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和寓意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和寓意范文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和寓意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和寓意范文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和寓意一每一年中秋节的时候,家人们都会围坐在桌旁,吃着月饼赏着月,好不惬意。
那么,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与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中秋节吃月饼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的帝王都有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的贵族以及文人学士也开始效仿起来。
逐渐地,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月亮进行祭拜,欣赏与寄托情怀,便成为许多人认为中秋节应该做的事情了。
从明清开始,中秋节便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吃月饼的含义就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
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尽量的赶回家,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一起欣赏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吃了月饼,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以及家人今后的生活都能够圆满,能够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永远聚在一起。
即使没有机会赶回来的,也希望通过吃月饼赏月,希望可以实现自己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的心愿,以寄托对家人的相思,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期待。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和寓意二月饼的由来传说1: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压迫,朱元璋联合各路义军计划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为了传递消息,刘伯温想出了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夹在月饼中,以互赠月饼传递消息的办法。
后来,朱元璋推翻了蒙古统治建立了明朝,还以月饼赏赐下属庆祝,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慢慢的在民间传开来。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和寓意三其实“月饼”一词早在朱元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据说,在唐朝,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唐太宗李世民和杨贵妃边吃“胡饼”边赏月,唐太宗觉得“胡饼”一词太俗不雅,正在踌躇之时正好看到杨贵妃举头望月,唐太宗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一词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相传,当年武王伐纣,太师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的边薄心厚的圆饼作为行军干粮,闻仲也因为制作的这种糕点被民间奉为糕点业的祖师爷,人们为了纪念闻仲而把这种圆饼叫做“太师饼”。
据史料记载,月饼的始祖应为这种“太师饼”。
八月十五为什么吃月饼的由来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吃月饼。
那么,为什么八月十五要吃月饼呢?这个习俗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和传统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释其中几个版本。
一、嫦娥奔月最有名的中秋节传说之一是“嫦娥奔月”。
相传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人们生活在灼热的气候下。
为了拯救人们,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天气恢复正常。
他被尊为英雄,但他的妻子嫦娥却因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而被流放到月亮上。
据说每年的中秋之夜,嫦娥会从月亮上降临到人间,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中秋节要仰望月亮的原因。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开始在中秋节吃月饼,因为月饼的形状和圆满的月亮相似。
二、起义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八月十五吃月饼与反抗外族统治有关。
据说,公元14世纪末,元朝统治者对中国人施加了严厉的统治,中国人民受尽了苦难。
此时,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最终建立了明朝。
根据传说,起义期间,朱元璋的密探将反抗的计划写在了月饼里,并分发给起义军。
他们成功地策划了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每年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以纪念起义军的英勇行动。
三、祭奠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月十五是一个重要的祭奠日子。
在传统观念中,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会为了感恩和祭奠祖先而举行仪式。
而中秋节正好成为祭祀祖先的一个好时机。
在祭祀祖先的仪式上,人们会摆放一些食物和水果作为供品。
相传古人为了避免供品被恶鬼抢走,所以会做一些假生活用品,将真正的供品隐藏其中。
为了防止被发现,这些供品被包在了月饼的外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奉月饼成为了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文人习惯八月十五之夜,在明亮的月光下,各种文人墨客观月赏月,饮酒吟诗。
月亮被文人们视为灵感的象征,他们相信在这个时候,在月光下完成的诗词、字画将抓住更多灵感。
在这样浪漫的背景下,文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并以此为契机,创造出了许多美丽深情的诗句。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庆祝。
而在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拜月神等传统习俗外,吃月饼也是重要的活动之一。
那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一、寄托思念之情中秋节是一个传递思念和祝福的时刻。
在很久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分隔两地,很难聚在一起共度佳节。
但是人们很想念彼此,希望能够用一种方式表达思念和祝福。
于是久而久之,人们就开始制作月饼,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月饼寓意“团圆”,而团圆是中秋节的核心主题之一,吃月饼就成了寄托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
二、象征团圆和美满月饼的外形圆润,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据说,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就开始从事制作食品,当时月饼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圣的象征。
月饼的圆形外形,寓意着团圆圆满,代表家庭之间团圆和睦、和谐美满的象征。
因此,吃月饼也成为了家人团圆的象征。
三、象征丰收和感恩中秋节也是一个感恩的时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和一年来的丰收。
月饼制作中常常加入各种崇尚自然的食材,如豆沙、莲蓉、核桃等等。
这些食材不仅寓意着丰收和富饶,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感谢之情的体现。
吃月饼变成了一种感恩的仪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和资源,感激大自然的恩赐。
四、传承文化和情感纽带中秋节和月饼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月饼作为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味,成为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每年中秋节,无论是在家团聚还是外出旅游,吃月饼都是人们共同的活动,是人们彼此的情感纽带。
无论身在何地,吃月饼都能让人们感受到中秋节的亲情和传统文化的力量。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中国人都喜欢在中秋,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这天,阖家团圆,赏月吃饼。
那你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秋节吃月饼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吃月饼的原因“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八月半”。
