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
电气工程中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与应用探讨

电气工程中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与应用探讨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理念,建筑领域也不例外。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的建筑,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而电气工程在绿色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合理的设计与应用对于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理念与原则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和原则:1、能源效率优先能源效率是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核心原则。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选用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和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变压器、电动机、照明灯具等,能够显著降低建筑的能耗。
2、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点。
在电气设计中,应考虑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应用。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电力需求,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3、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是实现绿色建筑电气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通过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如智能照明控制、空调系统控制等,可以根据建筑内的人员活动、光照、温度等因素自动调节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能源的精准管理和节约。
4、环保与安全在选择电气设备和材料时,应优先考虑环保型产品,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同时,电气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1、供配电系统设计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是确保绿色建筑电力供应可靠、节能的基础。
应根据建筑的负荷特性和分布,优化变压器的容量和位置,减少线路损耗。
采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功率损耗。
2、照明系统设计照明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绿色照明设计至关重要。
应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如 LED 灯,并结合自然光的利用,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分区、分时、按需照明,降低照明能耗。
设计院节能设计专篇

设计院节能设计专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设计院作为专业从事建筑设计的机构,在今天这个注重节能环保的社会背景下,节能设计已经成为设计院的必备专长之一。
设计院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外观美观和功能实用,更要兼顾节能设计,以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一、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支撑建筑运行的主要能源——电力和煤炭等,是我们国家的资源短缺之一。
降低建筑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
设计院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注重节能设计,减少建筑的能耗,更好地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
1. 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外立面是建筑的“皮肤”,建筑外立面的设计直接影响建筑的节能效果。
设计院在进行建筑外立面设计时,要注重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采用适当的隔热保温材料,并保证建筑外立面的性能稳定,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 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手段。
设计院在进行建筑采光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的朝向、窗户设计等因素,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降低建筑的能耗。
3. HVAC系统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院在进行建筑HVAC系统设计时,要考虑系统的能效性能,选择符合节能要求的设备和技术,合理设计系统的布局和管道走向,以减少系统的能耗。
5.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遵循:设计院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遵循国家相关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建筑的节能性能符合国家要求,降低建筑的能耗。
三、设计院节能设计的实践案例1. 某设计院设计的办公楼项目,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和保温隔热材料,通过优化建筑外立面设计,减少建筑的能耗。
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建筑的冷热源共享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了建筑的能效性能。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分析探讨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分析探讨摘要: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行业开始转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本文着重从电气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介绍几种典型的节能技术以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说明了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绿色建筑一、节能和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的需求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和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重要需求。
这种需求不仅来自政府对节能和环保的政策要求,也来自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期望。
在建筑设计中,节能和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能源效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电气节能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电气节能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以下将从照明节能设计、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电梯节能设计和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四个方面,探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策略。
1.照明节能设计照明是建筑中能耗较高的部分,因此,在照明节能设计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高效LED灯具,LED灯具具有寿命长、光效高、环保等优点,是照明节能设计中的首选。
通过使用高效LED灯具,可以降低能耗,减少能源浪费。
合理利用自然光,自然光是一种免费的能源,合理利用自然光可以减少对照明设备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采用大窗户、天窗等设计来增加自然光的利用。
有自然光的场所,其照明根据采光状况和建筑使用条件采取分区、分组、按照度或按时段调节的节能控制措施。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节照明的亮度和颜色,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及停车库照明能够根据照明需求进行节能控制;大型公共建筑的公用照明区域采取分区、分组及调节照度的节能控制措施。
绿色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绿色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分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照明、空调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绿色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1.照明设计照明是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效性。
