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解析习题

合集下载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81. 频率(MHz)为4.47×10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μ (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 (2)吸收峰的数目 (3)吸收峰的位置 (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 (2)波长短 (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 (2)π?π (3)n?ζ (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水 (2)甲醇 (3)乙醇 (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 (2) (3) (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值最大的是 max(1) (2) (3) (4)二、解答及解析题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 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5.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8.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 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 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_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_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_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某台核磁共振仪测试13C-NMR时频率为150 MHz,则测试1H-NMR谱的频率为参考答案:600 MHz2.在NMR测定中,可以用于确定活泼氢信号的方法是参考答案:D2O交换3.在苯乙酮分子的氢谱中,处于最低场的质子信号为参考答案:甲基质子4.如下化合物中质子(Z),在300 MHz核磁共振仪上,采用氘代甲醇测试的1H NMR谱中偶合常数是J=9.6Hz,将此样品转移至600 MHz核磁共振仪上测试,该质子偶合常数将是【图片】参考答案:9.6 Hz5.HR-MS主要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参考答案:分子式6.下列质谱电离技术中,不适用于糖苷类化合物测定的是参考答案:EI-MS7.13C NMR图谱中,氘代甲醇(CD3OD)碳信号的峰形是参考答案:七重峰8.CD激子手性法中,正的激子手性描述为参考答案:第一cotton效应为正,第二cotton效应为负9.氘代二甲基亚砜试剂在碳谱中出现的峰的数目为参考答案:7碳谱给出的信息包括参考答案:碳原子的数目11.如下结构中箭头所指两个甲基的13C化学位移值的大小关系为:【图片】参考答案:d A < d B12.DEPT(135°)中,季碳表现为参考答案:消失13.如下结构中箭头所指四个碳原子,在DEPT(θ = 135°)谱图中信号是倒峰的为【图片】参考答案:C14.NOE效应是指参考答案:核的Overhauser效应15.下列二维谱图属于异核相关谱的是参考答案:HSQC16.化合物丙酮中的电子跃迁类型不包括参考答案:n®s*跃迁17.苯酚在碱性条件下测定UV光谱其最大吸收波长相对于中性条件下参考答案:红移18.某化合物在220~400 nm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参考答案:脂肪醇类化合物19.可将1H核与其直接相连的13C核关联起来的二维核磁共振图谱是参考答案:HSQC20.NOESY谱主要用于参考答案:提供空间距离相近氢核的相关信息21.核磁共振二维谱中,1H核与其间隔2-3根化学键的13C核关联起来,从而建立异核远程相关的技术为参考答案:HMBC22.【图片】该化合物加入盐酸后,其UV光谱变化趋势为参考答案:lmax紫移23.圆二色谱的经验规则不包括参考答案:woodward-Fieser经验规则2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参考答案:200-800nm25.化合物乙醛在200-400nm紫外区存在吸收峰则是由外层电子的()引起的参考答案:n→p*跃迁26.下列基团属于紫外-可见光谱中助色团的是参考答案:-OR27.用紫外光谱区别共轭双烯和α,β-不饱和酮,可根据()出现与否来判断参考答案:R带28.某化合物含有1个溴原子,则其EI-MS图中M/M+2的峰高比为参考答案:1:129.某化合物在紫外区270nm处有一弱吸收,在红外光谱中有如下吸收峰:2700~2900 cm1,1725 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参考答案:醛30.均裂,其化学键在断裂过程中发生参考答案:两个电子分别向两个方向转移31.