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文字版

合集下载

城市环境说明文全新五篇

城市环境说明文全新五篇

城市环境说明文全新五篇1. 城市噪音污染说明城市噪音污染越来越明显,大量汽车、机械设备、施工工地、商务场所等高噪声源,妨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例如,汽车的喇叭声、发动机噪音、机械声等都会给居民带来不便。

施工工地的隆隆声、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使人们很难得到放松。

商务场所的广告音响、开会演讲的音响等过大音量的声响也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干扰和负面影响。

2. 城市空气质量说明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多种污染物的干扰,除了工厂、交通、建筑物等各种污染源外,气候变化、空气流动、季节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在冬季,采暖季节的来临,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废气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愈加严重。

气象变化和大气污染还会给人带来脑梗塞、心脏病、肺癌等疾病。

3. 城市交通拥堵说明城市的人口流动增加,导致城市车流量和交通道路变得拥堵,尤其是在高峰时段。

这时候,车辆来回穿梭、汽笛声不断、排放的废气污染严重,同时还会使人们的出行效率大大降低。

例如,在城市中心,不少居民夹杂在车流中行走,十分影响居民的出行效率。

像许多大城市的地铁内设的自动售票机,也经常因为乘客多而导致难以购票。

4. 城市垃圾处理说明城市垃圾处理是每个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妥善处理,会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例如,在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站,有较高的污染和垃圾问题。

另外,在住宅小区和商业区,有时候垃圾处理也会存在问题。

5. 城市设施建设说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水、电、气、通讯、公园、道路、商业设施等等。

合理的城市设施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例如在公园里散步,或者在购物中心购物。

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让居民需要的服务更得到保证,例如自来水、电力和公交服务。

城市环境对人类生存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城市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噪音、气候等多方面,与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城市,作文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城市,作文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城市,作文哎,说到保护生态环境,我这个城市可是做足了功夫呢!嘿,你瞧瞧,街道两边种满了绿油油的树,还有那些花儿,红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都有,美得不得了哟!
哎呀,别提那些环保车了,现在几乎看不到尾气排放的大车,都是清一色的电动交通工具,咦,这空气质量都变好了呢!每次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游荡,呼哧带风的,感觉肺都在呼吸新鲜空气。

唉呦,还有啊,咱们城市里那些公园、绿地,简直就是市民的休闲好去处嘛。

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人们则在树荫下聊天,好不热闹。

嗨,你说这环境一好,人的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咦,别忘了我们城市的垃圾分类也是做得风生水起的,哟,现在连小学生都在学校里学垃圾分类知识呢。

每天看到那些小手举得高高的,拿着分类好的垃圾去投放,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哎呀,你们看,这不就是共建美丽城市的小细节吗?我们一起努力,就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

嘿,你说,这城市变得越来越宜居,我们是不是也更有动力去保护它呢?嗯,咱们得继续加油哦!。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城市带来了繁荣和经济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挑战。

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各地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本文将就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1. 空气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车辆的增多,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雾霾天气频发,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水体污染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排放的废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许多城市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 土壤污染与资源浪费大量的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农药残留严重污染了土壤环境,使得土地的质量逐渐下降。

城市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如水、能源和土地。

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其次,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最重要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符合人类永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保护地球的未来。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1. 排放控制加强对工业和交通车辆等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空气污染。

同时,加大对工厂和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促使其合规运营。

2.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推行水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

发展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的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3.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鼓励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大对危险废弃物和电子垃圾的处理力度,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4. 建设生态绿地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建设公园和花园,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植树造林,修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文字版)

城市生态环境(文字版)

