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标志性建筑在设计层面的控制和引导
基于共生共融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以晋城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为例

基于共生共融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以晋城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为例区文谦;姜帆【摘要】该文以晋城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公共建筑设计.基于生物学上的共生理念,笔者制定了审视过去,界定当前;扎根现存,持续共生两大设计策略,从其融、共通、共享三个层面建构城市共生单元的主旨参量,通过对片区规划和会展中心功能的分析,制定了该项目的用地规划、建筑规划和复合运营规划,认为基于共生共融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或许是一个能够塑造健康城市、活跃城市氛围、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可行途径.%Taking Jinche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center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we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buildings.Based on the biological concept of symbiosis,we made a review in the past,to define the current condition;come down to earth for continuous symbiosis design strategy.From threeaspects:communion,common,shared the main idea of constructing city symbiotic unit parameters,we analyzed the area planning and exhibition center,formulated the land for the project planning,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operational planning.We think that urban architecture design based on the symbiotic harmony concept may be a feasible way to shaping a healthy city,activating city's atmospher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ivic life.【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8页(P47-54)【关键词】共生共融;公共建筑;规划;运营【作者】区文谦;姜帆【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3我国正经历急速的城市化,城市扩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而建筑建设就是实现扩张的重要手段。
城市标志牌设计理念有哪些

城市标志牌设计理念有哪些
城市标志牌是城市的门面,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城市标志牌
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可以传达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精神内涵。
那么,城市标志牌设计理念有哪些呢?
首先,城市标志牌设计要注重地域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和
文化传统,城市标志牌设计应该充分体现这些特色。
可以通过标志牌的形状、颜色、图案等元素来展现城市的地域特色,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其次,城市标志牌设计要注重功能性。
城市标志牌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
的是要具有实际的功能性。
标志牌要清晰明了,方便市民和游客获取信息,指引他们前往目的地。
同时,标志牌的设计还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老年人、儿童等,要设计成易读易懂的形式。
另外,城市标志牌设计要注重创意和艺术性。
一个好的城市标志牌设计应该是
独具匠心的,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通过艺术性的图案设计、富有创意的造型等方式来打造独特的城市标志牌,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城市标志牌设计理念要综合考虑地域特色、功能性和艺术性,通过
精心设计,打造一个能够代表城市形象和精神的标志牌,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
希望未来的城市标志牌设计能够更加注重这些理念,为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增添更多亮点。
郑州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评审稿1[1].13)
![郑州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评审稿1[1].13)](https://img.taocdn.com/s3/m/fc06cf06a6c30c2259019e24.png)
郑州市城市设计编制暂行规定(评审稿)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1月前 言根据郑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相关指令和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了本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3.特色意图区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4.街坊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5.城市设计的编制组织、审查与应用;6.附件(条文说明)。
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1制定本规定的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城市设计的定义 (1)4城市设计编制层级与内容 (1)5城市设计基本原则 (2)第二章 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 (3)1适用范围 (3)2编制任务 (3)3主要内容 (3)4成果要求 (7)第三章 特色意图区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 (9)1适用范围 (9)2编制任务 (9)3主要内容 (10)4成果要求 (15)第四章 街坊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 (17)1适用范围 (17)2编制任务 (17)3主要内容 (17)4成果要求 (19)第五章 城市设计的编制组织、审查与应用 (20)1城市设计的编制组织 (20)2城市设计的审查 (21)3城市设计成果的应用 (21)附件:条文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1名词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3特色意图区城市设计的适宜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4关于城市设计任务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5城市设计成果审查审批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郑州市城市设计编制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1制定本规定的目的为规范郑州市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与内容深度,提高城市设计的编制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城市设计编制和管理的规范化,引导和提升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郑州市城市发展需要,制定本规定。
