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验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妇科肿瘤手术中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研究

妇科肿瘤手术中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研究

妇科肿瘤手术中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研究发表时间:2020-10-28T12:20:55.2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作者:单慧敏[导读] 探究分析妇科肿瘤手术中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

单慧敏(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盐城2241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科肿瘤手术中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42例行妇科肿瘤患者,采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检查完毕将术后石蜡病理检查作为标准,对术前临床诊断、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符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分析及比较。

结果:42例患者中经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检查检出良性肿瘤患者29例,恶性7例,交界性6例。

术前临床诊断检出良性肿瘤患者33例,恶性1例,交界性0例。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出良性肿瘤患者31例,恶性6例,交界性3例。

术前诊断结果相符率为80.95%,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的相符率为95.24%。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相符率显著高于术前诊断相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相符率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对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较为准确,但对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上仍有一定的误差。

应该加强临床医生在术前、术中与病理科医生的沟通,应谨慎对待两者意见不统一的病例,将术后石蜡切片的诊断作为标准决定后续治疗。

【关键词】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妇科肿瘤;临床研究价值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位置与其它肿瘤相比较局限,但此类肿瘤种类多且临床特征较复杂,相应的治疗方法随着种类的变化不尽相同。

特别是对于良性及恶性肿瘤,两者之间的手术方式差别较大。

临床上对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有多种鉴别、诊断方式,常见的有术前超声及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等[1]。

但部分患者生殖系统的肿瘤诊断较为复杂,仅仅通过术前超声及影像学诊断很难对肿瘤性质进行准确鉴别,尤其对于患有早期恶性肿瘤的患者,如能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及治疗可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存活率,而一旦出现鉴别误差,很容易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TCT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TCT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TCT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薄层涂片技术(tct)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9年8月1日-2011年2月30日进行妇科检查患者1045例进行tct检测;2091例患者进行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并行巴氏染色。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均在阴道镜下活检,行病理学诊断。

结果:将tct与巴氏涂片从三个方面(制片及染色效果、阳性患者检出率、阳性患者与病检结果符合率)比较,tct均优于巴氏涂片法。

结论:液基细胞学薄层涂片技术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它克服了传统巴氏染色涂片假阴性率高的缺点,提高了各种宫颈阴道细胞学疾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在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薄层涂片技术(tct)宫颈疾病【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68-02宫颈癌在女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且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正逐年增加,呈年轻化趋势[1]。

宫颈癌是可以预防、治愈的疾病,其关键在于及时检查、诊断和正确处理。

我国宫颈癌仍是女性的高发肿瘤,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中国约13万[2]。

本文就tct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8月1日-2011年2月30日就诊妇女1045例进行tct检测,同期2091例妇女进行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并行巴氏染色。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均在阴道镜下活检,行病理学诊断。

1.2方法。

1.2.1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采集及处理。

采用宫颈毛刷收集宫颈外口和颈管的脱落细胞,用宫颈细胞刷插入宫颈管内约1cm,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0周,迅速将收集到的细胞放入装有低浓度乙醇的细胞保存液的收集瓶内,将收集到的标本上机进行搅拌、离心、分层,使细胞均匀分散在液体里,通过过滤膜吸附细胞,去除血液、黏液及过多炎性细胞的干扰,避免细胞过度重叠,然后正压转移细胞至玻片上,制片完成后染色、封片,显微镜下阅片。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子宫内膜样腺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妇科肿瘤,具有高度的浸润性和转移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目前,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病理学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然而,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有限,难以满足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近年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

本文通过综合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引言:子宫内膜样腺癌是一种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尽管其在整个妇科肿瘤中占的比例不大,但由于其生长缓慢、易转移、易复发等特点,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仍然产生巨大的威胁。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传统的病理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近年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方法,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其应用现状和相关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它们的数量和功能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亚群特征可以反映不同的免疫状态和疾病进程,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等。

其中,流式细胞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不仅能够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和亚群鉴定,还可以进一步检测表达的具体分子,例如细胞因子、表面标志物等。