在照明方面,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LED照明和光控技术。
LED照明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照明技术之一。
相比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等,LED照明具有高效、低耗、长寿命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LED照明来提高建筑物照度,同时结合感应器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照明控制,进一步提高能效性。
另外,光控技术也是一种在照明设计中广泛应用的节能技术。
利用光控器或触发器等设备,可以对灯光亮度和开关控制进行精准调节,实现智能化照明控制。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整灯光亮度,也可以自动关闭不需要的照明设备,从而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耗电量,提高照明效果。
2.空调设计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最大的耗能设备之一,因此必须采用节能技术来提高能效性。
在空调设计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节能型空调设备和智能控制技术。
节能型空调设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空调节能技术之一。
通过采用高效压缩机和全热交换器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空调设备的制冷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为空调设备提供能源,进一步提高能效性,降低运行成本。
智能控制技术也是在空调设计中广泛应用的绿色节能技术。
通过采用温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现空调设备自动控制,从而达到最佳能效。
在这种控制方式下,空调设备可以自动调整风速、温度等参数,避免能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综上所述,绿色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从照明到空调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节能技术,达到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的目的。
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环保、绿色节能等方面,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创造更为环保、智能、高效的建筑物。
建筑电气节能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分析

建筑电气节能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分析摘要: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项目正在兴建。
本文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用电技术两个方面概述了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节能建筑设计研究为研究主题,包括节能建筑设计的原理和应用要点,以及绿色建筑用电技术的主要作用和技术,希望能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用电;节能设计;环保建筑电气技术电气设计是建筑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良好的建筑电气设计可以保证建筑工程中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当前,在城镇化建设中,节能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建筑电气设计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和方向,充分利用,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1我国建筑电气施工现状1.1施工管理过于注重成本效益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方过于重视成本和效益,而忽视质量,是施工成本高、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其具体表现如下:(1)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管理者一味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对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不够重视,忽视了激励机制的作用。
(2)目前[A1]还没有完善有效的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导致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比较松懈,责任感较差,导致到施工质量差。
问题经常出现。
例如,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在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不认真,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导致一些大型设备和电力设施在使用中出现诸多问题。
安装完成后电力设施出现故障或漏电等问题;(3)许多企业管理者为了节约成本或提前完成工作任务,随意增加施工设备和材料的成本,往往在没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的情况下,仓促开工,施工设备和材料施工盲目购买,造成资源浪费。
1.2过时的设计理念一些设计人员在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中没有科学客观地确定设计理念,没有充分发挥设计理念的积极指导价值。
工作人员要结合电气设计行业的发展,加强对先进设计理念的学习,积极改进和优化落后的传统理念。
电气工程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策略

电气工程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策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建筑设计正逐渐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气工程在实现能源节约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电气工程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策略进行探讨。
一、低能耗照明系统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合理的照明系统设计是实现节能的首要任务之一。
电气工程师可以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LED灯具是当前最为常见的高效节能照明设备,其能源利用率高,寿命长。
此外,利用感应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照明亮度,根据不同时间段和环境需求合理控制照明能力,也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手段。
二、智能电气系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气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电气工程师可以利用智能电气系统来优化能源使用和节约能源。
通过集成各种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电气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内外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电器设备的功率和运行状态。
比如,在建筑不使用时,智能电气系统可以自动关闭电器设备,从而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三、用电设备的高效率选择在设计绿色建筑的电气系统时,选择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也是至关重要的。
电气工程师在选择电器设备时,应该优先选择能效等级高的产品,比如能源标志产品。
这些产品经过专门测试和认证,其能源消耗远低于普通类似产品。