二、热岛的成因 1.城市下垫面与郊区的巨大差异是形成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
Ⅰ立体化下垫面曾大大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接触次数 城市建筑密度大,通风不良, Ⅱ城市建筑密度大,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散发 城市中不透水面积大, Ⅲ城市区有大量的人为释放热 3.市区上空的大气污染严重 3.市区上空的大气污染严重
2.组成 2.组成
三、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
1.人类成为生态系统的主体 1.人类成为生态系统的主体 2.是一个不独立 是一个不独立、 2.是一个不独立、不完全的开放系统 3.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环境系统 3.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环境系统
§1-2 环境及环境机能
一、环境
1.定义:某一主体周围对该主体有影响的自然因素的总合。 1.定义:某一主体周围对该主体有影响的自然因素的总合。 定义 2.分类 2.分类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客观生存基础 人工环境:物质环境(房屋、桥梁、道路、城市等) 人工环境:物质环境(房屋、桥梁、道路、城市等) 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宗教、风俗等) 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宗教、风俗等)
二、规划设计对策 1.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控制城市规模:最佳城市规模 1.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控制城市规模: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 2.以交通站点为中心 城市均匀分布多个闹市中心,分散人流, 以交通站点为中心, 2.以交通站点为中心,城市均匀分布多个闹市中心,分散人流,减 轻热岛 3.“大区大间距 小区小间距” 大区大间距, 3.“大区大间距,小区小间距”的规划原则 减少太阳辐射吸收量; 减少太阳辐射吸收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4.加强绿化改善外部环境 4.加强绿化改善外部环境 分散式绿化: Ⅰ分散式绿化:减弱整个城市的热岛强度 绿化带型:将热岛分割成小块,有效降低混合高度(宽约150m 150m) Ⅱ绿化带型:将热岛分割成小块,有效降低混合高度(宽约150m) Ⅲ结合建筑立体绿化 乔、灌、草合理结合 优先使用当地植物 绿化品种的选择与配置 3.合理的建筑布局 3.合理的建筑布局 Ⅰ合理预留风道 Ⅱ提高风道利用效率 4.加强建筑节能 加强建筑节能, 4.加强建筑节能,减少人为产热 市区保持充足的蒸发地面(湿地、绿地), ),严格控制人工铺装 Ⅰ市区保持充足的蒸发地面(湿地、绿地),严格控制人工铺装 地面, 地面,或使用新型建材 Ⅱ优化建筑单体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宣传文案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宣传文案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宣传文案
[城市名称],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正在向你招手!
在这里,大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空气清新,天蓝水绿。

无论是漫步在公园绿地,还是骑行于河畔小径,你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呵护。

城市绿化覆盖广泛,让你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我们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

城市的交通便利,公共交通发达,让你轻松出行的同时,也为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居民步行、骑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共同呵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精心保护,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你可以在公园里观赏到各种珍稀鸟类,也可以在郊外感受大自然的原始之美。

我们注重生态平衡,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同时,我们也注重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服务,让你的生活无后顾之忧。

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医疗设施、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你在这里享受到全方位的宜居体验。

[城市名称],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生态宜居城市,欢迎你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共享生态之美!。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城市作文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城市作文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城市作文篇一《城市中的绿色小角落在城市里,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好像都被那些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给困住了。

可是你仔细找啊,就会发现一些特别的小角落,那是环保和生态建设在悄悄努力的地方。

我住的小区旁边有个小公园,以前那就是个破地儿。

草都黄不拉几的,稀稀拉拉,像掉了毛的鸡。

里面的小路也是坑坑洼洼的,还有不少垃圾藏在角落里,乍一看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

有一年春天,居委会的大爷大妈们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哦,不对,是突然下了决心要改造这小公园。

他们弄来了好多小树苗和花种子,还到处跟街坊邻居宣传,要大家一起来当城市小园丁。

一开始,我觉得这就是走个过场,能弄出个啥呀。

但是,嘿,你还别说。

那些大爷大妈们还特别认真,每天都来浇水、锄草。

一群小朋友也被家长拉来,提着小水壶,像模像样地浇水,水洒得到处都是,有个小胖子还不小心滑倒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沾了一身泥,那模样别提多滑稽了,把旁边的人都逗得哈哈大笑。

过了一段时间,小树苗开始冒尖了,花种子也发芽了。

原本脏兮兮的小公园慢慢变了样儿。

现在呢,那个小公园可漂亮了。

绿树成荫,夏天走在里面特别凉快。

各种花五颜六色的,像打翻了的调色盘。

小路也修得平平整整,还多了些长椅,我经常看到有人坐在那儿看书、打盹儿,还有小情侣在那儿卿卿我我的。

现在这个小公园就像城市的一颗绿色小珍珠,虽然小,但是很耀眼。

这就是咱城市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一个小成果。

只要大家都动点心思,那城市还不得到处都是这样的好地方。

篇二《垃圾去哪儿了》城市这么大,人这么多,每天产生的垃圾就像小山一样。

可这些垃圾都去哪儿了呢?这可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息息相关的。

我们小区门口有个垃圾房,以前那味道啊,能把人熏得晕过去。

垃圾就那么乱堆着,风一吹,塑料袋到处乱飞,跟天女散花似的,只是这花可没人喜欢。

垃圾房周围的墙上、地上都是黑乎乎的脏东西,感觉都能抠出二两油来。

后来啊,来了一群穿着绿色工作服的叔叔阿姨。

城市生态作文

城市生态作文

城市生态作文
哎呀呀,说起城市生态,我就想到那次我去公园的事儿。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就溜达着去了附近的公园。

