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4篇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4篇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4篇篇一:月相变化-教学反思《月相变化》教学反思学情分析:宇宙知识是科学中比较难的知识。

因为学生不能到宇宙中去考察,同时脑海中也没有宇宙的空间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知道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月亮会,也见过月球的圆缺变化的,只是不知道这就叫月相。

教材分析:我上的就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二课《月相变化》。

在第一课《月球》的基础上去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成因除了和月球公转有关,其实也与地球的自转、公转,月球的自转以及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也有关系,但这些不在本课以及小学阶段的教学范围内。

虽然如此,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相的成因还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设计分析: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说月相、识月相、画月相、探月相、议月相、拟月相一些环节,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并多次采用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但让学生自己找到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相的成因,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

我还通过“补月相,观月相”的环节,补充了一些课外的月相知识,让学生略微了解一下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升起落下的时间和可见的方位,以方便课后去观察月相。

最后用朗读月相的谚语的形式下课,这样不但巩固了本课的知识,也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篇二:月相变化教学反思何为月相变化教学反思青园小学何为教材分析: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个月再由圆到缺。

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而月相变化跟的根本原因,日地月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不是本课研究的内容。

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推动学生持续的观察月相变化过程,收集月相变化的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和假设构建月相模型。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月相变化是天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分别是:引入月相变化的概念、月相的分类、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变化的周期、月相变化的应用。

一、引入月相变化的概念:1.1 引导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即月球表面对地球的光亮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1.2 通过实际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月相变化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量月相变化暗地里的原因。

1.3 利用多媒体教具或者模型,向学生展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过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月相变化是由月球的位置和光线照射角度所决定的。

二、月相的分类:2.1 介绍月相的分类方法,即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种基本月相。

2.2 解释每种月相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例如新月时,月球背面对地球,无法被观测到,而满月时,月球正面对地球,能够被彻底观测到。

2.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变化,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能够准确地判断月球处于哪种月相状态。

三、月相变化的原因:3.1 解释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是导致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

3.2 介绍地球绕太阳运动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利用图表或者动画,向学生展示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变化,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四、月相变化的周期:4.1 介绍月相变化的周期是约29.5天,即满月到下一个满月之间的时间间隔。

4.2 解释月相变化周期的原因,即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是约27.3天,但由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月相变化周期略长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4.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推算出下一个满月或者其他月相的浮现时间。

五、月相变化的应用:5.1 介绍月相变化对农业、渔业和航海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农民可以根据月相来安排种植和施肥时间,渔民可以根据月相来判断最佳捕鱼时间。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指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2、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上半月从缺到圆,亮面在右;下半月从圆到缺,亮面在左。

过程与方法:1、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月相,明白月相变化的规律。

2、学生能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明白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2、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观察持续时间长,在观察过程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要详实。

【教学准备】圆纸片、剪刀、月相模拟实验球、磁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来听一首优美的儿歌吧!(播放小小的船)2、学生欣赏时ppt出示歌词,请学生讲讲这首儿歌描述的是什么?(月亮)3、教师提问,歌中唱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还见过不同形状的月亮吗?(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农历时间)求证是否每个月的十五都是圆月。

4、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月相变化。

二、探究上半月的月相变化1、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各种月相,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呢?为了方便我们的研究,我们先来探究上半月的月相变化,上半月是农历初一到农历十五(板书:农历日期初一到十五)2、让学生拿出抽屉中圆纸片,把自己看到过的上半月的月相剪下来(教师给每组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3、教师先介绍剪月相的方法:先将圆纸片对折,沿着对折线的两端点画出分界线,再将多余部分剪掉)4、同组学生讨论这个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贴在黑板相应位置上。

5、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提问:为什么有的月相亮面在左,有的月相亮面在右,有的在上,有的在下呢?4、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又将如何变化,如何解决我们的疑惑?三、模拟月相变化1、对于月相变化规律,我们还存在许多困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际观察记录,但是由于现在是白天,空中没有月相,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实验。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月相变化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月相变化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月相变化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月相变化教科版
夏老师这节《月相变化》环节设计清楚,思路清晰,很好的用模拟实验建构本课的概念,从整个系统角度来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有很有效。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应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科学课!
1、灵活的处理教材
本课时教学设计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是学生认识宇宙空间的开始。

前一节,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本课将继续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月相的变化。

教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剪月相,给月相排序,第二部分是模拟实验,第三部分是观察白天的月相。

可我们从本节课堂上来看,教师没有被教材所束缚,把课调整为两部分画月相和模拟实验,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小学科学课标中所体现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这么一个教材观。