血清CA153、CA125、HE_(4)水平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血清CA153、CA125、HE_(4)水平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血清CA153、CA125、HE_(4)水平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周瑜;王琪【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年(卷),期】2024(11)8【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_(4))水平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62例经术后病理报告确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0例妇科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同期6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

检测对比三组血清CA153、CA125、HE_(4)水平以及单项与联合阳性检出率。

结果良性病变组血清CA153、CA125、HE_(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良性病变组血清CA153、CA125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血清HE_(4)阳性检出率、三项指标联合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低于研究组(P<0.05)。

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HE_(4)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HE_(4)联合CA153、CA125水平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率。

【总页数】3页(P83-85)【作者】周瑜;王琪【作者单位】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CA125、CA153与 HE4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2.血清CA153、CA125、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3.血清CEA、HE4、CA199、CA153、CA125水平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4.血清CEA、HE4、CA199、CA153、CA125联合检测诊断妇科恶性肿瘤的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ETCT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PETCT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20 例患者中PET/C T与M R I共同检出转移的淋巴结共87个, M R I检出50个转移的淋巴结,检出率为57.5%(50/87)。PET/CT检 出77个 转移的淋巴结,检出率为88.5%(77/87);两种检查方 法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1.2,P < 0.05)。
Hale Waihona Puke 表1 PET/CT与MRI对妇科肿瘤诊断准确率及转移的淋巴结检出率
势,严重 威 胁妇 女的身心 健 康,早 期 发 现、早 期 治 疗 对于 预 后非常 重 要,部 分患者出现转移时 难以诊断。所以如何能够 在妇 科肿瘤 的转移灶 及转移的 淋巴结 诊 断准 确对于治 疗 方 案的制定 及 预 后 具 有重要意义[1]。实际应 用于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 查方 法大 都是 基于形态学的改变,包括超声、CT和M R I等只是从 宏观方面观察 结果,而肿瘤的早期转移是细胞和分 子水平的异常,此时,包括超 声、CT和M R I等检查不能准确的做出诊断。PET/CT的出现弥补了 上 述 检 查 方 法的不足,大 大 提 高了诊 断 准 确 性 [2]。单 纯使 用 P E T 能 够 在 细 胞 形 态发 生改 变的 早 期 发 现 病 变,C T 定位 精 确,两 者的 结 合能 够 精准的 找到 早 期 病 变,集 功 能 成像与结 构成像于 一身,在临 床上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如果对患者进行全身PET- CT扫描, 在 发 现 妇 科 肿 瘤的同时,还 可以发 现 微 小的 淋巴 结 转 移 灶,有 利于 准 确分期,帮助临床医师制定合 理的治理方 案,也有助于预 测预 后。PET- CT在转移的淋巴结诊断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对于肿 瘤的 诊 断 分 期 及 预 测 预 后非常 重 要,所以早 期 准 确 检 测 淋巴 结 转 移 有 重 要意 义 [4]。

CA125、CA153与HE4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CA125、CA153与HE4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CA125、CA153与HE4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CA125、CA153、HE4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在我院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0例,设立同期确诊的良性妇科疾病患者72例,健康对照70例,检测CA125、CA153、HE4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A125、CA153、HE4在恶性肿瘤组FIGO分期Ⅰ-Ⅱ期,恶性肿瘤组FIGO分期Ⅲ-Ⅳ期以及良性疾病组三组之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两者P<0.05,后者P<0.01)结论HE4是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最高的单一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有一定价值。

标签:妇科恶性肿瘤;CA125;CA153;HE4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上升,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发现已为晚期,妇科恶性肿瘤行脏器切除术后的五年存活率约为36.5%[1]。

常见的妇科肿瘤血液检查是通过免疫学方法测定肿瘤标志,如肿瘤抗原125(CA125)肿瘤抗原153(CA153)等,两者特异性、灵敏度是有限的。

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新近发现的肿瘤标志物,HE4基因主要在附睾和女性生殖道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膜和宫颈中呈高表达,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的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2]。

