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课件
骨盆矫正技术PPT课件

第15页/共38页
骨盆PI矫正
具体步骤: • (1)患者侧卧,矫正师下手由后向前、由下向上赶紧皮肤,推压矫正侧髂后上嵴后下方。
第16页/共38页
骨盆PI矫正
• (2)矫正师以一侧大腿压住患者上方腿部外侧固定,一手放在患者肩部,并略向后向上推压肩部以拉伸脊 柱。
正师以一侧大腿压住患者大腿上方外侧固定。 • 由内向外 • Torque.顺关节面旋转发力。左侧IN,旋转发力;右侧IN,旋转发力。
第21页/共38页
具体步骤: • (1)患者侧卧,矫正师下手由内向外赶紧皮肤,掌根部压置于矫正侧髂后上嵴的内侧。
第22页/共38页
• (2)矫正师以一侧大腿压住患者上方腿部外侧固定,一手放在患者肩部,并略向后向上推压肩部以拉伸脊 柱。
第29页/共38页
• 编码:PIEX • P.P.侧卧位,患侧朝上 • D.S.矫正床的侧方,面对患者。 • C.P.接触点:矫正师下手的豆状骨。手指方向:指向对侧髂嵴 • 髂后上嵴外下方 • Stab.矫正师上手放在患者肩部,并略向后向上推压肩部以拉伸脊柱,矫
正师以一侧大腿压住患者大腿上方外侧固定。 • 由后向前,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 Torque.旋转发力。左侧PIEX,顺时针旋转发力;右侧PIEX,逆时针旋
• (3)矫正手由后向前发力,完成矫正。
第20页/共38页
骨盆IN矫正 • 编码:IN • P.P.侧卧位,患侧朝上 • D.S.矫正床的侧方,面对患者。 • C.H矫正手:矫正师下手 • C.P.接触点:下手的豆状骨。 • 髂后上嵴内侧缘 • Stab.矫正师上手放在患者肩部,并略向后向上推压肩部以拉伸脊柱,矫
9种骨盆复位手法,带你掌握如何在日常调理中进行骨盆复位

9种骨盆复位手法,带你掌握如何在日常调理中进行骨盆复位骶髂关节呈耳状面,周围有较稳固的韧带连接,属微动关节,一般比较稳固,不易发生错位;但有严重外伤史的顽固性腰痛患者也可发生错位,应重视骶髂关节的检查,以防漏诊。
产妇怀孕多致骨盆韧带松弛,也较易患骶髂关节错位或骨盆倾斜。
且骨盆倾斜常与髋关节损伤或错位有关。
因此,整复骶髂部时,应注意对髋关节进行整复,以便更有效地矫正骨盆的倾斜。
常用的骶髂部复位手法举例下。
一、摇正骨盆法多用于腰椎下段和骶椎的错动者。
患者仰卧,膝、髋二关节屈曲,双膝、双踝并拢、对齐,或双膝并拢对齐,双踝交叉。
若医生站其左侧方,则右前臂、手掌横压以扶住其双膝处,左手掌、臂部持握,以稳定住双踝;接着,使其尽力屈曲膝、髋二关节,并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被动旋转运动。
当旋转至左侧方或右侧方时,则尽力使臀部抬起,这就需要加大右手、臂按压膝部的力度以及左手臂向左侧斜上方或右侧斜上方推动踝部的作用力,从而使力度可以直接传达至腰、骶关节处。
如此反复向左或向右旋转6~9次。
二、分压骨盆法1、仰卧分压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略分开,术者(或助手)左手按于对侧髂骨部,右手按压本侧髂骨,由轻至重渐次加力按压。
2、侧卧按压法:患者取侧卧位,将髋膝微屈,术者站其背侧床边,双肘按压其髂骨部。
然后患者仰卧,按上述1的方法分压骨盆。
再交换侧卧,用肘按压,如此交替进行2~3次。
三、扳按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错位者。
患者侧卧位,贴床一侧,下肢屈髋屈膝,离床一侧下肢向后伸直,术者立于其后,一手抓扶其髂前上棘部,另一手掌根按于其骶椎中部,嘱患者放松腰臀部,术者用爆发力,双手同时一推一拉进行扳按,重复2~4次。
若为双侧骶髂关节错位,另侧亦可以同样手法治疗。
上法亦可于俯卧位进行。
四、提臀撞正法适宜于骶椎向后错位者。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并拢伸直,术者站立于其足部床上,双手同时握住其双踝部,将其双髋屈曲90°从床上提起,使其臀部离床约10cm,急速放下,使骶椎在床上发生撞击。
新版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

