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临床医学赖铭裕教学文稿
生物化学肝功能

HO CONHCH2CH2SO2H
牛磺鹅脱氧胆酸
OH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甘氨胆酸 肠
牛磺胆酸 道 肠菌 胆酸
肠菌 脱氧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 水解 鹅脱氧胆酸 还原 石胆酸
牛磺鹅脱氧胆酸
肠肝循环
次级胆汁酸
大部分通过主动重 吸收经门静脉入肝
一部分通过被动重
随
吸收经门静脉入肝
粪
便
排
出
HO COOH
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一)排泄功能 肝脏能分泌胆汁,很多代 谢物可随胆汁通过胆道排入肠道而排泄。如胆 汁酸、胆红素、氨等物质。
1.胆汁酸代谢 (1)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的液体,正常人 每天分泌量500~1000ml,称为肝胆汁。进入胆 囊后水分被重吸收而浓缩,称为胆囊胆汁。胆 汁中含有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 粘蛋白、酶、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其中胆汁 酸盐占固体成分50%以上。
胆红素 肾
胆素原
胆素
尿
小部分 大部分 胆素原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少量
肠道
胆素
胆素原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粪便
胆红素
次级胆汁酸
HO COOH
7-脱氧
HO
胆 酸 OH
HO
脱氧胆酸
COOH
HO
OH 7-脱氧 HO
鹅脱氧胆酸
石胆酸
COOH
胆固醇
结合胆汁酸
(合成0.4~0.6g/d 代谢池3~5g)
(肝) (胆道)
(门静脉)
胆汁酸重吸 收>95%
被动重吸收
排泄
(0.4~0.6g/d)
主动重吸收
(小肠)
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2讲课文档

3.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称为高蛋白
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总蛋白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
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常见原因:
①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
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②M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 白血症等。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 ④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慢性血吸病等。第十四页,共80页。
4.球蛋白降低 主要是合成减少
①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③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5.A/G倒置 可以是清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增高
四、染料排泄功能试验-靛青绿滞留率试验(ICG)
五、血清酶学检查 六、其他检查
血清甲胎蛋白测定(AFP) 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检查
第五页,共80页。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肝脏合成与分泌除γ球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以外大
多数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 抗凝血因子、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及各种转运蛋白。肝脏广 泛受损时,上述蛋白质合成障碍,尤其清蛋白,出现低清
第十一页,共80页。
2.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①肝细胞损害:
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
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清蛋白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含量与
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 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升,提 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总蛋白<60g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fname=肝功能检查讲课文档

尿中直接胆红素可被碘液氧化 成绿色的胆绿素,而被检出。
第13页,共38页。
尿胆原定性试验
在酸性溶液中,尿中尿胆原与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 形成樱红色化合物。
正常人阴性或弱阳性。
第14页,共38页。
四、血清酶学检查
第15页,共38页。
(一)血清酶活性变化机制
1.肝细胞内酶生成亢进或低下 2.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第21页,共38页。
ST/ALT比值
正常人 1.15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或轻型肝炎时
0.56(<1)至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 肝硬化 代偿期为1.5±0.7
失代偿期为1.8±0.7 肝癌 半数病例>3.0
第22页,共38页。
碱性磷酸酶
ALP 磷酸单酯磷酸水解酶 磷酸单酯+ H2O 磷酸+酚(醇) 膜结合糖蛋白
清胆红素增高密切相关,出现γ-GT1者均有
肝功能异常。
第33页,共38页。
课后注意复习!
第34页,共38页。
肝、胆、胰疾患GGT增高原因
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呈轻度或中 度升高,阻塞性黄疸显著升高,胆汁性肝硬 化、胆管炎显著升高,胰头癌/肝癌显著升高。
胆汁和胰腺中GGT很高,这些脏器患病时胆 汁或胰腺排出受阻,导致反流入血。
第37页,共38页。
再见!
