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简介
高州概述

(一)高州概述高州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东近南海,南踞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云开大山,扼粤桂六县市(阳春、信宜、陆川、化州、茂南、电白)要冲,近代为广东下四府(高州、雷州、琼州、廉州)之首,面积3311平方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0度36分46秒—110度22分4秒,北纬21度42分34秒—20度18分49秒。
东西最大距离7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5公里。
人口150多万人,辖23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437个村民委员会,40个居民委员会,设6169个自然村,市政府驻潘州街道办,有海外华侨华人1.5万人,港澳同胞9000人,台湾同胞4200多人。
高州人绝大部分是汉族,少数民族是近来工作、结婚从外地迁来的。
汉族包含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及福佬民系,方言有粤语、客家话(亻+厓ηai55话、哎话)和闽南话(黎话、俚话),通用粤语。
客家民系大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高州东部和东南部、东北部的泗水、谢鸡、根子、分界、新垌、云潭、大坡、马贵、古丁、深镇等镇,福佬民系零星分布在与电白交界的几个镇和西部一些镇,基本上已融入广府民系。
高州地形复杂,地势大体是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东北部是连绵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是广阔的台地、平川纠结。
山地面积占51.5%,丘陵面积占31.9%,平原面积占16.6%。
一般山岭土层较厚,山地多粘质土,平坦的坡地则多沙土。
高州市山脉主要由云开大山和大容山伸延入来,构成大体为东北—西南走向的7条山脉:尖峰岭—马头岭山脉,棉被顶—大细垌山脉,棉被顶—青山岭山脉,尖峰岭—崩山岭山脉,王江坑岭—蜈蚣塘大岭山脉,大近岭—那射岭山脉,鸡公岭—豆腐岭山脉。
高州境内河流均属鉴江流域,分属鉴江、袂花河两大水系,主要河道干流鉴江,支流有曹江、大井河,小河有凌江、黄塘河、南塘河、沙田河、云炉河、新垌河、云潭河、根子河、泗水河、谢鸡河等10条。
全市河流长度925公里,河网密度0.278公里/平方公里。
浅析高州经济的发展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经济发展现状 • 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 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01
引言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鉴江中游东岸,被誉为“广 东粮仓”和“岭南水果之乡”,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政策支持优势
产业政策
高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扶 持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农业等产业发展,降低企 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人才政策
高州市政府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 的人才政策,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来高州市创业和发 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04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如鉴江、曹江、袂花 江等河流以及高山岭、大雾岭等山脉。
经济基本情况介绍
高州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同时工业和服务业也占有一 定比重。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如荔枝、 龙眼等水果以及水稻、蔬菜等 农作物。
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包括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 。
服务业以商业、旅游业为主。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高州市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高州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
服务业发展状况
服务业占比逐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高州市的服务业总产值在地区生 产总值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粤港澳大湾区 与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连接点,是连接粤 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枢纽。
大坡镇概况

高州市大坡镇一:总体概况大坡镇位于高州市东北部,距高州市区60公里,东部与阳春市相邻,南部与电白县那霍镇接壤;西部与石龙镇交接;北部与平山镇、马贵镇毗邻。
总面积236.1平方公里,是高州市辖区面积最大的镇,辖格苍、朋情、坑塘等2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
大坡镇是高州市10个山区镇之一,全镇有山地面积27.8万亩,其中宜林山地22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是典型的山区镇,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该镇属云雾山脉南向伸延地带,山势东高西低,南部高峰平云山海拔1335米。
镇境内山多林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镇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景观迷人。
镇内发现多处古代文化遗址,出土汉代铜鼓及大型石斧等珍贵历史文物;新田、福州、格苍、下垌等村落属革命老区、遗存有不少革命遗迹。
二:各村委会情况1.白马村委会(1)概况人口3900,大概三分之一外出,自然村有16条。
(2)农业主要作物水稻(3)教育3间小学,2间在用,各有学生人数180,200人。
(4)风景名胜车田仙师庙(5)知名人士李时新,海南,处级干部李先可,教育局李时协,高州中学,副校长2.和睦村委会(1)概况耕地700多亩,人口2510,大约三分之一外出,自然村有11条。
(2)农业主要作物水稻、花生。
(3)教育1间小学,和睦小学,学生人数160人,教师人数10人。
