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知识点
看图找关系知识点六年级

看图找关系知识点六年级1. 图片描述和分析在这个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在思考的小男孩,他正坐在桌前,面前是一张纸和一支笔。
这张纸上有一道数学题目,题目中有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
小男孩的表情看起来有些困惑和不确定。
他的眼睛盯着纸上的题目,似乎在努力思考和寻找答案。
从这个图片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关系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和技巧。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关系知识时常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在关系知识中,等式和不等式是经常出现的概念。
等式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相等,而不等式则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不相等。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等式 "2 + 3 = 5",我们可以看到等号左边的表达式和等号右边的表达式是相等的。
而对于一个不等式 "4 < 7",我们可以看到不等号左边的数小于不等号右边的数。
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解决数学题目中的关系问题。
3. 大于、小于和相等关系另一个重要的关系知识点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有两个数 a 和 b,那么当 a 大于 b 时,我们用符号 "a > b" 来表示。
反之,当 a 小于 b 时,我们用符号 "a < b" 来表示。
当 a 等于 b 时,我们用符号 "a = b" 来表示。
在解决数学题目时,我们经常需要判断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来得出结论。
4. 判断数值之间的关系除了比较数值的大小关系,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数值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有两个数 a 和 b,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 a - b的结果来判断它们的关系。
当 a - b 的结果为正数时,表示 a 大于b;当 a - b 的结果为负数时,表示 a 小于 b;当 a - b 的结果为零时,表示 a 等于 b。
北师大版六上数学第2课时 看图找关系公开课教案教学课件课时训练作业练习知识点总结

第2课时看图找关系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六年级数学上《看图找关系》PPT课件

0 19:00 19:51 20:16 20:40 21:05 21:30
入 场
某港口0时到12时水深情况统计图 请看北师版教材P83试一试回答问题
8 7 6 5 4 3 2 1 0 0:00 3:00 6:00 9:00 12:00
如 果 你 是 领 航 员 该 怎 水深 样 工 作 ?
北师版教材P82至P84上的问答题
练一练:教材P83 请看教材回答问题
成员间的关系
小冬家祖孙三代情况如下图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小冬 B G E ? 姑姑、姑父 小军 ?关系
叔叔、婶婶
小丽
爸爸
?关系
C ?
H
小冬 ?
A
F
图中2 用
图一: 12
12表示2是12的因数,请你 表示下面两个图中各数的关系.
图二:
24 3
3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6
作业:
看图找关系
北师版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数量 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情 景。
足球场上的声音
(音量) 300 声音非常大 250 声音很大 200 声音大 150 比 赛 开 始 上 半 场 结 束 下 半 场 开 始 退 场 比赛结束
音量
100 比较安静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看图找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求比值的方法、正反比例的意义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反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找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正反比例的概念和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本质区别,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引出正反比例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正反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正反比例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反比例知识的掌握。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正反比例的核心概念。
《看图找关系》(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小明到达终点后,小红又跑了
400
( )分钟才到终点。
200
(3)小明的平均速度是每分()米,
小红的平均速度是每分()米。
0
1 2 3 4 5 6 时间/分
挑战自我
离家的路程
编故事
离家的路程
离家的路程
0 笑笑妈
时间 0 笑笑
时间 0
关键词:(家、学校)
时间
笑笑爸
智慧大比拼
选一选,填一填
(1)一杯水慢慢变凉——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2)一面旗帜冉冉上升——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3)足球守门员把球一脚踢出去——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4)汽车保持同样的速度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以致用1
笑笑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走了一段路后,想起忘记带钱了, 赶紧回家取了钱再去书店,选好书付钱后回家。下面能大致反映 出笑笑这些情况的是图( )。
离家的路程
离家的路程
离家的路程
0
图1 时间 0
图2 时间 0
图3 时间
学以致用2
下图是小明和小红两人600米赛跑的行程图
行程/米
600
小明行程
小红行程 (1)跑完全程小明用了( )分钟。
看图找关系
探索新知
汽车行驶时,时间与速度的变化情况
速度(米/分)
500 400
(纵轴)300 200 100
0
A
B
C
D
时间/分
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4
5
(横轴)
探索新知
不淘气半天中离家的距离
离家距离(千米)
5
4
3
2
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好玩看图找关系实用课件

比赛结束到观众全部退场,足球场内的声音一下子变得非常大,15分钟后才逐渐降低。
1.这是一个_____与_____的关系图。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____分,行驶了____千米。汽车在乙地停留了____分。……
路程
时间
25
24
15
小试牛刀
离家的距离
时间
离家的距离
时间
(1)
(2)
2.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小明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报后回家。下面的两幅图,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4
②汽车在第( )分内,行驶的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③汽车在( )分到( )分是匀速行驶,速度是( )米/分。
1
1
3
400
④汽车在( )分到( )分时,因为临近商场站了,所以速度从400米/分减速到0米/分。⑤第( )分时,速度降为( ),表示汽车已停止在商场站。
3
4
4
0
汽车从1分到3分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
第二幅图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一过程。
(1)
(2)
(3)
0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一种变量随着另一种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你能看出这两幅图的区别吗
楼层
时间
3.如果下面这张图表示笑笑和妈妈去商场逛街的情况,你能说说她们是怎么逛的吗?请你发挥想象,编出一个小故事。
A
C
B
小试牛刀
笑笑:C
淘气:B
4.一天,老师上班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事。下图描述了老师上班路上的整个过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小学数学《看图找关系》

