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

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

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实验人群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与满意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气管切开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标签: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临床护理对于严重气道阻塞的问题,气管切开手术可有效解决,逐渐运用至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可导致切口处病原体侵入,导致肺部感染[1]。

有学者指出,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最大限度的辅助临床治疗[2]。

为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将我院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均由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共80例,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各40例的两组。

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6±7.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1±8.1)岁。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5)。

1.2方法[3]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症状与体征观察、按时换药、体位等基本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施临床护理干预,内容为:①环境建立:营造干净的病房环境,保持适宜温度与适度,至少通风3次/d,早晚消毒,杜绝噪音与刺激性气体②气管切口临床护理:要尽可能保证切口及其周围的卫生,观察切口症状,对出血与化脓状态给予对症治疗,及时更换敷药,如出现痰液,应立即给予碘伏消毒;③湿化护理:采用MR850湿化仪对患者进行湿化护理,减少痰液粘稠度,减轻导管阻塞,清理痰痂等异物,如有必要,可滴加湿化液,如患者病情较轻,可采取常规雾化治疗;④吸痰与口腔护理:给予患者临床吸痰治疗,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患者口腔进行擦拭处理,调整其PH值等。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效果气管切开手术是ICU中对危急重症病人实施抢救的手术,手术完成后能够明显缓解不同类型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1]。

因危急重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身体素质低,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较长,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手术完成后的主要并发症[2],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也为后期的治疗带来较大阻碍,因此,预防和避免此类病人出现并发症,是医疗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

我院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ICU收治的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92例,以盲分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其中观察组26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在13-47岁之间,平均(28.7±2.8)岁。

对照组2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在15-46岁之间,平均(62.6±2.6)岁。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含体征观察,用药护理等内容。

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护理,病人所处的ICU病区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通风,保证病人处于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每日进行2次消毒,病区内尽量安静。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ICU的患者其病情相对比较危重,自身的抵抗能力以及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差,加上进行器官切开等的入侵性操作,感染率大大增加。

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气管切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ICU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ICU 2013年02月至2015年02月期间采取护理干预的24例气管切开后肺部有感染患者为研究组,本科ICU 2011年01月至2013年01月间实施常规护理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

研究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8~81岁,平均(67.29±8.72)岁;病例脑出血14例,颅脑外伤4例,呼吸衰竭3例。

心脏骤停复苏术后3例。

对照组男17例,女7例;年龄30~8l岁.平均(66.8±8.76)岁;病例脑出血14例,颅脑外伤4例,呼吸衰竭2例,心脏骤停复苏术后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O.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体征观察、用药护理等。

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

1.2.1充分湿化气道:根据肺部感染患者痰液的质、色、度、采用不同方式湿化气道。

呼吸功能良好,痰液稀能咳嗽者,行小剂量,反复多次雾化湿化。

痰液稠者,行24小时微量泵持续湿化滴入,或者在气管内滴入药物,溶解干燥痰液。

如有反复刺激性咳嗽,痰液稠结痂,可能是湿化不足,如咳嗽急促,痰液稀量较多,吸痰频繁,可能湿化过度[1]。

1.2.2病房管理:经常保持病房干净和空气新鲜,温度在22~24度,湿度在60%~70%,定时予紫外线空气消毒,928消毒液擦拭地面和用物体表。

少探视,尽量减少室内人员流动,工作人员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鞋子入病室。

气管切开患者要单间安置,减少感染。

1.2.3及时彻底有效吸痰:气管切开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及时吸痰。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摘要】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旨在探讨针对该患者群体的肺部感染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通过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危害、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预防措施以及效果评价的详细讨论,旨在提供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和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护理干预在这一患者群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护理策略,并结合临床实践,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护理干预、效果评价、预防措施、重要性、未来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ICU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患肺部感染的风险。

肺部感染是ICU患者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且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较高。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也相对困难,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败血症等。

提前进行干预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对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和评价,可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旨在提高对该群体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害,深入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2. 探讨针对该群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感染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措施;3. 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干预措施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4. 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5. 总结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其 中最 终 实 施

的 气 管切 开 患 者有
将其 设 置 为试 验组 将其 设 置 为对 照组
,
另外 还 有
者 没有 参 与到优 化护 理
对 照组 进行 满意 度 调查 之后
, ,
,
本 研 究将两 方 面 明显
护 理方 法 及 观察 指 标 对 照组 实 施 的最 为常 规的 护理 方式 后 的注 意事 项 进 行介 绍 变 化 及 时 与 医 生 沟通 护 理措 施 体 来说 患 者病 史 了 解 染 的 认识