概论现代城市住宅标识性设计

概论现代城市住宅的标识性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住宅优秀案例的观察记录和调研分析,试图找到现代城市住宅标识性设计的有效途径,以期现代城市住宅的设计能够脱离以往单纯的物质识别需求上升至情感、理念和文化层面上的共鸣。
关键词:城市;住宅;标识性;空间场所;精神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城市住宅设计的标识性视角建筑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建筑设计不同于绘画、雕塑等艺术,它具有直接承载社会生活的功能性作用。
这种功能上的实用性及使用者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设计应从标识性的视角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及认知需求。
这一点反映在住宅这一建筑类型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标识性设计的需要从视觉认知拓展至心理感受,从而产生对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依赖。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应将“标识”与“标志”区别开来。
“标志”张扬的特质显然与城市住宅这一大量存在的建筑类型所需要的亲切形象背道而驰。
“标识”则重在“认知”,让人熟悉从而产生一定的亲切感。
它对于建筑形象的表达、场所的人性化设计无疑比“标志”更注重功用性、多样性,更具有贡献力。
2 现代城市住宅的标识性设计表达在国内学者对于城市标识体系的研究中,通常将其划分为两大框架体系:有形识别的标识体系和无形识别的标识体系。
这种框架模式的划分对于现代城市住宅的标识性设计同样有效。
其有形识别的标识体系反映在现代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体现为造型元素和建筑细部的标识性设计表达上:如造型元素中的屋顶、马头墙等,细部设计中的门、窗等。
其无形识别的标识体系则体现在空间场所的可识别性、安全感及归属感的营造上。
2.1 造型元素的标识性设计住宅建筑在城市中大量存在,不同于博物馆、文化馆、航站楼等建筑类型,这些建筑类型往往极具标志性,处处诉说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常常被冠誉为城市文化、经济、形象的“标志”。
这种独一无二、唯我独尊的建筑形象显然难以适用于大量存在的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
因此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造型元素的“标识性”设计就会显得更加重要:如何保持与周边城市住宅的区别性,而又不过度张扬?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北京市朝阳区soho 尚都造型元素的标识性设计,建筑师彼得·戴维森及其建筑工作室采用大量的折线元素,突破了以往千篇一律的横平竖直,强调折线在楼体表面所形成的不规则、变幻丰富的建筑肌理(图1)。
大连庄河市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实践

的整体城 市设 计意 向 , 宏 观整 体设 计策 略 、 从 中观 系统导 则 与微
墨一
圈 1 遗 产 的低 端 利 用
观重点地段 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完 整 的设计 控制 与引导 , 以实 现和
强化城市 意象的表达 。
4 高度 控制 : ) 目前庄河城 区高度 形态控制 的较好 。未来 整体 高度布局缺乏统一 规划 与引导 , 别是 临 山滨 水 、 特 重要 景观 通廊
大连庄河 市总体 城市设计 的规划实践
刘 冰
摘 要: 通过 对大连庄 河市总体城 市设计 的解读 , 出大尺度城 市设计 的技 术方法和设计策略 , 提 从宏 观、 中观 与微观 三个
层 面进行 系统完整的设计控制与 引导 , 为下一阶段 的控规 和城 市设计的编制 工作提供 空间上 的指 引。 并
,
,
,
造具有鲜明文化印记的城市空间。
分 析 , 区域 的大 结构 出发 , 从 划分 成 六个 主要 的功 能特 色组 团。
造丰富多彩的岸线形式和滨海体验 充分 彰显 “ 山水 同城 , 和谐 共
, 。
策 略 5 强化功能分 区: : 通过对庄河 未来城市发展方 向的研 究 筑 , , 的城市特性
收 稿 日期 :0 10 -7 2 1 -52
策 略 1 塑造开放空 间 : : 充分延 续 和保 持 庄河 “ 山一海一河一 城” 自然生态格局的完整性和厉 J 突出山水城市的风貌特色。 的 狈l . 陛,
城市的规划“五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

城市规划“五线”“五线”管制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适用于从城市总规到控制性详规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
“五线”管制制度,分别用“红线”、“绿线”、“蓝线”、“紫线” 和“黄线”划定城市建设中的“雷区”,凡是被划定的区域,城市建设不得随意侵占,区域内各项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
“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是指城市江河湖泊水域控制线。
“紫线”是指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控制线。
“黄线”管制的主题,是划定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影响范围。
1.“红线”管制“红线”概念对于城市各阶层来说都比较熟悉。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红线”管制的核心思想就是: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必须控制在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范围之内;同时城市的具体开发建设,必须在城市建设的建筑“红线”控制范围内和相应的规划要求下进行。
“红线”管制无论是技术支撑还是运作程序,在各城市普遍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但以成熟的管制制度要求来看,需要强化规范性和系统性。
1.1道路“红线”控制对于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道路用地,尤其是城市主次干道,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留控制。
针对目前许多地方道路建设盲目超前、超规范的“大马路情结”,在道路系统及“红线”控制中,必须遵循现阶段的国家有关技术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宽度等方面的规定。
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关于各类道路宽度的规划指标对于有特殊功能安排的城市道路,必须明确相应的控制要求。
如:为了确保城市特殊情况下抢险救灾、人员疏散需要,规划将设定部分城市干道为城市内部主要疏散通道,其道路宽度及两侧建筑物高度需满足以下要求:道路宽度+两侧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1/2(H1﹢H2)+4~8米。
城市规划“五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

城市规划“五线”“五线”管制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适用于从城市总规到控制性详规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
“五线”管制制度,分别用“红线”、“绿线”、“蓝线”、“紫线” 和“黄线”划定城市建设中的“雷区”,凡是被划定的区域,城市建设不得随意侵占,区域内各项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
“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是指城市江河湖泊水域控制线。
“紫线”是指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控制线。
“黄线”管制的主题,是划定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影响范围。
1.“红线”管制“红线”概念对于城市各阶层来说都比较熟悉。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红线”管制的核心思想就是: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必须控制在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范围之内;同时城市的具体开发建设,必须在城市建设的建筑“红线”控制范围内和相应的规划要求下进行。
