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默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默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默读

发表时间:2011-09-15T15:05:25.34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永霞[导读]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刘永霞(大名县第二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 1.要正确地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

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1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滥读。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1.2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1.3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2.正确运用默读进行阅读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朗读,则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而阅读通常是指“依靠视觉,通过文字符号接受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求的知识。”显而易见,如果阅读是一个集合,按“是否出声读”为标准,可划分为“默读”和“朗读” 两个子集。“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是粗粗地读,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朗读”则包括“朗诵、诵读”等,是精读,偏重于理解书面语言,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说普通话的能力。可见,默读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和朗读一样,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比较注意学生的朗读训练,因为如果缺少了学生的课文的朗读,常会被誉为“很不成功的”教学;而默读就很不幸运,课堂上学生进行默读训练的机会很少,为这种现象鸣不平者却不多。究个中原因,大概是默读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不如朗读那样,能营造出“有情有景”的课堂教学氛围。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说,默读最能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是静悄悄地,真正独立地感悟、积累语言,期间对阅读文本提出的疑问和思考不易受他人(老师或同学)影响。朗读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生通过默读,对阅读文本理解后的表达和交流。常有老师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这里要读出××的感情,读的语调要××……”这是典型的朗读分析,是缺少学生个性阅读感悟后的朗读教学,依旧是“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默读和朗读糅合在一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训练学生阅读的“个性”性。

那么,如何正确掌握、运用默读进行阅读呢? 2.1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默读方法应该是只转动眼球,依靠视觉运动进行,而不能借助“唇动”“指动”等辅助多余的动作。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默读速度要比借助“唇动”“指动”的默读速度快得多,这样的默读,才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速度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动”的方式进行默读,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用默读。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行,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 2.2让学生边读边划(如划出重点词,中心句等),体会如何在默读时捕捉重要信息。稍加熟练时,可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和批判。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自可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与默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与默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默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请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