无效 三 级
,

资料 和方 法
一 般资 料
其 中完全 愈 合 幼 口愈 合 良好 没有 其他 的不 良反 应 基本 愈合 愈合 切 口 不 佳 出现积 液 等切 口感染 症 状 无 效 出现 流 脓 需 年 月至 例
, ,

本研 究选择在 例 患者 例 增大
。 。 ,

月期间
,
在本 院
,
要重 新处 理 切 口
优化护理 例患
另 外 样 本选 取和分 组采 用 的随 机 方式 进行

例 患 者 均进 行 了 气管 切 开 例
, ,
发 生肺 部 感 染的 可 能 性
,
相 关信息 上 不存在 明 显 差 异性 结果 在 对试 验组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可 以实 施 统计
在 征 求 患 者 同 意 的 情况 下
步 优化 护理 工作
理压力
,
开 展 重 症监 护期 间的 心理 干 预 这 样 可 以大 大 降 低
, 。
实 现更 为突 出
,
在试 验 组和 对照组 患 者出 院之后 分 别进行 手术 过程 护理 满意

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

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

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摘要】气管切开是神经内科ICU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本文旨在探讨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首先介绍了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害,然后分别详细阐述了定期体位翻身、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提高患者自我呼吸能力等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明显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结论部分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展望未来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为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神经内科ICU, 气管切开, 患者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定期体位翻身, 合理使用抗生素, 提高患者自我呼吸能力, 效果评价, 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主要来源于气管切开管插入口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以及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的细菌感染。

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稳定和恢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需要从护理干预措施入手,包括定期体位翻身以促进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提高患者自我呼吸能力等。

目前对于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在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评价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中,针对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通过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害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或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速度。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摘要】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本文通过介绍肺部感染的危害,探讨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护理干预措施。

针对呼吸道管理、抗感染治疗、体位引流和定时翻身等方面展开了细致的讨论,强调了在患者护理过程中这些干预措施的关键性。

结论部分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出这些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望未来,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和效果的建议,为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减少相关并发症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呼吸道管理、抗感染治疗、体位引流、定时翻身、效果评估、意义和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ICU(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常常收治一些危重病情的患者,其中包括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可用于确保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引入的创伤和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引发严重并发症。

肺部感染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都有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

在ICU中,呼吸道管理、抗感染治疗、体位引流和定时翻身等护理干预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这些干预措施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和密切的监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痰液排出,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针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这一严重问题,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探讨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意义,为临床护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1.2 问题意义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肺部感染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肺功能受损、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多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同时对各种原因造成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呼吸衰竭也是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但由于气管切开后经气管套管的非生理性呼吸于下呼吸道的黏膜不利,可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肺炎等并发症。

本文就气管切开术后的肺部感染现状、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一、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现状感染往往发生在气管切开的早期。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在气管切开后4~6天出现气管分泌物明显增多的症状。

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发现84%肺部感染发生在气管切开后的3~6天。

从气管切开到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最短3天,最长136天,平均18天,其中54.2%发生在10天内。

病原学检查显示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致病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并存在混合感染和真菌感染。

二、感染的相关因素1.病理、生理因素:气管切开后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屏障,削弱了咳嗽反射和黏膜的纤毛运动,导致病原菌易进入支气管和肺组织,引起感染。

原发疾病不同,其感染率不同,因肺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感染率最高,脑外伤次之。

以往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及低蛋白血症病史者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其次胃管损伤胃肠括约肌的功能且刺激咽部而引起恶心、呕吐,胃内的细菌可以通过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进入下呼吸道。

另外,住院时间长、意识状态差、气管切开时间长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梯度。

2.环境因素:病室空气微生物含量增多是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媒介之一。

医院内患者病种复杂,人群流动大,致病微生物分布广泛,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病室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晨间护理后,污染的空气不仅可直接进入患者气道,也可通过污染气管切口诱发下呼吸道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5-10-12T17:23:20.01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杨兴眉
[导读] 系统性护理不但治疗效果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护理质量上也明显提高。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襄阳 441700
【摘要】目的:对采用气管切开方式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

方法:选出72例患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并对其进行ICU气管切开的治疗方式,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进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实施的是系统性护理,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两组各36名病患,然后对两组的预后、护理感受及并发症进行对比。

结果:采用系统性护理的干预组其综合情况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病患对治疗过程及服务也均为满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如皮下气肿等常见并发症在干预组中都受到了良好的控制。

结论:系统性护理不但治疗效果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护理质量上也明显提高。

【关键词】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69-01
进行过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内造成肺部感染的几率非常大,不仅会使病情加重,也加大了治疗难度,长时间的住院,使患者身体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身心健康与精神状态也将受到影响。

