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详细教案(精)
大头虾养殖课程设计

大头虾养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大头虾的生活习性、生长阶段及所需环境条件。
2. 学生能了解大头虾的饲养方法、饲料种类及投喂技巧。
3. 学生能认识大头虾的疾病防治方法,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及处理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大头虾养殖环境的搭建,并进行日常管理。
2. 学生能够正确投喂饲料,根据大头虾的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
3. 学生能够观察大头虾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水产养殖的兴趣,增强对农业产业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提高责任心,认真对待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3.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养殖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总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养殖过程中,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水产养殖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大头虾生活习性与生长环境- 介绍大头虾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活动规律等。
- 讲解大头虾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需求,如水温、水质、光照等。
2. 大头虾饲养技术与饲料选择- 详细阐述大头虾的饲养方法,包括虾苗选择、放养密度等。
- 介绍饲料种类及营养成分,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大头虾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3. 大头虾疾病防治- 分析大头虾常见疾病的症状、成因及传播途径。
- 传授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水质管理。
4. 养殖实例分析与实操- 分析成功养殖案例,让学生了解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养殖环境搭建、饲料投喂、水质监测等。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大头虾生活习性与生长环境第二课时:大头虾饲养技术与饲料选择第三课时:大头虾疾病防治第四课时:养殖实例分析与实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为学生讲解大头虾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等理论知识。
养鱼的渔民讲课教案

养鱼的渔民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养殖技术对鱼类生长的重要性。
2. 学会选择合适的鱼种养殖。
3. 掌握鱼类饲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增强对水质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养殖技术的重要性- 鱼类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饲料。
- 如何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适宜的饲料。
2. 鱼种的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鱼种。
- 各种鱼种的特点和养殖要求。
3. 鱼类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饵料的选用和喂养方法。
- 鱼类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饲养管理技巧和措施。
4. 水质管理- 水质对鱼类生长的重要性。
- 监测水质参数并进行调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养殖技术的重要性、鱼种的选择、鱼类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水质管理的方法。
2. 示范:辅以养鱼场的实际示范,展示鱼类饲养的过程和技巧。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养鱼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和掌握养殖技术。
4. 互动:开展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技能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展示,评估其掌握鱼类饲养的基本技能和管理能力。
2.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小测、个人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养殖技术和饲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养殖技术相关的教材和资料。
2. 实验设备:提供养殖池、鱼类饲料、水质测试仪器等实验设备。
3. 示范鱼场:安排学生参观和研究实践。
六、教学安排- 第一周:介绍养殖技术的重要性和鱼种的选择。
- 第二周:讲解鱼类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第三周:引导学生进行养鱼实践。
- 第四周:总结评价和讨论交流。
七、教学反馈1. 学生的反馈:组织学生填写问卷,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和反馈意见。
2. 教师的反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教学大纲(精)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教学大纲(精)第一篇:《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教学大纲(精)《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适用于水产养殖专业用,可作为常规养殖教学内容的补充,本课程总学时数为72学时。
二、课程的任务、性质和基本要求:本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课,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名特经济动物的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世界及我国名特动物增养殖的发展概况;掌握名特经济动物增养殖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熟悉主要经济名特经济动物的养殖技术工艺及增殖方法。
