家的货币,如欧元、日元、英镑等;二是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其他资产,如黄金、国际债券、特别提款权(SDR)等。
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储备货币种类的增加、储备资产的多样化和国际储备管理体系的完善。
III.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
当时,由于美元的两次贬值,美元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各国开始寻求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随着欧元的诞生和亚洲货币合作组织的建立,国际储备多元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然而,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储备多元化面临新的挑战,各国货币当局纷纷调整国际储备结构,进一步提高国际储备多元化水平。
IV.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影响国际储备多元化对世界经济和各国货币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国际储备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单一货币波动风险,提高外汇储备的安全性。
其次,多元化储备体系有助于提高各国货币当局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自主权,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四章 国际储备 思维导图

第四章国际储备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国际储备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的特征①可得性②流动性③普遍接受性国际清偿力(广义国际储备)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通融资金的能力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第一线储备):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狭义国际储备)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第二线储备):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定、借贷总安排、该国商业银行的短期对外可兑换货币资产国际储备的来源一国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国际收支盈余中央银行在外汇干预时购进的外汇一国政府对外借款的净额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接收他国支付的特别提款权其他来源全球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各国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国际储备的作用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调节本币汇率充当信用保证防范突发事件第二节国际储备的结构及演进国际储备的结构自有储备黄金储备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①黄金产量有限;②黄金的占有和掌握极不均匀;③黄金价格波动频繁外汇储备(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能自由兑换②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③币值稳定在IMF的储备头寸成员国向IMF缴纳份额(Quota)中的外汇部分IMF用去的本币持有量部分基金组织从成员国的借款特别提款权(SDRs)是一种凭信用发行的资产,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Paper Gold),但其价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由IMF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具有严格限定用途,即只能在IMF及各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任何私人企业不得持有和运用,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借入储备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议借贷总安排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课兑换货币资产储备货币分散化及其影响储备货币分散化含义:储备货币分散化(储备货币多元化)是指各国的外汇储备从原来单一的美元储备改变为包括多种货币构成的外汇储备结构原因:出现国际储备货币分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美元危机频繁,主要货币汇率经常波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相对地位的此消彼长储备货币分散化的经济影响积极影响:①缓解了特里芬难题②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③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消极影响:①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②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③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国际储备中的南北矛盾储备货币发行、流通中的南北地位不对称特别提款权分配中的南北地位不对称第三节国际储备的管理国际储备的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确定和调整,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国际储备需求含义: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均衡。
第四章:国际储备

第四章国际储备第一节国际储备的性质一、国际储备的含义1.什么是国际储备2.国际储备资产的特征一个国家用于国际储备的资产,通常被称为国际储备资产。
一种资产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方能成为国际储备:(1)可得性。
国际储备资产必须能随时、方便地被政府所得到。
(2)流动性。
国际储备资产须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在其各种形式资产之间自由兑换,而且,各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必须能无条件地获得并在必要时候运用这些资产。
(3)普遍接受性。
国际储备资产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其他特征,如国际储备资产内在价值必须相对稳定。
3.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1)狭义的国际储备与广义的国际储备的含义: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
(2)狭义的国际储备与广义的国际储备的区别:国际清偿力的含义比国际储备的含义广泛些:狭义的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自有国际储备),而不包括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一国潜在的借款能力);而国际清偿力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和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对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二、国际储备的来源从一国来看,国际储备的来源有以下几条渠道:1.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国际储备最主要的来源。
2.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黄金用本币从国内市场收购黄金,可以增加该国的国际储备总量;如果用原有的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上收购黄金,只改变该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并不会增大其国际储备总量。
3.中央银行实施外汇干预政策时购进的可兑换货币在本币受到升值压力情况下,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购进外汇,以稳定汇率。
于是购进的可兑换货币便成为该国国际储备的一部分。
4.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外借款净额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运用其自身的信誉及经济实力,以国际信贷方式吸收的外汇资金,也是一国国际储备的来源之一。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由于特别提款权分配总额占世界储备资产总额的比重过低,而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额不平衡,因此,它不可能成为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
《国际金融》第3章国际储备