以下对于紫外光谱吸收带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B带由苯环母核π→π*产生,在非极性溶剂中经常出现精细结构_K带是由共轭双键π→π*产生,其λmax多为210~250nm32.发生麦氏重排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参考答案:不饱和基团γ-C上要有H33.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的缩写参考答案:FT34.圆二色谱测定的必要条件包括参考答案:紫外吸收的手性化合物35.能够确定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方法有参考答案:圆二色谱36.一般情况下,以下结构中羰基的13C化学位移值最小的是参考答案:苯甲酸甲酯37.IR光谱给出分子结构的信息是参考答案:官能团38.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参考答案:波数39.与双键共轭会使羰基的红外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参考答案:键力常数下降40.红外光谱中,在3200-2500 cm-1范围内有宽的震动吸收峰,推测结构中可能含有哪些结构片段参考答案:羧基41.下列化合物结构中羰基的红外伸缩振动吸收峰在最高波数的为【图片】参考答案:C42.下列四个化合物中,红外光谱中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最高波数的是【图片】参考答案:D43.下列化合物在1H-NMR中出现单峰的是参考答案:CH3CH344.下列化合物中,字母(A~D)标出的四种氢核,化学位移最小的是【图片】参考答案:A45.下列试剂中,常作为核磁共振测试基准物质(内标)使用的是参考答案:TMS46.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缩写参考答案:TOF47.在EI-MS图谱中,高质荷比区域出现m/z236及239两个离子峰,则分子量可能为参考答案:25448.下列关于旋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的叙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使用一般的常用有机试剂溶解样品49.某化合物的质谱中,其分子离子峰M与其M+2峰强度比约为3:1,说明分子中可能含有参考答案:一个Cl50.下列质谱电离技术中,不适用于大极性苷类化合物的是参考答案:EI-MS51.列四个化合物中,方框内两个质子间的偶合常数(Hz)最大的是【图片】参考答案:C52.如下化合物的1H-NMR(DMSO-d6)谱图中,氢的偶合呈现dd峰的位置为【图片】参考答案:C53.下列结构会出现烯醇互变,红外中不会出现的波数是【图片】参考答案:3600cm-1。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
A. 0.124 eV; B. 12.4 eV; C. 124 eV; D. 1.24×105 eV
8. 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哪一个属于可见区?(B) A. 2.0×105 cm-1; B. 980 cm-1;
C. 2.0 cm-1; D. 50.0 cm-1 9. 可见光的能量是在下列那个范围内?(D)
11. 波谱分析法通常获得其他分析方法不能获得的那些信息? (B) A. 组成信息; B. 原子或分子结构信息; C. 化合物存在形态; D. 化合物极性大小
12. 激光拉曼光谱属于(D) A. 吸收光谱; B. 发射光谱; C. 原子光谱; D. 分子光谱
13. 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 重现性低
3.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区四个电磁波 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是(A) A. 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B. 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 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D. 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4. 频率为1×107 MHz的电磁辐射是处在哪一个光区(A) A. 红外光区; B. 紫外光区; C. 无线电波区;D. 可见光区
A. GC-MS; B. LC-MS; C. ICP-MS; D. GC-IR 19. 下列那种简写代表核磁共振波谱?(B)
A. UV; B. NMR; C. IR; D. MS 20. 下列有机波谱分析法中,哪种谱图的横轴不表示光或电磁
波的能量?(D) A. 紫外-可见光谱; B. 红外吸收光谱; C. 核磁共振波谱; D. 质谱
14.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B) A. 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C. 原子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D.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有机物波普分析习题及解析

