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教学设计
单摆模型教学设计

单摆模型教学设计单摆模型是经典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实验模型,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起伏运动、周期性、重力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实际操纵单摆进行观察和测量,以及结合理论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摆的运动规律和相关物理原理。
以下是一个针对单摆模型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单摆的运动和物理原理。
教学目标:1. 理解单摆的运动规律和周期性。
2. 掌握使用单摆的物理量进行实验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单摆装置:包括摆线、摆球、摆锤等材料。
2. 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尺、天平等。
3. 实验模型:理论公式、图表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和测量1. 学生观察并了解单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单摆的用途和应用。
2. 学生使用测量尺和天平等实验器材,测量单摆的长度、质量等物理量,记录数据。
第二步:理论分析1. 学生通过观察单摆的运动,了解单摆的周期性和起伏运动规律。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单摆的周期和频率,并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分析。
3. 学生通过计算,掌握单摆运动和物理原理的数学表示和计算方法。
第三步:实验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的单摆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单摆长度对周期的影响。
2. 学生确定变量、控制变量,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得出结论并讨论单摆长度和周期的关系。
第四步:应用拓展1. 学生根据单摆的物理原理,思考并设计一个实际应用场景的问题,如钟摆的设计等。
2. 学生在讨论和团队合作的形式下,完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学生通过实践,将单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归纳1. 学生在课堂上总结单摆的运动规律、周期性和物理原理,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归纳和总结单摆模型的应用和意义。
3. 学生通过展示和汇报,将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和学习。
单摆 初中物理教案

单摆初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单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
2.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实验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
2. 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 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的推导。
2. 实验中误差的减小。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摆线、摆球、刻度尺、秒表、支架。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单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单摆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单摆?单摆的振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讲解单摆的定义和特点,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T=2π√(L/g),其中T为振动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2. 讲解单摆的振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振动周期公式中的物理意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测量摆长: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直径即为摆长。
3. 测量振动周期:记录摆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t,振动周期T=t/N。
4. 重复实验三次,求平均值。
四、数据处理(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
2.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实验结论:振动周期与摆长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反比。
2. 提问:单摆的振动周期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3. 拓展:介绍单摆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请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撰写实验报告。
2. 思考题:如何改进实验,减小误差?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单摆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的细节,如摆长的测量、振动周期的记录等,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拓展环节,让学生了解单摆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物理单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单摆的构成,掌握单摆振动的特点。
(2)理解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并能解释其成因。
(3)了解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单摆的振动特点,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掌握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3)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等因素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谨、细致、耐心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单摆振动的特点。
(2)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3)单摆的周期公式。
2. 教学难点(1)单摆振动回复力的分析。
(2)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单摆的构成和应用。
(2)提问:什么是单摆?单摆的振动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授(1)单摆的构成:摆球、摆线、固定点。
(2)单摆振动的特点:简谐运动、周期性、摆角很小时近似正弦规律。
(3)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或等于5°。
3. 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验证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2)实验器材:单摆、秒表、米尺、刻度尺、固定装置等。
(3)实验步骤:①固定摆线,测量摆长。
②改变摆角,测量不同摆角下的周期。
③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4. 数据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函数图像。
(2)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5. 总结归纳(1)总结单摆振动的特点、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2)总结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6. 课堂小结(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单摆有什么新的认识?(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用具1. 单摆、摆球、摆线、固定装置等。
2. 秒表、米尺、刻度尺等测量工具。
单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摆的基本原理,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能够运用周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单摆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分析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单摆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单摆的运动特点。
(2)提出问题:单摆的运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摆长、摆角的单摆运动周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得出单摆周期公式。
3. 讲解与应用(1)教师讲解单摆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解释公式的物理意义。
(2)学生运用单摆周期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单摆周期公式及其应用。
(2)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思考单摆周期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讲解与应用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单摆实验装置2. 单摆周期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关资料3. 课后练习题4. 单摆周期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单摆的基本原理和周期公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物理单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二教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选修3-5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单摆的构成和特点;(2)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及其影响因素;(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影响因素;2. 单摆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1. 单摆周期公式的推导;2. 单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用具:1. 单摆装置;2. 秒表;3. 米尺;4. 计算器;5.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单摆现象,如钟摆、秋千等,引导学生思考单摆的运动规律。
2. 提出问题: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测定重力加速度?二、新课讲授1. 讲解单摆的构成和特点,包括摆长、摆球质量、摆角等。
2. 推导单摆的周期公式,分析周期与摆长、摆球质量、摆角等因素的关系。
3. 讲解单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包括测量摆长、摆球质量、周期等。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单摆实验,测量摆长、摆球质量、周期等数据。
2.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周期与摆长、摆球质量、摆角等因素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影响因素;2. 强调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影响因素;2. 引导学生思考单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单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计算周期平均值、误差分析等;2. 讲解单摆实验结果的应用,如测定重力加速度等。
初中物理单摆教案

