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课程编码学时/学分 26/1.5适用专业机化编写者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系统工程是一门管理学门类的学科基础课,主要讲授提供了系统的思想、观点、方法论和相应的方法。

主要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并能初步运用系统工程的常用模型方法,对某些实际管理系统问题进行分析。

2、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针对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强化系统分析原理,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加强实际训练,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实践及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系统工程(SE)概述●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及应用●系统工程研究对象●系统工程概念与特点重点:系统工程基本概念2、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论●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分析原理及应用重点:系统分析原理及分析3、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常用建模方法重点:系统分析常用建模方法4、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SD)方法●系统仿真概述●系统动力学模型化原理●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分析重点:系统动力学模型化原理5、系统评价方法●系统评价原理●层次分析(AHP)法●模糊综合评判(FCJ)法重点:层次分析(AHP)法6、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概述●风险型决策分析决策树方法重点:决策树方法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系统思考方法的培养;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采用系统化方法学好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代码:INDE2034英文名称:System Engineering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5学期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大纲执笔人:郭镇宁大纲审核人:余雷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到达的水平〕课程性质:系统工程是以实际应用作为目的和特点的一门学科。

它以各类系统为研究对象,为各类系统提供分析、评价、优化及总体运筹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门跨越各专业领域从横向方面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边缘性科学。

它为人们提供了思想方法论和工作方法论。

教学目的:1. 通过介绍一系列实用的系统工程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分析方法、建模、评价及决策方法,理解系统工程解决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及方法;2. 使学生具备自觉利用系统的观点与思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结合行业特点及生产管理实际,使学生树立系统观念,为解决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根底。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开展与应用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一、本章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如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等;二、掌握系统应具备的五个共性即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三、通过这些特征的学习了解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四、掌握系统的分类标准和类型;五、掌握系统思想的含义要点;六、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开展及其方法的特点;七、能运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安全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安全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安全系统工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afety system engineering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教学对象: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

通过课程学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深入地掌握各种系统危险分析方法及其在安全工程的应用,掌握过程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

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内容与任务及其现状与进展;熟练掌握各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其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可靠性工程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掌握对各类重大事故的后果分析、各种安全评价方法;了解掌握科学决策作深入地阐述。

教学内容:第一章安全系统工程概述(1学时)1.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2.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3.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4.人-机-环境系统基本要求:了解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人-机-环境系统的内容。

重点:准确理解系统与系统工程、安全与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和人-机-环境系统等基本概念。

难点:准确理解系统与系统工程、安全与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和人-机-环境系统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危险性预先分析(2学时)1.概述2.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3.危险性识别4.危险性等级5.危险性控制6.分析举例基本要求:了解掌握危险性预先分析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理解掌握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分析掌握危险性的识别原理;理解掌握危险性等级;掌握危险性控制的方法。

重点:准确理解危险性预先分析的含义;分析掌握危险性的识别原理;理解掌握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和确定的方法;掌握危险性控制的方法。

难点:危险性的识别原理;确定危险性等级的方法;危险性控制的方法。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介绍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相关的方法和工具,掌握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在现代管理决策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了解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在管理决策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章: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概述•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在现代管理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线性规划的几何解释;•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线性规划的灵敏性分析。

第三章:整数规划•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模型;•整数规划的单纯形法和分支定界法;•整数规划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四章:多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多目标规划的解法和权衡分析;•多目标规划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章: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决策树和决策分析模型;•决策分析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第六章: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第七章:供应链管理与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供应链优化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八章:项目管理与控制•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项目网络图和关键路径分析;•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课程评估方式•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参考教材•《运筹学导论》•《系统工程导论》•《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案例分析》以上是《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课程代码:030559二、课程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课三、设计周数:2周四、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二)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软件2、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五、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系统工程》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课程之一,为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的能力,提高本课程理论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进行《系统工程》课程学习的同时,应进行课程设计的训练,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2.初步掌握系统工程设计的各主要环节,进行建立指标体系、求解最优解、找出最优方案等基本技术的训练;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内容讲授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系统工程的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采用系统、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用计算机编程,必须按时独立完成,并提交课程论文。

六、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篇论文。

基本内容包括:要求: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确定★1的权重3、编程4、综合评价5、分析评价结果七、指导方式在系统工程课堂上就讲好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利用上机时间介绍软件,讲解使用方法,上机实践.八、课程设计对图纸、编程、设计说明书等具体量化要求使用MATLAB计算软件或SPSS统计软件进行编程,在论文的附件中给出所编写的程序;计算结果在论文中给出。