2.国际储备的供给 (来源)
(1)国际收支顺差:最稳定、最可靠来源 (2)中央银行针对本币升值进行的外汇干预活动
抛出本币,换回外币(我国2002、2003年分别 有300亿美元左右,2004年更多) (3)IMF分配的GDRs和SDRs (4)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黄金 (5)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在国外借款的净额
1)必须是可自由兑换货币 2)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人们对其购买力的稳 定性具有信心 3)这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价值相对稳定
5
续 (3)普通提款权(General Drawing Rights,GDRs)
是指在IMF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 也称在IMF的储备头寸。
IMF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对会员国提供国际储备,以有 助于缓解会员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包括:
级储备,如长期公债券。
26
续
2)另三种储备资产的三级分类法 普通提款权,由于会员国能随时从基金组
织提取和使用,故类似一级储备。 特别提款权,由于它只能用于会员国政府
对基金组织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支付,会员国 若需将它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须向基金组织 提出申请。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日才能完成, 因此,特别提款权可视为二级储备。
14
二、国际储备水平(总量)管理 1.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之一)
(1)对外贸易状况 贸易收支往往是决定国际收支的最重要因素,
而国际储备的最基本作用也是弥补国际收支逆 差,因此,对外贸易状况是决定一国国际储备 需求量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状况包括:
对外贸易规模 对外贸易条件 商品国际竞争能力
15
1.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之二)
在国际储备结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储备 货币的管理。
国际储备及其构成

2.SDR的使用 当IMF向成员国分配SDR时,将其分到
的数额记录在该国SDR账户的贷方,当该国 发生国际收支逆差需要动用SDR时,IMF按 章程通过协调指定另一国(通常是工业化国家) 接受SDR。
22
成员国可以实际动用的特别提款权数额, 平均不能超过其全部分配额的70%,如果超 过,则必须把超支部分赎回。即每一成员国 手中至少必须保持 30%的分配到的特别提 款权。
70年代后,IMF转而采用一种加权平均方 法确定SDR的价值。1974年选择16种货币组成 货币篮子定值。
由于定值不方便,1981年选取5个国家(美、 德、日、英、法),以5国各自对外贸易在5国 总贸易中的百分比作为权数,分别乘以5国货 币计算日当日在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比价,求 得SDR当天的美元价值。
765 3%
5.法国 2435 67% 10.荷兰 613 58%
13
(二)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外汇资
产。能充当储备的货币就是储备货币。 最早充当储备货币的是英镑,20世纪30
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崛起,英镑 和美元共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二战后,美 元取代英镑成为最重要的储备货币。
在实践中,只要提出申请便可提用,该 档提款权为储备部分提款权,因此储备头寸 包含储备部分提款权余额
18
储备头寸的另一组成部分是:基金组织 将某一成员国的货币贷给其他成员国使用, 而导致其持有的该国货币不足75%的部分
货币提供国则形成对IMF的债权,这部分 债权IMF随时可向会员国偿还,即会员国可以 无条件用来支付国际收支赤字。
10
100年前5两黄金买四合院,现在1 公斤不够买半个厕所!如果你在100年 前没买四合院,而保留5两黄金,那你 今天将是一个穷人。
国家外汇储备特点及经营管理