本课程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的实际工作水平;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名特经济动物增养殖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同时可以指导和管理名特经济动物增养殖生产。
三、教学内容:1.名特无脊椎动物的养殖,包括河蟹、虾类、螺类、海参海胆养殖,主要内容为这些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和养殖技术。
2.名特鱼类养殖部分,包括鲟类、鲥、虹鳟、鳗鲡、泥鳅、胭脂鱼、鳜等,掌握各种鱼类的生态习性,繁育技术及养殖技术。
3.名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养殖,包括蛙类、鳖、龟等要求掌握各种动物的生态习性,繁育技术及养殖技术。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时数了解理解掌握绪论课程内容、发展意义、发展√趋势特无脊椎动物养殖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和育苗半咸水育苗仔蟹与蟹种培育蟹种培育技术成蟹养殖池塘混养湖泊养殖虾类的养殖生物学特性河蟹的养殖天然海水育苗仔蟹培育技术池塘单养√ 7 √√√√ √√ √√种苗生产,养成疾病防治螺类的养殖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人工养殖技术海参、海胆养殖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养殖及病害防治名特鱼类养殖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食用鱼养殖√ 6 √√√√包括鲟类、虹鳟、香鱼、鳗鲡、胭脂鱼、胡子鲇鮰类、鲈类、鳜鱼等名贵鱼类的养殖√√√√√√名特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养殖蛙类养殖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蝌蚪、幼蛙、成蛙养殖√大鲵的养殖生物学特性√养殖池的修建√人工繁殖技术√人工养殖技术疾病防治√合计 72四、说明:本课程是一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与多门专业课联系紧密,要求学生在综合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上,能够对各种名特水产品的养殖具备相应的认识,能够处理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淡水虾养殖课程设计

淡水虾养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淡水虾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求,掌握养殖淡水虾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淡水虾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水质管理、饲料选择和病害防治。
3. 学生能够了解淡水虾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养殖知识,独立完成淡水虾的养殖操作,包括水质检测、投喂和日常管理等。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淡水虾养殖的兴趣,激发探究农业科学的热情,增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养殖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理解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淡水虾养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形成绿色生态养殖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科学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亲身体验和探究。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评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淡水虾生物学特性:介绍淡水虾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周期等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二章“淡水虾生物学基础”。
- 淡水虾的分类及常见种类- 淡水虾的生长发育过程- 淡水虾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2. 淡水虾养殖技术:详细讲解淡水虾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养殖环境、水质管理、饲料选择与投喂等,对应教材第三章“淡水虾养殖技术”。
- 养殖环境的选择和布局- 水质调控方法及注意事项- 饲料种类、营养成分与投喂策略3. 淡水虾病害防治:分析淡水虾常见疾病的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淡水虾病害防治”。
- 常见疾病的识别与预防- 病害发生的原因及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及用药规范4. 养殖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养殖案例,让学生了解养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淡水虾养殖实例分析”。
水产养殖校本教材

主题一《水产养殖(一)水生动物养殖》活动准备1.提出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姜堰是美丽富饶的苏中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物产资源丰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在这里,由于水资源的丰富,水产养殖业很是发达。
人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
你想了解家乡水产养殖的历史吗?你想知道咱们家乡水产养殖的种类吗?或者你又想知道家乡水产养殖的现状?请提出自己的活动主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组成活动小组,赶快行动起来,走进家乡水生动物的养殖中吧!关于家乡水产养殖历史的研究。
关于水产养殖的注意点研究。
关于家乡的水产养殖种类的研究。
关于影响水产养殖不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家乡水产养殖现状及前景的研究。
2.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建议1•搜集相关资料。
2.查阅了解先进的水产养殖经验和方法。
3•设计问卷,开展家乡水产养殖种类的调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无论是在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活动,还是在社会实践性学习活动、项目设计活动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活动方式。
