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习题解答(全)
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补充习题

第1章 思 考 题1—1 何为运动副?运动副是如何分类的?1—2 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机构的哪些方面的特征?1—3 试述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步骤,并对周围所见机械选择1~2例作出运动简图。
1—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习 题1—1 如图1—18所示为一具有急回作用的冲床。
图中绕固定轴心A 转动的菱形盘1为原动件,其和滑块2在B 点铰接,通过滑块2推动拨叉3,拨叉3和圆盘4为同一构件,当圆盘4转动时,通过连杆5使冲头6实现冲压运动,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
1—2 试绘制如图1—19所示的液压泵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A 12B 34CDE 567图1—18 题1-1图 图1—19 题1-2图1—3 试计算如图1—20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所有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
同时判断它们是否有确定的运动。
ABCDABCDEF(a) (b)ABCDABCDE(c) (d)图1—20 题1-3图1—4 如图1—21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步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意图是通过齿轮1带动凸轮2旋转,经过摆杆3带动导杆4来实现冲头上下冲压的动作。
试分析此方案有无结构组成原理的错误。
若有,应如何修改。
图1—21第2章 思考题和习题2—1 什么是瞬心?瞬心在机构的速度分析中有什么作用? 2—2 速度多边形有哪些特性?2—3 试求如图2—8所示的各机构在图示位置的全部瞬心。
B4(a) (b)A C3(c) (d)图2—8 题2—3图2—4 如图2—9所示的四杆机构中,l AB=60mm,l CD=90mm,l AD=l BC=120mm,ω2=10rad/s,试用瞬心法求:(1)当φ=165º时点C的速度νC;(2)当νC=0º时,φ的值(有两个解)。
2—5如图2—10所示的机构,设已知构件的尺寸,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逆时针方向转动,试以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构件3上C点的速度。
地基与基础复习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复习资料(一) 年级 专业 姓名分数1. 2. 3. 4. 5. 6. 7. & 9. (一)填空(共25分,每空1分) 颗粒级配曲线越 ________ ,不均匀系数越 ___________ ,颗粒级配越. 应选择级配 _________ 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工程上用 ____________ Cu )表示土颗粒的不均匀程度,C u ________ 否则称为均匀的。
土中应力按起因分为 _______________ 分为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土的渗透破坏形式通常为 ___________ 时视为不均匀的, ,按作用原理或传递方式可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测定方法有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 和 _______ 荷载试验曲线上,从线性关系开始变成非线性关系时的界限荷载称为 ______________ 郎肯土压力理论中,当墙后填上达到主动郎肯状态时,填上破裂面与水平面夹角为. 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埋深越大,地基的承载力 ______________ 」 注基础是指埋深 _____________ 的基础。
承受而 10. 端承桩是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 桩。
11. 在细粒上的击实曲线上,稣值干密度所对应的含水量称为. 12. 孔隙比是指 __________ 与_ (二)选择题(15分,每题1分) 1. 利用角点法及角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表仅可求得( 九 A 基础投影范国内地基中的附加应力B 基础投影范用外地基中的附加应力C 基础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D 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2. 土中控制体积和强度变化的应力是()。
A 孔隙水压力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之比。
可忽略不计的 B 有效应力 )o C 自重应力 B 上的压缩主要是丄中孔隙体积的减小 D 饱和丄的压缩主要是上中气体被挤出 A 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 C 土的压缩与上的透水性有关 4. 土的压缩系数越大,表示( A 丄的压缩性越髙 B 土的压缩性越低 C e-p 曲线越平缓 D e-lgp 曲线越平缓 5. 在基底平均压力和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条形基础的沉降比矩形基础的沉降( A 大 B 小 C 相同 D 无法比较6. 达西建理描述的是()状态下的渗透规律。
基础工程(第二版)2-2(地基承载力)

第九章 地基承载力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第二章(2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第二章(2)
2011-3-15
1
第九章 地基承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界荷载的确定 第三节 极限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按规范方法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 第五节 关于地基承载力的讨论
2011-3-15
2
第一节 概 述
地基承载力概念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作用于地基,对地基提出两个方 面的要求。 1.变形要求 1.变形要求 建筑物基础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最大沉降量或沉降差, 应该在该建筑物允许的范围内。 2.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2.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建筑物的基底压力应在地基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地基极限承载力(p 地基极限承载力 u): 地基不致失稳时地基土单位面积能承受 的最大荷载。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p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a): 考虑一定安全储备后的地基承载力。
b
45 o + 2
φ
Pu
d q= γ0 d
G
B E C
r = r0 eθtan
φ
A
F D
2011-3-15
23