此外,电气工程师还可以考虑利用电能回收技术,将电器设备产生的剩余能量回收再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建筑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建筑自动化系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工程师可以通过集成建筑自动化系统来实现对建筑内部各个子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调节和协调,不仅能够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电气工程师可以通过与空调、照明、通风等系统的无线网络连接,实现对建筑能源使用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更好地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策略包括低能耗照明系统设计、智能电气系统的应用、用电设备的高效率选择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浙江省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浙江省杭州市民⽤建筑绿⾊(节能)施⼯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建筑主要设计依据1、浙江省《民⽤建筑项⽬节能评估技术导则》;2、《杭州市民⽤建筑节能条例》3、《绿⾊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4、浙江省《民⽤建筑绿⾊设计标准》DB/1092-();5、《民⽤建筑热⼯设计规范》GB50176-();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8、《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 );9、《建筑外门窗⽓密、⽔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法》GB/T 7106-();10、《建筑幕墙》GB/T 21086-();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应⽤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和限制使⽤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12、项⽬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3、现⾏国家、⾏业、地⽅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件⼆、建筑绿⾊节能设计主要内容:1 ⼯程基本情况项⽬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地内单体建筑数量幢本次设计单体数量幢项⽬⽤地⾯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类型□新建;□改扩建公建节能分类□甲类建筑;□⼄类建筑总建筑⾯积m2地下建筑⾯积m2地上建筑⾯积m2建筑⾼度m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设计使⽤年限年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度结构形式项⽬基准建筑规模倍空调形式主楼:;裙房:项⽬投资(万元)可达绿⾊建筑设计标识等级(参照GB/T 50378-2014)□⽆;□⼀星级;□⼆星级;□三星级可再⽣能源应⽤形式□太阳能;□风能;□⽔能;□空⽓能;□⽣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2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指标单位填报数据(⼩数点后保留两位) 备注⽤地⾯积万m2建筑总⾯积万m2地下建筑⾯积m2地下⾯积⽐R P1(地下总建筑⾯积与总⽤地⾯积之⽐)%地下⾯积⽐R P2(地下⼀层建筑⾯积与总⽤地⾯积之⽐)%绿地率%透⽔地⾯⾯积⽐%建筑总能耗tce/a单位⾯积能耗kWh/㎡a ;tce/㎡a节能率%可再⽣能源及(余热或废热)回收总量可再⽣能源核算标准要求总量kWh/a设计项⽬设置总量kWh/a其中可再⽣能源kWh/a余热或废热kWh/a可再⽣能源产⽣的热⽔量M3/a可再⽣能源发电量万kWh/a建筑总⽤电量万kWh/a可再⽣能源产⽣发电⽐例%建筑总⽤⽔量M3/a⾮传统⽔量M3/a⾮传统⽔源利⽤率%主要能耗品种及耗能量年能耗设计总量(tce)其中电⼒万kWh/a其他耗能种类::□燃⽓;□燃油;□燃煤;□其他热⼒;万kWh/a单位⾯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建筑分项能耗耗能系统设计年耗能量(tce)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暖通空调系统照明、插座⽣活热⽔系统新⽔厨房炊事系统(燃⽓)电梯运输系统杭州市民⽤建筑绿⾊(节能)施⼯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1建筑节能。
江苏省居住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电气)

江苏省居住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电气〉一、项目名称:三、设计依据:1.《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00132/1173-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第5.6节)6.《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 08—2008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0116-200810.《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年版)11.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本设计与绿色设计有关的内容为:照明节能设计、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五、照明节能设计:1.本工程公共部位的照明釆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
2.本工程所采用灯具功率因数均要求大于0.9,镇流器应符合国家能效标准。
3.照明系统采取节能延时开关控制、定时控制、照度调节等节能控制措施。
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时,在应急时采用强制点亮的措施。
六、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1.每户设置电能计量表。
2.电动机应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其能效应符合《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3风机、水泵、电梯节能控制要求:。
七、与绿色建筑设计有关的其它设计要求:1.电气竖井设置在负荷中心。
本工程设计了智能系统。
(备注:智能系统如建设单位专项委托设计,应专项报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公共建筑)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2.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 13-118-2010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4.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668-201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7. 《福建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J/T13-158-2012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9.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10. 《福建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 DBJ/T13-180-20131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设计原则:2.1. 满足绿色建筑一星评价标准中与本专业相关控制项、一般项的要求。
2.2. 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3. 综合考虑建筑物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设备的能效标准以及电气节能、计量与管理的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4. 合理选择负荷计算参数,选用节能设备,采用合理的照度标准,减少设备及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抑制谐波电流。
2.5.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功能完善,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三、节能设计措施: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3.1.1 本工程为地上层、地下层的建筑,建筑高度为 m,建筑总面积为㎡。
根据负荷计算,设备总容量 kW,需用系数Kx为,计算负荷为 kW,选择台kVA高效低耗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分别为 %、 %,变压器装置指标 V A/㎡。
另设台 kW自启动闭式水循环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3.1.2 本工程设计根据建筑规划将变配电房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本工程至末端配电箱最长供电距离约 m。
3.1.3 三相单相负荷尽可能均衡地分配在三相上,使三相负荷保持基本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对于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3.1.4 本工程容量较大的对季节性负荷容量或专用设备(如空调冷冻机、容量较大的X光机等负荷),集中设在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3.1.5 本工程在变配电所的低压侧设集中无功自动补偿,采用自动投切装置,要求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
对容量较大、负载稳定且长期运行的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设备采用并联电容器就地补偿。
对谐波电流较严重的非线性负荷,无功功率补偿考虑谐波的影响,采取抑制谐波的措施:3.1.5.1 安装无源滤波装置(□电容器串接调谐电抗器□无源滤波器)3.1.5.2 安装有源滤波器装置(□并联有源滤波器□串联有源滤波器□串并联复合型有源滤波器)3.1.5.3 安装无源有源复合滤波装置3.1.5.4 安装静止无功发生器(SVG)3.2 电气照明的节能:3.2.1 照明光源的选择:3.2.1.1 当选择光源时,应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并应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效率或效能、寿命等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