第38页,,如化疗后
第5页,共38页。
(二)血清蛋白电泳
1. 原理
2. 参考值 3. 临床意义
第6页,共38页。
急性 ↓ 亚急性 ↓ 慢性或早期肝硬变 ↓ 中期 ↓ 晚期
α1↑ ↓
β↑ ↓ γ↑ ↓ Alb↓↓ ↓ γ↑↑
第7页,共38页。
三、胆红素代谢试验
肝胆胰外科教案

外科学课程教学日历授课班级年至学年学期外科学教案首页教师:余峰彬标题:肝脏疾病学时:理论2学时教学目的:1.比较两种肝脓肿的病因、感激途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2.说出肝癌的临床类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
3.能正确选择和使用肝癌的特殊检查方法。
教学重点:两种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肝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教学难点:比较两种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对幻灯片的精细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肝脓肿、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比较两种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肝脓肿的引流可以图片讲解。
肝癌病案分析让学生在肝癌诊治时学会选择和使用辅助检查。
让学生观看肝脏解剖生理及肝癌手术、肝胆胰辅助检查视频。
教具:ppt课件,肝脏解剖生理、肝癌手术、肝胆胰辅助检查视频,教材作业布置:预习门脉高压。
授课内容:见下页及时间肝脏疾病肝脏解剖生理肝脓肿一、病因病理细菌入肝途径:①胆道:胆道蛔虫症,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时,细菌沿着胆管上行,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②肝动脉: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病变,如骨髓炎,中耳炎、痈等,特别在发生脓毒血症时,细菌可经肝动脉进入肝脏;③门静脉:已较少见,如痔核感染、坏疽性阑尾炎、菌痢等,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性静脉炎。
③肝外伤:特别是肝的贯通伤或闭合伤后肝内血肿的感染而形成脓肿。
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二、临床表现细菌性肝脓肿多为继发病变,其临床表现受原发疾病的影响,多系在原发病病程中骤起寒战、高热、大汗,肝区或右上腹痛并伴有厌食、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多发性肝脓肿症状最重,单发性者症状较为隐匿。
查体有时可见右季肋区呈饱满状态,有时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肋间有压痛及皮肤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肝脏常肿大,有明显触痛,严重时,由于肝脏的广泛性损害可出现黄疸和腹水。
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时出现贫血。
肝功能临床医学赖铭裕2011精品文档

2019/11/1
41
3.黄疸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
大部分纤维蛋白原在肝脏合成,合成潜 力很大,严重肝实质损害,才引起纤维 蛋白原降低。
2019/11/1
23
〔参考值〕: 血浆纤维蛋白原(Fg):2~4 g/L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1~14秒 〔临床意义〕: 1. 急性肝炎:Fg、PT可正常或稍降低 2. 重症肝炎或肝硬化:Fg降低,PT延长
2019/11/1
21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凝血抑制因子合成
减少,激活的凝血因子清除减少,或组 织促凝血酶原激酶的释放,导致DIC(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
2019/11/1
22
胆汁淤积,肠道胆盐缺乏,影响肠腔对 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维生素K依赖因 子不能被激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 通过给予维生素K而被纠正。
2019/11/1
10
②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③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
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 等。 ④消耗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甲亢、恶 性肿瘤) ⑤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静脉补充过多晶 体溶液。
2019/11/1
11
4.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以γ球蛋白增高为 主)见于: ①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13
5.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①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或免 疫抑制剂。 ③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2019/11/1
14
6. A/G倒置: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 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 白血症等
A、G、A/G比值与病情及病程有关
低蛋白血症,高蛋白血症、高球蛋白 血症
肝功能临床医学赖铭裕

2020/12/8
医学课件ppt
13
5.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①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或免 疫抑制剂。 ③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2020/12/8
医学课件ppt
14