初中物理单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单摆的周期公式。
3. 单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单摆的周期公式。
2. 难点:单摆周期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单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讲解法,讲解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简单机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讲解单摆的定义,阐述单摆的周期性特点,介绍单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推导单摆的周期公式:讲解单摆的周期公式,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推导理解公式的含义。
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单摆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单摆的周期,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的关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单摆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单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单摆实验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高中物理-单摆教案

⾼中物理-单摆教案⾼中物理-单摆教案【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单摆是⼀种理想化模型和做简谐运动的条件2. 知道单摆做简谐运动时回复⼒的特点和表达式3.知道单摆(偏⾓θ较⼩时)的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摆长和当地重⼒加速度g的关系。
⼆、过程与⽅法1.知道测量单摆周期的⽅法,会⽤单摆测定重⼒加速度2.通过探究过程体会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评估等科学探究要素;3.通过制定探究⽅案体会“控制变量”的研究⽅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领悟实事求是的理念,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动⼿合作调动学⽣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体会研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疑点】1.重点:单摆的振动规律和周期公式。
2.难点:单摆回复⼒的分析。
3.疑点:怎样确定单摆的振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具体关系。
【教具准备】摆球、铁架台、细线、⽀架、盛砂漏⽃、硬纸板、砂、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过程】⼀、复习引⼊新课在前⾯我们学习了弹簧振⼦,知道弹簧振⼦做简谐运动。
那么:怎么判断物体的运动是否是简谐运动答:有两种⽅法:⽅法⼀:位移时间图像为正弦函数⽅法⼆:物体在跟位移⼤⼩成正⽐、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作⽤下的振动F =-kx在⽣活中有很多种机械振动。
⽐如建筑物挂钟的振动、房顶吊灯的摆动、秋千的运动、座钟的钟摆的摆动。
这些运动都是摆动。
我们对实际⽣活中的摆进⾏理想化处理,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这样所构建的模型称之为单摆。
⼆、新课教学(⼀)单摆问题:以上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点?物理中常抽象出⼀种模型1、单摆概念:细线⼀端固定在悬点,另⼀端系⼀个⼩球,如果细线的质量与⼩球相⽐可以忽略;球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也可以忽略,这样的装置就叫做单摆。
①摆线质量m 远⼩于摆球质量 M,即m << M ②摆球的直径 d 远⼩于单摆的摆长L,即 d <<L。
③摆球所受空⽓阻⼒远⼩于摆球重⼒及绳的拉⼒,可忽略不计。
物理单摆优秀教案一等奖