有机物波普分析习题及解析

第一章质谱习题1、有机质谱图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是否谱图中质量数最大的峰就是分子离子峰,为什么2、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质谱仪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原理。

3、有机质谱的分析原理及其能提供的信息是什么4、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源中有可能形成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5、同位素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谱图中识别同位素峰6、谱图解析的一般原则是什么7.初步推断某一酯类(M=116)的结构可能为A或B或C,质谱图上m/z 87、m/z 59、m/z 57、m/z29处均有离子峰,试问该化合物的结构为何(A)(B)(C)8.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McLafferty重排9.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RDA重排10.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262nm(15);红外光谱:3330~2500cm-1间有强宽吸收,1715 cm-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处为单质子单峰,δ处为四质子宽单峰,δ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图所示。

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5H8O3,试推测其结构式。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表示方法有质谱图和质谱表格。

质量分析器出来的离子流经过计算机处理,给出质谱图和质谱数据,纵坐标为离子流的相对强度(相对丰度),通常最强的峰称为基峰,其强度定为100%,其余的峰以基峰为基础确定其相对强度;横坐标为质荷比,一条直线代表一个峰。

也可以质谱表格的形式给出质谱数据。

最大的质荷比很可能是分子离子峰。

但是分子离子如果不稳定,在质谱上就不出现分子离子峰。

根据氮规则和分子离子峰与邻近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来判断。

2、质谱仪的组成: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和真空系统。

进样系统:在不破坏真空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进入离子源。

气体可通过储气器进入离子源;易挥发的液体,在进样系统内汽化后进入离子源;难挥发的液体或固体样品,通过探针直接插入离子源。

真空系统: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离子源(10-3~10-5Pa );质量分析器(10 -6 Pa )。

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波谱解析是一门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通过分析物质的光谱特征,可以推断其组成、结构和性质。

在学习波谱解析的过程中,做习题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波谱解析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红外光谱解析1. 习题:某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峰位在3200-3600 cm-1之间,且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很可能是一种醇。

醇的红外光谱中,羟基(-OH)的拉伸振动会出现宽而强的吸收峰,峰位在3200-3600 cm-1之间。

由于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可以排除其他含有羟基的有机物,如酚和酮。

2. 习题:某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强吸收峰,峰位在1700 cm-1左右,且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很可能是一种酮。

酮的红外光谱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会出现强吸收峰,峰位在1700 cm-1左右。

由于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可以排除其他含有羰基的有机物,如醛和酸。

二、质谱解析1. 习题:某有机物的质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分子峰(M+)的相对强度为100%,以及一个相对强度为15%的分子离子峰(M+1)。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可能含有碳、氢和氧元素。

分子离子峰(M+1)的相对强度为15%,说明该有机物中有一个碳原子的丰度为15/100=15%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碳的相对丰度为12/13,可以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含有6个碳原子。

2. 习题:某有机物的质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分子峰(M+)的相对强度为100%,以及一个相对强度为43%的分子离子峰(M+1)。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可能含有碳、氢和氧元素。

分子离子峰(M+1)的相对强度为43%,说明该有机物中有一个碳原子的丰度为43/100=43%比例相对较高。

有机波谱解析(习题一)

有机波谱解析(习题一)

有机波谱解析(习题一)1、试推测有机化合物A 、B 和C 的结构式(B )有碘仿反应,红外光谱图在1715cm -1有强吸收峰。

A 的NMR 数据为3H(单峰),2H (四重峰),3H (三重峰)。

2、化合物A (C 6H 14O ),1HNMR 如下:δ0.9(9H ,单峰),δ1.10(3H ,双峰),δ3.40(1H ,四重峰),δ4.40(1H ,单峰)。

A 与酸共热生成B (C 6H 12),B 经臭氧化和还原水解生成C (C 3H 6O ),C 的1HNMR 只有一个信号:δ2.1,单峰。

请写出A 、B 、C 的构造式。

3、一中性化合物C 7H 13O 2Br 不产生肟或苯腙衍生物,IR 谱显示在2850~2950cm -1有一些吸收峰,但在3000cm -1以上没有,另一强吸收在1740cm -1。

1HNMR 谱显示如下的信号:δ1.0(三重峰,3H ),δ1.3(二重峰,6H ),δ2.1(多重峰,2H ),δ4.2(三重峰,1H ),δ4.6(多重峰,1H )。