雷斯诺(Reissner,1924)在普朗特尔公式假定的基础 上,导得了由超载产生的极限荷载公式:
pu = qe
πtgϕ
π φ ⋅ tg + = q ⋅ N q 4 2
2011-3-15
3
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0 pcr a
s
线性变形阶段(压密阶段) pu p a. 线性变形阶段(压密阶段) oa段,荷载小,主要产生压缩变形, 荷载与沉降关系接近于直线,土中τ<τf , 地基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b. 弹塑性变形阶段(剪切阶段) 弹塑性变形阶段(剪切阶段) b ab段,荷载增加,荷载与沉降关系 呈曲线,地基中局部产生剪切破坏,出 现塑性变形区。 c. 破坏阶段 c bc段,塑性区扩大,发展成连续滑 动面,荷载增加,沉降急剧变化。
(第三版)结构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9章)

答: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 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主要影响因素: (1)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大小; (2)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 (3)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和配合比; (4)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度与湿度。 1-5 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变形都是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两者有和不同之处? 答:徐变变形是在持久作用下混凝土结构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的应变;收缩 变形是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 是一种不受力情况下的自由变形。 1-7 什么是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和粘结强度?为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 有足够的粘结力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1)粘结应力:变形差(相对滑移)沿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的 剪应力;
(2)粘结强度:实际工程中,通常以拔出试验中粘结失效(钢筋被拔出, 或者混凝土被劈裂)时的最大平均粘结应力作为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3)主要措施:①光圆钢筋及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均随混凝土等级的提高 而提高,所以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来增加粘结力;②水平位置钢筋比 竖位钢筋的粘结强度低,所以可通过调整钢筋布置来增强粘结力;③多根钢筋 并排时,可调整钢筋之间的净距来增强粘结力;④增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⑤采 用带肋钢筋。
用符号 f c 表示。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我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 程》(JTJ 053-94)规定,采用 150mm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进行混凝土劈裂抗拉
强度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 fts 按下式计算:来自fts2F πA
2021年工程建设材料员基础知识练习题和答案(Part13)

2021年工程建设材料员基础知识练习题和答案(Part13)共3种题型,共60题一、单选题(共30题)1.在低碳钢的应力应变图中,有线性关系的是()阶段。
A:弹性阶段B:屈服阶段C:强化阶段D:颈缩阶段【答案】:A【解析】:在低碳钢的应力应变图中,有线性关系的是弹性阶段。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A:按逆时针方向计算工程量B: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顺序计算工程量。
C:按轴线编号顺序计算工程量D:按结构构件编号顺序计算工程量【答案】:A【解析】:选项中应该是按顺时针方向计算工程量。
其他选项均属于工程量计算方法。
3.用同一材料制成的实心圆轴和空心圆轴,若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则抗扭刚度较大的是()。
A:实心圆轴B:空心圆轴C:两者一样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用同一材料制成的实心圆轴和空心圆轴,若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则抗扭刚度较大的是空心圆轴。
4.保水性是指()。
A:混凝土拌和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而抵抗泌水的能力B:混凝土组成材料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C: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或机械振动时能够产生流动的性质D:混凝土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综合性质【答案】:A【解析】: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而抵抗泌水的能力。
5.下列对于砂浆与水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胶凝材料的不同,建筑砂浆可分为石灰砂浆、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B:水泥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因而只能在潮湿环境与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强度C:水泥砂浆强度高、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常用于地下结构或经常受水侵蚀的砌体部位D:水泥按其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以及特性水泥【答案】:B【解析】:根据所用胶凝材料的不同,建筑砂浆可分为石灰砂浆、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也能在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强度,既适用于干燥环境,又适用于潮湿环境与水中工程;水泥砂浆强度高、耐久性和耐火性好,但其流动性和保水性差,施工相对难,常用于地下结构或经常受水侵蚀的砌体部位;水泥按其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以及特性水泥。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习题解答(全)

图 2-34 习题 2-5 图 【解】(1) 按轴心荷载初步确定基础底面积,根据式(2-29)得:
A0 ≥
Fk+Pk 1850 + 159 = = 9.57m 2 f a − γ G ⋅ d 240 − 20 × 1.5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 A0 增大 10%,即