(4)知名人士黎清立,广州,房地产黎家成,湛江,玻璃展销黎积平,信宜,多个产业黎才许,长坡,玻璃镜画黎庆慰,广州,玻璃加工(1)概况人口1900人,大约30%外出,自然村数20。
(2)农业主要作物水稻、蚕桑,另外有数百亩黄榄。
(3)教育一间小学,学生人数80多人。
(4)知名人士韦鄂,大坡中心校校长4.军堡村委会(1)概况9999亩山岭,1600多亩耕地,人口4800多人,大约40%外出,自然村数19。
(2)农业主要作物水稻、蚕桑,另外有80多亩鱼塘。
(3)工业杜坑水库,储水量108万立方米。
(4)风景名胜军五山冼太庙(5)教育2间小学一共510学生,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曾列全市面上小学第五。
粤西高州建置县革一览

粤西高州建置县革一览1万年前,高州就有了人类活动。
在南部的祥山镇出土有两件穿孔石球,是当时旧石器时代晚期制作和使用的捕猎工具。
这是高州发现最早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000年至6000年。
高州出现了多处人类聚居点。
目前,高州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处,新石器文物出土点11处。
出土有石斧、石锛、石环、石珠等磨制石器,还出土有陶纺轮、陶网坠等原始陶制品。
高州先民在原始社会里,开始步入人类文明社会,并以部落形式维系着原始社会组织。
下是高州历史建置沿革夏商周(约前21世纪~前771年)先秦时期,高州归属于百越的西瓯、骆越部族。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今高州县地属楚国。
秦(前221~前207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高州市当时处于桂林和象郡之间,即中北部属桂林郡,南部属象郡。
汉(前206~前220年)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龙川县令赵佗继任南海郡尉后,割据岭南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范围建立“南越国”,自封为“南越武王”。
今高州县地属南越国。
元鼎六年(前111年)四月,汉武帝讨平南越吕嘉的叛乱后,将原岭南三郡分置为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南海等7郡。
于合浦郡(郡治徐闻县)内置高凉县,县治在高凉山下(今高州县长坡镇旧城村)。
今高州县地属合浦郡之高凉县。
元封五年(前106年),改交趾郡为交州。
今高州县地属交州合浦郡高凉县。
建和元年(147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
今高州县地属高兴郡高凉县。
建宁元年(168年),改高兴郡为高凉郡,郡治良德(今高州县东岸镇良德坡旁)。
今高州县地属高凉郡高凉县。
不久郡废。
三国(220~265年)东汉末,魏、蜀、吴三国分立。
今高州县地属吴国。
东汉末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析合浦郡高凉县分置高凉郡(治所今恩平北)和高兴郡(治所今阳江西)。
高州市南部时属高兴郡,北部属苍梧郡端溪县。
黄武五年(226年),把交州东部分出另置广州(不久又撤销)。
高州木偶戏

高州简介
•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接 电白南踞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 云开大山,扼粤桂6县市要冲。全市总 面积3276平方公里,辖27个镇、6个街 道办事处。1993年6月撤县设市以来, 先后荣膺“中国百佳县(市)”、“ 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中国明星市(县)”等称号。
• 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 失传的危险。社会转型,强势经济 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 向转变,观众剧减使高州木偶戏生 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 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 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 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发展出路
• 1.政策保护不可缺少 • 2乡村戏班要与时俱进,推陈 出新 • 3力创“时代新经典”
• 高州木偶戏,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每 一年年例,都少不了木偶戏,而做木偶戏的地方一般在 庙门前,因为,戏主要是做给菩萨看的,在该地区做年 例前几天,木偶戏班就会“驻扎”在地方的庙前,每晚 唱通宵,在戏棚的顶上常常会装一个喇叭,那喇叭不停 地三百六十度旋转,因而全村人都能听到远在庙门前的 唱戏。它一般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 身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 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 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 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 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
放映结束 ,谢谢观看
高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 1400多年历史 ,文物古迹众 多,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 的宝光塔,有种植于明朝、 全国独一无二能结果的缅茄 树,有冼太庙、观山寺等庙 宇庵群,有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古电白郡遗址、南朝女 英雄冼夫人扎营的高凉岭,
我的家乡 高州 PPT 介绍

高州城冼太庙:位于文明路,始建于明嘉靖十四 高州城冼太庙 年(1535年),庙分三进格局,进深49.96米,面 阔9.5米,正殿为楼阁式建筑,前殿南面有石船, 左侧有炼丹炉。包括三祠(潘仙祠、昭忠祠、冯公 祠),浑成一体,统称冼太庙。冼夫人史称谯国夫 人,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功绩卓著, 被誉为“女中奇男子,千古推第一”的巾帼英雄。 江泽民2000年春节期间曾来此参观,称冼夫人为 维护中国统一的民族英雄,盛赞冼夫人维护国家统 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 学习的楷模”。冼夫人被尊为“岭南圣母”,周恩 来总理曾赞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边幅有限, 我就暂且介绍那么多啦, 谢谢观看。 石化专10-1 黄延丽
高州三塔
高州三塔为艮塔、文光塔、宝光塔。 艮塔、文光乃清时建造,文光塔又称文笔塔,相传 高州读书人多出秀才是因为有文光塔(笔)、学砚 塘(砚、墨)以及笔架山(笔架)这“文房三宝”。 宝光塔建于明朝万历。塔高65.805米, 为全国第二 高塔。塔身双层,浮图九级。熠熠闪光,别具特色。 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公元 1993年由高州政府再次重修,塔貌焕然一新。