3.2.1.2 照明设计应按下列条件选择光源:1 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的房间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2 商店营业厅的一般照明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重点照明宜采用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极管灯;3 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应按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或高频大功率细管直管荧光灯;4 旅馆建筑的客房宜采用发光二极管灯或紧凑型荧光灯;5 照明设计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除外。
3.2.1.3 应急照明选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3.2.1.4 照明设计应根据识别颜色要求和场所特点,选用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
3.2.2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本工程选择的照明灯具、镇流器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灯具效率或效能高的灯具,并应符合表3.2.2.1~3.2.2.6的要求。
3.2.2.1 直管形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1 的规定。
3.2.2.2 紧凑型荧光灯筒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2 的规定。
3.2.2.3 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筒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3 的规定。
3.2.2.4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4 的规定。
表3.2.2.4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3.2.2.5 发光二极管筒灯灯具的效能不应低于表3.2.2.5 的规定。
表3.2.2.5 发光二级管筒灯灯具的效能(lm/W)3.2.2.6 发光二极管平面灯灯具的效能不应低于表3.2.2.6的规定。
3.2.2.7 镇流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电感镇流器;2 对频闪效应有限制的场合,应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3 镇流器的谐波、电磁兼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GB 17625.1和《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7743 的有关规定;4 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
3.2.2.8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
3.2.3 照明节能指标:3.2.3.1 选用的照明光源、镇流器的能效应符合相关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3.2.3.2 照明场所以户为单位计量和考核照明用电量。
3.2.3.3 一般场所不应选用卤钨灯,对商场、博物馆显色要求高的重点照明可采用卤钨灯。
3.2.3.4 一般照明不应采用荧光高压汞灯。
3.2.3.5 本工程照明设计在满足照度均匀度条件下,采用单灯功率较大、光效较高的光源。
3.2.3.6 当公共建筑或工业建筑选用单灯功率小于或等于25W 的气体放电灯时,除自镇流荧光灯外,其镇流器宜选用谐波含量低的产品。
3.2.3.7 下列场所宜选用配用感应式自动控制的发光二极管灯:1 旅馆建筑及其他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厕所等场所;2 地下车库的行车道、停车位;3 无人长时间逗留,只进行检查、巡视和短时间操作等的工作的场所。
3.2.3.8 本工程照明设计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规定的照度标准、照明均匀度、统一眩光值、光色、照明功率密度值(简称LPD)、能效指标等相关要求。
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的设计照度及选用光源、附件等详见表3.2.3.8:表3.2.3.8 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设计照明系统的照度标准值及选用光源、附件注:1、电光源、附件(代号):①白炽灯,②卤钨灯,③荧光灯(T12),④荧光灯(T8),⑤荧光灯(T5),⑥三基色荧光灯,⑦紧凑型荧光灯,⑧高压钠灯,⑨金卤灯,⑩发光二极管;○a传统电感型镇流器;○b节能型电感镇流器;○c电子式镇流器。
2、当采用时在□打“√”。
3、表中黑体字为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文内容。
3.2.3.9 当商店营业厅、高档商店营业厅、专卖店营业厅需装设重点照明时,该营业厅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增加5W//㎡。
3.2.3.10 当房间或场所的室形指数值等于或小于1 时,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增加,但增加值不应超过限值的20% 。
3.2.3.11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提高或降低一级时,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3.2.3.12 设装饰性灯具场所,可将实际采用的装饰性灯具总功率的50%计入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计算。
3.2.3.13 天然光利用:房间的采光系数或采光窗地面积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有关规定。
当有条件时,宜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人室内进行照明。
宜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
3.2.4 根据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建筑功能、建筑标准、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进行经济实用、合理有效的控制设计。
3.2.4.1 建筑物照明的控制:1 体育场馆比赛场地按比赛要求分级控制,大型场馆做到单灯控制。
2 候机厅、候车厅、港口等大空间场所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天然采光状态及具体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3 影剧院、多功能厅、报告厅、会议厅及展示厅等采用调光控制4 博物馆、美术馆等功能性要求较高的场所采用智能照明集中控制,使照明与环境要求相协调。
5 宾馆、酒店的每间(套)客房设置节能控制开关。
对多个房间的旅馆套房,在每个房间的入口设置开关。
6 大开间办公室、图书馆等功能要求较高的场所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有自然采光区域宜采用恒照度控制,靠近外窗的灯具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自动点燃或关闭该区域内的灯具,保证室内照明的均匀和稳定。
7 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并按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应急照明灯具有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
8 旅馆的门厅、电梯大堂和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
旅馆的每间(套)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楼梯间、走道的照明,除应急疏散照明外,宜采用自动调节照度等节能措施。
9 医院病房走道夜间采取能关掉部分灯具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10 除设置单个灯具的房间外,每个房间照明控制开关不宜少于2 个。
11 当房间或场所装设两列或多列灯具时,宜按下列方式分组控制:□生产场所宜按车间、工段或工序分组;□在有可能分隔的场所,宜按每个有可能分隔的场所分组;□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宜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除上述场所外,所控灯列可与侧窗平行。
12 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下列控制方式:□可利用天然采光的场所,宜随天然光照度变化自动调节照度;□办公室的工作区域,公共建筑的楼梯间、走道等场所,可按使用需求自动开关灯或调光,应急照明灯具具有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个人使用的办公室,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地下车库宜按使用需求自动调节照度;□门厅、大堂、电梯厅等场所,宜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设计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仅作为BA系统的子系统,与BA系统预留通信接口。
□公共区域的照明纳入BA系统控制范围。
□设计应急照明与消防系统联动,保安照明与安防系统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