试推断其结构并指认各谱峰的归属。

4、根据1HNMR 谱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C 8H 10,δH :1.2(t ,3H ),2.6(q ,2H ),7.1(b ,5H )ppm ;2)C 10H 14,δH :1.3(s ,9H ),7.3~7.5(m ,5H )ppm ;,3)C 6H 14,δH :0.8(d ,12H ),1.4(h ,2H )ppm4)C 4H 6Cl 4,δH :3.9(d ,4H ),4.6(t ,2H )ppm5)C 4H 6Cl 4,δH :1.4(d ,2H ),5.2(t ,4H )ppm6)C 4H 6Cl 2,δH :2.2(s ,3H ),4.1(d ,2H ),5.1(t ,1H )ppm7)C 14H 14,δH :2.9(s ,4H ),7.1(b ,10H )ppm[其中:s 表示单峰;d 表示双峰;b 表示宽峰;t 表示三重峰;q 表示四重峰;m 表示多重峰;h 表示七重峰]C 4H 8Cl(A)C 4H 8O C 4H 6C 4H 8O C 4H 10O Hg 2+(B)(C)H 2O/H 2SO 4H 2/Ni5、2,3-二甲基-2-溴丁烷与(CH3)3CO-K+反应后生成两个化合物;A:δH:1.66(s)ppmB:δH:1.1(d,6H),1.7(s,3H),2.3(h,1H),5.7(d,2H)ppm。

波谱解析法课后答案

波谱解析法课后答案

波谱解析法课后答案【篇一:有机波谱解析(习题一)】>1、试推测有机化合物a、b和c的结构式c4h8cl(a)c4h8o(b)2+c4h10o(c)c4h6c4h8o24-1 (b)有碘仿反应,红外光谱图在1715cm有强吸收峰。

a的nmr数据为3h(单峰),2h(四重峰),3h(三重峰)。

4、根据1hnmr谱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其中:s 表示单峰;d 表示双峰;b 表示宽峰;t 表示三重峰;q 表示四重峰;m 表示多重峰;h 表示七重峰]5、2,3-二甲基-2-溴丁烷与(ch3)3co-k+反应后生成两个化合物;6、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4(s,1h),2.7(s,2h),7.2(s,5h)ppm;1.6(m,2h),2.7(s,1h),4.4(t,1h),7.2(q,4h)ppm;1.9(s,2h)ppm;且该化合物与hio4无反应。

9.9(s,1h)ppm;有机波谱解析答案chch1、a、 2 ch 2 ch 3 b、 ch 3 coch 23ccl3 c、ch3chch2ch32、a、 (ch3 ) 3 cchch 3 b、 2 c=c(ch3 ) 2 c、 ch3coch3(ch3)1740cm-1为酯羰基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

och3ch2ch3ch3c(ch3)3ch4、1) 2)3) chch3ab3ach3c3ad 5、a、b、 chh3ch3a3ch3b峰。

所以,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hoch 2 3 。

ch2chch2c(ch3)2所以,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合物的结构为:brchch 2 ch 3。

