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共6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共6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作连词 二、表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①敏而好学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连词 三、表转折关系
(译为“但是”;表转折时,前后一般会出现否定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作连词 四、表承接关系
(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
①扁鹊见蔡桓而旋走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介词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作“把”。

eg: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介词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eg: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
④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译作“按照”或不译。
eg:以貌取人 余船以次俱进。
介词
⑤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 译作“在”“从”。
eg: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连词
“以”作为连词时,除“转折”外, 其他的作用与“而”作连词时相同。
回顾一下,“而”作连词时表示的逻辑关系
而作连词意思多, 五六七八真不少。 并列递进和转折, 承接因果和目的。 假设修饰别忘记, 偶尔通假译作你。
eg:险以远,则至者少。
樊哙侧其盾以撞。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木欣欣以向荣
“修饰”实则为状语, 与“承接”的区别:看两个动作是否先后发生。
记忆口诀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和“从”。 用作连词如同“而”, 除了“转折”余照搬。

中考第一轮复习_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_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八)文言虚词“然”
1、 “然”主要用作形容词词尾,是“… …的样子”的意思,同 其他词素组成形容词。如: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杂然相许。
2、可以作指示代词,译成“这样、那样”。如:虽然,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 河东凶亦然。 3、作动词,可以译成“是的、对的、认为… …是对的”。如:
请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1.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的意思) 2.然得腊之以为饵 (介词,“把”的意思)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连词,“而”的意思) 4.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根据” 的意思)
请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5.以塞忠谏之路 (连词,“以致”)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作连词,“因为” 的意思) 7.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介词,拿) 8.所以动心忍性 (介词,“用”的意思) 9.夫不能以游堕(huī)事 (因为)
(二)、文言虚词“其”
1、作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她”或“他们、它们、她们”“他 他们的”。
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作指示代词。可以译成“这、这些、那、那些”或“其中、其 中的”。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那)
3、作副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译为“恐怕、 大概、难道、可要”等。
2、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如: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3.作动词,相当于“到、往… …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5.表示语气停顿或音节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或作助词,无实义。 如:公将鼓之。 顷之。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
2023/12/26
而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 表转折
(1)先天下之忧而忧( 表修饰 ) (2)溪深而鱼肥( 表并列 ) (3)温故而知新( 表顺接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 ) (5)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6)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 (7)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8)委而去之( 表顺接 ) (9)得之心而寓之酒( 表并列 ) (10) 2023/12/26 执策而临之( 表修饰 )
• 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 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
• C.方虚骄而恃气 今齐地方千里
• D.素湍绿潭
吴玠素服飞
2023/12/26
中考例题分析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一、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 “用、拿、把、按照”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人多以书假余(把) 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2023/12/26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可以一战(凭、靠) ②以君之力(凭、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 为“因为”
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2023/12/26
三、用作动词
• 动词(主语+之+宾语) 可译为:去、往。
例: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去,往 ) ②当之郡( 去,往 )
2023/12/26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 “的”;作动词“去、往”;作助词 可不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义,取消独立 性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共23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共23张PPT)

动词,认为 因为
4.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5.徐以勺酌油沥之。《论语·子张》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6.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连词,因为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介词,凭借,依靠
8.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 《诫子书》
连词,表目的,来
焉 (一)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
二、连词 1.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
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如:①陛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三、动词
“以”“以为”“以……为……”:“认为”“用……作……”“把…… 当作……”等。
初中文言文 常见虚词的用法
虚词: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 能意义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 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 能重叠的特点。
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 焉,也,以,于,则,者,之
1之 2而 3以 4焉 5乃 6于
7其 8为
之 (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
2.皆以美于徐公。《爱莲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曲肱而枕之。
《<论语>十二章》
(二)补足音节,组成复合词。
1、词尾“而”与时间副词组合成“已而”、“俄而”、 “既而”等词,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过了 一会儿”等。 如: 俄而雪骤。《咏雪》 2、“而”与“已”组合,用于句末,相当于语气词“耳”, 可译作“罢了”

中考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18张)

中考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18张)


1
汝其勿悲
其:表示推测语气, 有时也可表示希望、劝告等
2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也:表示停顿,舒缓语 气 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兮:主要用在楚辞中,相当于“啊” 也是用来舒缓语气的
句末语气词 也、矣、焉、耳、乎、与(欤)、
邪(耶)、哉、夫
例句
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矣 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释义
表肯定语气。 “就是” 表事情完成、结 束 “了” 表示强调
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耳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表示范围“只不 过”
疑问语气词
例句
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释义
“吗、呢”
与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吗、呢” 欤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耶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吗、呢” 邪
感叹语气词
“彼”有时也是人称代词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 译:他跟他年纪差不多
三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吾与徐公孰美 豫州今欲何至
孰:哪一个,哪一样 孰与:与……比,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何:什么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胡:什么,为什么
四不定代词
或、莫
不定代词 例句 不定代词释义