现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CA125、CA153、HE4检测,比较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2013年以手术收治在本院妇科病房的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将患者分为妇科恶性肿瘤组70例,包括卵巢癌18例,子宫内膜癌24例,宫颈癌21例,恶性畸胎瘤7例,患者41~74岁,平均年龄(54.2±6.21)岁;良性肿瘤72例,包括子宫肌瘤25例、子宮腺肌症11例、良性卵巢囊肿22例、宫颈良性肿瘤14例,患者40~71岁,平均年龄(54.9±5.97)岁。

以“病理学”为导向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在妇科肿瘤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病理学”为导向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在妇科肿瘤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病理学”为导向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在妇科肿瘤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徐亭;沈银【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22(51)S02【摘要】目的探讨以“病理学”为导向的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联合多学科协作组(MDT)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妇科肿瘤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该院参与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6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

研究组采取以“病理学”为导向的CBL、PBL联合MDT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基于课堂的学习联合MDT的教学模式。

比较两组学员理论知识评分及教学评价。

结果研究组学员理论知识考试中妇科恶性肿瘤诊断评分、案例分析评分、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教学评价中教学认可度、提升妇科肿瘤诊断能力、自学能力培养、随访习惯培养、临床思维培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病理学”为导向的CBL、PBL联合MDT的闭环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升住院医师妇科肿瘤超声诊断的能力,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和自学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25-27)【作者】徐亭;沈银【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超声医学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超声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案例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CBL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科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模式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5.循环质量管理理论联合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教学模式在妇科肿瘤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理科的优点

病理科的优点

病理科的优点
3. 科学研究和创新:病理科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病理医师通过对疾病 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的创新提 供理论基础。
4.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病理科在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病理科通 过对组织标本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 量和安全性。
病理科的优点
病理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诊断和治疗指导:病理科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研究,能够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指 导。病理医师通过对组织标本的镜下观察和分析,能够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临 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疾病预防和筛查:病理科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对癌 症组织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从而进行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 率。
病理科的优点
5. 多学科协作:病理科需要与其他临床科室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病理医师与临床医生、放射科医师、外科医师等进行多学科协作,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和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病理科在疾病诊断、治疗指导、疾病预防、科学研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 要的优点和作用,对于医学领域的发展和病患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检验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宫颈涂片的病理检查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1020例体检者的宫颈巴氏涂片结果,并结合阴道镜检查定位病变部位, 镜下取活检,以组织病理检查为最后诊断。

结果经宫颈巴氏涂片检查,650例 (62.50%)出现异
常病症,其中22例呈阳性( 巴氏Ⅲ~Ⅴ级) ,总阳性率为3.38%。

然后行阴道镜活
检及HPV感染检查,501例(77.08%)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出现27例(4.15%)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例(1.08%)宫颈癌,115例(17.69%)HPV感染者。

结论宫颈刮片、阴道镜结合宫颈活检的病理检查, 是妇科体检中行之有效的筛查
方法,对更早、更准确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起到积极作用,在医院实践中占据重
要的地位。

【关键词】宫颈刮片阴道镜病理活检病理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妇科体检也越
来越引起女性的关注,日益成为关爱自我的一种自觉行为。

由于在年龄、遗传病
史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差异,因此每位女性需要体检的项目也因人而异。

但常规的妇科检查一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妇科专科体检、病理检查、乳腺B
超和妇科B超。

其中病理检查,即宫颈涂片的病理检查,是宫颈癌早期筛查最有
成效的手段[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020例女性,主要进行病理检查,先行宫颈
巴氏涂片检查, 对巴氏阳性及可疑者行电子阴道镜组织活检并结合病理分析, 最终
做出诊断。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2011年我院妇科保健门诊因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及接触性出血等
原因就诊的1020例患者, 年龄25~ 51岁, 平均36.5岁,行宫颈巴氏涂片检查。