第40届新版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李建民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北京李建民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概论一、起源与发展1、少林拳法整复术(武术与中医整合)----------- 大野秀一(日本)2、日式骨盆矫正压揉法(中、日、西方精华整合)----- ---- 西元寺正幸(日本)3、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西医骨科与中医针灸按摩整合)------- 宣蛰人(中国)4、西方现代临床按摩法(瑞典)(东西方自然疗法整合)-- 克莱(美) 庞兹(美)5、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古今中外各门派诊疗整合)------- 李建民(中国)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是中国版的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学术名称为“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
它是历代医者智慧的结晶,是集千百年医学文化之精华,将古今中外医学相关理论整合的新概念手法。
此手法结合了21世纪全新理念,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最新产物,是医学进步的宝贵财富。
它的历史传奇和神奇效果,正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该方法起源于中国,辗转日本后又回到中国,如今又升华于中国。
它给我们一份骄傲,同时也使我们感觉到一份责任。
由衷地希望,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能给每一位学习者点滴启迪,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共尽当代人的责任。
二、五环五线骨膜压揉法的含义多少年来,中医按摩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位指导临床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让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直观化,走出中医理论难学、难懂、抽象、模糊和黑匣子的误区。
树立“解剖学与诊断学结合,解剖学与治疗学结合”的全新理念。
用现代技术和眼光去解读中医。
传统的穴位治疗与现代的非穴位治疗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产物。
学习国外医术,并非离经叛道,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鸿扬祖国医学。
为便于学习者对人体肌肉起止点易损伤、易发病部位的理解和记忆,把人体躯体五个横截面骨骼肌附着处称为五环,使复杂的解剖简单化。
躯体五环1、一环------- 头颈结合部水平线;2、二环------- 肩胛骨、锁骨水平线;3、三环--------剑突和肋弓软骨水平线;4、四环--------骨盆上口水平线;5、五环--------骨盆下口水平线并分为内外五环。
骨盆矫正压揉法幻灯片(论坛版)-所有幻灯片

骨盆矫正压揉法幻灯片(论坛版)-所有幻灯片
作者:李建民发布时间:2005-12-9阅读:16074如下是所有幻灯片,点击此处,按单张查看所有幻灯片
1 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
2 简介
3 骨盆矫正压揉法的病因全新理念——骨盆移位
4 骨盆移位的原因
5 骨盆移位导致脊柱的改变
6 骨盆移位继发全身关节的移位
7 骨盆移位导致的疾病
8 骨盆移位的诊断
9 骨盆矫正压揉法的操作和治疗特点
10 标志图
11 总结展望
12 感谢
13 骨盆矫正压揉法教学资格认定证(联系方式)
14 诊断:面部表现
15 诊断:俯卧位1
16 诊断:俯卧位2
17 诊断:俯卧位3
18 诊断:仰卧位
19 诊断:坐姿
20 诊断:站姿
21 诊断:手指姿势
22 诊断:脚趾表现
23 诊断:手体前屈。
腰椎正骨手法ppt课件

痛区手法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的或镇静的手
法。放松、镇痛的手法:抚摩、揉捏、按压、震颤、
叩打等。
例如:颈椎病引起头昏头痛者,在颈部正骨推拿后,患者仰卧, 术者抚摩前额,指揉头部痛区,点按印堂、攒(cuán)竹、 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位,指扣及掌震头部结束治疗。
腰椎正骨手法
正骨推拿法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放松手法(掌揉、拇指揉法) 第二步正骨手法 (坐式旋转摇搬法)
第三步强壮手法(捏拿、弹拨、拍打、点穴法)