从字意上说,阴历的春夏秋冬,也是以三个月为一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七月叫孟秋,八月叫仲秋,九月叫季秋。
八月正好是在秋季的当中间,八月十五又正好是仲秋的中间心里,所以叫中秋,又因为这天子的月亮是又亮、又圆、又满,有圆满的意思,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团圆节。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在酷热的夏天过后,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秋夜天空,正足突显出月皎洁的光华。
因此,每到秋天,天子总要到国都西郊的月坛去祭月。
上古祭月的礼仪,很可能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正式成为岁时节日,应起于唐朝,唐书太宗纪,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以后就成为年中节日,至宋代更为普遍,常在中秋举行欢宴的活动,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创新的意义。
中秋有二种算法,一是依据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称中秋;另一种算法则依据节气,按照二十四节气,一季共六个节气,秋季的六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则是秋季之中;而秋天正是人人辛苦耕耘之后的五谷丰收、团聚庆祝的季节,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出现一系列仪式和风尚活动,此外加上我国古代即有拜月习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
中秋节原分为三部份:八月十四日为“迎接”,八月十五日为“正节”,八月十六日则叫“余节”。
今天,大家在八月十五日“正节”吃月饼、过中秋。
中秋佳节我国民间有家家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简短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简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阳历九月中旬)为中秋节。
而中秋节与吃月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将简短介绍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便是著名的“嫦娥奔月”。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舜帝因为其治理得宜,万民景仰,被太阳神封为玉皇大帝的继承者,同时,也受到了众神的喜爱。
舜帝有一位妻子叫做嫦娥,她非常美丽善良。
然而,后羿夸诞了很多次,将其射杀,并诬陷他心怀不轨。
嫦娥无法忍受并且承受了太多压力,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投奔月宫逃避了人世间的纷扰。
但是,中秋节却留下了一个理想的日子,让人们寄托了自己对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这一天叫做中秋节。
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开始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当属吃月饼了。
那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这个习俗同样源远流长,据说最早是源于古代百姓对团圆的期盼。
相传,当时许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而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能团聚。
然而,中秋节这一天,他们会通过赠送月饼这一小小的举动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希望能够早日团聚。
除了团圆的意义外,月饼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月饼由于形状圆满,材质丰富,口味独特,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祝福和向往。
比如,象征着”团圆“的蛋黄已经成为了月饼的标志之一,同时,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制作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以满足各个人的口味需求。
尽管月饼的风味、种类多种多样,但每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却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已经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月饼也不仅仅是中国的特产,如今已经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传播。
总之,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它代表了人们对团圆、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亲友团聚,还是通过月饼表达美好祝愿,中秋节都成为了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对待亲人、友人和生活更加珍惜和向往。
这一传统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温暖。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欢送查阅!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聚的象征,渐渐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美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巡游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聚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开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吃月饼以示“团聚”。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聚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聚的一大象征,渐渐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中秋节开什么花一、凤梨花凤梨花,水塔花属,是一种欣赏性很强的观花观叶植物,最相宜盆栽欣赏。
其叶片坚而瘦长,具波浪边缘,色泽有乳黄、红或紫红等,叶面有纵长条纹放射如蟹状,花白或浅绿色,生于叶簇群中,形成一圆盘。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和传说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和传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在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那么你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和传说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爷儿的,是把兔子奉为与嫦娥一样神的。
只是现在兔爷儿早被米老鼠和樱桃小丸子取代了。
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饼,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
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
”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于是水到渠成,传到我们这一代,中秋便理所当然要吃月饼,仅仅成为了一种惯性而机械地存在,而忘记了月饼中曾经寄托着我们民族对自然之神的向往了吗?我们如今只是把月饼当成了一种吃品和礼品,如此实用主义来对待,而悲惨地没有了我们祖先纯真美好的想像力和对大自然的质朴而敬畏的亲和力了吗?我们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这是和我们国家几千年是农业社会有关。
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转眼间又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传统,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是吃月饼而不是粽子呢?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是什么?一、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团圆佳节,月饼象征团圆。
二、八月十五为什么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三、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四、中秋节吃的月饼有哪些冰皮月饼冰皮月饼的特点是饼皮无须烤,冷冻后进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
月饼是中秋节特有的食物,在中国传承已久,那么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呢?又是怎么吃月饼的呢?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有很多版本: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
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
《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
”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