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整理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年龄的代称

总角之年——童年时代豆蔻之年——十三四岁(女孩)

弱冠之年——二十岁(男孩)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也称“耳顺”、“杖乡”(还乡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老人

三、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的“学历”

中秀才则称进学→秀才每三年一次参加乡试(全省统一考试),考中的称举人(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二到七名称亚元)→举人参加由中央礼部主持的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则称“落第”。

四、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中的指代现象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

“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妇女;

“社稷”指代国家;“布衣”指代平民;

“同窗”指同学;“黄发垂髫”指代老人小孩;

“可汗”指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骚人”指代文人;

“闾左”指代穷人;“伛偻提携”指代老人、小孩;

“丝竹”指代音乐。

五、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位、调动,一般指升官;

(2)“左迁”:则为降职调动。(3)“谪”:降职并远调。

(4)“拜、授”:授给官职。(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六、文学文化常识——敬辞和谦辞(一)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常见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七、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二)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已见解说“拙见”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八、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三)

见教:敬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敬辞,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敬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金兰: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高堂:(书)指父母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桂冠:光荣的称号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

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九、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避讳现象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大体可分两类:

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对皇帝、圣贤、长官等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

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

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如在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唐太宗世民,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又如:州官田登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十、文学文化常识——文学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朗台》中的朗台;中国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十一、文学文化常识——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故事

王国维谈的成功三境: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孔子韦编三绝(春秋)刺股(战国)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西汉)

敬悬梁(东汉)康映雪(西晋)

祖逖闻鸡起舞(东晋)车胤囊萤(东晋)

密牛角挂书(隋朝)白铁杵磨成针(唐代)

1.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

日。春节又俗称什么?过年

3. 传说每在“七夕”这天都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那么牛郎织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