(表肯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有的人、有的 泰山,或轻于鸿毛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 有时 或没

(表否定)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 没有谁 震失色。
五特殊代词
者、所
特殊代词 例句 特殊代词释 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的人 虽欲言,无可进者 ……的事

用叶者,取叶初张足时

课内重点文言虚词梳理++++课件(共2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内重点文言虚词梳理++++课件(共2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其真无马邪 (《马说》)
副词 表祈使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连词 表示选择,“或者”“还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词性 副词 于是,便
用法


却,竟然,反而
判断 是,就是 词
例子
乃大惊(《桃花源记》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①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②蒙辞以军中多 务 (《孙权劝学》) ③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④以光先帝遗德(《出 师表) ⑤受命以来(《出师表》) ⑥以君之力 (《愚公移山》)
凭借,依靠 用来,来 从, 因为,由于 用,拿 认为
词性 词缀

连词
用法
例子
用于表时间的副词之后,不译 表并列,相当于“和”“与”
过了几年,繁阳的一个孩子在湖边放牛,(看到)有青色的光亮像 雾霭似的从草丛中升起,一看,是一颗珠子,便装在匣子里来献给了 共王。(共王)履行诺言,就赐予了他邑地。
君子说:“仲尼已经死了, 他如同照亮马车的珠子一样的思想失传 有两千年了。追求他的(思想的)人不只一代一人,但没有获得其真谛。 一旦(真谛)由放牛的人掌握了,能因为他低贱而忽略他掌握的真谛吗?”
表假设,即使
负以楚随共,王时有的出照玩乘之之。珠游,于爱云之梦甚之,泽代函,“以珠失金”焉检。,共命王左不右悦,
下令国中日:”“有获吾珠者,予以万家之邑。”楚国臣
无视大之更小,数却,珠年咸也,索,繁珠椟阳。以用之简献来子茅共牧淘王犊土。于,不泽哄食,哄言用有然,气三乃青月赐荧,之起竟邑便菅不。,中得就,。
俄而雪骤(《咏雪》) 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2021年中考文言文常见虚词整理--课件(共72张ppt)

2021年中考文言文常见虚词整理--课件(共72张ppt)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
常见文言虚词——乃
乃重修岳阳楼。
二、连 词
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乃入吴寻二陆。
常见文言虚词——乃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代 词
译为“你,你的”。
常见文言虚词——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一、介 词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二、动 词
孰为汝多知乎!
(5)认为
常见文言虚词——为
二、动 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常见文言虚词——者
一、结构 助词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 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译作“替”“给”
常见文言虚词——为
一、介 词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译作“替”“给”
常见文言虚词——为
一、介 词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译作“为着”“为了”
常见文言虚词——为
二、动 词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1)做、干
常见文言虚词——为
二、动 词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2)发明,制作,制造
常见文言虚词——为
二、动 词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3)当作、作为
常见文言虚词——为
二、动 词

【中考语文】初三中考复习课件:阶段重点虚词典型用法(共24张PPT)

【中考语文】初三中考复习课件:阶段重点虚词典型用法(共24张PPT)

