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重点整理(不包括水污染上册)

建筑给排水重点整理:第一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P212、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一般由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给水设备、配水设施和计量仪表等组成。
P43、给水管网包括干管、立管、支管和分支管,用于输送和分配用水至建筑内部各个用水点。
(1)干管:又称总干管,是将水从引入管输送至建筑物各区域的管段。
(2)立管:又称竖管,是将水从干管沿垂直方向输送至各楼层、各不同标高处的管段。
(3)支管:又称分配管,是将水从立管输送至各房间内的管段。
(4)分支管:又称配水支管,是将水从支管输送至各用水设备处的管段。
4、目前我国用给水管道可采用钢管、铸铁管、塑料管和复合管等。
P55、常用阀门有(功能、场合):(1)截止阀,关闭严密,但水流阻力较大,因局部阻力系数与管径成正比,故只适用于管径≤50mm的管道上。
(2)闸阀,全于时水流直线通过,水流阻力小,宜在管径>50mm的管道上采用,但水中若有杂质落入阀座易产生磨损和漏水。
(3)蝶阀,阀板在90°翻转范围内可起调节、节流和关闭作用,操作扭矩小,启闭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
(4)止回阀,用以阻止管道中水的反向流动。
(5)液位控制阀,用以控制水箱、水池等贮水设备的水位,以免溢流。
(6)液压水位控制阀,水位下降时阀内浮筒下降,管道内的压力将阀门密封面打开,水从阀门两侧喷出,水位上升,浮筒上升,活塞上移阀门关闭停止进水,克服了浮球阀的弊病,是浮球阀的升级换代产品。
(7)安全阀,是保安器材为避免管网、用具或密闭水箱超压破坏,需安装此阀。
P66、水表的分类。
按计量元件运动原理分类:容积式水表、速度式水表(我国多采用速度式水表,速度式水表分为旋翼式和螺翼式两类)P87、水表常用术语:1)过载流量(Qmax):水表在规定误差限办使用的上限流量。
2)常用流量(公称流量)(Qn):水表在规定误差限内允许长期通过的流量,其数值为过载流量(Qmax)的1/2。
3)分界流量(Qt):水表误差限改变时的流量,其数值是公称流量的函数。
第四章 给水系统

设计年限内城市最高日用水量 Qd.max(m3/d)=(Q1+Q2+Q3+Q4)K1 K1为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量系数, 一般为总用水量的15%~20%。
5、管网的设计流量: 管网的设计流量一般为最高日最高时的 用水量确定。 Qh.max=Kh. Qd.max/86.4 Qd.max -最高设计流量,L/s; 最高设计流量,L/s; Kh -时变化系数
水塔和清水池的构造
(一) 清水池 作用:承前启后 为消毒剂作用提供一定的消毒时间。 调节一级泵站均匀输水和二级泵站均匀 供水时流量不平衡的矛盾
形状:圆形和矩形 管道: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放空管 注意: 一般设两个以上
清水池调节容积
W1=Qd.R/100
通过一级泵站来水 与送水泵站送水关 系计算
第三节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1.取水构筑物和一级泵站的设计流量 . 一日之中各小时水量的分配,通常是24h 连续、均匀地工作。 原因是: 1) 流量稳定,有利于水处理构筑物运行和 管理,保证出水水质,使水厂运行管理简单; 2) 从造价方面,构筑物尺寸、设备容量降 低,降低工程造价。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和水处理构筑物, 按最高日的平均时流量计算。
Qd--------最高日处理水量 W1 ---------------清水池调节容积,m3 m R----------清水池调节容积占最高日处理 水量的百分数,%。 当资料不全时,清水池调节容积可按最 高日用水量的10%-20%
(二)水塔
1、作用 调节二级泵站与用户用水量变化而引起 的流量不平衡的矛盾。 2、形状 圆筒形、支柱型
给水系统
第一节 给水系统概述
一、给水系统的组成
1、取水工程 包括取水构筑物和一级泵站;作用 2、净水工程 由净化构筑物和消毒设备组成;作用 3、输配水工程 由二级泵站、调节构筑物、输配水管道 组成;作用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给水第一节用水定额和水压第二节水质和防水质污染第三节系统选择第四节管道布置和敷设第五节管材、附件和水表第六节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第七节水泵、吸水井及贮水池第八节水箱和气压给水设备第九节游泳池第十节喷泉第三章排水第一节系统选择第二节卫生器具、地漏及存水弯第三节管道布置和敷设第四节排水管道计算第五节管材、附件和检查井第六节通气管第七节污水泵房和集水池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九节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第十节雨水第四章热水及饮水供应第一节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第二节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第三节热水量和耗热量的计算第四节水的加热和贮存第五节管网计算第六节管材、附件和管道敷设第七节饮水供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等要求,同时还应为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下列工程时,还应按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或规定执行:一、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和胀缩土等地区的建筑物;二、抗震设防烈度为10度的建筑物;三、矿泉水疗、人防建筑和有放射性的、遇水引起爆炸的生产工艺等,有特殊要求的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的设计。
第1.0.4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给水第一节用水定额和水压第2.1.1条住宅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住宅类别、建筑标准、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应按表2.1.1确定。
第2.1.2条集体宿舍、旅馆和其它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应按表2.1.2确定。
给水排水管路设计(给水部分)讲解

