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道路讲义试验简介
汽车道路模拟试验技术

汽车道路模拟试验技术汽车道路模拟试验技术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愈来愈显得尤为关键。
传统的汽车测试是在现实行驶道路上进行大量的试车,这种试验最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但对于汽车的实际使用寿命来说,往往需要很长的行驶里程,有的甚至达到百万公里以上,这通常会花费数年的时间,因此在新车型开发中就限制了这个试验手段的使用。
在实验室内进行汽车道路模拟试验,运用可靠性试验技术能够克服传统汽车测试的缺点,提高汽车测试的效率,汽车道路模拟试验在新车型开发及其重要零部件性能检测中占用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汽车道路模拟试验在新车型、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验证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各汽车零部件厂家对所生产的零部件及汽车总装厂在采购、装配前均需对零部件进行道路模拟振动环境试验,以考核零部件的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能。
在室内进行汽车零部件道路模拟试验,可以排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地缩短试验周期和节约资金,并且试验的可控性好,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强、精度高,便于对比,使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周期缩短,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1.汽车道路模拟方法汽车道路模拟试验方法按载荷谱划分包括:基于功率谱的频域模拟、基于统计基数的幅值域模拟与时域波形复现。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零部件承受着复杂的随机载荷。
根据载荷是平稳随机过程和相同功率谱的激励产生相同损伤原理,在试验台架上施加随机激励,使其产生随机载荷的功率谱与真实载荷的功率谱相同,这种方法称为频谱复现模拟。
早期的功率谱复现是采用模拟式随机信号发生器的试验台,通常是截取一定的频段,在此频段内选取n 个能量集中的频率点,分别作为n个随机发生器的中心频率,并以不同的带宽产生随机信号,然后经过加法器、比例器、延迟器等加以不同的组合,使之接近于真实工作载荷的功率谱。
随着DSP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式振动控制器完全取代了模拟式,通过数字量化技术将振动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将振动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并在频域内完成均衡修正,使得控制点的响应功率谱达到预定的要求。
实验三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实验三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实验目的了解汽车动力性能实验的要求;掌握汽车动力性能的道路实验方法;学习实验记录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实验车辆动力性能的优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2.实验要求(1)车辆条件对新车或大修后的车辆进行试验,试验前需进行一定行程的走合,新车一般按照制造厂的规定进行走合(行程一般为1000km ~1500km)。
试验前还应注意各总成的技术状况和调整状况,应使之处于良好状态,如点火系、供油系、制动蹄鼓间隙、车轮轴承紧度、车轮定位、轮胎气压与标准值相差不超过±10kPa 等。
对于车辆载荷,我国规定动力性试验时汽车为满载,货车内可以按规定载质量均匀放置沙袋;轿车、客车以及货车驾驶室的乘员可以重物替代,每位乘员的质量相当于65或60kg 。
汽车试验时应具有的正常状态:冷却水温度80℃~90℃;发动机机油温度60℃~95℃;变速器及驱动桥齿轮油温度不低于50℃。
试验前汽车应通过较高车速的行驶进行预热,以达到上述温度状态。
