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

合集下载

住宅小区用水量计算方法

住宅小区用水量计算方法

v1.0可编辑可修改居民小区用水量的计算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 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条和第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每户Ng345678910qokh350102009600890082007600———400910087008100760071006650——4508200790075007100665062505900—50074007200690066006250590056005350 55067006700640062005900560053505100 60061006100600058005550530050504850 65056005700560054005250500048004650 70052005300520051004950480046004450注: 1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 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v1.0可编辑可修改2服务人数大于表 3.6.1 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原规范2003版设计流量计算存在下列问题:a. 3000人以上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b. 3000人以下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c.在3000人前提下按设计秒流量式(3.6.4)计算和按最大小时平均流量计算得到两种结果;d.居住小区给水支管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偏小,与住宅按概率法计算设计秒流量不能銜接;e.公共建筑区给水管道计算无依据。

2-补充 给水设计流量与管道水力计算(了解)

2-补充 给水设计流量与管道水力计算(了解)

(四)设计秒流量的确定 一是经验法, 按卫生器具数量确定管径,或以卫生 一是经验法, 按卫生器具数量确定管径, 经验法 器具全部给水流量与假定设计流量间的经验数据确 定管径, 简捷方便, 但精确度较差, 定管径 , 简捷方便 , 但精确度较差 , 不能区别建筑 物的不同类型、 不同标准、 物的不同类型 、 不同标准 、 不同用途和卫生器具的 种类、使用情况、所在层数和位置。 种类、使用情况、所在层数和位置。 二是平方根法 平方根法, 二是 平方根法 , 以单阀水嘴在额定工作压力时的流 20L/s 作为一个理想器具的给水当量, L/s作为一个理想器具的给水当量 量 0.20L/s 作为一个理想器具的给水当量 , 其他类型 的卫生器具配水龙头的流量按比例换算成相应的器具 给水当量, 给水当量,设计秒流量与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的平 方根成正比,建筑物用途不同比例系数不同, 方根成正比,建筑物用途不同比例系数不同,当量数 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流量增加极少, 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流量增加极少,导致计算结果偏 小。
(3)其它情况: 其它情况: 1)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 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 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 , 引入管的设计流量等于直接 供水部分的设计秒流量加上加压部分的最大用水小 时平均秒流量。 时平均秒流量。
(三)最大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的计算
(1)住宅建筑的设计秒流量计算
1)根据住宅配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 )根据住宅配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 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及小时变化系数, 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及小时变化系数,按(2-4)式 式 计算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计算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室内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

室内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
VO=15.28/0.2×3044.5=0.02509=2.5℅
&C=0.01512
V=1+&C(n-1)0.49/√N=1+0.01512×(3043.5)0.49/
√3044.5=1.77√3044=3.2℅
q=19.33L/S
D150 V=1.03 R=13.2
G4-11=960=27.78L/S N=5535
V0=27.78/0.2×5535=2.51℅&C=0.01512
V=1+&C(N-1)0.49/√N=1+0.01512×(5534)0.49/√5535=
2.032/74.398=2.73℅
q=30.09L/S D150 v=1.59 R=30.5 D200 v=0.97 R=8.8
平均的小区回水量:1260T/d北区:
当DN=170JF V=1.18 R=69.6 Q=242L/S
南区自来水,中区加压给水:
11#G11=192 N11=1107 q=9.73L/S=36T/d
8#G8=96T/h N8=553.5 q=6.25L/S
9#G9=144T/h N9=830.5 q=8.23L/S
8#+9#=653.5+830.5=1384 q=11.42L/s
V=1+0.01512(2490)0.49/√2491=1.6977/2491=0.034=3.5℅
q=16.60L/S
D125 V=1.24 R=23.5 D=150 V=0.90 R=10.2
G6+G7+G10+G11=96×2+144+192=528T/d=15.28L/S

用水量计算方法

用水量计算方法

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条和第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6.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3.6.4 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计算:(3.6.4-1)1 根据住宅配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及小时变化系数, 可按式(3.6.4-1)计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式中: uo——生活给水管道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qo——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按本规范表3.1.9取用;m——每户用水人数;Kh——小时变化系数, 按本规范表3.1.9取用;Ng——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T——用水时数(h);——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L/s)。

