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三字经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三字经教案

小学二年级三字经教案

小学二年级三字经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二年级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背诵《三字经》的内容。

2. 掌握《三字经》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三字经》的意义和内容。

2. 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3. 掌握《三字经》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

教学准备:1. 《三字经》的课本或复印本。

2. PPT或黑板、粉笔。

3. 卡片或图片,包含《三字经》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教师播放一段与《三字经》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理解与背诵(15分钟)1. 教师逐句解读《三字经》的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 教师分段示范朗读《三字经》,并引导学生跟读。

3. 将《三字经》分成若干段,让学生小组合作背诵,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三、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15分钟)1. 教师使用PPT或黑板展示《三字经》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解释其含义。

2. 教师将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的卡片或图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意思排列顺序或进行配对练习。

3.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分享,让每个小组解释一张卡片或图片的意思。

四、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1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三字经》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三字经》进行朗读,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三字经》中的某个教育观点,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鼓励学生将《三字经》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有关《三字经》的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

2.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三字经》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再现。

三字经一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三字经一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三字经优美的音符、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2.能够背诵相应的古诗句。
德育
渗透点
1、感受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核心素养
落实点
热爱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学习经典名句。
2、自读
(1)介绍六畜
(2)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同桌互读正字正音,指名读教师正字正音。
(3)男女生赛读,小队赛读,师生对读。
(4)自由读,小组反馈呈现效果。
二、品读悟情
3、析读
教师出示六畜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
六谷是人类用来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主要粮食。什么是六谷呢?就是稻米、高粱、豆类、麦类、黄米和小米等六种农作物。六畜是饲养来挤乳、生蛋和供人观赏用。
4、品读
(1)菽:豆类的总称
(2)黍:黍子,玉米
(3)稷:高粱
(4)惧:害怕
5、赏读
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1、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

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2、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A、上课要坐神气。

(评:瞧,XX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B、认真听。

(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C、积极举手。

(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4、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

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2、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

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三字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

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二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

二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

二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性。

3. 通过朗读、理解和背诵三字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能够正确朗读三字经,并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一些古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准备:1. 三字经教材2. 课件或黑板3. 多媒体设备(如果可用)4. 学生练习册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字经的封面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

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三字经,以及他们对三字经有什么了解。

Step 2: 朗读三字经(10分钟)教师朗读三字经,并引导学生一起跟读。

可以分段朗读,让学生先听后读,逐渐熟悉三字经的内容和韵律。

Step 3: 理解三字经(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将三字经内容分成不同的段落,并解释每个段落的意义和教育内涵。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的古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Step 4: 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理解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提问、解释和总结各自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轮流指导和澄清疑惑。

Step 5: 朗读和背诵(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和背诵所选段落,鼓励他们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和记忆。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请学生汇报各自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让他们分别朗读所选段落,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供评价和鼓励。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背诵所选段落,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供学生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古代文化经典进行学习和分享。

二年级三字经教案

二年级三字经教案

二年级三字经教案【篇一:三字经教案】夏有禹商有汤新授课第 1 节教学目标: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

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

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4、背诵比赛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称三王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周武王()5、理解“称三王”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教学后记:周武王,始诛纣新授课第 2 节一、教学内容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二、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2024年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字经》的第一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礼仪之道、孝道文化、勤奋学习的重要性等。

所选教材为《三字经》通行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尊敬父母、勤奋学习、友爱互助等。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道理。

难点:古文的阅读理解,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字经》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礼仪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的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分析道理和寓意。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些关于礼仪、孝道、学习等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三字经》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教案2. 内容:第一章礼仪之道;第二章孝道文化;第三章勤奋学习3. 重点:礼仪、孝道、学习4. 难点:古文阅读理解、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的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体现所学道理。

2. 答案:示例:小明的妈妈生病了,小明按照《三字经》中所学的孝道,为妈妈端茶送水,照顾得无微不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方法、互动环节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应用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1. 对重点词汇的解析,如礼仪、孝道等,需详细阐述其内涵与外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三字经教案【篇一:三字经教案】夏有禹商有汤新授课第 1 节教学目标: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

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

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4、背诵比赛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称三王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周武王()5、理解“称三王”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教学后记:周武王,始诛纣新授课第 2 节一、教学内容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二、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

(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1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 拓展阅读(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4、课堂小结:5、板书设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6、教学后记:嬴秦氏,始兼并新授课第 3 节一、教学内容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二、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周”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

(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1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篇二:二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三字经教学设计】《三字经》第一课时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

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教”“始发奋”“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

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

板书课题:《三字经》(二)、学习课文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三)品析赏读: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四)总结体会,整合感悟: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五)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六)总结与延伸: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留待下节校本课继续诵读。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

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教”“始发奋”“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

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

板书课题:《三字经》(二)、学习课文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三)品析赏读: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四)总结体会,整合感悟: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五)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六)总结与延伸: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留待下节校本课继续诵读。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苟不教”“始发奋”“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

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