A = 1.1A0 = 1.1 × 9.57 = 10.5 m2
由题知,a=1m,b=2m,则 当 i = j 时,
2 2 ⎧ ⎤ ⎡ ⎤⎫ 1 ⎪ ⎛ 2 ⎞ 2 ⎡1 1⎞ 1⎞ ⎪ ⎛ ⎛ Fii = 2 × ⎨ln⎜ ⎟ + ln ⎢ + ⎜ ⎟ + 1⎥ + ln ⎢1 + ⎜ ⎟ + 1⎥ ⎬ 2 ⎪ ⎝ 1 ⎠ 1 ⎢2 ⎥ ⎢ ⎥⎪ ⎝2⎠ ⎝2⎠ ⎣ ⎦ ⎣ ⎦⎭ ⎩ = 2.406
《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习题解答

《⼯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习题解答《⼯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习题解答1 荷载与作⽤1.1 什么是施加于⼯程结构上的作⽤?荷载与作⽤有什么区别?结构上的作⽤是指能使结构产⽣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包括直接作⽤和间接作⽤。
引起结构产⽣作⽤效应的原因有两种,⼀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集中⼒和分布⼒,例如结构⾃重,楼⾯的⼈群、家具、设备,作⽤于桥⾯的车辆、⼈群,施加于结构物上的风压⼒、⽔压⼒、⼟压⼒等,它们都是直接施加于结构,称为直接作⽤。
另⼀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例如基础沉降导致结构外加变形引起的内⼒效应,温度变化引起结构约束变形产⽣的内⼒效应,由于地震造成地⾯运动致使结构产⽣惯性⼒引起的作⽤效应等。
它们都是间接作⽤于结构,称为间接作⽤。
“荷载”仅指施加于结构上的直接作⽤;⽽“作⽤”泛指使结构产⽣内⼒、变形的所有原因。
1.2 结构上的作⽤如何按时间变异、空间位置变异、结构反应性质分类?结构上的作⽤按随时间变化可分永久作⽤、可变作⽤和偶然作⽤;按空间位置变异可分为固定作⽤和⾃由作⽤;按结构反应性质可分为静态作⽤和动态作⽤。
1.3 什么是荷载的代表值?它们是如何确定的?荷载代表值是考虑荷载变异特征所赋予的规定量值,⼯程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给出了荷载四种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荷载可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其中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它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考虑相应的系数得到。
2 重⼒作⽤2.1 成层⼟的⾃重应⼒如何确定?地⾯以下深度z处的⼟体因⾃⾝重量产⽣的应⼒可取该⽔平截⾯上单位⾯积的⼟柱体的重⼒,对于均匀⼟⾃重应⼒与深度成正⽐,对于成层⼟可通过各层⼟的⾃重应⼒求和得到。
2.2 ⼟压⼒有哪⼏种类别?⼟压⼒的⼤⼩及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挡⼟墙的移动情况和墙后⼟体所处应⼒状态,⼟压⼒可分为静⽌⼟压⼒、主动⼟压⼒和被动⼟压⼒三种类别。
⼟的侧向压⼒的⼤⼩及分布与墙⾝位移、填⼟性质、墙体刚度、地基⼟质等因素有关。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和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和答案《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下面是一份试题和答案,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零件不属于标准件?() A. 螺栓 B. 轴承 C. 齿轮 D. 连杆答案:D. 连杆2、在机械设计中,哪种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A. 铝合金 B. 钢 C. 聚合物 D. 陶瓷答案:D. 陶瓷3、下列哪个零件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零件?() A. 轴 B. 轴承 C. 齿轮 D. 联轴器答案:C. 齿轮4、下列哪个参数是用来描述齿轮的尺寸大小的?() A. 模数 B. 压力角 C. 齿数 D. 螺旋角答案:A. 模数5、下列哪个零件属于常用件?() A. 弹簧 B. 滚动轴承 C. 联轴器 D. 滑动轴承答案:A. 弹簧二、填空题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________、、、和。
答案:使用性能好、经济性好、可靠性高、安全可靠、环保性好2、根据轴的承载情况,轴可分为________、和。
答案:心轴、传动轴、转轴3、机械传动系统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答案: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构、控制系统4、齿轮的失效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
答案:轮齿折断、齿面磨损、齿面胶合、齿面点蚀5、弹簧的特性线有________、和。
答案:直线型、抛物线型、对数型三、简答题1、请简述机械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
答案:机械设计在工业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机械设计为产品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和美学的支撑,是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
同时,机械设计的美学价值也在现代工业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的灵感来源。
2、请说明机械零件常用金属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
答案:机械零件常用金属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物理性能,如导热性、导电性和密度等;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工艺性能,如铸造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和热处理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k + Gk 220 + 20 × 1.65 × 1 = b 1.65 = 153.3kPa < f a = 214.9kPa p=
(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19 × 0.6 + 18 × 0.4 + (19.5 − 9.8) × 2.0 γ m= = 12.7 kN / m 3 0 .6 + 0 .4 + 2 .0
b≥
Fk 220 = = 1.83m ,取 b=1.9m f a − γ G d 144 − 20 × 1.2
初步选定条形基础的宽度为 1.9m。 地基承载力验算:
pk =
Fk + Gk 220 + 20 × 1.9 × 1.2 = = 139.8kPa < f a = 144kPa b 1.9
满足 无筋扩展基础尚需对基础的宽高比进行验算(其具体验算方法详 见第三章) ,最后还需进行基础剖面设计。 (2)按台阶宽高比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 初步选定基础的高度为 H=300mm 基础采用 C10 素混凝土砌筑,基础的平均压力为 p k = 139.8kPa 查表 3-2,得允许宽高比 tgα = b2 H = 1.0 ,则
习
题
【2-1】如图 2-31 所示地质土性和独立基础尺寸的资料,使用承 载力公式计算持力层的承载力。若地下水位稳定由 0.7m 下降 1m,降 至 1.7m 处,问承载力有何变化?