我的家乡—高州
高州市,位于粤西南部,东近南海,南踞 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云开大山,扼 粤桂六县市要冲,是广东省省辖茂名市其 中的一个县级市。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自古以来 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 粤西重镇。
我简略介绍一 下高州出名 的东西,
那就是很 多很多的旅秦朝末期就有荔枝生 产。其柏桥村有个贡园,树龄多在500年以上,被誉为"荔 枝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以 荔枝为龙头的“三高”农业,全镇荔枝总面积达0.41万 公顷,荔枝的品种、质量、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乡镇之冠, 被誉为“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荔枝品种齐全,有白糖 罂、白腊、黑叶、桂味、糯米糍、妃子笑、三月红等十多 个品种。二月荔花盛开,漫山遍野,粉妆玉砌,驻足于花 径之间,踏春、赏花、尝蜜、迷人春风扑面而来;五、六 月蝉鸣荔熟,这时,漫步荔乡、一边看红荔,一边品尝荔 枝,确为人生一大快事
粤西高州的名人

粤西高州的名人高州是历史悠久岭南古郡,人文底蕴深厚,从古到今,人才辈出。
我们盘点盘点都有哪些有重大贡献重大成绩的人值得我们学习的。
•冼夫人(513~602)俚族人,南北朝高凉郡(今高州长坡)人。
六世纪南方百越女政治家和军事家。
•潘茂名,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
•冯盎(566-646)隋唐著名将领。
•冯媛(668-?)广东历史上第一个女诗人,留有《闺媛诗集》一卷名世。
•高力士(684-762)唐代名宦。
官拜右监门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爵封齐国公。
•杨颐(1824-1899)清同治四年进士,清朝重臣。
著有《观稼堂诗抄》等书。
生平传载《清史稿》。
•周朝勋(1837-1901)清代书法朝元。
•苏三娘,太平天国女将,女军军帅。
其生平事迹入载《中国近现代名人大辞典》等书。
•张锦芳(1854-1921)民国政要,原广东代省长。
著有《荔园诗集》。
•梁华盛(1904-1999)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吉林省政府主席。
•杨永泰(1880-1936年)民国政要。
政学系首脑人物,蒋介石的首席智囊,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卧龙”。
•陈龙韬(1876-1964)同盟会员、孙中山侍从官。
观音山战役功臣。
•老天寿(1882-1966)戏曲改革者,组建光艺粤剧团,南派粤剧艺术代表人物之一。
•谭惠泉(1887-1972)民国政要,同盟会员。
•熊英(1888-1943)民主革命者、诗人。
著有《水鉴楼书稿》传世。
•丁颖(1888-1964)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中国稻作之父。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等农业教育先驱,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
•丁衍庸(1903-1978)画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
世界名画家之一,有“东方马蒂斯”之称。
[12]•陈椿元(1928-1982)书法艺术家。
作品和舒同、刘海粟、李可染、吴作人、沈鹏等家名作并驾齐驱。
•闻山(1927-),原名沈季平,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诗人和书法家。
'高州话'高州方言你知多少

'高州话'高州方言你知多少民生、团聚、快讯。
尽在微博@高凉生活微博:@高凉生活------------------------------------------加入高凉论坛,加入高州市民的生活资讯平台。
在这里,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读者;人们也可以通过在这里发布团聚活动。
在这里,你可以找人一起自驾游,一起聚餐,一起打球,一起做任何你不想一个人做的事情。
赶紧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属于高州人的手机APP'高凉生活'马上要上线啦!!敬请期待吧!!------------------------------------------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史称潘州,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直到民国初年高州(旧称茂名)一直是粤西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
顾名思义,高州话应该是高州地区使用的方言。
但事实上,高州方言包括高州白话和高州涯话。
高州白话,属于汉藏语系下的汉语族粤语支高阳片,因在市内使用人口多且分布较广,它就是现在要说的高州话。
在高州方言中,使用高州话的人口占了绝大多数,约110万,涯话、黎话只占很小一部分,约40多万。
很多时候,人们会误认为高州方言指的就是高州话。
历史由来高州话是古粤语之一,与广府话(广州话)同宗同源,秦朝时期和南越王赵佗时期,大量中原逃往广东,不少中原人散发到了高州一带,南越王赵佗称王时期,将高凉赐给冼氏,冼氏带领将士大举进入高凉,在俚人文化中原文化的碰撞下,赵佗与俚族进行了惨烈的战争,大量俚人逃亡海南,留下的俚人逐步被汉化。
中原移民、高州原始部落和俚人在共同生活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州白话的雏形。
梁朝末年,天下大乱,冼夫人与丈夫冯宝为保岭南安宁,领兵平叛乱,岭南夺取得以免除战乱之苦,岭南首领共奉冯冼为主,尊称冼夫人为“岭南圣母”,也使得冼夫人所辖高凉成为了众人躲避战争之地。
冼夫人一生征战沙场,所到之处都有不少追随者加入冼家军队,加上冼夫人多次领兵平定广州叛乱,使得高凉与广州交流更加紧密,广州历史上的多次叛乱,也使众多人口逃避到高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州市简介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80万亩,现有人口160万,辖23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
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高州城,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历代州、郡、路、府、道、专区的治所,曾是粤西的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高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其中高岭土的蕴藏量多达7000多万吨,其数量和质量居广东省首位,花岗岩总储量达20亿立方米以上。