为此,无菌操作是保障患者在短期内迈向健康的必要渠道,必须保障医疗操作及环境的无菌性,及时做好护理干预工作,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居第2位,但病死率却居首位[1]。

我院于2014年6月至12月共有72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患者入院,男患为38例,女患34例,年龄28岁到81岁不等,在这些患者中实施过气管切开手术时间间隔最长的有3个月,最短的仅有7天。

在这72例病患中都夹杂一定的其他病因,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2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8例,因其他病情接受过手术的共12例,其他6例。

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过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引发肺部感染的综合因素较为多样化,其中有年龄因素,如高龄患者、营养不良、吸烟或有过吸烟史、FVC与FEV偏低、引发其它并发症。

手术时间过长,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疲惫,抵抗力低,手术失血过多。

手术后没有采用PCEA等。

上述资料为72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者的基础情况,将这72例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进行系统性护理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每组病患各36例,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症多样化及病种均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对病患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进入ICU病房的患者均需要对意识、脉搏、血压、瞳孔大小、体温、呼吸、光照反射、肢体运动情况,并对脑疝先兆与颅内出血情况进行及时了解。

护士在护理时动作要轻缓,避免与患者发生肢体及操作上的硬性碰撞或刺激干扰,保障患者血压波动的平稳。

1.2.2严格消毒保障患者处于无菌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室内要安静无吵杂刺耳的声音干扰,每日用紫外线照射,并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勘察。

定期进行细菌学检测。

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无菌意识及护理责任,以此为前提对病患进行高质量服务。

医护人员进入ICU室前需要做好消毒准备工作,避免接触病毒的同时坚决避免将病毒细菌带入ICU室,所以进入ICU室之前必须装备专业医用工作服及帽子、口罩、手套、拖鞋等配件,在穿戴配件之前要洗手,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或人员不得进入ICU室。

当ICU室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高度感染或发生耐药等现象,必须对其进行隔离。

每日用三氧消毒机对病室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次数为2次,定时通风,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降低人流密度,实施无陪护管理。

呼吸机管道与冷凝水必须坚持每天换新。

1.2.3气管切开的护理
对切开的伤口进行严谨仔细的观察,看是否有无出现渗血等现象,保持气管被切开处的干燥和卫生,避免出现感染,换药与情清洁的次数要视气管分泌物而定,通常情况下每天换药两次,清洁两次,可在换药时对其清洁,当纱布被痰污染时要立刻更换,保持纱布的干爽与清洁,以百分之0.5浓度的碘伏轻拭切口周围,用来消毒,同样每天进行2次。

气囊压力不能超过2.45Kpa,应长期控制在2.45kap以下。

当需要对气囊进行放气时,需要先让患者调整一下位置,将姿势调整到平卧位,若气管内有痰液,先用气囊吸出来,然后再清理鼻腔与口腔的分泌物,这样可以避免因痰液的积累导致测压的不准或因漏气导致引发坠积性肺炎。

1.3统计方式
分析和处理的方式可以选用SPSS11.0统计学来完成,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检验水准a=0.05。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结果各项数据的对比表明,干预组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从各方面都要优异与对照组(P<0.05),家属对医疗环境及护理态度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肯定与认同,满意度(P<0.05),最重要的是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了控制,大幅度降低了如皮下气肿、脱管、出血、局部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作为一项重要医疗手段,不仅可以临床解决患者呼吸道组梗阻,更能为患者减轻病痛,帮助患者早日挣脱病魔,逐渐康复,恢复往日的健康,所以说气管切开无论对患者还是对医学来说都是极具价值和贡献的医疗措施。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医疗设备的先进,气管切开手术在运用过程中可以说相当纯熟,但尽管如此,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患者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之后非常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或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痛苦,所以说,这一系列原因对气管切开手术有着致命的阻碍,同时也妨碍了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患者,毕竟肺部感染的高概率让人不得不谨慎选择是否进行气管切开手术。

针对气管切开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因素本文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其中除了患者本身身体健康程度的差异,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吸烟、精神承受力,精神承受力过大就会引发失眠胸闷等一系列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CD4,造成免疫力大幅度波动,免疫力的下降患者伤口不易愈合还会加大其他疾病感染的几率,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面对长时间的手术和过量的失血,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是非常之大的,这些原因都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

本文通过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出了护理结果,其中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小组在康复上有了明显提升,综合所述,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推广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汪丽蕙,林传骧,王海燕,等.今日内科.呼吸疾病分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6,7.
[2]陈丽芳,蓝惠兰,冯婷等.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4):4116-4117.
[3]谯林林.观察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2):154-155.
[4]周葵花.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300-301.
[5]曹燕竹,李会杰.手卫生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39-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