“红线”管制无论是技术支撑还是运作程序,在各城市普遍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但以成熟的管制制度要求来看,需要强化规范性和系统性。
1.1道路“红线”控制对于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道路用地,尤其是城市主次干道,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留控制。
针对目前许多地方道路建设盲目超前、超规范的“大马路情结”,在道路系统及“红线”控制中,必须遵循现阶段的国家有关技术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宽度等方面的规定。
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关于各类道路宽度的规划指标对于有特殊功能安排的城市道路,必须明确相应的控制要求。
如:为了确保城市特殊情况下抢险救灾、人员疏散需要,规划将设定部分城市干道为城市内部主要疏散通道,其道路宽度及两侧建筑物高度需满足以下要求:道路宽度+两侧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1/2(H1﹢H2)+4~8米。
总体城市设计的精细化管理及规划传导——以辽阳为例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2期总体城市设计的精细化管理及规划传导——以辽阳为例祝颖盈,马文晶,陈 晗(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摘要: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总体城市设计是对建成环境和自然空间进行全局管控的技术方案。
本研究结合辽阳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构建一套精细化的空间管理和传导机制。
在城市总体层面,通过用地梳理及特色空间规划,探索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立覆盖基本秩序、感知系统的空间管理体系,对城市空间进行分级、分类的管控引导,并将总体层面的城市设计及管控传导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对道路空间、绿地景观空间、建筑高度、特色空间的管控进行细化、落实。
其中,在高度管控中引入“贴顶率”这一指标,以期在未来建设中逐渐改善高层建筑平头成簇的单一风貌,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特色空间;精细化管理;规划传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导则[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5.06Refined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Transmission of Master Urban Design—— A Case of LiaoyangZhu Yingying, Ma Wenjing, Chen Han(Beijing Tsinghua Tongheng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Beijing 100085, China)Abstract: The master urban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s a technical solution for overal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space. This paper combines Liaoyang’s master urban design practice, and establishes a sophisticated space management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t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city, the paper explores more reasonable spatial layout through land use combing and characteristic space planning; establishes a space management system covering basic order and perception systems, and conducts hierarchical and classifi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urban space. The master urban design and its control is transmitted to the detailed regulatory plan through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road space, landscape space, building height, and characteristic space. Among them, in the height control, the indicator “topping rate”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single phenomenon of flat-head clusters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forming an overall image that is both high and low, as well as both scattered and dense.Key words: mater urban design; featured space; refined management; planning transmission;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 urban design guidelines1研究背景与技术路线1.1总体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作为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城市设计日益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学术探讨和工程实践的热点[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城市标志性建筑在设计层面的控制和引导
摘要:文章从标志性建筑的概念界定入手,大量分析国内外著名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讨论在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标志性建筑在设计层面的控制和引导,期望对标志性建筑的理性建设做出理论指导。
关键词: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法;控制与引导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b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city landmarks construction suntong1 song xueya
(1.hebei jiuyizhuangchen architects & engineers
hebei ,shijiazhuang,050001;,2.college ofarchitecture and art ,shijiazhuang railway
institute ,hebei ,shijiazhuang,050043;
abstrac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ign strategy of the city landmarks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by way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the city landmarks , analysis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case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expected to make a scientific guid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landmarks.