《公输》
或凭借, 可译为“用 《生于忧
所以动心忍 什么方法”“用这 患,死于安 性 些来”。 乐》
与“为”相呼应,构 而二虫尽 成“为„„所„„” 【所】 为所吞 结构,表被动。可译 为“被„„吞掉”。 寻向所志 用作名词,意思是 “地方”“处所”。 《桃花源 记》 《童趣》
温故而知新 【故】 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
公将鼓之 【之】 辍耕之垄上
助词,用于凑足音 节,无实意,不译。
《曹刿论 战》
动词, 作谓语, 译为: 《陈涉世 去,往。 家》
何以战 策之不以其道 【以】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以中有足乐者
凭,靠。 《曹刿论战》 根据。 《马说》 《岳阳楼记》 因为。 《送东阳马生 序》
属予作文以记 之 【以】 恐托付不效, 以 伤先帝之明
旧的知识。 原因,缘故。 所以,因此。
《论语》 《曹刿论战》 《生于忧患, 死 于安乐》
且焉置土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疑问代词,可译为 “哪里”。
《愚公移 山》
【焉】
寒暑易节, 句末语气词, 相当于 《愚公移 始一反焉 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 “啊”。 表示疑问,“哪 里”。 山》 《湖心亭 看雪》
见贤思齐焉 补齐音节,无义。 【焉】 夫大国,难 测也,俱有 伏焉 感叹语气词,译为 “啊”。
用在“如„„ 【其】 何”前面, 加强 副词,表反问语 《愚公移 反问语气: 其如 气,又。 土石何? 山》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于】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表示处所, 译为“在, 《出师表》 从”。 表示处所, 译为 “到”。 《愚公移 山》
所欲有甚于 放在形容词之后, 表 生者,故不 示比较, 一般可译为 【于】 为苟得也 “比”。 告之于帝 表示对象,译为 “对,对于,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而的用法练习:写出下列而的用法
1.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介词 在
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介词 对于
3. 其一犬坐于前
介词 在
4. 闻之于宋君
介词 被
5.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介词 在
6. 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介词 对于
7.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
介词 在
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 ,遂举以售诸 人。吾今日
5.助词 “的”
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5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
6.代词 指老妪 7.助词 “的”
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 ,徐谓之6曰:“妪之7旧
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 ,对妪焚之8。呼
一、“之”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之的用法练习:写出下列之的用法及意义
1. 下车引之
代词 他,指元方
2. 学而时习之
代词 它,指学过的知识
3. 曲肱而枕之
代词 它,指“肱”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 它,指优点
代词 它,指缺点
5. 夫君子之行
助词 相当于“的”
6. 复投之
代词 它,指骨头
1.代词 指住宅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1。卜吉日入新第,
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2.代听词之指2老,妪曰的:哭声 “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3.助之词3爱“的,” 触于其心欤?吾将4问.代之词4。指老”妪遂与邵推扉
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而、之、于、其、以、为、乃、虽 因、与、乃、且、则、何、所、焉
提示: 1.每个词并没有列出全部用法及词义,只列出了初中阶段出现并常用的用法及词义。 2.对于一些比较模糊、晦涩的例子,不必钻牛角尖,中考考察的都是用法及意义十分鲜明、 确定的例子。 3.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特殊的用法(有些甚至在初中阶段甚至是孤例),要牢记例句,做到一 出现就能明确辨认。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与的用法练习:写出下列与的用法与意义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动词 给予
2. 与儿女讲论文义
介词 对、向、和
3. 陈太丘与友期行
连词 和、同
4. 君与家君期日中
连词 和、同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其的用法练习:写出下列其的用法及意义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它的,指大海的
2.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代词 那(种)
代词 他的,指颜回的
3. 乐亦在其中矣
代词 那
4.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 他们的
5. 屠乃奔倚其下
代词 它的,指柴草堆
6. 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
7. 及其家穿井

他的,指丁氏
8.其人曰:“奈地坏何?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六、“以”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其子,命翌日 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
8.代词 指“屋券”
二、“而”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而的用法练习:写出下列而的用法
1.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 表转折
2. 学而时习之
连词 表顺承
3. 三十而立
连词 表顺承
4. 学而不思则罔
连词 表转折
5. 曲肱而枕之
连词 表修饰
6.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连词 表并列
对、向、和
6.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对、向、和
7. 夜与邵步月
介词 对、向、和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五、“于”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7.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 取独,无意义
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助词 补充音节,无意义
9. 又数刀毙之
代词 它,指狼
1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 相当于“的”
11.宋之丁氏
助词 相当于“的”
12.有闻而传之者
代词 指这件事
13.得一人之使
助词 相当于“的”
14.因往晓之
代词 他,指杞国那个人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介词“和”与连词“和”的区别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杀其骑且尽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
B.而复还至其骑中
胡皆引兵而去
C.欲夜取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
D.见匈奴三人,与战
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射
杀胡白马将
辨析连词“与”和介词“与” “与”作连词,解释为“和”时,构成并列短语,依据我们学过的并列短语的性
代词 那(个)
9. 奈何忧其坏
代词 它,指大地
10.问其故居所在
代词 她的,指老妪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四、“与”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 (共27 张PPT)
质,也就意味着“与”前后连接的两词之间是词性相同、地位相等、可以互换 位置。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并列的主语或并列的宾语的情况下。 “与”作介词,解释为“和”时,和后面的名词构成的是介宾短语,如“(鲁肃) 与蒙论议”这一句,主语是鲁肃,谓语是论议,与蒙是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 论议。这种情况与和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是谓语的修饰成分,与主语是不可 同日而语的。所以自然也就不能与主语互换位置。否则,整句话的意思就会 完全发生变化。
7.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连词 表转折
8.家无井而出溉汲
连词 表因果
9. 有闻而传之者
连词 表顺承
10.遂与邵推扉而入
连词 表修饰
11.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
连词 表转折
1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连词 表顺承
三、“其”的意义与 (共27 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