一、调查的目的开展社会调查,有助于学生接触沸腾的实际生活。
通过让学生亲眼看,亲口问,亲耳听,亲自了解,亲自感受,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信念。
二、调查的种类根据实际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将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
全面调查可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所取得材料精确度较高;非全面调查包括典型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个体作为典型,对它进行调查并用其结果来概括总体。
有时又被称为“蹲点”或“解剖麻雀”;随机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然后对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测、估计相应的总体。
三、调查的主要程序调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就调查过程的顺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水产养殖学教学大纲

水产养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水产养殖学是一门研究水产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工程学、水产饲料学、水产疾病防治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水产养殖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水产养殖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提高水产养殖生产的效益和品质,为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水产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
2、掌握水产养殖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苗种繁育、养殖管理、饲料配制与投喂、疾病防治等。
3、熟悉水产养殖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水产养殖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内容1、水产养殖概述:水产养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水产养殖的类型和特点。
2、水产生物学基础:水产生物的分类、生态习性、生长规律及对环境的要求。
3、水产苗种繁育:苗种选育、繁殖技术、孵化与培育技术。
4、水产养殖管理:养殖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水质管理、饲料配制与投喂、日常管理。
5、水产疾病防治: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法。
6、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养殖废水的处理与利用、生态修复技术、绿色养殖理念。
7、水产养殖工程:养殖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包括养殖池、进排水系统、供电供水系统等。
8、水产养殖生产实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包括苗种繁育、养殖管理、疾病防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实习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习报告撰写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水产养殖生产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过程。
4、网络教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资料、视频教程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池塘养鱼学教案——鱼类驯养、生态立体养鱼

池塘养鱼学教案——鱼类驯养、生态立体养鱼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鱼类驯养的主要技术措施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立体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鱼类驯养教学内容与设计:一、鱼类驯养的条件和基础1、鱼类驯养在国内外的发展2、鱼类驯养的必要性鱼类驯养是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养殖方式,它具有单产高、鱼类生长快、水面资源利用好等优点,弥补了北方地区鱼类生长季节短的缺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存在问题(1)调查市场,以销定产(2)养殖成本高,资金占有量大,具有一定的风险(3)养殖品种亟待调整(4)进一步对饲料的开发与研究,生产无公害食用鱼(5)鱼病防治应加强(6)饲料的售后服务,资金返回等工作有待加强。
(7)水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问题有待于加强和实施。
4、鱼类驯养阶段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诱集阶段(2)常规饲养阶段(3)育肥阶段5、影响鱼类驯养成败的因素(1)饲料的质量及适口性(2)养殖对象及混养比例(3)水质状况(4)诱集阶段完成情况(5)周围环境状况(6)鱼病防治情况(7)池塘状况二、鲤鱼种的驯养1、池塘条件及准备2、增氧机配置驯养鲤鱼产量设计在每公顷5000kg以上时需要配备增氧机。
3、夏花放养(1)夏花规格由于以鲤鱼为主,为了增强驯养效果,鲤鱼的夏花规格宜适当大些,一般以3.3cm以上为宜。
(2)放养时间北方放养夏花的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初(水温15~18℃以上)。
(3)放养密度夏花的放养密度依据计划产量、出池规格、成活率来计算。
(4)混养比例鲤与鲢、鳙之间的放养比例一般为7~8∶3~2。
鲢、鳙之间的比例为3~5∶1即所谓“80∶20”混养比例。
4、驯养方法驯养鲤鱼种一般分三阶段进行。
5、水质调节与防病(1)定期注水。
饲养期要定期注水,每5~10d注水1次,每次注水7~10cm。
(2)pH值调节。
饲养期间pH值以保持在7.2~8.5之间为宜。
当pH值低于这个标准时,要定期用生石灰进行调节。
水产养殖说课稿人教版

水产养殖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教材中的“水产养殖”这一单元。