第四步痛区手法
痛区手法
推拿的传统手法,即在疼痛麻木的局部施以手法, 在脊椎综合征的治疗中,由于病变主要在脊椎部,而四
肢、头部、肩部、胸腹部疼痛麻木区,是神经、血管继
对内脏功能障碍者,痛区手法应根据内脏功能而定
属兴奋过度者用镇静手法:如心律失常、哮喘、腹泻、消化 性溃疡等,可在胸部、腹部用抚摩法和按痛点法,配远端点 穴法,如内关、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等。 对功能低下者:如消化不良、支气管扩张症、内脏下垂等病
症,可用兴奋、强壮手法,如提拿肩井穴,重力(三指或五
小结
正骨推拿疗法的要领在正骨,其他手法 可随症状变通选用,在时间分配上,正骨手 法是短而快速的。揉法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 中,第一步以揉法为主,各部中重手法后都 用揉法予以调理为宜。
指点叩法)点腰背部俞穴,拍打胸部及双手重叠揉按腹部,
拇指推关元、气海穴等。 总之,痛区手法作为治疗后的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在时间 安排上,一般2~钟即可。
正骨手法(坐式旋转摇搬法)
适用于: 左右旋转式腰椎后关节错位者 胸腰椎其他错位类型辅助手法
以L3棘突偏左,L4棘突偏右为例:
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

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概论一、起源与发展1、少林拳法整复术(武术与中医整合)----------- 大野秀一(日本)2、日式骨盆矫正压揉法(中、日、西方精华整合)----- ---- 西元寺正幸(日本)3、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西医骨科与中医针灸按摩整合)------- 宣蛰人(中国)4、西方现代临床按摩法(瑞典)(东西方自然疗法整合)-- 克莱(美) 庞兹(美)5、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古今中外各门派诊疗整合)------- 李建民(中国)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是中国版的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学术名称为“五环五线骨膜压揉矫正法”。
它是历代医者智慧的结晶,是集千百年医学文化之精华,将古今中外医学相关理论整合的新概念手法。
此手法结合了21世纪全新理念,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最新产物,是医学进步的宝贵财富。
它的历史传奇和神奇效果,正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该方法起源于中国,辗转日本后又回到中国,如今又升华于中国。
它给我们一份骄傲,同时也使我们感觉到一份责任。
由衷地希望,李建民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能给每一位学习者点滴启迪,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共尽当代人的责任。
二、五环五线骨膜压揉法的含义多少年来,中医按摩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位指导临床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让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直观化,走出中医理论难学、难懂、抽象、模糊和黑匣子的误区。
树立“解剖学与诊断学结合,解剖学与治疗学结合”的全新理念。
用现代技术和眼光去解读中医。
传统的穴位治疗与现代的非穴位治疗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产物。
学习国外医术,并非离经叛道,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鸿扬祖国医学。
为便于学习者对人体肌肉起止点易损伤、易发病部位的理解和记忆,把人体躯体五个横截面骨骼肌附着处称为五环,使复杂的解剖简单化。
躯体五环1、一环------- 头颈结合部水平线;2、二环------- 肩胛骨、锁骨水平线;3、三环--------剑突和肋弓软骨水平线;4、四环--------骨盆上口水平线;5、五环--------骨盆下口水平线并分为内外五环。
中医正骨手法技能PPT精选课件

祝各位同仁工作顺利
谢谢!