(2)道路条件动力性试验的大多数项目应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直线段上进行。
要求路面平整、干燥、清洁、纵向坡度不大于0.1%,路长2~3km ,宽不小于8m ,测试路段长度200米。
(3)气候条件试验应避免在雨雾天进行,气压在99.3kPa ~120kPa ;气温在0℃~40℃;风速不大于3m /s ;相对湿度小于95%。
二、实验预习及准备(一)实验原理1.白线标定汽车在实际使用非接触车速传感器进行测量时,由于安装的随意性,各安装角度不一定满足规定要求,这就将带来附加的误差,但安装的传感器不再变动时,该附加误差是固定的,可以校正。
为了方便仪器在测试现场进行自校和确定修正系数,信号处理电路中设有白线检测信号输出,即当传感器越过地面白线时,便有一幅值大于2.1V 的白线信号输出,该信号与幅值为2.1V 的参考电位比较整形后输出一个TTL 电平脉冲,该脉冲可作为起始或结束的标定信号。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3) 试验车装载量。按该车技术条件规定的额定装载量装载。
四、 试验方法
1 最高挡或次高挡加速性能试验 (1) 在试验道路上,选取合适长度的路段,作为加速性能试
验路段。在两端各竖立标杆作为记号,安装预热,调试试验 仪器,测量有关车辆和环境参数(试验前后各测一次,取两次 试验结果的均值作为本试验的环境条件),并记录在表7-41。
下一页 返回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二、 仪器设备与主要测量参数
(1) 五轮仪或相应速度、时间、距离测量装置——测量加速 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
(2) 风速风向仪——测风速与风向; (3) 大气压力计——测环境气压; (4) 干湿温度计——测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 (5) 标杆、钢卷尺。
三、 试验条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2) 汽车在变速器预定挡位,以预定的车速(从稍高于该挡 最低稳定车速起,选5的整数倍之速度如20 km/h、25 km/h、30 km/h、35 km/h、40 km/h)作等速行驶, 用第五轮仪监督初速度。当车速稳定后(偏差土1 km/h), 驶入试验路段迅速将油门踏板踩到底,使汽车加速行驶至该 挡最大车速的80%以上,对于轿车应达到100 km/h以上。
返回
图7-4-2 起步换挡加速性能曲线示意图
返回
表7-4-2 最高两挡加速试验结果
返回
表7-4-3 起步换挡加速性能试验结果之一
返回
表7-4-4 起步换挡加速性能试验结果之二
返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7-1-1 用户汽车数据录入画面
返回
图7-1-2 系统测试主菜单
返回
图7-1-3 测试传统点火波形时的接线方法
汽车理论 汽车道路试验

2 试验目的
测定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耗油量、评定汽车的燃 油经济性、鉴定各种节油措施的效果。
3 试验条件
3.1 除有特殊规定外,试验车辆载荷,轿车为规定乘员 数的一半(取整数);城市客车为总质量的65%;其他 车辆为满载。乘员质量及其装载要求按第一节的规 定进行。
3) 试验结果 试验数据及结果记入表4中
加速性能曲线
根据记录数据,分别绘出试验车辆往返两次的加 速性能曲线(V-T和V-S)。取两次曲线的平均值绘制 汽车的加速性能曲线,见图3-2、3-3。
2.3最高车速测定
测定汽车最高车速时,变速器、分动器置于最高 档(若变速器有超速档应增加超速档试验)。最大车 速测量段为200米,在测量段两端立有明显标杆,以提 示试验员准备试验。汽车进入测量路段前,必须使化 油器节气门或高压油泵供油量最大(电喷车应使供油量 达到最大),使汽车予先加速到稳定的最大车速,并在 进入测量路段瞬间,打开五轮仪控制开关,记录下通 过测量路段的时间和行程,并记录发动机转速。试验 往返各进行一次,试验中随时注意整车和五轮仪工作 状况。
3.2试验仪器 车速测定仪器和燃料流量计:精度为0.5%; 计时器:最小读数为0.1s。 3.3试验的一般规定 3.3.1 试验车辆必须清洁,半闭车窗和驾驶室通风口,只 允许开动为驱动车辆所必须的设备。 3.3.2 由恒温器控制的空气流必须处于一般调整状态。 3.4 试验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磨合,其他试验条件,试验 车辆的准备按第一节的规定进行.