《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指导书

《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指导书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给水排水教研室2015年12月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一、设计步骤:1、用水量计算(1)、确定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最高日用水量。

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城市分区用水量标准计算.工厂最高日生产用水量,按工厂性质、产品数量等分别计算,工厂用水量还包括工人在工作时生活用水量及班后淋浴用水量。

此外,还有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

加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即得该城市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计算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3)、计算消防时用水量。

2、供水系统方案选择(1)选定水源及位置和净水厂位置;(2)选定供水系统方案.3、管网定线根据选定的给水系统方案,进行配水管网定线。

管网布置采用环状管网和树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4、清水池容积,水塔(或高地水池)容积计算。

5、管段设计流量计算(1)比流量计算采用长度比流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分区用水量标准若不相同应分别计算比流量。

(2)节点流量计算先由比流量计算出沿线流量,再用沿线流量算出节点流量。

(3)进行流量分配①枝状网水流方向唯一,流量分配唯一,任一管段的流量等于以后所有节点流量总和。

②环状网流量分配有多种组合方案.基本原则:满足供水可靠性前提下,兼顾经济性。

注:此分配值是预分配,用来选择管径,真正值由平差结果定。

6、管网水力计算和平差计算:给水管网各管段直径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按管段预分配流量和所选定的管径,查水力计算表,即可求得各管段的1000i,按h=iL计算各管段水头损失.管网平差采用哈代克罗斯法,通过平差计算确定管网的实际流量分配,并计算相应的水头损失。

平差计算采用列表形式,并以平差计算简图的形式标识平差计算过程中的流量分配变化和校正流量大小方向。

对供水方案的除了进行最大用水时管网平差之外,还需要进行消防校核平差及事故校核。

7、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计算。

由管网的控制点开始,按相应的计算条件(最高时、消防时、事故时等),经管网推算到二级泵站,求出水泵的总扬程及供水总流量.8、节点水压标高计算。

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

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

第四章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本章内容:1、设计用水量组成2、用水量变化3、用水量计算本章难点:用水量计算城市用水量计算是给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决定给水系统中水资源的利用量、取水、水处理、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额的基本依据。

设计用水量通常由下列各项组成:(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前者指城市中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后者则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市政用水;(5)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计水量。

在确定设计用水量时,应根据各种供水对象的使用要求及发展规划和现行用水定额,计算出相应的用水量,最后加以综合作为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用水量定额用水量定额是指不同的用水对象在设计年限内达到的用水水平。

一、生活用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以L/(Cap•d)计。

影响生活用水定额的因素很多,如当地的水资源和气候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收费标准及办法、管理水平、水质和水压等因素有关。

1.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设计时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城市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如缺乏实际用水资料,则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可参照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2.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可参照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3.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定额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定额是指工业企业职工在从事生产活动时所消费的生活及淋浴用水量,以L/(Cap·班)计,设计时可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

职工淋浴用水定额与车间特征有关,淋浴时间在下班后一小时内进行,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定额工业生产用水一般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包括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空调用水等方面。

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技术措施

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技术措施

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技术措施2.4.1 居住小区或建筑物的用水量一般包括下列各项(全部或几项):1 住宅生活用水量。

2 公共建筑用水量。

3 浇洒广场、道路和绿化用水量。

4 冲洗汽车用水量。

5 冷却塔、锅炉等的补水量。

6 游泳池、水景娱乐设施用水量。

7 消防用水量。

8 管网流失和未预见水量。

注:1 消防用水量是非正常用水量,—一般应单列。

2 当小区内有市政公用设施,其用水量应由管理部门提供,当无重大市政公用设施时不另计用水量。

3 若设计范围内有工厂时,则还应包括生产用水和管理、生产人员的用水。

2.4.2 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下式计算:∑+=di d Q b Q )1( (2.4.2) 式中 d Q ——小区最高日用水量(m3/d);b ——考虑管网流失和未预见水量的系数,见2.1.10条;di Q ——各类用水项目的最高日用水量(m 3/d),详见2.4.3条。