6. A/G倒置: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 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 血症等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EXAMINATION OF LIVER FUNCTION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赖铭裕 教授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2020/12/8
医学课件ppt
1
个人简介
赖铭裕,合浦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务部 副部长,医学硕士,消化病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西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广西抗衰老科学技术学会常 务委员,卫生厅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基地评审专家,区科 技厅项目咨询专家。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0年,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研究方向:消化 道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持省 级科研项目3项、卫生厅重点课题1项、厅级科研项目2 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一项,参与 国家级、省级等多个科研项目,在SCI收录杂志、中华 系列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多篇,2008年获广西科 技进步三等奖。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①血液浓缩(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
足)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020/12/8
医学课件ppt
9
3.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①肝脏疾病: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等,A下降,G升高 A/G下降或倒置。 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 比,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 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 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学时肝功能检查讲课文档

第44页,共87页。
• 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导致肝细胞代偿性产生更多的结合胆红素, 当其排入肠道后转变为尿胆原的量亦增多,因而肠道重吸收的尿 胆原也相应增加,尿中尿胆原试验呈明显阳性
第50页,共87页。
第51页,共87页。
三种类型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结果
黄疸 类型
正常人
溶血性 黄疸
血清胆红素(μmol/L)
TB
<17.1 <85.5
CB
UCB CB/TB
<6.8
<10.2
0.2~ 0.4
正常或 轻度↑
显著↑
<0.2
尿液检查
颜色
浅黄
尿胆原
1:20 阴性
尿胆 红素
阴性
加深 强阳性 阴性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第60页,共87页。
ALT,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为骨骼肌、肾脏、心肌,WHO推荐的反 映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GPT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肾脏,GOT
第61页,共87页。
第62页,共87页。
学时肝功能检查
第1页,共87页。
第2页,共87页。
肝脏的基本功能
• 物质代谢:蛋白质、糖、脂类、胆红素、胆汁酸 • 生物转化 • 分泌与排泄
• 凝血与纤溶
• 激素的灭活
• 造血
• 肝细胞的再生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第3页,共87页。
肝功能临床医学赖铭裕

肝功能临床医学赖铭裕肝是人体最大的固体器官,具有生物合成、代谢、解毒、贮藏等重要生理功能。
肝功能是指肝脏对人体内物质转化和代谢功能的总称。
在临床医学中,肝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肝脏的状况,判断肝病的类型和程度,指导肝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的评估。
肝功能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包括多个项目,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ALT是一种酶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如果肝细胞受损,ALT会从细胞内溢出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LT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ALT水平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血清ALT水平不超过40 U/L。
如果血清ALT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可以提示肝细胞受损,但不能明确肝病的类型。
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AST也是一种酶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内。
与ALT类似,如果肝细胞受损,AST会从细胞内溢出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ST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AST水平也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但与ALT不同的是,AST的升高不如ALT具有肝细胞受损的特异性。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一种由胆色素代谢产生的黄色物质,排泄到胆汁中。
如果肝脏合成胆红素的功能受损,或胆汁不能正常排出,总胆红素会积累在体内导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以反映肝功能的状况。