图 2-31 解:由图 2-31 可知: 基底处取土的浮重度
习题 2-1 图
γ ' = γ sat − γ w = 18.0 − 9.8 = 8.2kN / m 3
5 长宽比 l : b = 5 : 3 ,则 A = l ⋅ b = b 2 ,从而进一步有 3
b= 10.5 A = = 2 .5 m 5 5 3 3 5 5 l = b = × 2.5 = 4.2m 3 3
4m
1
2 4
2m
3
100 kPa
E0=5.0MPa
ν=0.3
图 1-13 习题 1-2
【解】根据式(1-37),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的柔度系数可表示为:
⎧1 − ν 2 ⋅ Fii ⎪ ⎪ πE 0 a f ij = ⎨ 2 ⎪1 − ν ⎪ ⎩ πE 0 r
其中
(i = j ) (i ≠ j )
2 2 ⎧ ⎤ ⎡ ⎤⎫ a ⎪ ⎛ b ⎞ b ⎡a ⎪ ⎛a⎞ ⎛a⎞ Fii = 2 ⎨ln⎜ ⎟ + ln ⎢ + ⎜ ⎟ + 1⎥ + ln ⎢1 + ⎜ ⎟ + 1⎥ ⎬ b ⎪ ⎝ a ⎠ a ⎢b ⎥ ⎢ ⎥⎪ ⎝b⎠ ⎝b⎠ ⎣ ⎦ ⎣ ⎦⎭ ⎩
f az = f ak + η d γ m (d + z − 0.5) = 60 + 0 + 1.1 × 12.7 × (1.0 + 2.0 − 0.5) = 94.9kPa
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为
σ cz = 19 × 0.6 + 18 × 0.4 + (19.5 − 9.8) × 2.0
= 38kPa
σz =
( pk − σ c ) ⋅ b
作用于下卧层顶面处得总应力为:
σ z + σ cz = 63.2 + 38 = 101.2kPa > f az = 94.9kPa
所以,软弱下卧层承载力不满足。
4
【2-4】 某工业厂房柱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图 2-33) 。 Fk=2200kN,粘性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试确定基础底面 尺寸。
2
【2-3】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地基土情况如图 2-32 所示,已 知条形基础宽度 b =1.65m,上部结构荷载Fk=220kN/m,试验算地基承 载力。
图 2-32
习题 2-3 图
解:(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由于 b=1.65m<3m, 取 b=3m 19 × 0.6 + 18 × 0.4 γ m= = 18.6kN / m 3 0 .6 + 0 .4 f a = f ak + η b γ (b − 3) + η d γ m (d − 0.5) = 200 + 0 + 1.6 × 18.6 × (1.0 − 0.5) = 214.9kPa 而基底总压力为
γ m=17.2kN / m 3 γ m=18.0kN / m 3
1
【2-2】某砖墙承重房屋,采用素混凝土(C10)条形基础,基础顶 面处砌体宽度 b0 =490mm,传到设计地面的荷载Fk=220kN/m,地基土承 载力特征值fak=144kPa,试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 b 。 (1)按地基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假 定 基 础 埋 深 为 d=1.2m , 不 考 虑 地 基 承 载 力 深 度 修 正 , 即 fa=fak=144kPa
第一章
地基模型 习题解答
【1-1】某住宅总压力为 70kPa,埋深 1m,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天然重度为 18kN/m3,在基础埋深 1m处 用直径 φ 1.13m的荷载板进行室外荷载板试验,得到表 1-3 数据,试确定该地基的基床系数。 荷载板试验结果
压力
表 1-3
135 17.60 154 24.56 184 38.25 207 49.33 235 61.93
图 2-33
习题 2-4 图
【解】(1) 按仅有轴心荷载,根据式(2-29)得:
