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优秀作文教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doc

优秀作文教学: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园丁赞歌,人称视角人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三记叙要选好角度【命题及要求】“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 一曲饱含深情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我们想起教过我们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们。
这些老师中,总会有一些令你难忘怀念的,每当你回忆时,伴随他的点点滴滴总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
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和新的领悟。
当与老师共处的一些美妙瞬间闪烁着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笔端吗?请带着对老师真诚的感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关于老师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注意记叙的角度。
【方法指导站】视角与切入点1、关于“视角”。
视角一般指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文中的“我”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自己,在这类习作中,记叙只限于"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鲁迅小说中的“我”。
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 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2024年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园丁赞歌》记叙文部分,主要围绕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探讨选好角度的重要性,分析优秀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并进行实践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了解选好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感受园丁精神的伟大,激发对身边辛勤付出的人的敬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选好写作角度。
教学重点:理解记叙文的特点,掌握选好角度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组园丁辛勤工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园丁的辛勤付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让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巩固基础知识。
b. 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探讨选好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c. 举例说明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行写作练习。
3. 例题讲解:以一篇优秀记叙文为例,详细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5.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分享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选好角度的重要性3. 优秀记叙文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园丁”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表达出对园丁的敬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辛勤付出的人,学会感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选好写作角度。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园丁赞歌》,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园丁赞歌》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重点探讨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的写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角度进行写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辛勤付出,激发他们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记叙文写作技巧,特别是选好角度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发挥想象,进行有创意的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园丁赞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教师辛勤工作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付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园丁赞歌》,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教师的赞美之情。
3. 写作技巧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重点分析如何选好角度进行写作,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环节:给出几个写作角度,如“教师的微笑”、“教师的关爱”等,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5. 例题讲解:展示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分析其选角、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优点。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以“我的老师”为题材,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
7. 互动交流:学生相互展示、评析习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写作技巧选好角度观察事物发挥想象有创意表达2. 课文《园丁赞歌》主题:赞美教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答案示例:我的老师在我眼中,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求学的道路。
我选择的角度是“老师的耐心”。
那天,我在数学课上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明白。
课后,我找到了老师,她耐心地为我讲解,一遍又一遍。
在她的引导下,我终于明白了那个难题。
园丁赞歌——叙事要选好角度 快速作文

第三次作文园丁赞歌:叙事要选好角度A、使用三种不同的人称(亦即叙事角度)达到的不同表达效果:一、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
不足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二、第二人称的记叙: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
认为有的,觉得第二人称的优点是: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在叙述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
不足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写人记叙文的构思技巧:首先要确定中心。
就是说这个人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
其次,要选好材料。
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再次,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第四,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做到点面结合。
第五,要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B、咏师经典:一、古人咏师经典名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精品教案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园丁赞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选材与构思,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体验和表达对人物的赞美,着重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选取记叙文材料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角度。
3. 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感悟园丁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体验和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学会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角度。
2. 新课内容:分析《园丁赞歌》一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讲解选材与构思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自己最敬爱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描述这位老师的形象和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为例,讲解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赞美老师的文字。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2. 内容:a. 记叙文的选材与构思b. 不同角度的观察与体验c. 赞美老师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d. 实践练习:选取角度,赞美老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园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赞美你敬爱的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值得赞美的对象,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1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1教案1:《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园丁赞歌》第二课《记叙要选好角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选好记叙的角度,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展示一位辛勤的园丁在花园里劳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园丁的动作、表情和环境,激发学生对园丁的敬意。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重点讲解选好记叙角度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选好角度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让学生分析文章是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分享(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选好角度2. 关注细节3. 表达真情实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选好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2. 作业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录像、讲解知识、例题分析、随堂练习、作品分享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二是对被叙述对象称作“你”。
如:《壮哉,荆轲》
你是一名剑客。剑道曾经是你毕生的追求, 游侠天下曾经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袭青衫, 三尺长剑,涉过了吴越的水,翻过了齐鲁 的山。烈烈长风,你倚剑而行;皑皑白雪, 你把酒而歌。剑客的生活是简单的,而剑 客的性格是率直的。于是有了“愿得将军 之首以献秦,臣以左手执其袖,右手揕其 胸,将军岂有意乎”,干脆不委婉;于是 有了“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坦荡不 留痕。然而,你凭着一名剑客一往无前的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便于与 描写对象进行感情的交流,使得情感和事 件更加集中,便于对人物进行赞美或批评。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三)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 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 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 “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 程告诉读者。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二、选取记叙的角度
1.什么是记叙的角度 在这里所说的记叙的角度,指的是视角。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二)第二人称的记叙
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 的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叙述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读者称作“你”,如魏巍《谁是最可爱 的人》中的用法。“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 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 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品教案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园丁赞歌》这篇文章,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整体理解、主题思想提炼、记叙角度分析以及赞美语言赏析。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文章第一至三段,重点讨论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园丁赞歌》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行记叙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赞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选好记叙角度。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提炼和赞美语言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园丁赞歌》学习笔记、写作素材积累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园丁工作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园丁印象,引出本节课主题——《园丁赞歌》。
2. 课文回顾: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思想。
3. 讲解:分析文章记叙角度选择,讲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记叙。
a. 讲解第一段,从作者角度出发,描述园丁辛勤工作。
b. 讲解第二段,从旁观者角度出发,描述园丁奉献精神。
c. 讲解第三段,从被赞美者角度出发,表达对园丁敬意。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某一赞美园丁句子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美好事物,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记叙和赞美。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园丁赞歌》2. 记叙角度:作者角度、旁观者角度、被赞美者角度3. 赞美语言: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榜样”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记叙角度和赞美语言。
2. 答案示例:从我角度:他课堂生动有趣,让我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从旁观者角度:他耐心解答学生问题,不管多晚都会在学校辅导我们。
从被赞美者角度:他总是鼓励我们,让我们相信自己,勇攀数学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教师职业崇高。
古今中外,哪一个国家少得了教师?上至政坛领袖、科学巨匠,下至工人、农民、普通百姓,哪一个人没有老师?“教育兴则国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对教师的最高褒奖!