ch3ch3无反应,说明不是邻二醇,其它峰说明脂肪链为: ch 2 ch 2或33连的碳不连h,所以,该化合物的结构为:(ch ) ch )。

3222326) ch 3 ch 2ch 2 cho 7)是(ch3)3cch2coch3而不是(ch3)3ccoch2ch38) ch 3 coch 2 ch 2coch 3 9) ch 3coch 2 ch(och3 ) 2ch2coch310)11) clcoch2ch3【篇二:紫外光谱分析法习题答案】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3 )(1) 消失(2) 精细结构更明显(3) 位移 (4) 分裂2.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4)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3. 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200─400nm 之间,对这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 1 )(1) 氘灯或氢灯 (2) 能斯特灯(3) 钨灯(4) 空心阴极灯灯4.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1 )(1)波长变长 (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5. 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 4 )(1) 硅碳棒(2) 激光器(3) 空心阴极灯 (4) 卤钨灯6. 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1 )(1) 热电偶(2) 光电倍增管 (3) 光电池(4) 光电管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2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分子的电子结构(3) 原子的电子结构; (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8. 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2 )(1) 光电比色法 (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4) 红外光谱法9. 基于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4 )(1) 原子荧光光谱法;(2) 分子荧光光度法; (3) 光电直读光谱法; (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10.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 3)(1) 钨灯 (2) 氢灯 (3) 氙灯(4) 汞灯11.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3 )(1) 分子的振动 (2) 分子的转动 (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12. 阶跃线荧光的波长( 1 )(1)大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2)小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3)等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4)正比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ch3ocooh(b)(a)(1) abc (2) cba(3)bac(4)cabch3o(c) 114.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4 )(1) ch3-ch=ch-ch3(2) ch3-ch2oh(3) ch2=ch-ch2-ch=ch2 (4) ch2=ch-ch=ch-ch315.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2 ) (1)光源的个数; (2)单色器的个数; (3)吸收池的个数; (4)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 16. 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合金中皮克数量级(1012)的铋?( 2 )(1)分光光度法(2)中子活化(3)极谱法(4)电位滴定法 17. 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为( 2 )(1)白光(2)单色光(3)可见光(4)紫外光18. 分子运动包括有电子相对原子核的运动(e电子)、核间相对位移的振动(e振动)和转动(e转动)这三种运动的能量大小顺序为( 3 )(1) e振动e转动e电子 (2) e转动e电子e振动 (3) e电子e振动e转动 (4) e电子e转动e振动二、填空题1.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 一般电子能级跃迁类型为:(1)______________跃迁, 对应________________光谱区(2)______________跃迁, 对应________________光谱区(3)______________跃迁, 对应________________光谱区(4)______________跃迁, 对应________________光谱区[答] 1. ?─?*, 真空紫外;2. n─?*, 远紫外;3. ?─?*, 紫外;4. n─?*, 近紫外, 可见.2. 可见-紫外、原子吸收的定量分析吸收光谱法都可应用一个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亦称为 ___________ 。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主要学习哪些波谱学方法()。

A:紫外光谱B:核磁共振谱C: 质谱D:红外光谱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以下波长最长的是()。

A:近紫外区B:远紫外区C:近红外区D:可见区答案:C2.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位置B:吸收峰的强度C:吸收峰的数目答案:A3.助色团对吸收峰的影响是使吸收峰()。

A:波长变短B:谱带蓝移C:波长变长D:波长不变答案:C4.在紫外光的照射下,CH3Cl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的类型有σ→σ和n→σ跃迁。

()A:对B:错答案:A5.跨环效应是共轭基团间的相互作用。

()A:错B:对答案:A6.利用紫外光谱可以确定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A:错B:对答案:B7.π→π共轭作用使_跃迁及_跃迁峰均发生红移。

答案:8.远紫外区指波长范围_nm,近紫外区是指波长范围_nm。

答案:9.请解释什么是红移和蓝移。

答案:10.下列两个异构体,能否用紫外光谱区别?答案:第二章测试1.红外光谱是由()跃迁产生的。

A:中子B:分子振动能级-转动能级C:原子核D:外层电子能级答案:B2.在红外光谱中,各个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在指纹区都会得到反映。

指纹区的范围是()。

A:1333-400cm-1B: 1475-1300cm-1C: 1000-650cm-1D: 4000-1333cm-1答案:A3.在红外光谱中,氢键的形成通常使(),峰强增加。

A:峰位向低波数移动,峰变宽。

B:峰位向高波数移动,峰变宽。

C:峰位向低波数移动,峰变窄。

D:峰位向高波数移动,峰变窄。

答案:A4.化学键两端连接的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键的力常数越大。

()A:错B:对答案:B5.红外光谱中,形成分子内氢键后,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波数基本不变。

()A:错B:对答案:A6.对映异构体的左旋体和右旋体的红外光谱图形是可以区分的。

()A:错B:对答案:A7.影响红外光谱的峰强两大因素为_和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请对化合物Ph-CO-CO-Ph的1H-NMR进行指认(溶剂CDCl3)。