A≥
Fk 2200 = = 10.1m 2 f a − γ G ⋅ d 250 − 20 × 1.6
由于基础仅作用轴心荷载,考虑选用方形基础,则
l =b=
A = 10.1 = 3.18m m2
取 l=b=3.2m (2)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查表 2-6, I L =0.84<0.85, e =0.83<0.85,得:
b ≤ b0 + 2 Htg α = 0 .49 + × 2 × 0 .3 × 1 .0 = 1 .09 m
不满足要求
H≥ b − b0 1.9 − 0.49 = = 0.705m 2tgα 2 × 1 .0
取 H=0.8m b ≤ b0 + 2 Htgα = 0.49 + 2 × 0.8 × 1.0 = 2.09m 此时地面离基础顶面为 1.2-0.8=0.4m>0.1m,满足要求。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17.2 × (1.3 − 0.6) + 8.2 × 0.6 γ m= = 13.0kN / m 3 1 .3 由 ϕ k = 20 0 ,查表 2-6 可得
M b = 0.51, M d = 3.06, M c = 5.66
所以,持力层的承载力为 f a = M b γb + M d γ m d + M c c k = 0.51 × 8.2 × 1.8 + 3.06 × 13.0 × 1.3 + 5.66 × 1 = 64.9kPa 若地下水下降 1m 至 1.7m,则 基底以上土的重度为 基底处土的重度为 此时,持力层的承载力为 f a = M b γb + M d γ m d + M c c k = 0.51 × 18.0 × 1.8 + 3.06 × 17.2 × 1.3 + 5.66 × 1 = 86.0kPa
由题知,a=1m,b=2m,则 当 i = j 时,
2 2 ⎧ ⎤ ⎡ ⎤⎫ 1 ⎪ ⎛ 2 ⎞ 2 ⎡1 1⎞ 1⎞ ⎪ ⎛ ⎛ Fii = 2 × ⎨ln⎜ ⎟ + ln ⎢ + ⎜ ⎟ + 1⎥ + ln ⎢1 + ⎜ ⎟ + 1⎥ ⎬ 2 ⎪ ⎝ 1 ⎠ 1 ⎢2 ⎥ ⎢ ⎥⎪ ⎝2⎠ ⎝2⎠ ⎣ ⎦ ⎣ ⎦⎭ ⎩ = 2.406
p (kPa)
0 060 5.217 7.39110 10.87
沉降 s (mm)
【解】
根据式(1-21)有, k p =
p 2 − p1 s 2 − s1
式中 p 2 和 p1 分别为基础底面计算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故有
p 2 = 70kPa p1 = 18 × 1 = 18kPa
对应的沉降由表 1-3 进行线性内插,有
(3)地基承载力验算:
pk =
Fk 2200 +γG ⋅d = + 20 × 1.6 A 3.2 × 3.2 = 246.84kPa < f a = 284.05kPa (满足)
所以,基础采用 3.2m × 3.2m 底面尺寸是合适的。
5
【2-5】 工业厂房柱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图 2-34 中列 出了荷载位置及有关尺寸,已知图示荷载:Fk =1850kN,Pk =159kN, Mk =112kN·m,Qk =20kN。粘性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试 确定矩形基础底面尺寸(假定 l : b = 5 : 3 ) 。
ηb = 0.3, η d = 1.6
γ m=
18.5 × 1 + 19 × 0.6 = 18.7 kN / m 3 1 .6
f a = f ak + η b γ (b − 3) + η d γ m (d − 0.5) = 250 + 0.3 × 19 × (3.2 − 3) + 1.6 × 18.7 × (1.6 − 0.5) = 284.05kPa
r14 = r41 = r23 = r32 = 2 × 12 + 0.5 2 = 2.236m f14 = f 41 = f 23 = f 32
⎡1.394 × 10 −4 ⎢ 2.897 × 10 -5 [f]= ⎢ ⎢5.793 × 10 -5 ⎢ -5 ⎢ ⎣2.59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