key words: city landmarks; method of design;control and guidance
clc number:tu-document code: b
在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高潮中,新区开发和旧区更新交替进行,势不可挡,出于城市形象的考虑,各省市都积极推出自己的标志性建筑以提升城市品牌。
张在元先生曾经提到:“21世纪将是中国建筑与城市复兴的100年,21世纪中国建筑与城市复兴的历史记录,将留下各地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诞生与形成。
”标志性建筑的出现存在必然性,它为这个时代代言,承载这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信息。
如何打造和建设当代的标志性建筑是摆在政府、建筑师和公众面前的重大议题。
1 标志性建筑的单体风格要与城市整体风格协调
城市特色与个性的形成必须从城市的整体、系统入手,标志性建筑应当和周围环境结合,烘托群体关系,而不仅仅是追求建筑单体的个性张扬。
标志性建筑在城市轮廓线中通常具有重要的地位,凭借显赫的形式而快速形成的景观序列尤其引人注目,这也是标志性建筑备受城市领导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一个城市的领导都希望在任期内建设标志性建筑,使所在城市产生新的建筑影响力。
这样的政绩工程对城市发展而言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可还有一些事实也一再表明,这种对“标志性建筑”自我膨胀的催化开发思路与模式往往事与愿违,许多标志性建筑与周边建筑缺乏关联性对话,甚至与城市景观传统格局形成尺度与形态的对峙感。
我们还需要重新发掘逐渐衰落的历史建筑在新时期可能存在的
地标价值。
国外先进国家在旧城更新,旧建筑改造、重新利用中应用较多,有很多成功经验。
如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城市废弃的厂房改建成艺术馆之后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又如唐山城市展览馆。
在城市发展迅速的今天,各城市均重视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纷纷兴建城市展览馆,探讨城市建设的相关命题,展示城市建设的成果。
唐山市新的城市展览馆是引起广泛关注的个案,在开业的短短一个月中就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参观旅游者和政府代表团。
这个项目显然是比较成功的,成功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在于它没有单纯复制目前一线。
2 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地标价值
特色是城市魅力所在,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形象的关键在于特色,是蕴涵城市内在气质的外部表现,是城市历史、城市文化的积淀。
城市类型是顺应地域的特色和历史的发展形成的,应能记载城市发展的轨迹。
拥有文化底蕴和历史视野的城市决策者、开发者和建筑师会珍惜城市每一处具有人文价值的建筑及街区,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才会无视城市的历史见证。
比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市小的惊人但却拥有国际很高的知名度,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到此参观游览,得益于这座小城直到今天仍
保持着的古老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以及隐藏在这些建筑之后的故事。
3 强调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品位与建设质量
设计的品位表现在建筑的形态、结构、经济、与环境及城市文化等多方面。
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与规划界对标志性建筑的认识几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的观念及方法普遍受到质疑,前段时间发生的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配楼的火灾事件也使公众对高层建筑产生微妙的抵触心理;追求“大尺度”、“怪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打造模式已经开始厌
倦,对以“现代建筑”“先进理念”为名而建、实则形成无秩序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建筑感到烦躁和不安。
设计品位的高低决定了建筑品质的好坏,建筑在设计品位上如果较差则会对城市形象带来伤害,更不能成为标志性建筑。
纵观我国各城市着力打造的当代标志性建筑,发现总体设计品位和建设质量不高。
由于工期紧张、领导决策、甲方决策等条件的影响,更多的作品呈现出缺乏原创性及精细化设计的倾向。
4 强调标志性建筑的文化属性
通过前文的剖析,我们知道文化属性是标志性建筑的最重要属性之一,因此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也应以此为基本原则。
仍以英国新千年系列建筑进行说明。
英国为迎接千禧年而建的建筑中,不乏试图以形式追求标志性的建筑物,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著名建筑师罗杰斯在格林威治设计的千年宫,但是这座视觉体验上与众不同的建筑只繁荣了半年,就很难再引起轰动,并且成了让政府头疼的问题,成了城市的毒瘤,维护运行费用相当昂贵,被戏称为“千年烧钱大穹顶”,现在英国正围绕其周围地区的二次开发利用绞尽脑汁,以使这个巨大的
建筑不成为城市的包袱。
5 在提升城市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对标志性建筑精益求精
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口号鼓舞下,城市的决策者倾向于选择建设标志性建筑来打造城市的新形象,似乎只有那些显赫的“标志性建筑”才能装点城市的面貌,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认识,是“拔苗助长”的政绩欲望高涨的结果。
一些城市管理决策者不能体会到三年大变样的核心精神,而只是在“小变”到“大变”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新重点项目的“标志性”,结果仅强调建筑个体而忽视甚至藐视当地的城市现状及城市规划,要么以牺牲自然环境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建筑作为代价换取新建筑的标志性,使城市历史发生断层,要么在综合体系方面付出代价,比如投资、运营、管理和一系列后遗症。
结语:
城市更新与建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城市建设的根本在于建立合理的城市秩序,为城市居民提供需要提升城市每个建设项目的质量,组成整个城市建筑
文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晨.标志性建筑的精神与生态特征[j].城市问题,2004,11:72~74.
[2]张在元.标志性建筑争议100年[j].北京规划建设,2004,6:6~9.
[3]卢济威,仲德昆,刘力,魏闽红,王昀,张志军,聂建鑫.标志性建筑与城市[j].世界建筑导报,2006,1.
作者简介:
1. 孙彤,(1967-),男,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建筑学院,现任河北九易庄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2. 宋雪雅(1979-),女,河北省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学院建筑与艺术分院助教,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主要从事建筑历史理论与设计的教学研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