给水排水管网设计(给水部分)一、给水系统的布置(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
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
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
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
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
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
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
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
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
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
室外给水管道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管道设计规范室外给水管道是建筑中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
在设计室外给水管道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阐述室外给水管道设计的规范。
1. 管道直径与流量的关系室外给水管道的直径要根据流量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水量、用水峰值等因素,以保证管道能够满足建筑物的水需求。
一般来说,当建筑物的用水量较大时,管道的直径也应相应加大。
一般建筑物的室外给水管道直径应大于或等于DN50。
2. 管道的材料选择室外给水管道的材料主要有铜、铁、钢、塑料等。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管道材料时,需要考虑管道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管道运行成本和施工难度等因素。
3. 管道的敷设深度室外给水管道敷设的深度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管道材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管道的敷设深度应在1.5米以上,以保证管道不受冻融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
4. 管道的排气设计在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管道排气的问题。
一般来说,需要设置冲洗口、送风口和波纹管等设备来保证管道有良好的排气功能。
同时还需要保证管道的斜度和填充方式,以避免管道内部有积水喷发的现象。
5. 管道的支持方式和固定方式管道的支持和固定方式是室外给水管道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支持和固定管道可以有效地防止管道变形,保证管道的稳定性。
必须确保管道的每个支架间距不超过2米,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室外给水管道设计规范非常严格,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
合理的室外给水管道设计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物的用水,并确保其运行安全和可靠。
用水量计算方法

用水量计算3。
6.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
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
6。
3、3。
6。
4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和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
6。
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
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
1.9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
1。
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
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3.6。
5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3。
6。
6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
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
6。
1、3.6。
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
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几种情况下给水设计用水量计算总结

00 6 7 .0 9
3O .
OO 9 9 .1 3
4. 5
00 2 3 .3 6
7O .
00 5 5 .55
20 .
OO o 7 .1 g
35 .
00 3 4 .2 7
5O .
007 5 .3 1
8O 、
00 4 9 .6 8
12 根 据计算 管段 上的卫生 器具给 水 当量 总数 , . 按下式 计算 得 出该 管段 的卫生 器具 给 水 当量 的 同时 出
q= .XU 。 g 02 ×N ( 3)
2 2其它用水量 .
公共建筑 ;绿化 ;水景、娱乐设施 ;道路 、广场 ;
耵
维普资讯
公共设 施 ;未预 见用水 量及 管 网漏 失水量 ;消防 。
总 用水 量为 以上一 项或几项 的和 。
数 、用水定 额 、使 用 时数 及小 时变化 系数 ,按下 式计 算 出最大 用水时卫 生器具给 水当量平均 出流概 率 :
U= 。 K 02XN XTX3 0 o qm h /( . 。 6 0) ( 1)
式 中 :q一 计 算管段 的设 计秒 流量 ( / Ls)
维普资讯
几种情况下给水设计用水量计算总结
张海红 ’ 邹
(. 1太原市建 筑设计研 究院 ,太原
渊
204) 000
0 0 0 ;2 上海沪港建设咨询有限公 司,上 海 500 .
摘
要: 几种情况下给水 量的计算 。
关键词 : 给水秒 流量 ;住宅小 区;居 民生活用水量 ;城市居 住区用水
表2 U~ n 值对应表
o
U () % 。 1O .