2.4.3 小区内各类用水的最高日用水量可按下列方法计算:1 住宅居民最高日用水量按下式计算:∑=100011i i d N q Q (2.4.3—1) 式中1d Q ——小区内各类住宅的最高日用水量(m3/d); li q ——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1/人·d),见表2.1.1;Ni ——各类住宅居民人数(人)。

2 公共建筑最高日用水量按下式计算:∑=100022i i d m q Q (2.4.3—2) 式中2d Q ——小区内各公共建筑最高日用水量(m 3/d);i m ——计算单位(人·床·m ’等); i q 2——单位最高日用水定额(L /人·d ,L /床·d ,L /m 2.d 等),见表2.1.2—1或2.1.8条。

3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按下式计算:∑⋅⋅=1000333ii i d n F q Q (2.4.3—3)式中 Q d4——汽车冲洗的用水量(m 3/d);q 4j ——各种汽车冲洗用水定额(L /辆·次),见表2.1.5; m 4i ——各种汽车每日冲洗汽车的数量(辆/d);n 4——冲洗次数,一般一天按一次计。

用水量计算方法

用水量计算方法

用水量计算3。

6.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

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

6。

3、3。

6。

4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和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

6。

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

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

1.9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

1。

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

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3.6。

5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3。

6。

6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

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

6。

1、3.6。

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

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本章内容:1、设计用水量组成2、用水量变化3、用水量计算本章难点:用水量计算城市用水量计算是给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决定给水系统中水资源的利用量、取水、水处理、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额的基本依据。

设计用水量通常由下列各项组成:(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前者指城市中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后者则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市政用水;(5)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计水量。

在确定设计用水量时,应根据各种供水对象的使用要求及发展规划和现行用水定额,计算出相应的用水量,最后加以综合作为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用水量定额用水量定额是指不同的用水对象在设计年限内达到的用水水平。

一、生活用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以L/(Cap•d)计。

影响生活用水定额的因素很多,如当地的水资源和气候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收费标准及办法、管理水平、水质和水压等因素有关。

1.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设计时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城市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如缺乏实际用水资料,则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可参照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2.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可参照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3.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定额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定额是指工业企业职工在从事生产活动时所消费的生活及淋浴用水量,以L/(Cap·班)计,设计时可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

职工淋浴用水定额与车间特征有关,淋浴时间在下班后一小时内进行,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定额工业生产用水一般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包括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空调用水等方面。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定额通常采用以下三种表示方法:①以万元产值用水量表示。

②按单位产品用水量表示。

③按每台设备每天用水量表示。

可参照有关工业用水量定额。

生产用水量通常由企业的工艺部门提供。

在缺乏资料时,可参考同类型企业用水指标。

在估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时,应按当地水源条件、工业发展情况、工业生产水平,预估将来可能达到的重复利用率。

三、消防用水定额消防用水量、水压和火灾延续时间等,应按照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执行。

四、其他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种类、绿化面积、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浇洒道路用水量一般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0~2.0L,每日2~3次。

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可采用1. 5~4.0L/(m2·d)。

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合并计算,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上述水量可根据工艺和设备情况确定。

第二节 用水量变化用水量变化规律可以用变化系数或变化曲线表示,为了计算给水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流量,必须给出最高日用水量的变化规律。

一、变化系数的基本概念室外给水工程系统设计只需要考虑日与日、时与时之间的差别,即逐日逐时用水量变化情况。

为了反映用水量逐日逐时的变化幅度大小,在给水工程中,引入了两个重要的特征系数: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

1.日变化系数在一年中,每天用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日变化系数表示,即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为日变化系数,记作K d ,即:d d dQ K Q =(4-1)或365d d yQ K Q = (4-2)式中 d Q -最高日用水量,m 3/d ;Y Q -全年用水量,m 3/a ; d Q -平均日用水量,m 3/d 。

2.时变化系数在一日内,每小时用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时变化系数表示,设计时一般计最高日用水量的时变化系数。

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叫做时变化系数,记作K h ,即:h h hQ K Q=(4-3)或24h d dQ K Q = (4-4)式中 h Q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m 3/h ; h Q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m 3/h 。

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K h 宜采用1.3~1.6,大中城市的用水比较均匀,K h 值较小,可取下限,小城市可取上限或适当加大。