64
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骨折断端 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经紧密吻合。
39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40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
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 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 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 端紧密嵌擦,复位更加稳定。
41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42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该手法仅适合于横断或 锯齿样骨折。大斜型、螺 旋型或粉碎型骨折采用此 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和 不稳定。
43
44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注意:使用该法前,术者必须肯定骨折断端 已经有了大部分的接触,使用该法可以起到 矫正残余移位,增加断端进一步稳定的作用。 施法时力量一定要适当,力量太大可以造成 骨折的再移位。
30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 位。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 角得以纠正后进行。
“提、端” —— 上提、端起 “按、挤“ —— 按下、挤进
31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 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 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 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片所显 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里构成一个骨 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 的治疗效果。
13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要领:
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两头相对。 动手之前多观察(伤部特征,X线特征); 操作之中多思考(考虑步骤,随机应变)。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PPT课件

损伤病理:头颈屈伸运动是靠颈前的斜角肌(屈)和颈后头颈夹肌、 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长期低头或半低头工作,如阅 读、书写、司机、电脑、财会、缝纫工、车床工等工种,容易导致伸 肌群劳损。特别是项韧带。该韧带是颈部最坚韧的骨骼肌韧带,深埋 于所有颈椎叉状棘突中,起到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椎正常向前弯曲 的曲度以及各颈椎中轴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劳损,肌力下降,颈椎 骨失去中心维系力,产生旋转、侧弯、出现颈曲紊乱,而致颈椎病。 防治机制: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 练功方式: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 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 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 复10~20次。 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
损伤病理: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胸腰部是脊 柱运动的枢纽,因此运动胸廓可带动腰椎。 其运动力主要是背阔肌和腰骶棘肌,这二 组肌肉可因长期坐位(如司机、办公室工 作等)而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胸腰椎 关节紊乱,产生腰背痛。 防治机制:双手抱腰背部,以稳定二组肌 肉,转动胸廓,使之肌力协调平衡,久坐 充血可消散,损伤可恢复。 练功方式: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 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10~20 次。 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 转。
第二式;抱头侧颈式 第三式:抱头屈曲式 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 第五式:左右开弓式
第六式:双胛合拢式
第七式:抱肩转胸式 第八式:抱背转胸式
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
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 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
第九式:摸膝转胸式
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
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及头 颈夹肌、肩胛提肌是维持颈曲、 支撑头颅重力的重要肌力。此 组肌肉因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 继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组 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 施。 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按摩 推拿的方法,可使粘连松解, 缺血者增加血运和肌容积,增 强肌张力。 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双 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 后肌肉,并提拔10~20次。 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不要 拿伤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适安全的疗法