水电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达9万多千瓦。
高州作为文化古郡,人才辈出,文化遗产丰厚。
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唐代名宦高力士、新中国首任中国农科院院长丁颖,以及著名画家丁衍镛等均为高州人。
境内有文化遗址250多处,其中宝光塔为明代全国第二高塔,潘仙祠、观山寺、冼太庙、贡泉等古迹闻名遐迩。
改革开放以来,高州市坚持走"农业起步,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路子,使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曾获"全国首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百强县(市)"、"全国第四届猪牛羊肉总产量百强县(市)"、"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百强县(市)"、"全国邮电百强县(市)"、"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市(县)"等13项国家级殊荣。
农业总产值连续8年名列广东省各县(市)第一,山地亩产值居全国之冠,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赞誉为广东省"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
2000年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临高州视察,在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对该市农业综合开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亲笔为该市题词"搞好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勉励该市人民"继续作出新的成绩"。
江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给该市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形成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近两年来,高州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高州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8.6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下同)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41.8亿元,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2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8亿元。
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1160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530元,分别增长9.8%和4.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4亿元,增长8.6%。
全市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三高"农业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高州市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实行品种名优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大力发展以水果为龙头的"高产、高质、高效"农业。
一是品种名优化。
荔枝以荣获"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的白糖罂、白蜡、黑叶和桂味荔枝为主。
2000年2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根子镇观荔亭前手植的"中华红"荔枝树,就是从荣获广东省早熟优质第一名的"白糖罂"荔枝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种;龙眼以荣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质奖"的储良龙眼和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的石硖、双 木龙眼为主;香蕉以荣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香蕉类第一名)"的遁地雷香蕉为主,全市荔枝、龙眼、香蕉名优品种种植率达95%以上。
二是布局区域化。
该市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
先后建成了东部4.5万公顷的荔枝生产基地,西部3.2万公顷的龙眼生产基地,中部1.8万公顷的香蕉生产基地,北部1万公顷的黄榄生产基地。
三是生产标准化。
高州市严格按照作物的种植规程,对荔枝、龙眼、香蕉等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水果优质、安全无公害,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命名为"国家级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国家级龙眼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白糖罂牌"荔枝、"马头牌"储良龙眼、"长恒牌"香蕉等一批名优水果被中国绿色食品开发中心认证为无公害的A级绿色食品。
这样,全市先后建成了水果、蔬菜、粮食、淡水鱼、肉蛋鸡、生猪等10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其中以荔枝、龙眼、香蕉、甘榄为主的水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1.5万公顷,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
二、工业稳步增长。
高州市进一步强化"工业立市"思想,确立"建园区、办民营、引外资、兴科技、舞龙头、创特色"的"十八字"工业发展新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工业稳步增长。
形成了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力、煤炭、电子、矿产开采及食品加工等十大工业体系和果菜食品加工系列、橡胶制品系列、皮革制品系列、竹制品系列等工业产品系列。
去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96.7亿元。
其中皮手套出口创汇2.4亿美元,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一半。
民营企业不断兴起,新办民营企业198家,新增工业产值6.8亿元。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一是积极搞活农产品流通。