答:从结构式可知该化合物具有对称结构,两个苯环相应谱峰重合,只需考虑一个苯环。

该化合物氢谱在7.0~8.0区间有三组峰,从峰面积判断从高场到低场质子数依次为2、1、2。

其中,δ≈7.97的峰为d峰,2H,化学位移值较大说明它处于羰基的邻位(羰基为强吸电子基团,对邻对位有去屏蔽作用),应为a、a'。

另外该峰为双峰也证明这一点(a仅和b,a'仅和b'耦合)。

δ≈7.65的峰仅有一个H,因此应为c,该峰为t峰表明c与b、b'耦合。

δ≈7.50的峰为t峰,2H,其化学位移值最小表明它应处于羰基间位,应为b、b',另外b和a、c,b'和a'、c耦合,因此该峰应为三重峰,与谱图吻合。

2. 请对下面化合物1H-NMR低场部分的谱峰进行指认(仪器频率400 MHz,溶剂CDCl3)。

解:该化合物的氢谱在低场共有6组峰,其中δ7.26处的单峰为溶剂峰(即氘代氯仿中残余的微量CHCl3质子吸收峰)。

剩下5组峰从高场到低场峰面积比表明它们的质子数依次为1、2、1、2、1,对应a和a'、b和b'、c、d、e六种质子。

其中δ≈9.6的双峰根据化学位移应是醛基氢e,其耦合常数J = 8.0 Hz,应是e和邻位氢d的耦合常数。

δ6.75处的峰(1H)为dd峰,耦合常数为J = 16, 8.0 Hz,其中16 Hz应是反式烯键的两个H的耦合常数,而8.0 Hz即是与醛基氢e的耦合常数,因此该峰为d。

δ7.38处的双峰耦合常数J = 16 Hz,说明该氢和峰d处于烯键反位,因此为c。

δ 6.68 (2H, d, J = 8.8 Hz)和7.45 (2H, d, J = 8.8 Hz)应为对位二取代苯环上的两组质子,两个取代基中,二甲胺基是供电子基团,使邻对位质子移向高场,而烯键是吸电子基团,使邻对位质子移向低场。

因此δ 6.68处的峰应为a和a',δ 7.45处的峰应为b和b'。

3. 下图是对甲氧基苯丁酸的1H-NMR谱,试对谱图中的各峰进行归属。

解:图中共有7组峰,即分子中有7种不同的质子。

从高场到低场各组峰的质子数根据积分线高度比依次为2、2、2、3、2、2、1。

根据质子化学位移范围,0~4区域的四组峰为饱和碳上的质子信号(a、d、e、f);7~8区域2组峰为苯环上质子信号(b和b'、c和c');>10处是羧基上质子(g)。

按照耦合裂分及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δ≈3.7的3H单峰应为甲氧基a;δ≈2.6和2.3的两组峰化学位移值较大,且为3重峰,应为d和f,根据苯环和羧基诱导效应强弱,2.6处的t峰应为d,2.3处的t峰应为f;δ≈2.0处的多重峰化学位移值较小,且为多重峰(分别与d、f耦合),因此为e。

7左右的2个2H的d峰应为苯环质子(b、b'、c、c',b和b'、c和c'均为化学等价质子,谱峰重合)。

b、b'处于甲氧基的邻位,c、c'处于烷基的邻位,由于甲氧基对邻对位的供电子屏蔽效应较强,因此高场一侧(δ≈6.7)的峰为b、b',低场一侧(δ≈7.1)的峰为c、c'。

4. 对丙烯酸丁酯(C7H12O2)的1H-NMR谱图进行指认。

解:图中共有7组峰,根据积分线高度和各峰的积分值比例,可知各峰的质子数从高场到低场依次为3、2、2、2、1、1、1,共12个氢,与结构式相符。

其中,0~4.5区域4组峰为饱和碳上的质子,即丁基质子(a、b、c、d)。

其中δ≈0.9处的t峰(3H)应为甲基a;δ≈1.4和1.6的两组多重峰应分别为b、c;δ≈4.2处的t峰应为d (d与氧原子相连,故化学位移较高,t峰说明邻位C仅2H)。