第4关
中场休息
答:比较安静。
第5关
下半场
答:声音随比赛精彩程度高低起伏;下半场第10分 钟可能取得了进球,。
第6关
答:声音变得非常大,估计是获胜的球迷在欢 呼。3时。来自7.6米。9时
。
2米。
答:凌晨0时到3时,上午9时到12时。 答:凌晨3时到上午9时。
答:凌晨4时。
√
第1关
第2关
再说一说
1、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声音? 2、足球场内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球赛开始 球赛进行中 球进了 球赛结束
小组讨论: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1关
答:一共经过了2小时45分。
第2关
答:声音逐渐变大,从开始没有声音逐渐变成声音大。
第3关
上半场
答:声音在19:50至20:00变得非常大,可能是主场球队进了 球,球迷们在欢呼。
2022秋六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好玩 2看图找关系习题课件 北师大版

易错辨析
2.琳琳每天早上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后休息一 段时间,下午再去上学,上完课后放学回家。下图 ( A )能反映琳琳一天从家到学校的往返情况。
辨析:不能根据描 述正确选图。
提升点 1 看图描述事件并解决问题
3.下图是描述科技小组同学骑自行车从学校到科技 馆参观,然后又返回学校的行程。根据下图提供 的信息回答问题。
(1)科技小组的同学在科技馆参观了多少时? 3时。
(2)往返途中科技小组的同学休息了吗?休息了多长时间? 去的时候休息了,休息了0.5时。
(3)他们从学校到科技馆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0÷(10-7)=10(千米/时)
4.媛媛家热水器装了50 L水,媛媛用9分洗了个澡, 用水20 L,穿衣用了3分;爸爸接着用了12分洗了(2)9:00~9:05课堂内很安静,同学们可能在干什么? 可能是在自学。(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这节课上了多长时间? 40分。 (4)9:35~9:40课堂内声音有什么变化?课堂内同学们
可能在进行什么活动?
音量逐渐变大,同学们可能是在展示学习成果, 交流研讨体会,分享探究过程。(可能进行的活动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第2课时 看图找关系
BS 六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知识点 1 看图找关系
1.下图描述的是某节科学课课堂内声音起伏的大致情况。
(1)从几时几分开始课堂内的声音第一次持续变大?到何 时声音最大?这可能是出现了什么情况? 9:05 9:30 可能是同学们在进行热烈讨论。 (可能出现的情况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12022/1/312022/1/311/31/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12022/1/31January 31,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12022/1/312022/1/312022/1/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研活动时,可以在正面印制3C知识建构表,背面印制3C知识观察表,便于观察者课堂上分项观测时参照使用。
北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看图找关系》知识点
类别
知 识 要 点
基础性公民素养
陈述性知识
符
号
概
念
命
题
1、观察:从汽车行驶图找信息,横轴、数轴表示的意义;折线的走向(上升、不变、下降);折线上的关键点,在0、1、3、4分钟这4个关键点分别表示的含义。
2、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0到1分钟在加速;1到3分钟速度保持,没有变;3到4分钟在减速。
3、分析:说一说汽车从0分钟到4分钟行驶的变化情况。0到1分钟汽车在加速,路程有也再增加;1到3分钟速度保持没变,路程在增加;3到4分钟速度在下降,路程在增加。从解放路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4分钟。
程序性知识
动
作
思
维
模
型
规
则
1、观察与思考: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速度;折线往上画表示在加速,往下画表示在减速;1分钟到3分钟那条直线,表示速度没有变化;纵轴上的400表示速度是400米/分;横轴上的3表示走了3分钟;速度最快达到400米/分;
时间/分0Biblioteka 0.512
3
3.5
4
速度/(米/分)
0
200
400
400
400
200
0
3、分析与思考:汽车从1分钟到3分钟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汽车一直在走,速度是400米/分,所以路程也在增加;走了2分钟,路程应该是800米。
提高性公民素养
策略性知识
认
知
方
法
管
理
1、通过观察图表,读懂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认识横轴、纵轴表示的意义。
2、描述与思考: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4分。
(2)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
(3)从0分到1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3分到4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5)从1分到3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400米/分。
(6)找出汽车在下面时间的速度,填在表中。
2、通过观察图表,了解折线图上的每一个点所表示的意义。
3、从图表中,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创新性知识
知新组
合
发
散
平
行
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说明:1.表中“陈述性”表示说和写的,即思考、言传与呈现的理解性认识;“程序性”表示看和做的,即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