大力引导农民、外地客商和个体商业户参与流通,通过国有、集体、联合体、个体"四轮齐转",地方军(本地购销商)、远征军(本地到外地推销商)、外援军(外地购销商)"三军联动",积极搞活流通。
全市建立起一个由1000多个代购商,下联数以万计的小商贩,上联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3万多人的购销网络。
二是建设一批大商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全市拥有5家大型商场、50多个总面积18万平方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0多个沿公路设立的产区购销站(点)。
三是深化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商业,促进市场繁荣。
去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亿元。
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高州市着力营造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冼太庙、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电白郡城遗址、南朝女英雄冼太夫人安营扎寨的高凉岭,及有"百鸟浮泽国"美誉的高州水库、根子"观荔亭"、荔枝"贡园"等一批旅游景点。
前来参观旅游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四、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高州市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扩改境内的国道、省道的基础上,又开通了东部"荔枝路"和西部"龙眼路"。
公路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18公里,公路密度为63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市各镇基本实现通二级公路,各村委会实现通上等级公路。
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0.8万线,城乡全部通电话,建成数字移动通信基地站35个,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市城乡每个角落,市区开通移动电话(小灵通)。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近年来,高州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市新建了图书馆、电视发射塔、电影院等一批文化娱乐设施,各镇(街道)都建立了文化站。
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城乡节日文艺活动丰富多采。
广播电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被定为粤西地区唯一一个"全国文化先进县"试点。
二是科技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近几年,全市投入大量资金,新办学校11所,新建一批教学楼,中小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全市先后有7所中小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
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去年全市高考上省专线以上11656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居茂名市各县(市、区)之首。
市、镇、村、自然村四级科普网络健全,还拥有民间专业技术研究会336个。
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7016人,其中高级职称328人,中级职称4754人,初级职称11934人。
三是卫生事业蒸蒸日上。
全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深入开展,医疗、卫生、防疫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市人民医院还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
四是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
全市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向上级输送了不少优秀体育人才,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和"全国田径之乡"称号。
分界镇简介:分界镇地处高州市东南部,全镇总面积60.6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是全省268个中心镇之一,是茂名市荔枝主要生产示范基地,是中国金牌龙眼——储良龙眼的故乡。
近年来,该镇全面实施“工业滚动、农业翻动、集镇驱动、商贸促动”四轮齐转的经济发展战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2.31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8.8亿元,增长了7 9/6。
“三高”农业稳步发展。
全镇有荔枝4。
5万亩,储良龙眼1.3万亩年种植北运菜1.5万亩,红烟8000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946元。
工业发展呈现好势头。
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5.12亿元。
全镇进一步强化“兴工强”思想,确立了“立足优势,多轮驱动,稳步发展”的方针,启“回归、筑巢、领雁”三大工程,力促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协同发展。
2004年全镇先后引进外资、民资2000多万元,新办企业4家,形成了皮革制品、农副产品、木材、高岭土加工、铸铁等系列产品。
集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完成了中心镇的总体规划重新修编和论证工作。
新规划的集镇建设控制区为6平方公里,对集镇旧城区进行了改造,集镇街道全面实现了水泥硬底化,街灯、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建造了占地5500平方米的影剧院和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明珠果菜购销市场,建成了日供水量5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开通了装机容量为6000门的程控电话,农村电话覆盖率100%,广播电视与省、市实现光纤联网。
此外还建设集镇排污工程,建成2座自动冲水式公厕,建好一个占地15亩的垃圾处理场,并成立了镇级环卫站,加强了对集镇“脏、乱、差”的整治,从根本上改变了集镇的面貌,大大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