本单元旨在通过对水产养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生生物的养殖技术,认识水产养殖业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在开始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水产生物的养殖技术,了解水产养殖业的基本流程和特点,认识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水产养殖业的兴趣,培养他们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水产养殖概述:介绍水产养殖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水产养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常见水产生物的养殖技术:重点讲解鱼类、虾类、贝类等不同水产生物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要点。
3. 水产养殖与环境:分析水产养殖对水质、生态平衡的影响,探讨养殖过程中的环境调控措施。
4.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讨论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水产养殖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水产养殖的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本单元的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水产养殖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学》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水产养殖学》英文名称:Aquiculture课程编号:802F1004课程类型:校级选修课适用专业:非水产养殖专业开课学期:学时:36学分:2.0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水产养殖学》作为校级选修课是根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面向二十一纪复合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结合目前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特点及教学和生产实践制定本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为重点学习经济鱼类、虾蟹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生物学习性、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经济水产动物增养殖原理及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的、辨证的认识经济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养殖、防病技术原理与方法,加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力求反映国内外水产养殖领域内的新动向和新的养殖模式。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水产养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理论教授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水产养殖学原理与应用技术,以及获得增养殖最佳效果的技术措施。
2.教学要求⑴使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研究内容是以经济水产动物养殖为目的,研究经济水生动物生长、繁殖和保健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为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多方位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主观片面,正确认识一些技术措施的双重性,切实掌握增养殖原理与措施。
绪论 2学时一、水产养殖的概念1.渔业(Fishery)概念:依托适宜水体环境,进行水生动、植物生产的人类自觉活动,是大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渔业与水产养殖区别:整体——部分3. 水产养殖(Aquaculture)概念Aqua源于拉丁文——水culture——文化培养水产养殖——在适宜水环境中,通过人为措施干预水生动、植物生长、发育以获得渔产品为目的生产活动。
4.水产养殖与畜牧生产的异同4.1 共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一种培养生物产品的产业4.2 区别4.2.1 对象生物畜牧生产:陆上动物,大多为哺乳类、鸟类,种类较少;如家畜、家禽等水产养殖:为水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软件类、贝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虫类、藻类等凡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都在水产养殖考虑之列4.2.2 过程:畜牧空气中直接获得氧气以进行新陈代谢生产:比较直观,相对容易控制生产周期一般较短水产绝大多从水中获氧,受各水质因子影响养殖不直观,难度较大生产周期一般较长5. 养殖方式根据养殖区域、管理类型、养殖水域等分为多种。
二、水产养殖的发展概况1.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简史1.1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殷墟甲骨卜辞、诗经:池塘养鱼始于 3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养鱼经》:2400多年前(约B.C 460年)范蠡著汉代:史记、西京杂记、前汉书: 2200多年前,鲤鱼养殖已较普遍唐代:鲤鱼的养殖停顿,草鱼、青鱼、鲢的养殖兴起,养殖走向多元化宋朝:《癸辛杂记》记载鱼苗的捕捞及长途运输的技术明朝:黄省曾的《养鱼经》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对养鱼的全过程都已有详尽的描述清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对鱼苗的生产、习性、分类也有详细的记载2.2国外水产发展简况• 亚洲印度尼西亚爪哇在15世纪可能就开始养殖虱目鱼柬埔寨在河流中以竹围篱养鲶鱼,是箱网养殖的最早发源地日本在7 世纪开始贝类的养殖,1934年开始虾类的养殖中东、西亚、非洲、美洲及澳洲水产养殖都没有长久的历史• 欧洲最早应属约2000年前,罗马人收集幼牡蛎将其搬迁至适当水域,使其长肥。
在14世纪,有法国的修道士成功地人工授精虹鳟的卵。
在15世纪欧洲鲤的养殖已很普遍。
在16世纪,在捷克斯拉夫已有约18万公顷的养鱼池。
