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课《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4.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4.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粤教版必修5

段太尉逸事状【语文百花苑】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

“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文本链接】1.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粤教版必修5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粤教版必修5

16、段太尉逸事状【学习目标】1.了解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等文言知识,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

他诗文均有成就,尤其擅长散文,散文创作以寓言、传记文、山水游记成就最大,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2.题解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司农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指行状, 一种文体,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生平事迹。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力求典型,常常抓住两三件事写,所写之事详细、确实,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

行状(逸事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

这与写作目的有关。

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

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广东语文粤教版《段太尉逸事状》教学备课参考

广东语文粤教版《段太尉逸事状》教学备课参考

广东教育版《段太尉逸事状》教学参考资料[唐]柳宗元【题解】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

王子晞为尚书[3],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5],纵士卒无赖[6]。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7],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8],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9],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10],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11],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12],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13],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出如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14],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惠阳区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

惠阳区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

《段太尉逸事状》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卒、以、辞”等词语的多种义项.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3。

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

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

《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2.写作背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本文记述了唐代一个为官正直、同情百姓、敢于抗暴的官吏——段太尉,段太尉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当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3.相关知识(1)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千阳)人.(2)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三.预习题(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书写泾州..()汾.阳() 晞.() 邠.州() 不嗛.()釜鬲..()老躄.()恣.()戢.()焦令谌.() 晡.食()野如赭.()朱泚.()姁姁..( )邠斄.( )覆校.()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太尉判状,辞甚巽()3.判断下列文言句式.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2)日群行丐.取于市()(3)戚.不敢言()(4)某为.泾州()(5)既署.一月()(6)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 )(7)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8)今尚书恣.卒为暴()(9)俱至孝德所,谢.不能()(10)泚取视,其封识..具存()(11)覆校..()..无疑()(12)或恐尚逸坠5.请列出本文的结构层次答:6、请提出一两个你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粤教版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说课稿一、引言《段太尉逸事状》是广东省粤教版必修5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以段太尉的逸事为切入点,通过对段太尉忠诚、果敢的形象展示,引发学生对忠诚、勇敢等品质的思考。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讲解,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该课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段太尉的逸事,了解其忠诚、勇敢等为人品质;–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义,提升词汇运用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就段太尉的逸事进行表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忠诚、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段太尉的逸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提升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感力量,使其对忠诚、勇敢等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预热(时间:5分钟)引入《段太尉逸事状》的背景,提出问题:“你们对忠诚和勇敢有什么理解?”步骤二:整体理解(时间:10分钟)阅读课文《段太尉逸事状》并进行整体理解。

分析段太尉的品质及相关情节,帮助学生抓住关键信息。

步骤三:课文解读(时间: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段太尉为人的品质。

2.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生成的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深对段太尉的理解。

步骤四:重点词汇讲解(时间:15分钟)1.逐个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包括词义、词性及用法。

2.组织学生进行词义搭配和写作练习,巩固词汇运用能力。

步骤五:拓展阅读(时间:15分钟)以段太尉为榜样,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更多忠诚勇敢的英雄人物。

并要求学生利用搜索到的资料进行小结和简短发言。

步骤六:思考与表达(时间:2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段太尉逸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1. 段太尉的忠诚和勇敢给你什么启示? 2.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勇敢和忠诚的事例? 3. 你如何评价段太尉的行为?步骤七:课堂总结(时间: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教案5 粤教版必修5 教案

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教案5 粤教版必修5 教案

段太尉逸事状教学目的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二、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

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课件 粤教版必修5[1]

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课件 粤教版必修5[1]
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
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
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 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 情。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郭晞纵兵 见
太尉请缨 义
段 太 尉
勇服郭晞 诛杀士卒 勇
理服郭晞 为
臣 之
令谌夺田
•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介词)wèi
• ⑤约为婚姻 成
• ⑥若入前为寿 给
•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介词)
• ⑧军中无以为乐 作为,当作 •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 是(动词)
第二十六页,共27页。
谢谢大家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二十七页,共27页。
第九页,共27页。
一词多义
•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凭,凭借
•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用,靠
• 又以刃刺酒翁
用,拿
•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来
•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因,因为
第十页,共27页。
词类活用
• 舆来庭中 名作动,抬来
• 市谷 名作动,买
• 处贱 形作名,卑微的地位
第五页,共27页。
• 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 《段太尉逸事状》
•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 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 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第六页,共27页。
泾 jīng
汾 fén
蒲 pú 晞 xī
嗜 shì
椎 chuí


lì shuò
注音

柝 谌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五段太尉逸事状高二上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五段太尉逸事状高二上