一进公园,那满眼的绿色呀,真让人心情一下子就舒畅起来了。

我沿着小路慢悠悠地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嗡嗡”声,转头一看,嘿,是一群小蜜蜂在花丛中忙活着呢。

那些花儿红的、黄的、紫的,可漂亮啦。

小蜜蜂们在花朵间穿梭,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真像一群勤劳的小精灵。

我就站在那儿看呀看,都看入迷了。

看着这些小蜜蜂,我就想啊,这城市里要是没有这些花花草草,没有这些小生灵,那该多无趣呀。

它们虽然小小的,却也是城市生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呢。

就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大家一起才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爱护这些城市里的小美好,多种点花呀草呀,给小动物们也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我们生活的城市才会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呀!哈哈,让我们一起为城市生态出份力吧!
咋样,我这公园里的小观察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这就是我眼中的城市生态呢。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集聚地。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城市空气污染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燃煤污染等因素导致了城市空气中的PM2.5和臭氧浓度升高。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使用;二是加强建筑工地扬尘和工业废气的治理,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三是提倡绿化,增加城市中的植被覆盖面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四是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二、水源污染城市水源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城市水源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建立起废水处理系统,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二是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家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三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三、生态系统破坏城市化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城市的扩张和土地开发导致了大量的森林和湿地的消失,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城市边界,保留一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立城市森林、湿地和植物园等生态公园,提供生态保护的场所;三是加强环境监测和生态调查,及时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系统。