查找相关资料,看看我国近年外汇储备有何特点?你认为应如何完善我国对外储备的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特点及经营管理摘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逐年大幅增长,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随美元的贬值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缩水,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而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讨论我国外汇储备的特点,以及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若干建议.1.我国外汇储备1.1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又称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外汇储备仅有8.4亿美元,到2006年年底,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
截止到2009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3992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近三成,连续四年位居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之席。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2010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24470.84亿美元。
2011年31811.48亿美元,2012年33115.89亿美元,2013年38213.15亿美元.1.3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原因我国外汇储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的贸易顺差(二)固定的汇率制度.由于在2005年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盯住美元汇率”政策,即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以美元形式持有的。
再加上我国汇率一直存在被低估的事实,这一点各方已达成共识,因此人们普遍对人民币有升值预期,一部分国际游资也出于套利目的被吸引到国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1980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之后,次年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国际储备体系。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黄金、外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构成。
但同时我国的国际储备又有与其它国家不一样的特点和自身的一些独特的问题。
1、黄金储备的数量稳定但是比重较小。
我国实行的是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一定时期内的黄金储备数量也是比较稳定的。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2006年,我国的黄金储备数量一直很稳定,只是在2000年以后稍微有所上升至2007年的1930万盎司。
2010年8月12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最新的各国央行黄金储备数据,其中美国黄金储备8133.5吨,依然是世界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占全球合计的26.49%,中国黄金储备1054.1吨,在世界排名第六。
虽然中国的黄金数量并不少,但在整个外汇储备中仅占到了1.6%,相比之下,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其外汇储备的74%。
2、外汇储备的增长既迅猛又曲折。
在1979年至1992年间,我国的外汇储备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部分构
成,国家外汇库存,是指国家通过中国银行兑进与卖出外汇相抵后的余额。
这与IMF 的统计口径有差距,因为一般国际上在计算一国的外汇储备时,通常不包括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所形成的营运外汇结存,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货币当局对这部分外汇资金无权进行无条件的使用。
从1983年起,我国开始对外公布国家外汇储备数额。
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量入为出”,出口额较小,进口也受到严格限制。
当时,人民币牌价由官方决定,无须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外汇储备规模很小。
1 980年,国家外汇库存亏空12.96亿美元,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也只有35 58亿美元,其中主要是吸收国外存款,本质上属于对外负债。
整个80年代,国家外汇储备虽然时有波动,但从未超过1 00亿美元。
从1993年起,为与lMF 统计口径接轨,我国将外汇储备的统计口径改为仅指国家外汇库存。
1994年初,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企业外汇留成,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建立了银行间统一的外汇市场。
外汇储备数量随之大幅度增长,从年初21 2亿美元激增至年末51 6亿美元,一年内净增304亿美元。
在1 995和1996两年度中,尽管政策变动因素逐步减弱,但储备涨势依然强劲。
在此期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盈余,国家外汇储备接连突破700亿和1 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外汇储备大国。
其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加之出口增长缓慢,利用外资增速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998—2000年间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时期,三年总计仅增)J1]257亿美元。
2001年以来,受中国预期入世以及最终入世的影Ⅱ向,加之中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人民币预期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利用外资量、进出口总额等同比出现幅度较大的增长,外汇储备于2001年突破2000亿大关。
在2006年年末更是达到了1 0663亿美元(它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的20%:相当于我国去年经济总量的45%:相当于全国人民手中钞票总金额的3倍。
),并且这个数字仍然在不停的向上攀升,截至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15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50000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外汇储备 1.67 -12.96 69.86 82.2 20.72 33.72 110.93 194.43 516.2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1996 外汇储备
1050.49 1449.59 1655.74 2864.07 6099.32 10663.
44 19460.3
28473.38
1050.49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
3、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在我国国际储备中不占重要地位。
这是因为,其一,外汇储备在我国国际储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2008年所占比重高达98.8%;其二,我国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向lMF缴纳的份额也不多,从而决定了我国持有的储备头寸与分配的SDRs数量均不大。
2001年2月5日,lMF通过决议,将中国份额增至63.692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3%,在所有183个成员国中排名第8位2009年9月9日lMF通过决议,将中国特别提款权增至230亿美元,不过其在IMF中所占份额比例仍将维持不变。
但由于外汇储备在快速增长,因此所占比重明显有所降低。
4、我国国际储备的作用正日益全面化。
长期以来,我国国际储备的作用只限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充作偿还外债的保证,而不具有充作干预资产的作用。
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后,中央银行通过向外汇市场吞吐外汇,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此外,我国的国际储备具有充作干预资产的作用。
而当前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