正常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17μmol/L。
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在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是保持人体渗透压平衡和运输许多物质的重要蛋白。
如果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受损,血清白蛋白水平会下降。
肝病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其肝损害程度和肝功能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血液凝固能力的一项指标。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必需的物质,如果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就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因此,凝血酶原时间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状态,常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凝固能力和出血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3
31
(二)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
胆道阻塞、胆汁淤积时,胆汁排泄受阻, 胆汁内的磷脂逆流入血,血中出现大颗 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蛋白-X(LP-X), 它是一种异常的低密度脂蛋白。 [参考值]正常血清阻塞性脂蛋白-X(LP-
道在大肠杆菌作用下生成氨,经肠
道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血氨去路:大部分氨在肝内通过鸟氨酸循环生
2020/7/3
成尿素,经肾脏排泄。
24
肝性脑病:(氨中毒学说)肝脏利用氨合成尿 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在肝 硬化及暴发性肝衰竭等严重肝损害 时,如果80%以上肝组织破坏,氨 就不能被解毒,氨在中枢神经系统 积聚,引起肝性脑病。
胆固醇+脂肪酸
胆固醇酯↓↓
脂肪肝:肝脏合成磷脂发生障碍时,会造成脂肪 运输障碍而导致肝细胞内脂肪沉积, 形成脂肪肝。
2020/7/3
28
([一参)考血值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总胆固醇:2.9~6.0 mmol/L 胆固醇酯:2.34~3.38 mmol/L 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3:1
2020/7/3
(1)肝细胞受损: 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炎、某些
门脉性肝硬化 (2)红细胞及红细胞前体细胞破坏增加:
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肝肠循环↑ 尿胆原排出↑
2020/7/3
44
尿胆 原
(3)内出血:胆红素生成增加,尿胆原排出增加; 肝淤血:胆汁中尿胆原转运及再分泌受影响, 进入血中的尿胆原增加。
(4)其他:肠梗阻、便秘、排泄下降,重吸收增多。
肝功能临床医学赖铭裕2011
肝脏病常用检测
蛋白质代谢检测 脂类代谢功能检测 胆红素代谢检测 胆汁酸代谢检测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验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验(p452) 肝癌标志物检验(p418) 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p409)
2020/7/3
2
第一节 肝脏的基本功能
肝脏的基本功能
代谢功能 生物转化功能 分泌排泄功能
〔合成部位〕:肝细胞合成,分子量 62.000,电泳较白蛋白快, 因半衰期短(2天),比白 蛋白更能早期反应肝细胞 损害。
〔参考值〕:280-360 mg/L(成人)
2020/7/3
18
〔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
①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 ②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
胆汁淤积性黄疸(对早期肝炎、急性 重症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2.增高见于:Hodgkin病
2020/7/3
38
2. 对黄疸类型的鉴别意义
黄疸
STB 结合性 非结合性
CB/STB
溶血性
↑
肝细胞性 ↑
阻塞性
↑
↑↑↑
↑↑
↑
↑↑↑
<20% 20%~50%
>50%
溶血性黄疸:STB < 85.5 mmol/L 肝细胞性黄疸: STB 17.1~171 mmol/L 不完全阻塞性黄疸: STB 171~265 mmol/L 完全阻塞性黄疸: STB > 342 mmol/L
2020/7/3
9
②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③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
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 等。 ④消耗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甲亢、恶 性肿瘤) ⑤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静脉补充过多晶 体溶蛋白及球蛋白增高:(以γ球蛋白增高为 主)见于: ①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转运缺陷(Gilbert综合征 )、结合缺陷(Crigler-
Najjar综合征)、排泄障碍(Dubin-Johnson综合
2020/7/3
36
(一)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胆红素的分 类及特点
1. 非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1)脂溶性,难溶于水 (2)不能通过半透膜 (3)定性试验呈间接反应
29
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增高:
(1)肝内、外阻塞性黄疸:肝合成胆固醇能 力增加,血中总胆固醇增加,以游离胆 固醇增加为主,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 比值降低。