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及HPV感染检查。

1.2 方法
1.2.1 宫颈巴氏涂片: 先用无菌干棉球轻轻拭净宫颈表面分泌物,将木制刮片
在子宫颈鳞柱交界处, 以宫颈外口为圆心, 轻轻旋转360度, 刮取宫颈及阴道的上
皮细胞,然后均匀地涂在已编号的载玻片上,立即用95%的乙醇固定,15min后取
出用巴氏染色法染色。

巴氏分级判定标准采用巴氏五级分类法[2]。

判定标准如下:巴氏Ⅰ级:正常细胞图像; 巴氏Ⅱ级:炎症图像,见异常细胞,细胞有炎性改变; 巴
氏Ⅲ级:见可疑恶性细胞,出现可疑恶性特征; 巴氏Ⅳ级:见高度可疑恶性细胞; 巴
氏Ⅴ级: 见典型的癌细胞。

其中巴氏Ⅲ~Ⅴ级为阳性。

1.2.2 阴道镜检查: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出现白色上皮、镶嵌、点状或各种异
型血管及白斑,经碘试验不着色定为阳性。

1.2.3 阴道镜检查下组织病理活检: 定位病变部位,取组织活检,以判断细胞异
常程度。

1.2.4 HPV- DNA检测: 采用杂交捕获(HC- 2)技术。

以宫颈黏膜的鳞状上皮中是
否出现诊断性挖空细胞作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宫颈巴氏涂片检查结果: 经宫颈巴氏涂片检查,1040例体检患者中,未见
明显异常390例(37.50%),异常病例650例 (62.50%)。

其中,巴氏Ⅰ级14例,
占2. 15%;巴氏Ⅱ级614例, 占94.46%; 巴氏Ⅲ级13例, 占2.00%; 巴氏Ⅳ级6例, 占0. 92%; 巴氏Ⅴ级3例, 占0. 46%。

巴氏涂片阳性( 巴氏Ⅲ级以上) 为22例, 总阳性
率为3.38%。

2.2 阴道镜下病理检查结果行阴道镜活检及HPV感染检查,经病理确诊,501
例(77.08%)病理提示为正常宫颈或慢性宫颈炎,发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7例(4.15%),宫颈癌7例(1.08%),HPV感染者115例(17.69%)。

3 讨论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
第2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甚至位居首位[3]。

在妇女体检项目中,病理检查作为重要的检查项目,主要是宫颈涂片的病理检查。

巴氏宫颈涂片在妇女宫颈癌
的筛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目前用于宫颈癌筛查的最常用辅助诊断方法[4]。

对于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工作,如何及早诊断并及早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用于宫颈癌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细胞学检查(如宫颈刮片),电子阴道镜
检查, 宫颈组织学活检及对人乳头状病毒(HPV)的检测[5]。

在本研究中,先进行
巴氏宫颈刮片,其中1040例患者中, 出现650例异常病例。

再经电子阴道镜活检,
病理结果表明:501例正常或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7例,宫
颈癌7例,HPV感染者115例。

本研究表明, 巴氏宫颈涂片检查仍是宫颈癌及癌
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 但存在敏感性不够高, 存在一定假阴性率等缺点,本研究又
结合电子阴道镜活检及HPV- DNA检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 行巴氏宫颈刮片及阴道镜下活检结合病理
检查是妇科体检中有效的筛查手段,能有效筛查出早期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最
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病死率,这对于更早、更准确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起到积
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晓月. 女性如何进行妇科体检. 求医问药[J],2006, (05): 25.
[2] 刘树范. 浅析巴氏五级分类法与TBS描述性诊断报告方式.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志, 2003, 19(3): 135~137.
[3] 吴海燕, 齐倩,阎素文. 1512例宫颈病变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2) :3389.
[4] 雷冬梅, 楚天骄, 李凤彩. 1508例妇科体检宫颈刮片及阴道镜检查的临床病理分
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 14(5): 9-10.
[5] 夏红霞. 宫颈刮片、阴道镜、宫颈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阶梯应用[J]. 江苏医药, 2010, 36(5):585-5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