2.注重模拟实验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郁波老师在题为《关注科学概念》的报告中指出“科学的本质是解释,概念是解释的表达方式,而解释则来源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夏老师就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掌握“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和“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科学概念。

3、实验中解放了学生的手、脑,让探究成为了主要学习方式
《科学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在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时,夏老师能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实验、认真观察、记录观察到。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月相变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过程和方法】模拟实验,观测球体亮面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细致模拟,严密推理的科学态度。

一、古诗导入,了解对月相变化的认识1、出示古诗,学生齐诵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2、这些古诗中的“婵娟、玉兔”指的是什么?3、对于月亮,我们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根据学生的表述,课件出示几种典型的月相,并告知名称(满月、弦月、娥眉月)。

小结:月亮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

月相有圆有缺,月相的圆缺变化成为月相变化。

3、出示圆月,了解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有认识。

(1)这样的月亮一般会出现在什么时候?(2)农历十五、六之前的月相会是怎么样的?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3)十一、二,初七八,初三、四,十八、九,二十二、三,二十六、七不同时期的月相又是怎样的?请给不同的月相找到相应的位置。

二、模拟实验,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1、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方案(1) 我们在一个月中的不同时期都贴上了相应的月相,事实真的可能是这样的吗?怎样才能知道?(2) 我们需要模拟哪些事实?我们要观察的是什么?2、学生模拟实验,并画下乒乓球在不同位置“亮面”的形状。

3、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调整一个月中不同时期的月相排序。

4、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月相变化的一些规律。

A、月相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B、上半月月相和下半月月相的凸面相反。

C、一个月中有几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三、对照一个月的月相图,验证推测1、我们根据模拟实验得到不同时期月相以及推测得到的月相变化的规律与事实相符吗?有没有出入?2、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让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回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月相变化《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相变化》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课在学生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月球表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的变化,探究月相的成因,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日、月、地三天体运动的模式,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月球对于小学生一直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对探究月球充满好奇。

但六年级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有限,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而本课关于月相变化的研究需要学生在关于地球、月球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完成。

因此需要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月相模拟实验,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有一定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月相的变化和规律。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月相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学习宇宙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中天体知识了解有限,而月相变化实验中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三球仪、演示月球模型、学生分组月球模型、月相卡、实验记录单。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制作月亮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情境设计:播放视频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谈话:从苏轼“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中,你知道月亮有哪些形状吗?请两位学生将月亮卡片贴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月亮卡片,在形状和方向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2.出示月相概念谈话:其实,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有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月相。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外观变化,即月相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对月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相的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顺序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从而了解月相的变化。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推理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推理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形状图片、月球仪、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形状在变化吗?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球仪,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月相观察记录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历、潮汐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月相观察记录表,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月相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贴纸游戏和模拟游戏,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并有规律可循。

[教学重点]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教学难点]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游戏法、模拟实验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相变化的图片、模型,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相变化的信息,圆形纸,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明月图片教师:漆黑的夜晚,天上有明月,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形状都是一样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学生甲:不一样。

有时圆,有时缺。

学生乙:在一月之中,它不断重复着圆缺。

学生丙:只是缺的位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是的,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状,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月相的变化》,下面一起进入新课学习吧!二、新课讲解(一)月相(展示月相图片)我们也许观察到天空中的月亮有圆缺变化。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课前让学生准备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现在我们把这些月相纸片剪下来,一起来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月相形成的原因: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下?同学甲: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应该和这个有关。

同学乙:我知道月光反射太阳的光。

大家说得都很好。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照亮月球的某一侧面。

由于月光反射太阳光,因此无论照到相对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亮,而背对太阳的一面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
案及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月相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贴纸游戏和模拟游戏,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并有规律可循。

【教学重点】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教学难点】
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游戏法、模拟实验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相变化的图片、模型,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相变化的信息,圆形纸,剪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明月图片
教师:漆黑的夜晚,天上有明月,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形状都是一样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甲:不一样。

有时圆,有时缺。

学生乙:在一月之中,它不断重复着圆缺。

学生丙:只是缺的位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是的,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状,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月相的变化》,下面一起进入新课学习吧!
二、新课讲解
(一)月相
(展示月相图片)
我们也许观察到天空中的月亮有圆缺变化。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课前让学生准备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现在我们把这些月相纸片剪下来,一起来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月相形成的原因:
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下?
同学甲: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应该和这个有关。

同学乙:我知道月光反射太阳的光。

大家说得都很好。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照亮月球的某一侧面。

由于月光反射太阳光,因此无论照到相对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亮,而背对太阳的一面暗。

(二)月相变化规律
(展示月相变化图)
我们一起来给月相排序: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新月农历初一
上弦月农历初七或初八
满月农历十五
下弦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