名人尊师的故事在华夏大地早已传为佳话。
春秋时期的子贡曾把老师孔子喻为太阳、月亮,孔子死后他如同孝子披麻戴孝、守灵百日。
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老师徐特立六十寿辰时亲自撰写贺信,并称:“徐老先生,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一叠叠课本,抹去了你们的青春年华;密密麻麻的苍劲字迹,变成了你们额头上的道道皱纹;作业本上圈圈点点的评语,融进了你们的汗水和心血。
你们如春风般和煦的笑容,让学生领悟到师爱的伟大;你们慈祥而温存的目光,是一首连绵悠长的诗篇,芬芳而又迷人;你们循循善诱的引导,使学生在困惑中醒悟,备受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润泽。
[名师支招]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那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的记叙、第二人称的记叙、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1.第一人称
作者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依据“我”在叙述事件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
如《孔乙己》中的“我”。
(2)“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
如《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
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作过程中却用“我”来表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的家族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的罪恶。
(4)“我”是叙述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
如《孔乙己》中的“我”。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
不足之处: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2.第二人称
作者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用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在写作中如同跟对方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便于沟通。
但也正因为如此,记叙中用第二人称的情况比较少,见到的大多是抒情性的散文。
当然,如果我们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第二人称,会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使记叙更加精彩,而且,也使文章显得更加灵活。
3.第三人称
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叙述他人、他事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在叙述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
不足之处: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况。
但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时应注意:一是不得频繁更换;二是更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总之,写作时,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者是用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种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有利的角度考虑。
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且要贯穿文章始终,做到前后人称的一致。
否则,叙述人称比较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文章的中心或主题的表达。
[典例剖析]
请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即时练笔]
请以“我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老师”是这个作文题要求写的中心人物。
“我”限定了作者与老师的关系,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以选取第三人称的记叙角度。
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如果都按这一共性来写老师,恐怕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子了。
要写好这一题目,必须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
“个性”是独有的,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东西。
你的老师的个性,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的表层,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
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形象。
在语言表达上,用亲切、幽默、直率的语言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参考例文】
“墨香”老师
“未见其人,先闻墨香”,这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的书法老师。
书法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铃声一响,全班52双黑眼睛一齐望向教室门口,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手里没有拿任何东西的老师挤进了门,眨眼的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一般老师的开场白都是“大家好,我是……”,可这位老师居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姓名。
只是站在台上哑笑,仿佛每个器官都在笑,我们只是坐在座位上,不禁跟着老师一起哑笑。
直到我们有些不耐烦时,他才渐渐收敛了笑容。
老师问了一个小问题:“书法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老师摇摇头说:“书法——就是用——毛笔蘸墨汁——在宣纸上写——汉字的——一门艺术。
”这句话老师说得很慢,似酝酿了很久的仙露琼浆流进人们的心底。
一节课只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书法就是用毛笔蘸墨汁在宣纸上写汉字的一门艺术。
”这难道不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吗?
这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但老师的课堂是严肃的。
在课下时,老师经常和我们交流。
有一次,同学突然问我:“你为什么长得那么黑?难道你是黑种人?”我无言以对,这时老师巧妙地回答了一句:“因为他不是白种人啊。
”这句话巧妙地挡去了同学的故意揶揄,幽默又有智慧。
但在课堂上,老师容不得教室里有其他的声音,课堂的秩序井然,有不经意的动静他疑惑一下便会莞尔一笑,倘是故意为之,他的脸会变得铁青一般,很是吓人,这样时间长了,我们的课堂也就安静了。
这是一位敬业的老师。
他热爱教学,热爱书法,他的字写得好,每每上课前,他都要认真地备课,然后认真地上课,课上讲得一丝不苟。
演示写字时,站得稳稳地,态度很虔诚的样子,小小的毛笔在老师手里运转自如,好像孙悟空的金箍棒,运腕晃膀子气势很足,行云流水,一纸好字就自然天成。
老师每天坚持练习书法,雷打不动,即便白天有事耽误练字了,宁愿耽误晚饭、耽误睡觉也要练上一练,每天必须练,从不间断。
所以,身上有墨香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师不仅字写得令人赞叹,教学方法也令人惊叹不已。
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因为老师认为打骂学生的老师都不是好老师。
老师为了让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如果有同学不看黑板,老师就会停止书写。
老师认为“看”是最重要的。
只有看得多了,才能够写得出一手好字。
这就是我的书法老师,一位与众不同、风趣幽默、热爱工作的老师,也是一位身上散发出墨香的老师。
【点评】文章抓住老师“墨香”的这个特点来组织材料,从“与众不同”“风趣与严肃”“敬业”三个方面写出了书法老师的特点。
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了精心细腻的描绘,刻画细致,生活气息浓厚,叙述角度既全面精准又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的身份特点,文字条理清晰,语言幽默、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