(2)肝内淤胆:药物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
(3)肝外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2020/7/3
30
血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减少:
(1)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 (2)肝硬化、重症肝病:轻者:LCAT合成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①血液浓缩(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
足)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020/7/3
8
3.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①肝脏疾病: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等,A下降,G升高 A/G下降或倒置。 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 比,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 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 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2020/7/3
19
(四)血浆凝血因子
大多数血浆凝血因子、部分凝血抑制因 子在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半衰期比清蛋 白短,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 Ⅸ、Ⅹ),因此在肝功能受损的早期, 清蛋白检测完全正常,而维生素K依赖的 凝血因子却有显著降低,肝脏疾病早期 可用凝血因子检测作为过筛试验。
2020/7/3
原理
酸 ↓ 尿胆原+对二甲氨苯甲醛--->醛化物 (Ehrlich) (紫红色)
参考值
定量:0.84∼4.2 mmol/L/24h; 定性:阴性或弱阳性
2020/7/3
42
影响 因素
尿胆原
进食和尿液酸碱度: 餐后或碱性尿,尿胆原稍增加;
酸性尿则减少。
2020/7/3
43
临床意义 1. 尿胆原增多见于:
肝脏合成:胆固醇、 脂肪酸、甘油三酯 、 磷脂、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 基转移酶(LCAT)
2020/7/3
27
胆固醇降解排泄的主要途径
1. 氧化为胆汁酸和磷脂、胆固醇→胆道→肠腔 2. 转变为类固醇类物质:如雌、雄激素,严重
肝病时胆固醇酯化(合成)↓,血胆固醇↓
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CAT)↓
1.主要来源: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出Hb,通过 代谢、氧化、还原生成胆红素(占总胆红素 80%-85%)
2.旁路胆红素: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 色素酶、骨髓中无效造血的血红蛋白(占总 胆红素15%-20%)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及肝肠循环(见图)
2020/7/3
34
2020/7/3
35
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肝细胞对胆红素
X):阴性
2020/7/3
32
临床意义
(1)血清阻塞性脂蛋白-X(LP-X)阳性有助于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2)肝内、外阻塞的鉴别诊断:肝外阻塞比肝 内阻塞引起胆汁淤积程度严重,通常血清 阻塞性脂蛋白-X>2000mg/L时提示肝外胆
道阻塞。
2020/7/3
33
三、胆红素代谢的检测 胆红素产生:
2020/7/3
3
第二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一)血清总蛋白(seum total protein)和白蛋 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比值测定
1. 血清蛋白质的合成部位 肝细胞合成: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 血清清蛋白(清蛋白的半衰期 19-21天,分子量66000)
2020/7/3
6
影响 因素
年龄:新生儿↓ 老年↓ (2 g/L) 运动:激烈运动后↑(4~8 g/L) 体位:卧位↓ 立位↑(3~5g/L) 溶血: (溶血1g/L血红蛋白,总蛋白↑ 3%) 脂血:结果不稳定,需进行预处理
2020/7/3
7
临床意义
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 STP、A、G及 A/G多为正常
变
慢性肝炎 ↓
↓
↓
重症肝炎 ↓↓ ↓↓
AFP
肝硬化(癌)↓↓ ↑
↓↓ ↓↓↓
γ 化
↑ ↑↑ ↑↑↑
2020/7/3
16
2、肝外疾病
临床意义
疾病
A
M蛋白血症 ↓
肾病综合症 ↓↓
结缔组织病 ↓↓
α1 α2 +- ↑↑ ↓↓
β
γ
↑↑ M ↑
↑
↓↓
↓↓ ↑↑
2020/7/3
17
(三)血清前清蛋白(prealbumin PAB)
2020/7/3
45
尿胆 原
2、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1)胆道梗阻:胆石症、胆管肿瘤、胰头癌、 Vater壶腹癌等,不完全性梗阻 则减少,完全性梗阻则缺如。 (2)重症肝炎、肝坏死等:代谢下降,尿胆原 减少 (3)新生儿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细菌缺乏或受 药物抑制,尿胆原生成减少。
2. 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1)水溶性
(2)能通过半透膜
(3)定性试验呈直接即刻反应
2020/7/3
37
参考值
1. 总胆红素(STB)
3.4~17.1mmol/L
2. 结合胆红素(CB)
0~6.8 mmol/L
3. 非结合胆红素(UCB) 1.7~10.2 m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STB): 隐性黄疸 17.1~34.2 mmol/L 轻度黄疸 34.2~171 mmol/L 中度黄疸 171~342 mmol/L 高度黄疸 >342 mmol/L
2020/7/3
22
〔参考值〕: 血浆纤维蛋白原(Fg):2~4 g/L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1~14秒 〔临床意义〕: 1. 急性肝炎:Fg、PT可正常或稍降低 2. 重症肝炎或肝硬化:Fg降低,PT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