食堂建筑设计规范

第1.0.1条为保证饮食建筑设计的质量,使饮食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或扩建的以下三类饮食建筑设计(包括单建和联建):一、营业性餐馆(简称餐馆);二、营业性冷、热饮食店(简称饮食店);三、非营业性的食堂(简称食堂)。
第1.0.3条餐馆建筑分为三级。
一、一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高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宽畅、环境舒适,设施、设备完善;二、二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中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设施、设备比较完善;三、三级餐馆,以零餐为主的一般餐馆。
第1.0.4条饮食店建筑分为二级。
一、一级饮食店,为有宽畅、舒适环境的高级饮食店,设施、设备标准较高;二、二级饮食店,为一般饮食店。
第1.0.5条食堂建筑分为二级。
一、一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二、二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满足基本要求。
第1.0.6条饮食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饮食建筑的修建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与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选择群众使用方便,通风良好,并具有给水排水条件和电源供应的地段。
第2.0.2条饮食建筑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并须符合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规定。
第2.0.3条饮食建筑的基地出入口应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妥善处理易燃、易爆物品及废弃物等的运存路线与堆场。
第2.0.4条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第2.0.5条一、二级餐馆与一级饮食店建筑宜有适当的停车空间。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餐馆、饮食店、食堂由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
第3.1.2条餐馆、饮食店、食堂的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1.2的规定:类别等级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座)餐馆餐厅饮食店餐厅食堂餐厅一 1.30 1.30 1.10二1.10 1.10 0.85三1.00 ————第3.1.3条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包括辅助部分)的面积比(简称餐厨比)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二、餐厨比可根据饮食建筑的级别、规模、经营品种、原料贮存、加工方式、燃料及各地区特点等不同情况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本章内容:1、设计用水量组成2、用水量变化3、用水量计算本章难点:用水量计算城市用水量计算是给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决定给水系统中水资源的利用量、取水、水处理、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额的基本依据。
设计用水量通常由下列各项组成:(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前者指城市中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 后者则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市政用水;(5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计水量。
在确定设计用水量时,应根据各种供水对象的使用要求及发展规划和现行用水定额, 计算出相应的用水量,最后加以综合作为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用水量定额用水量定额是指不同的用水对象在设计年限内达到的用水水平。
一、生活用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以L/(Cap • d 计。
影响生活用水定额的因素很多, 如当地的水资源和气候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收费标准及办法、管理水平、水质和水压等因素有关。
1.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设计时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城市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 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 结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如缺乏实际用水资料, 则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可参照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2. 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可参照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3.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定额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定额是指工业企业职工在从事生产活动时所消费的生活及淋浴用水量,以 L/(Cap ·班计,设计时可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决定, 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 25L , 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 35L 。
职工淋浴用水定额与车间特征有关,淋浴时间在下班后一小时内进行,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定额工业生产用水一般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 包括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 (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空调用水等方面。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定额通常采用以下三种表示方法:①以万元产值用水量表示。
②按单位产品用水量表示。
③按每台设备每天用水量表示。
可参照有关工业用水量定额。
生产用水量通常由企业的工艺部门提供。
在缺乏资料时,可参考同类型企业用水指标。
在估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时, 应按当地水源条件、工业发展情况、工业生产水平,预估将来可能达到的重复利用率。
三、消防用水定额消防用水量、水压和火灾延续时间等,应按照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执行。
四、其他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种类、绿化面积、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浇洒道路用水量一般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 1.0~2.0L,每日 2~3次。
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可采用 1. 5~ 4.0L /(m2·d 。