四、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城市发展的红线和底线,严格控制城市化速度和规模;二是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三是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角盛 行风180 °
90° 45°
C 夹角盛 C’ 行风 C’’ 135° C’’’ D 静风 D’ E 无主风
上风
二、局地环流与规划设计 1、山谷风 1)机理 2)特点: Ⅰ日变型 山风和谷风的的频率大致相等; Ⅱ 谷风的风速约大于山风; Ⅲ 常伴有逆温现象,大气稳定; Ⅳ 阴雨天几乎不存在; Ⅴ 与山谷的大小,山坡面的朝向均有关系。 规律: 山谷大:风强 向阳:强 山谷小:风弱 背阳:弱 3)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影响:谷底的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 对策:① 尽量避免在山谷地带建污染浓度大的工厂 ② 对重污染工厂,采用超高烟囱,冲出环流层
三、建筑通风
1.建筑体形与自然通风 反应点 Ⅰ扁长形建筑不利于建筑群通风,对内部通风影响小 Ⅱ竖高形态的建筑对风的阻碍小 Ⅲ立方体形建筑不利于内部通风,对相邻建筑影响小。 2.建筑布局与自然通风 Ⅰ适当的建筑间距 Ⅱ第二排建筑通风效果最差 Ⅲ合理的布局 Ⅳ总体布局的多样化 Ⅴ前低后高,高低错落,体型通透
二、边界层内风速的垂直分布 式中 Vh——高度h处的风速 h Vg ——当地地转向风速 Vh V g h hg ——当地边界层上界高度 g α ——指数,取决于当地粗燥度
类别 草原 α 0.28~0.12 边界 100~180 层厚度(m) 农耕地带 0.13~0.16 270~350 城市郊区 0.20~0.23 390~460 城市中心 0.25~0.40 420~600
二、建筑防风
1.选址要求 Ⅰ避免“霜洞” Ⅱ避免产生“局地疾风”——风旋、风洞、风漏斗 Ⅲ避免雨雪堆积
2.利用防风林或挡风构筑物 Ⅰ防护林背后最低风速出现在距离林木高度4至5倍处 Ⅱ防护林的宽度为其高度11倍左右时,防护距离最大 Ⅲ树丛的防护距离远大于树林 Ⅳ实体墙阻风设施应在墙体上留有向上穿透的百页或孔洞 3.建筑“涡流”效应 Ⅰ建筑角落部分形成猛烈气流“角落效应” Ⅱ被吸入建筑物背风面真空区形成强烈下旋“尾流效应” Ⅲ建筑物紧密相依造成狭长空间“通道效应” Ⅳ高大建筑物角部相对“漏斗效应” 4.建筑防风措施 A立面处理 Ⅰ基座型建筑 ①高层建筑物附设“裙房”或出挑“平台” ②裙房的设计高度必须比临近建筑物高 Ⅱ中空化建筑 ①建筑立面中部设通风通道 ②建筑中空层应设在迎风面气流分叉点附近
二、热岛的成因 1.城市下垫面与郊区的巨大差异是形成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
Ⅰ立体化下垫面曾大大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接触次数 Ⅱ城市建筑密度大,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散发 Ⅲ城市中不透水面积大,植被水体少
2.市区有大量的人为释放热 3.市区上空的大气污染严重
三、热岛的特征
1.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热岛现象越强。 △T=2.0lgN-4.06(℃) 欧洲 △T=2.96lgN-6.41(℃) 北美 2.各地区各季节各时刻热岛强弱不同 Ⅰ冬季热岛效应较夏季强 Ⅱ纬度越高的地区热岛效应越强 Ⅲ夜间热岛效应较白天强 3.存在“临界风速”
二、环境的机能
1.环境中的物质交换——分子扩散;紊流扩散 2.环境中的能量传递 3.环境的自净能力 Ⅰ定义:借助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被污染的环境一定 程度上都有清除异物恢复原状的能力,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Ⅱ 大气自净方式 紊流扩散 重力吸附作用 雨水冲刷 生物、化学作用
Ⅲ 最大自净能力(环境负荷) 环境对异物的最大可容纳量 Ⅳ 建筑实例
三、城市放系统 3.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环境系统
§1-2 环境及环境机能
一、环境
1.定义:某一主体周围对该主体有影响的自然因素的总合。 2.分类 自然环境:客观生存基础 人工环境:物质环境(房屋、桥梁、道路、城市等) 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宗教、风俗等)
§3-3建筑群中的风环境
一、建筑周围的气流状况
1.建筑气流场的基本模式 Ⅰ室外气流遇建筑物阻碍,约在墙面高度1/2处,分成向上、向下 气流,侧面分成向左、向右气流。 Ⅱ经过建筑转角处,气流与建筑物剥离,风速沿剥离流线加强。 横向剥离风有下降趋势。 2.建筑物尺度变化对气流的影响 建筑物越长、越高、进深越小,其背风面产生的涡流区越大。 3.风向入射角变化对气流的影响 风向与建筑物长边的夹角越大,其背风面产生的涡流区越大,同 时两侧强风区越大。
h Vh V s h s