二 固定结构
1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既然这样,那么
2 处贱,无以拒也。 没有办法用来
3 敢以状私与执事。 侍从左右的人;掌权者
三 文言句式
1 欲谁归罪?
宾语前置
2 请辞于军。
状语后置
3 汝又取不耻。 状语后置
4 汝将何以视天地? 宾语前置
文言实词归纳
• 1.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 1.都
• 2.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 2.汾阳王
数目 几 屡次
❖ 状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太尉判状 敢以状私于执事
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判决书 逸事状
课文探讨
1 课文记述哪几件事?
1 请官止乱,勇服郭晞 2为民伸冤,卖骑代租 3 拒朱泚绫,忠义被杀
2 课文描写了段太尉哪些品格?
刚毅勇敢 气节凛然 清正廉洁 仁义爱民 外柔内刚 远见卓识
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基础知识积累
一 词类活用
1 率以货窜名军中 。
使动词
2 杀一老卒,何甲也?
名词活用动词
3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形容词作动词
4 乃我困汝。
形容词使动用法
5 日群行丐取于市。
名词作状语
6 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破音异读,名作动,包扎;名作状,亲手。
词类活用
• 8.舆来庭中 • 9.市谷 • 10.处贱
• 8.名作动,抬。 • 9.名作动,买。 • 10.名作动,处在。
•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 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 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 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 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 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 《种树郭橐驼传》。
•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 非子》、《吕氏春秋》、《列子》、 《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 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 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 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 《三戒》(《临江之麋》、《黔之 驴》、《永某氏之鼠》)、《传》、 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 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太尉逸事状教学目的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二、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qiān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jīng 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zǐ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hù廷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

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能为公已乱/无伤也,请辞于军。

/尚书固负若属耶/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言未毕/晞再拜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自占数十顷,给与农/垂死,舆来庭中/乃我困汝/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段公,仁信大人也/汝又取不耻/汝将何以视天地/泚固致大绫三百匹/果不用吾言/然终不以在吾第/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窃好问老校退卒/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2、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运用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及倒叙的写作技法;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一、导入课题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课文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

作者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

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

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

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

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

紧接着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

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

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

这是一写其勇。

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郭晞士卒岂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

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

作者极写郭晞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

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

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

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

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

这是二写其勇。

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不料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

为什么要写这一情节呢?掩卷细想,却又不难理解,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

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

这是三写其勇。

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

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

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

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

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y ǐn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

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

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

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

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2、思考讨论:本文的结构如何?是怎样把三件逸事串起来的?此文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

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写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

按顺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在“勇服郭晞”之事前,作者将它移后,把“勇服郭晞”提前来写,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作主旨。

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泚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的本质,而“勇服郭晞”最能说明这一点。

另外,这种先后倒叙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

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

然后写段秀实性格中仁信爱民的一面,对百姓的和好眷眷之意,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

这样安排,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本文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寓情于事,以形传神,繁简得当。

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繁简得当。

“勇服郭晞”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

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仁愧焦令谌”一事,作者为展示段秀实的仁心爱民的品质,在描述其为被打成重伤的农者洗血、裹疮、注药、哺食、卖马、偿谷,不避琐细。

而“节显治事堂”,作者笔墨简略,用的是以简代繁的手法,叙事行文虽寥寥数语,然而由于能抓住主要环节,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

4、思考:试归纳总结本文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并没有抒情、议论,只是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这些优秀品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总结归纳本文的人物性格和写作技法;2、同步练习一、人物性格分析研讨: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明确:1.诛杀暴卒刚正沉勇2.代民偿租仁慈宽厚3.拒收贿赂清廉正直二、写作技巧分析1.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讨论后明确:反衬,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明、爱憎强烈的感情。

2.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讨论后明确:《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点大抵可分为三点: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而不作议论;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有利于主题突出,文章结构巧妙。

首先是精心选材,全文写了段秀实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

第一件逸事是“勇服郭晞”,详细记述了段秀实自荐平乱,只身前往军营,面对全身披挂、张牙舞爪的乱军,慷慨陈辞,抓住要害说服郭?,又主动留宿营房,以凛然正气震摄乱军,每一步骤都突出了他的“勇敢”。

第二件事是“仁愧焦令谌”,表现了段秀实仁义爱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节显治事堂”,他对朱泚的拉拢行贿早有提防,他“戒其族:‘过岐,朱泚幸[作万一讲]致货币,慎勿纳。

’”朱泚果真送来三百匹大绫,他的女婿实在推托不掉,不得以收下。

段秀实事后才知道此事,一面指责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将大绫放在治事堂的房梁上,坚决不许把大绫放在家中。

这件事表现了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政廉洁。

三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把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段秀实的思想品德:见义勇为、仁义爱民、廉洁清正。

柳宗元在本文中未发一句评论,而是用富有个性化的言语行为来表现段秀实的思想性格。

如第一件事,郭晞部下十七人依仗郭氏父子势力,到集市抢酒闹事,段秀实将这十七人“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显示了他平定乱军、安抚民心的决心和魄力。

乱军“一营皆噪,尽甲”,为了化解矛盾,消除动乱隐患,明示道理,段秀实决定只身独往军营,文章是这样描写行为言语的:“解配刀,选老嬖者一人持马,至?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并且乘机开导官兵们:难道郭氏父子对不起你们吗,“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秀实勇闯军营,仅仅几句话就点明了问题的要害,致使郭晞及其部下不得不垂首俯教。

读到此,不能不为柳宗元善于用个性化的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所折服。

叙述“仁愧焦令谌”一事时也是以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段秀实对无故挨打的农民倾注了自己的仁爱,文中描写道:“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寥寥几笔,一个正直、仁义而又满腔义愤、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学员在阅读时一定早就发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