日变化系数K d ,根据给水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活习惯和室内给水排水设施完善程度,其值约为1.1~1.8,可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选用,二、用水量变化曲线在设计给水系统时,除了求出设计年限内最高日用水量和最高日的最高一小时用水量外,还应知道24h的用水量变化,以确定各种给水构筑物的大小,这种用水量变化规律,通第三节 用水量计算城市总用水量的计算,应包括设计年限内该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居住区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淋浴用水和生产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市政用水以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等。

由于用水集中且历时短暂,消防用水量不累计到总用水量中,仅作设计校核。

一、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计算城市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应包括以下几项: 1.生活用水量计算(1)综合生活用水量1Q 的计算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1'Q 和公共建筑用水量1''Q ,其中: ①居民生活用水量1'Q 可按下式计算: 111''1000N q Q =(m 3/d) (4-5)式中 1'q -设计期限内采用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L/(cap ·d),参见表4-1; 1N -设计期限内规划人口数,cap 。

②公共建筑用水量1''Q ,可按下式计算: 11111''''1000nii i Q N q ==∑(m 3/d) (4-6)式中 1''i q -某类公共建筑最高日用水定额,按表4-3采用; 1i N -对应用水定额用水单位的数量 (人、床位等)。

所以: 1Q =1'Q +1''Q综合生活用水量1Q 也可直接按下式计算:111111000nii i Q Nq ==∑(m 3/d) (4-7)式中 1i q 一设计期限内城市各用水分区的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 ·d),参见表4-2;1i N -设计期限内城市各用水分区的计划用水人口数,cap 。

一般情况下,城市应按房屋卫生设备类型不同,划分不同的用水区域,以分别选用用水量定额,使计算更准确。

城市计划人口数往往并不等于实际用水人数,所以,应按实际情况考虑用水普及率,以便得出实际用水人数。

(2)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2Q 计算222221000ai ai bi biq N q N Q +=∑(m 3/d) (4-8)式中 2ai q -各工业企业车间职工生活用水量定额,L/(cap ·班); 2bi q -各工业企业车间职工淋浴用水量定额,L/(cap ·班); 2ai N -各工业企业车间最高日职工生活用水总人数,cap ; 2bi N -各工业企业车间最高日职工淋浴用水总人数,cap 。

注意,2ai N 和2bi N 应计算全日各班人数之和,不同车间用水量定额不同时,应分别计算。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3Q 计算 333(1)ii Q qN n =-∑(m 3/d) (4-9)式中 3i q -各工业企业最高日生产用水量定额,m 3/万元、m 3/产品单位或m 3/(生产设备单位·d);3i N -各工业企业产值,万元/d ,或产量,产品单位/d ,或生产设备数量,生产设备单位;n -各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

3.市政用水量计算4Q 计算 4444441000a ab bq N n q N Q +=(m 3/d) (4-10)式中 4a q -城市浇洒道路用水量定额,L/(m 2·次); 4b q -城市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定额,L/(m 2·d); 4a N -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面积,m 2; 4n -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次数; 4b N -城市最高日大面积绿化面积,m 2。

除上述各种用水量外,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一般按上述各项用水量之和的15%~25%计算。

因此,设计年限内城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1234(1.15~1.25)()d Q Q Q Q Q =+++(m 3/d) (4-11)二、最高日平均时和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1.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为:24d h Q Q =(m 3/d) (4-12)2.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为:24max dh Q K Q = (m 3/d) (4-13)或4.863600241000d h d h hQ K Q K Q =⨯⨯=(L/s) (4-14)式中 h k -时变化系数;dQ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m 3/d 。

由于各种用水的最高时用水量并不一定同时发生,因此不能简单将其叠加,一般是通过编制整个给水区域的逐时用水量计算表,从中求出各种用水按各自用水规律合并后的最高时用水量或时变化系数K h ,作为设计依据。

三、消防用水量计算由于消防用水量是偶然发生的,不累计到设计总用水量中,所以消防用水量x Q 仅作为给水系统校核计算之用,x Q 可按下式计算:x x x Q N q = (4-15) 式中 x N 、x q -分别为同时发生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按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