5.5~6.5区域3组dd峰(1H)为3个烯氢(e、f、g)。

它们的指认可通过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两种方法。

e、f、g分别处于酯基的同碳、反位和顺位,根据烯氢化学位移理论值可知从高场到低场依次为f、e、g。

另外3组峰均为dd峰,其中5.8处的dd峰耦合常数为J = 10, 1.8 Hz,依次为顺式和同碳耦合常数,说明该峰为f;6.1处的dd峰耦合常数为J = 17, 10 Hz,依次为反式和顺式耦合常数,即该氢顺位和范围均有H,应为e;6.4处的dd峰耦合常数为J = 17, 1.8 Hz,依次为反式、同碳耦合常数,因此应为g。

5. 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14O,试根据1H-NMR谱推测其分子结构。

该化合物氢谱中仅有两组峰,其峰面积比为6:1,根据化合物质子数可知δ≈1.1处的峰应有12个氢,δ2.7处的峰应有2个H。

因此推测该化合物应具有对称结构,即一边含有两组峰,质子数分别为6和1。

δ≈1.1处的峰处于较高场,根据化学位移值可能为C-CH3 ⨯ 2,该峰为双峰说明与之相邻的C上只有一个H原子(δ≈2.6多重峰)。

因此两边的对称基团应为(CH3)2CH-。

分子式去除两个异丙基后还剩CO,说明两个异丙基和羰基相连。

异丙基CH 上氢化学位移在2~3间也说明它和CO相连。

因此化合物结构式:6.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4H8O2,1H-NMR谱如下,试推测它们的结构。

解:C4H8O2不饱和度为:(4⨯2-8)/2+1 = 1,说明有一个环或双键。

(a)谱图中有三个峰,其中δ≈1.2处一个3H的t峰,δ≈2.4处有一个2H的q峰,说明两峰相互耦合,存在-CH2CH3基团。

另外2H的q峰化学位移2.4说明CH2可能与C=O相连。

δ≈3.7处的3H的单峰应为一个孤立的甲基,根据化学位移该甲基应与O相连。

所以(a)的结构应为CH3CH2COOCH3。

(b)谱图中也有三个峰,其中δ≈1.2处3H的t峰和δ≈4.1处的2H的q峰,说明同样存在-CH2CH3基团,2H的q峰化学位移4.1说明CH2应该与O相连;δ≈2.0处的3H的单峰应为一个孤立的甲基,根据化学位移该甲基应与C=O相连。