北欧及斯堪地维亚半岛盛行养殖的鲑鱼,在1950年代以后才发展的2.水产养殖生产简况2.1养殖种类扩大目前水产养殖包括123种鱼类,39种软体动物,26种贝类及14种移殖动物2.2生产发展趋势1984年以来,水产养殖业以年均11%的速率增长; 20多年来,水产养殖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生产体系在国际渔业贸易中,较大的出口国有中国、泰国、美国、挪威、加拿大等2.3 中国水产养殖生产传统的水产养殖大国2002年中国超过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鱼类产品出口国,当年出口额近45亿美元;2003年中国出口额为52.4亿美元逐年增加>>三、水产养殖业的局限1.面临问题1.1政府调控失灵、市场信息不对称、结构调整滞后、发展失衡1.2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3养殖水平不高1.4产品质量安全药残、寄生虫等2.应对措施2.1加强宏观调控:2.2加强养殖环境保护:2.3提高养殖技术:2.4提高产品质量: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五化” ——水产养殖机械化、养殖品种良种化;养殖管理自动化、养殖经营专业化、养殖产品社会服务化21世纪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将促进渔业进步,以自动化为特征的工厂化养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走上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思考题:1. 水产养殖的概念及与畜牧生产的区别?2. 水产养殖方式有哪些?3. 当前水产养殖的局限有哪些?如何应对?4. 水产养殖发展的趋势是?水产养殖基础篇第一章水产动物生物学 2学时第一节鱼、虾类的概念一、什么是鱼?神创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1.鱼类进化鳃呼吸2.鱼类的特征水中生活多数体表被鳞片变温脊椎动物3.鱼的定义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变温脊椎动物。
较详细的定义:鱼类是一种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多数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鳍游泳,并将鳍作为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的变温性脊椎动物。
4.鱼类分类4.1鱼类种类数量已知现有鱼类约有29400多种,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其总数的48.1% 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约3048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4.2 鱼类分类演化二、什么是虾蟹类1.分类地位:属甲壳动物十足目甲壳动物中最高等、最大的一个类群,约10000余种2.什么是虾、蟹十足目分长尾类,异尾类,短尾类蟹类是指十足目中短尾类的种类虾类则为十足目多种甲壳动物类群的总称3.虾蟹养殖产量世界养殖甲壳类产量1992年就达70万吨,海虾产量83.5%,淡水虾9.3%,其他甲壳类7.2%4.养殖经济虾蟹种类4.1 虾类绝大部分为对虾类:班节对虾、中国对虾、凡纳对虾新对虾类和淡水中的沼虾类、螯虾4.2 蟹类方蟹科的毛蟹(河蟹)梭子蟹科:青蟹、日本蟳、三疣梭子蟹第二节鱼类形态结构一、鱼类的形态(一鱼的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圆筒型1.纺锤型(梭型这种体型的鱼类,头、尾稍尖,身体中段较粗,其横断面呈椭圆形,侧视呈纺锤状,如草鱼、鲤鱼、鲫鱼等。
这类体型的鱼类适于在静水或流水中快速游泳活动。
图示该体型鱼类2.侧扁型鱼体较短,两侧很扁而背腹轴高,侧视略呈菱形。
这种体形的鱼类,通常适于在较平静或缓流的水体中活动,如鳊鱼、团头鲂等属此类型。
图示该体型鱼类3.平扁型鱼体较短,两侧很宽而背腹轴很低,俯视略呈菱形。
这种体形的鱼类,通常适于在水体底层中活动,或吸附岩石上如华吸鳅、鲆、鲽、鳎科鱼类等属此类型。
图示该体型鱼类4.圆筒型(棍棒型鱼体延长,其横断面呈圆形,侧视呈棍棒状,如鳗鲡、黄鳝等属此种类型。
这种体型的鱼类多营底栖,善穿洞或穴居生活。
图示该体型鱼类(二鱼体各部位及附属器官1.鱼体分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见鳡鱼图示头部是指吻端到鳃盖后缘;躯干部是指鳃盖后缘至肛门这段;肛门以后至尾鳍基为尾部2.鱼体附属器官——图示,注说明头部主要有口、须、眼、鼻孔和鳃孔等器官躯干部和尾部主要有鳍、鳞片和侧线器官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具有听觉和触觉功能,能感觉水的振动波、水流方向和水压的变化鱼体外形各部的测量——图示头长:从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距离(A-D;吻长:从吻端至眼眶前缘的距离(A-B;眼径:眼眶前缘至后缘的距离(B-C;眼间距:左右两眼眶之间的直线距离;尾柄长:从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垂直线的距离(G-H;尾柄高:尾柄部分的最低高度(L-M全长:从吻端至尾鳍末端的距离(A-I;体长:从吻端至尾鳍基部的距离(A-H;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J-K;二、鱼类的内部构造1.骨胳骨骼是支持身体和保护体内器官的组织,它和动物体的运动也有密切关系。
2.肌肉鱼类的摄食、逃避敌害、繁殖等生命活动,都靠肌肉规律性收缩所起的运动来完成肌节: 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由许多肌节组成,肌节之间有隔膜联结而呈分节现象“倒W形”轴上肌\轴下肌体侧肌肉被一水平走向的肌隔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段叫轴上肌,下段叫轴下肌3.消化系统水环境中摄取氧,排泄代谢废物(氨、CO2等3.2 主要功能消化道能获取、容纳、吸收食物、排泄食物残渣等消化腺体能分泌各种消化液使食物消化等4.呼吸器官鳃弓支持4.1鳃鳃耙过滤食物鳃片 _鳃丝_鳃小片——气体交换场所呼吸过程:口吸水,经过鳃丝从鳃孔排出对流配置设问: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4.2 其他呼吸器官——辅助呼吸器官身体的其他部分进行"气呼吸"以辅助"水呼吸"肠呼吸皮肤呼吸副呼吸器官(鳃上器官)气囊呼吸鳔呼吸——出呼吸外还具有:调节比重、感知震动、发声等功能5.血液循环5.1循环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心脏、动脉、静脉等鱼类的心脏位置?——最后一对鳃的后面下方,靠近头部,单个心房心室文字和模拟血流动画示意6.排泄器官6.1肾脏位于腹腔的背部,呈紫红色肾脏除了泌尿的功能以外,还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使之保持恒定6.2 鳃也有排泄作用,其主要排出物是氨、尿素等易扩散的氮化物和某些盐分7.生殖系统多数鱼类为雌雄异体,生殖腺成对,即精巢或卵巢都是左右各一绝大部分鱼类是体外受精*神经系统 : 中枢和外周神经以及植物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眼、内耳、侧线等*内分泌系统: (*——略述)内脏结构示意图片展示回顾讲解鱼类性别区分第一性征--是指那些与鱼类本身繁殖活动直接有关的特征。
如卵巢、精巢、鳍脚等。
第二性征--是指那些与鱼类本身繁殖活动并无直接关系的特征。
主要有:1)个体大小 2)色泽的差异 3)追星的出现 4)鳍的变异 5)其它方面雌雄同体和性逆转1、软骨鱼类中并未见到雌雄同体现象。
2、真骨鱼类中个别种类有雌雄同体现象,如鮨属的某些鱼。
3、性逆转:黄鳝,由雌变雄。
生殖方式1、卵生;2、卵胎生;3、胎生第三节虾蟹类基本形态、构造一、虾蟹的形态1.虾类的的形态(1)头部6节,(2)胸部8节,愈合而成头胸甲(3)腹部:7节尾扇:腹部第六节的附肢后延与无附肢的第七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