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5%~25%合并计算,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上述水量可根据工艺和设备情况确定。
第二节用水量变化用水量变化规律可以用变化系数或变化曲线表示, 为了计算给水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流量,必须给出最高日用水量的变化规律。
一、变化系数的基本概念室外给水工程系统设计只需要考虑日与日、时与时之间的差别,即逐日逐时用水量变化情况。
为了反映用水量逐日逐时的变化幅度大小,在给水工程中,引入了两个重要的特征系数: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
1. 日变化系数在一年中, 每天用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日变化系数表示, 即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为日变化系数,记作 K d ,即:d d dQ K Q=(4-1或365d d yQ K Q = (4-2式中 d Q -最高日用水量, m 3/d; Y Q -全年用水量, m 3/a; d Q -平均日用水量, m 3/d。
2. 时变化系数在一日内, 每小时用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时变化系数表示, 设计时一般计最高日用水量的时变化系数。
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叫做时变化系数,记作 K h ,即:h h hQ K Q=(4-3或24h d dQ K Q = (4-4式中 h Q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m 3/h; h Q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m 3/h。
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 K h 宜采用1.3~1.6, 大中城市的用水比较均匀, K h 值较小,可取下限,小城市可取上限或适当加大。
日变化系数 K d ,根据给水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活习惯和室内给水排水设施完善程度,其值约为 1.1~1.8,可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选用,二、用水量变化曲线在设计给水系统时,除了求出设计年限内最高日用水量和最高日的最高一小时用水量外,还应知道 24h 的用水量变化,以确定各种给水构筑物的大小, 这种用水量变化规律,通第三节用水量计算城市总用水量的计算,应包括设计年限内该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 :居住区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淋浴用水和生产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市政用水以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等。
由于用水集中且历时短暂, 消防用水量不累计到总用水量中,仅作设计校核。
一、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计算城市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应包括以下几项: 1. 生活用水量计算(1综合生活用水量 1Q 的计算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 1' Q 和公共建筑用水量 1'' Q ,其中: ①居民生活用水量 1' Q 可按下式计算 : 111' ' 1000N q Q =(m3/d (4-5式中 1' q -设计期限内采用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L/(cap·d ,参见表 4-1;1N -设计期限内规划人口数, cap 。
②公共建筑用水量 1'' Q ,可按下式计算 : 11111'' '' 1000ni i i Q N q ==∑(m3/d (4-6式中 1'' i q -某类公共建筑最高日用水定额,按表 4-3采用; 1i N -对应用水定额用水单位的数量 (人、床位等。
所以 : 1Q =1' Q +1'' Q综合生活用水量 1Q 也可直接按下式计算 :111111000ni i i Q N q ==∑(m3/d (4-7式中 1i q 一设计期限内城市各用水分区的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 L/(cap·d ,参见表4-2;1i N -设计期限内城市各用水分区的计划用水人口数, cap 。
一般情况下, 城市应按房屋卫生设备类型不同, 划分不同的用水区域, 以分别选用用水量定额,使计算更准确。
城市计划人口数往往并不等于实际用水人数, 所以,应按实际情况考虑用水普及率,以便得出实际用水人数。
(2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 2Q 计算Q2 = ∑ 式中 q2 ai N 2 ai + q2bi N 2bi 3 (m /d 1000 (4-8) q2ai -各工业企业车间职工生活用水量定额,L/(cap·班; q2bi -各工业企业车间职工淋浴用水量定额,L/(cap·班; N 2ai -各工业企业车间最高日职工生活用水总人数,cap; N 2bi -各工业企业车间最高日职工淋浴用水总人数,cap。
注意, N 2ai 和 N 2bi 应计算全日各班人数之和,不同车间用水量定额不同时,应分别计算。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Q3 计算Q3 = ∑ q3i N 3i (1 − n (m3/d 式中(4-9) q3i -各工业企业最高日生产用水量定额,m3/万元、m3/产品单位或 m3/(生产设备单位·d; N 3i -各工业企业产值,万元/d,或产量,产品单位/d,或生产设备数量,生产设备单位; n -各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
3.市政用水量计算 Q4 计算 Q4 = 式中 q4 a N 4 a n4 + q4 b N 4b 3 (m /d 1000 (4-10) q4a -城市浇洒道路用水量定额,L/(m2·次;q4b -城市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定额,L/(m2·d; N 4a -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面积,m2; n4 -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次数; N 4b -城市最高日大面积绿化面积,m2。
除上述各种用水量外,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一般按上述各项用水量之和的15%~25%计算。
因此,设计年限内城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 Qd = (1.15 ~1.25(Q1 + Q2 + Q3 + Q4 (m3/d 二、最高日平均时和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1.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为:(4-11) Qh =2.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为: Q max = K h Q d Qd 3 (m /d 24 24 (m /d 3 (4-12)(4-13)或 Qh = 式中 k h -时变化系数; 1000 × K h Q d K Q = h d 24 × 3600 86.4 (L/s (4-14) Q d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m /d。
3 由于各种用水的最高时用水量并不一定同时发生,因此不能简单将其叠加,一般是通过编制整个给水区域的逐时用水量计算表,从中求出各种用水按各自用水规律合并后的最高时用水量或时变化系数 Kh,作为设计依据。
三、消防用水量计算由于消防用水量是偶然发生的,不累计到设计总用水量中,所以消防用水量 Qx 仅作为给水系统校核计算之用, Qx 可按下式计算: Qx = N x qx 式中(4-15) N x 、 qx -分别为同时发生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按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