二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道路试验
汽车燃料消耗量与发动机类型、制造工艺、 调整状况、道路条件、气候情况、海拔高度、 驾驶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其主要试验方 法必须有完整的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标准GB/T 12545-90《汽车燃料消耗量 试验 方法》规定,其路试方法如下。
汽车道路试验课件

环保设施
具备相应的环保设施,如废水处理设 备、废气处理装置等,确保试验过程 中的环保要求。
06
汽车道路试验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技术应用与设备更新
总结词:持续创新
详细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汽车道路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 术的应用使得汽车道路试验更加高效、精确和可靠。同时,试验设备的更新也日新月异,高性能计算机、高精度传感器、高 效能执行器等设备的引入,使得汽车道路试验的精度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 验证法规符合性:验证车辆是否符合 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法规及标准。
2. 检测质量问题:发现车辆在生产或设 计中的问题,例如零部件的耐用性、可 靠性等。
目的
1. 评估车辆性能:通过实际行驶测试, 评估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 NVH性能等。
试验分类与项目
02
01
03
试验分类
1. 定型试验:在新车开发或改型设计完成后进行,以 全面考核车辆的性能指标。
包括制动效能、制动稳定性等测试。
4. NVH性能试验
包括噪音、振动、平顺性等测试。
试验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GB(国家强制标准)和GB/T(国家推荐标准)等。
行业标准
如JT(交通行业标准)、QC(汽车行业标准)等。
企业标准
汽车企业的自定标准,用于指导生产和试验。
02
汽车道路试验设备与工具
试验场地与设施
试验后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规范
制定数据处理流程和规范,确保数据处理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评估与优化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提出 优化方案和建议。
数据整理与分析
汽车理论 汽车道路试验共36页文档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6
汽车理论 汽车道路试验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浅谈汽车试验场道路可靠性试验[权威资料]
![浅谈汽车试验场道路可靠性试验[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04a93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e.png)
浅谈汽车试验场道路可靠性试验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的新历史背景,国外进口车辆对国产汽车的冲击,对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升级和工程创新起到助推作用。
中国汽车工业要和世界汽车发展同步甚至要达到超前水平,除了技术研发不断创新之外,汽车试验场道路的可靠性研究也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主要对汽车可靠性试验中的道路试验进行了讨论。
目的是充分发挥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在汽车性能提高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汽车试验场;道路;可靠性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可靠性试验中,如果使用普通路面作为行驶试验的场地,以测验汽车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试验要测试的里程,一般要几万公里以至几十万公里,才能将产品的薄弱环节找出。
因此,在汽车试验场道路可靠性试验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与此同时,也决定了该试验需要较高的试验条件。
为了缩短试验周期,在当前的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中,主要是采用集合各种典型路面试验场开展。
主要是强化路和场内山路以及高速环道等。
1.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目的及分类1.1汽车可靠性试验目的汽车可靠性试验目的就是对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考核。
首先,通过试验数据,产品在可靠度、平均寿命、失效率产生可靠性指标。
对汽车产品生产中的强度、可靠性、功能、寿命在生产标准上是否达标进行考核。
其次,汽车失效机理的分析。
对于汽车试验场道路可靠性试验来说,产品在设计、制造等方面都很容易引起汽车失效,直接暴露问题以及薄弱环节所在,针对此,应及时寻找失效原因,不断改进生产,使得可靠性提高。
最后,探索汽车的发展方向,创新设计思想,为新产品开发积累经验。
1.2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分类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主要的分类标准有试验场所、试验条件、试验对象以及试验破坏情况等。
按照实验场所分类,主要有:试车场试验、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
在汽车产品不同生产阶段,试验人员应依照不同的需求作出不同选择。
本文主要讲的是汽车试验场道路可靠性试验。
汽车试验场道路试验的分类有多种:直线车道、弯曲车道、试验广场、高速环道、特殊环境、特殊环形等。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汽车道路试验是评估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试验方法通则。
本文将对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人员能够遵循规范进行试验工作。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汽车道路试验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试验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车辆各项系统完好,没有故障。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路段和试验条件,以确保试验能够真实反映汽车在实际道路上的性能表现。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试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以及进行试验的人员。
二、试验方法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试验目的和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比如,对于汽车的悬挂系统试验,可以采用颠簸路面试验或者通过模拟颠簸路面的试验台进行试验。
而对于汽车的制动性能试验,则可以采用紧急制动试验或者湿地制动试验等方法。
在选择试验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试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试验过程的规范。
在进行汽车道路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守试验方法通则中规定的试验过程。
比如,在试验过程中需要确保试验车辆和试验条件的一致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试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四、试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试验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试验结果。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试验报告的编写。
最后,需要根据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以及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改进建议。
试验报告应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准确理解试验结果和分析结论。
总之,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对于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试验方法通则的规定,确保试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