物理单摆优秀教案一等奖《物理单摆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物理单摆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熟悉有关单摆的知识,能够熟练利用单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1、理解单摆在摆角很小(如不大于10)情况下,其振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模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课件演示,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单摆?(2)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来源于什么?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3)知道单摆的周期和什么有关?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怎样?(4)演示课件《单摆》,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例题精讲例1. 如下图所示,用两根长度都为L的绳线悬挂一个小球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使球A垂直于纸面作摆角小于5°的摆动,当它经过平衡位置的瞬间,另一小球B从A球的正上方自由下落,并能击中A球,则B球下落的高度是。
分析解答:球A垂直于纸面作摆角小于5°的摆动,球A的运动是简谐振动,摆长为Lsinα,周期为T?2?0l。
球B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为t,下落g高度h=12gt。
当球A经过平衡位置的瞬间,B球开始下落,B球若能击中A球,B球下落时2间应为A球做简谐振动半周期的整数倍,即t=nT/2。
则n?Lsin2h? 解出B球距Agg球的高度h=122npLsinα(n=1、2、3…) 2点评:振动的周期性表现在它振动的状态每隔一个周期的时间重复出现,因此在讨论某一状态出现的时间时,要注意它的多值性,并会用数学方法表示。
如本题中单摆小球从平衡位置出发再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半周期整数倍的一系列值。
例2. 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角小于5°,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的振动()A. 频率不变,振幅不变B.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C. 频率改变,振幅改变D.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分析解答:单摆的周期T=,与摆球质量和振幅无关,只与摆长L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单摆》是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11章第4节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在《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之后,属于简谐运动的应用实例,起到了承上的作用。
在学习“单摆”之前,学生们学习了简谐运动及其图象,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以及回复力和能量等内容。
这里作为简谐运动的应用实例,来学习单摆的运动规律、受力情况和图像特点,以加强对单摆内容的理解,深化、突出了单摆这种简谐运动。
2、教材处理
本节课内容多、理论性强、探究过程复杂,所以用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单摆振动的图像和回复力、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等内容。
第2课时着重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3、学情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高中物理学中处理问题的很多基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
但是由于本节课结合了数学知识,涉及到小角度的近似处理,这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对这样的处理感觉有困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单摆,了解单摆的运动特点
2、知道在摆角很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证明单摆运动是简谐运动的过程,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证明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并在学习证明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去克服困难、探究解决类似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
重点:单摆振动的特点
依据:单摆振动是具体的简谐运动的应用实例,分析简谐运动也就是分析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振幅、周期、位移、频率、能量等一些物理量的特点,通过对单摆运动特点的分析、理解,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特点理解会更加深刻。
四、教学难点
难点:单摆的回复力以及对小角度的近似处理。
依据:在分析具体的简谐运动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的分析出回复力的来源,有的学生即使能够分析出回复力的来源,也不知如何导出的形式,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困难,因此将这个问题设置为难点。
五、课前准备
本节内容属于简谐运动的应用实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认识单摆2、用图象法和公式法证明单摆的振动属于简谐振动,基于这个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目标可布置以下预习作业。
1、指导学生自制单摆,画出单摆的x-t图象,对单摆的运动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2、在证明了竖直方向弹簧振子的运动属于简谐运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自行证明单摆的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3、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知道了简谐运动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见摆钟、荡船、秋千都在竖直平面内做摆动,这些摆动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摆动——单摆的运动。
本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知道什么是单摆。
2、证明单摆的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设计意图:交代清楚本节的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
(二)进行新课
板书:11.4 单摆
1、单摆模型
(1)单摆: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如果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求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比可以忽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这样的装置叫单摆。
教师活动:由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单摆的定义。
教师对定义进行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加深对单摆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这样的装置在生活中存在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这样的装置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
(3)判断下列模型是否属于单摆模型
教师活动: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单摆模型。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加明确什么是单摆。
2、单摆的运动
教师活动:单摆在做振动,这种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呢?需要我们证明,有几种方法?
学生:回答两种,图象法和公式法
设计意图:针对两种证明方法展开教学
(1)画单摆的x-t图象
播放演示实验视频,画出单摆的x-t图象,与正弦曲线十分相似
教师活动:既然图象与正弦曲线十分相似,那单摆的运动就有可能是简谐运动,那到底是不是?如果我们得到的图像很准确,我们可以去做拟合曲线,得到图像如果严格满足正
弦规律,说明就是。
但这个对实验要求比较高,如果不是匀速拉动也会得不到正弦曲线的。
下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做一个判断,我们从力的特征用公式法去证明单摆的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教师活动:凡是振动都需要回复力,那单摆的回复力是什么力呢?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接下来要寻找回复力。
(2)单摆的回复力分析
①确定平衡位置
当摆球静止于O点时,摆球受到的重力G和悬线的拉力F′彼此平衡,O点就是单摆的平衡位置.
②实验演示单摆的振动,分析回复力
教师活动:提问单摆在振动过程中受到哪些力作用?
生:答
教师活动:教师由学生的回答板书单摆受力分析图
教师活动:摆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谁来提供?摆球做机械振动的回复力由谁来提供?
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单摆振动时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重力和拉力的合力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小球做圆周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这个效果力称为向心力。
二是使小球总是有回到平衡位置的趋势,这个效果力就是我们说的回复力,因而单摆做变速圆周运动的回复力就是合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这个分力也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教师活动:板书 F=F2=mgsinθ
教师活动:由单摆的回复力的表达式能否看出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学生: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表达式为:F=-kx。
教师活动:书上已给出了具体的推导过程,其中用到了两个近似:(1)sinα≈α;(2)在小角度下OP直线与OP弧线近似相等。
这两个近似成立的条件是摆角很小,α<10°。
由上表我们可知α在5°之内,并且以弧度为角度单位,sinα≈α。
教师活动:在这个基础上,接下来请大家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导出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
(3)关于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①推导:在摆角很小时,sinθ=
又回复力F=mgsinθF=mg·(x表示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l表示单摆的摆长)
②师生分析得到:在摆角θ很小时,回复力的方向与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大小成正比,单摆做简谐运动。
④教师:我们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那么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既然单摆做的是简谐运动,它振动的图象也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我们之前的单摆振动图像在角度很小时是正弦曲线。
⑤总结:从实际得到的图象和理论上中均可看出: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考虑实验观察的方便,认为在时,单摆做简谐运动。
(4)用量角器画出角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角,到底有多大。
七、课堂训练
1、单摆作简谐运动时的回复力是()
A.摆球的重力
B.摆球重力沿圆弧切线的分力
C.摆线的拉力
D.摆球重力与摆线拉力的合力
2、振动的单摆小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关于小球受到的回复力及合外力的说法正确的()
A.回复力为零,合外力不为零,方向指向悬点
B.回复力不为零,方向沿轨迹的切线
C.合外力不为零,方向沿轨迹的切线
D.回复力为零,合外力也为零
3、下图左为单摆的振动图像,右图为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实际情况图,请在右图中指出t时刻摆球所在的实际位置及振动方向.
4、如图所示是一单摆的振动图像,在t1、t2时刻相同的物理量是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势能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是单摆,并证明了在摆角很小时,单摆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简谐运动,并体会近似法在处理物理问题中的方便。
前面我们所学简谐运动是以弹簧振子系统为例,单摆振动和弹簧振子不同,从回复力上说,虽然都具有同一特征,却由不同的力来提供。
弹簧振子回复力由合力提供,而单摆则是由重力的一个分力来提供回复力。
这是回复力不同,那么其他方面,还有没有不同呢?我们在学习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还提到过弹簧振子系统周期与振幅无关,那么单摆的周期和振幅有没有关系呢?下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九、课下作业
1、课后练习
2、预习单摆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