式中:hs—— 基准高度,取10米
规律:随高度的增加,农村风速迅速增大,而城市风速变化不大, 同一高度处,农村风速远大于城市风速。
三、边界层内气温的垂直分布与大气稳定度 1.温度层结:大气中空气温度沿垂直方向的分布状况(用气温垂直 递减率γ表示) 正常分布:下高上低, γ>0 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m平均下降0.65℃ 反常分布:Ⅰ等温——气温不随高度发生变化, γ =0 Ⅱ逆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γ< 0 2.大气稳定度:反映城市中空气流动情况 3.地面浓度分布 Ⅰ地面最大浓度与烟囱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Ⅱ地面最大浓度落点(烟囱下风侧Xmax) ①建筑选址避开下风向10-15倍烟囱有效高度为位置 ②附加高度正比于:烟囱直径、烟囱口排烟速度、排烟温度 ③在源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抬高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面污物浓 度 四、逆温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1.逆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逆温现象 2.逆温层:逆温所及的空气层叫“逆温层”。 上界称“逆温顶”,下界叫“逆温底”。
3.分类:1 根据逆温层的位置分类 a.接地逆湿:从地面即开始逆温 b.悬浮逆温:中间一段大气分布反常 2 根据逆温形成原因分类 ①平流逆温:大天气系统的暖气流经过冷的下垫面上空时形成 ②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③地形逆温:由于局部地形原因而造成的逆温(谷地或盆地)
§3-2风向分布与规划设计
§1-3 人类活动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一、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气候的影响
下垫面:天空大气面对的地表层,能对大气产生影响的表层。 1.植林与伐林 2.建造大型水库 3.海洋石油污染
二、改变了大气成分
1.CO2 浓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2.化工业废气破坏臭氧层 3.光化学污染严重 4.人为尘埃增加
三、人为释放热
§2-3 热岛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一、热岛对环境的影响
1.在城乡之间形成热岛环流,加重空气污染 混合高度 Hmin = 50~500m 2.增加城市降水量,降低城市空气湿度,城市极端天气增多 3.酷热天气增多,减少城市霜、雪
二、规划设计对策 1.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控制城市规模:最佳城市规模 2.以交通站点为中心,城市均匀分布多个闹市中心,分散人流,减 轻热岛 3.“大区大间距,小区小间距”的规划原则 减少太阳辐射吸收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4.加强绿化改善外部环境 Ⅰ分散式绿化:减弱整个城市的热岛强度 Ⅱ绿化带型:将热岛分割成小块,有效降低混合高度(宽约150m) Ⅲ结合建筑立体绿化 乔、灌、草合理结合 优先使用当地植物 绿化品种的选择与配置 3.合理的建筑布局 Ⅰ合理预留风道 Ⅱ提高风道利用效率 4.加强建筑节能,减少人为产热 Ⅰ市区保持充足的蒸发地面(湿地、绿地),严格控制人工铺装 地面,或使用新型建材 Ⅱ优化建筑单体
§4—1噪声及其计量
噪声污染事件三要素:噪声源;传声途径;接收者 一、噪声源 噪声:凡是对人体有害的和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二、噪声的计量 1 波长、频率、声速 2 声功率、声压、声强 3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 4 声音的叠加 三、城市噪声概述 1交通噪声 2 工厂噪声 3 施工噪声 4 社会生活噪声
D 准静风区:静风频率(风速0~1.0m/s)在50%以上,盆地、山谷 规划原则 Ⅰ工业区集中布置;利用卫生防护带隔离其与生活区 Ⅱ计算出污染源浓度落点,生活区置于该界限以外
风向类型 主导风 符号 A A’ B B’ 指标 主导风向 最小风频 风向旋转 最小风频 风向夹角 盛行风向 风向旋转 最小风频 工业区集中 生活区分散 年合成风向 生活区 上风 下风 本侧 下风 内侧 上风 本侧 下风 工业区 下风 上风 外侧 上风 外侧 下风 对侧 上风 次大风频下风侧 最小风频上风侧 下风
2.组成
生产者:自养者,绿色植物、菌类 消费者:他养者,动物 分解者:还原者,微生物 非生命物质:各种无机物及自然因素 3.生态平衡 Ⅰ定义: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条件 下保持着自然的、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为生 态平衡。 Ⅱ手段 正反馈:物种在无限制环境下连续以指数形式增长的本能。 负反馈:资源减少、疾病、天敌、环境恶化等限制物种发展。 Ⅲ正、负反馈的调节
C.2城市热环境
§2-1 城市气候特点
1.空气污染严重、日照减弱 2.城市气温升高,形成“热岛”现象 3.市区风向不规则,风速减小,但时有强风 4.雾多、降水多,空气相对湿度小
§2-2 城市热岛现象
一、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内的气温比城市外高,且越接近 市中心建筑稠密区温度越高,等温线图呈现岛性,称其为热岛 热岛强度△T=市区气温-郊区气温
e主导风向:即单一盛行风向、即该地区只有一个风向频率较 大的风向,风玫瑰图上单一尖角。 2、风向类型分区与规划布局 A 季风区:冬偏北夏偏南,风向较稳定,风向变化在135°~180° 盛行风向频率一般在20%—40%。 东北至东南大部地区 (风玫瑰图上有两个尖角) 规划原则:将工业区布置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侧; 居民区布置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下风侧。 B 主导风向区:具有风向频率在50%的风向,西北西南大部分地区 (风玫瑰图上一个长尖角) 规划原则:工业区置于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居住区置于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C 无主导风向区:全年风向多变,无盛行风,也无最小风频,陕北 甘肃宁夏。(风玫瑰图较均匀) 规划原则Ⅰ工业区置于年合成风速风向的下风侧 居住区置于年合成风速风向的上风侧(各向风速均较大) Ⅱ工业区布置于危险风速的下风侧 居住区置于于危险风速的上风侧(有危险风速)
C.3
城市风环境
定义:“风环境”,包括城市的风向,风速以及影响城市风向、 风 速的因素以及其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