良好的预防保健作用
骨盆矫正压揉法是具有戏剧性效果的方法(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各种症状)
病例720《宣》P1211双手抱头制动,颈肩痛流泪,只能平卧,位位 不到半分钟
施行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手术10天后
骨盆移位的原因
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
五环梯形骨膜压揉
骨盆矫正压揉法的渊源和发展
起源于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少林整复术
与日本浪越指压法和其他日本民间疗法整合 吸纳部分西式手法 西园寺正幸先生博采众家之长,将各国医学文化精心整合,创
立了闻名世界的骨盆矫正压揉法。今天,当起源于古老中国 的骨盆矫正压揉法又回到中国的时候,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学 习掌握和运用,我们感觉更多的是继承和发扬的责任。经过 我近20年的学习和实践,结合21世纪前沿医学《宣蛰人软组 织损伤外科学》理论,将骨盆矫正压揉法再度整合提高升华, 使之拥有了新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加焕然一新。2005年以来 初步普及推广,使本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法又一次受到 国内外同仁的极大关注。
99%的骨盆移位是先天性的:
是胎儿通过患有骨盆移位的母亲的畸形产道时或助产不当所造 成的
后天性骨盆移位:
由于 高处坠地或冲撞等跌扑损伤,使骶骨和尾骨受到重击而造 成(发病率相对较低)。包括下肢的伤残也可造成骨盆移位。
体位性损伤:
由于长期姿势不正确,静力损伤使骨骼肌附着点的末梢神经疼 痛痉挛,或因失治、误治进而继发为孪缩变性,导致骨盆骨连 结力学的失衡
在第三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上,李建民演讲的骨盆矫正压揉法引起了 与会者的极大观注
来自世界各地4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第三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
骨盆矫正压揉法认识篇
骨盆是一个多角形的的结构。是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三 块骨组成。是颈、胸、腰椎共24节椎体的重要基座。 在现实生活中,骨盆完全正常的人,千人难寻其一,这 是事实。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移位。那些表面看来健 康的人其骨盆的位置可能是不正常的。即使他们现在还未出 现任何的不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则逐渐加重,最终必然导致疾病。 在临床中,颈、胸、腰段的疾病常有疗效不佳或效果不 稳,医生们不懈的治疗患部,却乎视了骨盆移位是原发性病 变的重要性,这种本末倒置的治疗,常常使医者陷入尴尬和 困惑。因此,走出传统观念的误区势在必行。
表现为偏食,体重变化大,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伴有前两型的全身 症状
骨盆移位的诊断
1. 面部表现
2. 形体表现
头形不正、一眼就能看出单肩下垂、两臂不等长、水蛇 腰、K型腿、D型腿、O型腿、X型腿、双脚不等大、腰带不呈 水平、斜颈、只能脸朝下或侧卧睡觉、一眼看去就发现走路不 自然,总是同一腿或脚受伤、单侧乳房明显小、有难产史。在 身体上和动作时出现以上特征,就可确定为骨盆移位。
骨盆移位导致脊柱的改变
正常
右侧移位
右侧移位
继发性改变 (水蛇腰)
(卧位)
(站位)
骨盆移位继发全身关节的移位
骨 盆 移 位 脊 椎 骨 移 位 髋 关 节 移 位 肩 关 节 移 位 肘 关 节 移 位 踝 关 节 移 位 腕 关 节 移 位 趾 关 节 移 位 指 关 节 移 位
膝 关 节 移 位
3. 姿势表现
骨盆矫正压揉法的操作
骨盆矫正压揉法的压揉反应
骨盆矫正压揉法的注意事项 禁忌症 手指:拇指螺面、拇指指骨尖、双拇指重叠、2或 2345近心关节、近心指骨 手掌:单掌根、双掌根重叠、腕骨、大或小鱼际 肘、前臂、膝盖
手法特点:环状、梯形、垂直作用于浅层和深层筋膜甚至直达 骨面。小角度快速度等距发力矫正
中医学强调阴阳平衡,西医关注菌群失调。但是力学失 衡导致人体抵抗力减弱而引发疾病却被忽视。骨盆移位后 使脊柱弯曲导致两侧肌力改变。紧张僵硬肌群中的神经、 血管、淋巴等组织间隙变小,发生循环代谢障碍,逐渐影响 脊神经后支甚至前支,继发内科相关症状甚至继发为相关疾 病。既骨盆移位逐渐引起全身动力、静力系统力学失衡, 引起免疫力下降是导致各种疾病的根本病因。 因此,骨盆矫正压揉法既强调矫正移位的骨盆、脊柱和 全身骨骼,同时也强调压揉痉挛或挛缩变性的结缔组织, 两者刚柔相济,是矫正法与压揉法有机的结合。属于传统 医学筋骨并重学说范畴。 矫正特点是小角度,小力度,快速度, 安全轻巧的拔引矫 正移位的骨骼;并充分利用地球的引力,以梯形的垂直重 压,采用患者痛并快乐着的力度,治疗变性的软组织,恢 复人体力学平衡,从而大大提高疗效。同时减少和避免了 对操作医生身体损害。
骨盆矫正压揉法其他特点
系统整体诊疗由点线面体损害引起的复杂性疑难病症例如:
斜颈乳突颞部偏头痛 胸大肌乳房沿腹壁条索至大腿内侧抽跳双侧引起胸痛胸闷呼吸不畅 3211211股内收
从根本上提高自然治愈力的方法,既病因疗法
自然疗法中最理想的方法(现代医学诊疗技术日益发达,患者病情日益复杂,病人数目
骨盆移位向上传导:可继发头痛颈项痛肩痛背痛或放射性臂丛神经 痛。向下传导:可继发臀痛髋痛大腿根或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向前 传导:可继发腹内、胸内病症及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循环、 呼吸、神经、消化、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功能紊乱
骨盆是多病之源,骨盆是健康之源
骨盆矫正压揉法的主要特点
独特之处就是把人体骨盆移位看作是导 致诸多疾病的根本原因。当人体骨盆处于正 常位置时,髂脊连线是水平的,并与脊柱成 直角相交,左右下肢长度相等,肌肉和结缔 组织柔软且富有弹性,各个关节很容易发出 清脆的矫正音。当人体骨盆移位时,可使脊 柱弯曲而压迫神经,结果使肌肉、关节和脏 器发生功能障碍,因而产生各种疾病。
肋小头的各关节也可发生移位
骨盆移位导致的疾病
1. 右侧骨盆移位型(右髋关节紧张型)
表现为副交感神经紧 张,肝脏、胃肠功能低下,消瘦,腹泻,易患妇科 疾病等。
2. 左侧骨盆移位型(左髋关节紧张型)
表现为交感神经紧张,心、肺功能低下,肥胖,便秘,易患感冒等
3. 混合型(右侧骨盆移位伴左或右髋关节紧张,左侧骨盆移位 伴右或左髋关节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