所以(b)的结构应为CH3COOCH2CH3。

7. 有三个分子式为C9H12O的同分异构体,试根据1H-NMR谱推测它们的结构。

解:C9H12O的不饱和度:(9 2-12)/2+1 = 4。

不饱和度较高提示可能有苯环结构。

(a)谱图中有6组峰,δ=0处单峰为内标TMS。

剩下5组峰根据积分线高度比可确定从高场到低场质子数为3、3、2、2、2。

其中δ 1.3处3H的t峰和δ 4.0处2H的q峰说明存在-OCH2CH3。

δ 2.3处3H的单峰说明存在孤立甲基,且该甲基可能与苯环相连。

δ 7左右有两个d峰,共4个H,两峰相互耦合,说明存在对位二取代苯环。

(ps:苯环有两个不同取代基,只有对位二取代苯环才会出现两个相互耦合d峰,邻位、间位二取代皆不可能,大家可以想一下为什么。

另外δ 7处是两个d峰,不是一个q峰。

这是因为2个d峰相互耦合,“相向性”使得两峰内侧峰提高,外侧峰降低。

)因此(a)应为:(b)谱图中除TMS峰外有4组峰,根据积分线可知从高场到低场质子数依次为3、2、2、5。

其中δ 1.2处3H的t峰和δ 3.5处2H的q峰说明存在-OCH2CH3。

δ 4.5处2H的s峰说明存在孤立的-CH2O-,因此分子中存在-CH2OCH2CH3。

在芳氢区δ 7.3附近有5个氢,说明存在单取代苯环(ps:由于烷基的诱导效应较弱,苯环上5个氢化学位移相差不大,在低分辨仪器上聚为一个峰)。

因此(b)应为:(c)谱图中除TMS峰外有4组峰,根据积分线可知从高场到低场质子数依次为2、2、2、5。

其中芳氢区δ 7.3附近有5个氢,说明存在单取代苯环。

δ 1~4区域有三个2H的峰,说明存在3个相互耦合的CH2。

其中δ 3.7处2H的t峰说明该CH2在边上,和O相连;δ 2.7处2H的t峰说明该CH2在另一边,和苯环相连;δ 1.9处2H的m峰说明该CH2处于碳链中间。

因此(c)应为:。

(ps:羟基上的活泼氢常常不出峰)。

解:C5H9BrO2的不饱和度:(5⨯2-9-1)/2+1 = 1。

该化合物氢谱共4组峰,从高场到低场质子数依次为3、2、2、2。

其中δ 1.3的3H的t峰和δ 4.3处的2H的q峰说明存在-OCH2CH3。

另外δ 2.9和δ 3.6处的两个2H的t峰说明存在-CH2CH2-,其中δ 3.6的峰根据化学位移应和Br相连,δ 2.9的峰应和羰基或苯环相连。

分子式扣除已知基团后还剩CO,因此该化合物结构是:BrCH2CH2COOCH2CH3。

9. 未知物的分子量为122,元素分析结果为含C78.6%,含H8.3%。

试根据1H-NMR谱推测其结构。

解:含O% = 100%-78.6%-8.3% = 13.1%。

C、H、O原子数比为:(78.6/12):(8.3/1):(13.1/16) = 6.55:8.3:0.82 = 8:10:1,最简式为C8H10O,结合分子量122,可知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0O。

不饱和度为:(8⨯2-10)/2+1 = 4。

分子中可能存在苯环。

该化合物氢谱中共有4组峰,其中δ 2.4处的宽单峰应为OH活泼氢,剩下三组峰根据积分线可知其质子数从高场到低场依次为2、2、5。

其中δ 7.2左右的多重峰共有5个H,说明存在一个单取代苯环;δ 2.7和δ 3.6处的两个2H的t峰说明存在-CH2CH2-,其中δ 3.6的CH2根据化学位移应和O相连,δ 2.7的CH2应和苯环相连。

因此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解:不饱和度(10 2-12)/2+1 = 5,提示可能存在一个苯环和一个双键。

该化合物H谱共4组峰,从高场到低场质子数依次为6、1、3、2。

其中δ 1~4区域的两个峰是饱和氢,δ 1.2处的6H的d峰应为两个CH3,且这两个甲基均只和一个H相邻;δ3.5处的1H多重峰和前者耦合,因此存在-CH(CH3)2。

δ 7~8区域的两个峰是芳氢的峰,5个芳氢说明存在单取代苯环。

扣除已知基团还剩CO,结合不饱和度可知存在C=O。

因此该化合物结构应为:(ps:一般烷基和羰基相连化学位移在2~3间,但该结构中与羰基相连的是次甲基,比同样甲基要高0.6左右;另外羰基还和苯环相连,苯环进一步增强羰基的吸电子作用,造成其化学位移大于3。

大家还可分析下苯环两组峰的具体归属。

)11. 某未知物分子量为120,根据IR和1H-NMR谱图推测其分子结构。

解:在该化合物IR图谱中,3000 cm-1的吸收峰说明存在不饱和氢;2820和2720 cm-1处的两个吸收峰和1720 cm-1的强峰说明有-CHO存在;1600~1450 cm-1的几个吸收峰是苯环的骨架振动,说明有苯环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