论文统一用A4纸张打印。

九、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论文进行成绩评定。

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

必要时可进行口试抽查,以确保课程设计的独立完成。

十、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建议教材:徐克绍编.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上海科普出版社.2006年教学参考书:1、谭跃进等编著.系统工程原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2、MBA核心课程编写组.评价与决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3、汪树玉等编著.系统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4、卢纹岱主编.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5、刘卫国等.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2004年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十一、其他本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为: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软件,本课程设计应安排在《应用软件》的第二篇课程讲授之后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为本课程的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系统思想的发展、系统工程的产生及发展、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特性、系统工程的定义及其基本观点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与系统工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了解系统的分类、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了解系统科学体系。

1.系统工程背景介绍、系统工程导论重点介绍系统工程的产生背景,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2.系统及系统工程简介重点介绍系统的定义、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3.系统的概念及特性重点介绍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系统的特点4.系统工程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基本思想重点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以及系统工程在分析、解决问题时的基本思想。

5.系统工程的全体最优观点通过实例重点介绍系统工程基本思想中的全体最优思想6.系统工程的综合性观点通过实例重点介绍系统工程基本思想中的综合性观点7.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思想通过实例重点介绍系统工程基本思想中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观点8.问题导向与反馈机制的系统工程思想通过实例重点介绍系统工程基本思想中的问题导向与反馈机制的观点9.系统工程的发展史及系统工程的应用重点介绍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及系统工程在社会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方法论是整个系统工程课程的核心,本部分重点讲述两种针对不同系统的重要方法论: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工程方法论新探索进行简要的介绍。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系统工程方法论事系统工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总体框架1.系统工程的基本过程系统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与程序2.“阐明问题”阶段重点介绍系统工程基本步骤中的“阐明问题”阶段,及应注意的问题3.“谋划备选方案”重点介绍系统工程基本步骤中的“谋划备选”阶段,及方案的选择方法4.“建模与预计后果”阶段重点介绍系统工程基本步骤中的“建模与预计后果”阶段,及建模的过程与评估的方法5.系统工程分析原理中的“评比备选方案”及“系统工程报告的形成”通过实例,重点介绍系统工程基本步骤中的“屏蔽备选方案”及“系统工程报告的形成”阶段,及屏蔽方案的方法及报告形成过程6.精益思想产生的背景介绍通过精益生产的实例,介绍精益思想的产生背景7.精益思想的本质与特点重点介绍精益思想的实质与基本特点8.精益生产的应用及国内外煤矿推行精益管理的意义与现状重点介绍精益生产在国内外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煤矿业推行精益管理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9.精益化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以及如何在我国煤矿业推行精益化重点介绍精益化相关理论及方法在煤矿行业的具体应用过程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解释结构模型在系统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对象系统抽象为模型,进而进行优化或仿真,这是系统工程的特色。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系统模型的概念和类型、建立系统模型的意义以及系统建模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系统结构分析的作用及描述系统结构的几种表达方式,使学生了解系统建模的目的和各种模型及其特点,弄清楚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思想及步骤。

1.系统结构模型化的基本概念及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重点介绍系统结构模型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基本的表达方式2.建立邻接矩阵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重点介绍建立邻接矩阵的基本过程与方法3.区域划分、级位划分、提取骨架矩阵、绘制多级递阶有向图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重点介绍区域划分、级位划分、提取骨架矩阵、绘制多级递阶有向图的基本过程与方法4.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技术与解释结构模型的概念与特点重点介绍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技术与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与特点5.工程造价管理的背景以及建立相应解释结构模型的过程通过实例,重点介绍工程造价管理的背景以及建立相应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过程6.解释结构模型在选购最满意汽车案例中的应用通过“选购最满意汽车”的案例,重点介绍解释结构模型的具体应用过程第四章状态空间方程了解状态空间方程的基本含义,学会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建立所需的数学模型。

能综合应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典型的系统进行动态分析1.状态空间方程的概念、数学模型建模程序重点介绍状态空间方程的定义、原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2.变量类型及状态空间系统方程中的连续与离散系统建模过程通过实例,重点介绍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建模过程3.差分方程与离散变量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状态空间方程的应用:宏观经济模型重点介绍差分方程与离散变量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状态空间方程在“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应用4.状态方程应用:人口模型通过“人口模型”案例,重点介绍状态空间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过第五章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主要介绍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步骤、静态系统仿真技术——蒙特卡罗法及其应用、动态系统仿真技术——SD(系统动力学)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仿真的概念和实质,掌握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要素。

基本变量和基本思想,了解结构化模型的建模方法,初步应用Vensim_PLE仿真软件。

1.系统仿真的概念、作用及实质重点介绍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原理、仿真的作用及实质2.系统仿真的方法介绍重点介绍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3.系统动力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结构特点重点介绍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对象及结构特点4.系统动力学模型化原理与工作程序重点介绍系统动力学模型化的基本原理与工作程序5.系统动力学模型化过程举例通过实例,重点介绍系统动力学模型化的基本过程与方法6.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分析重点介绍仿真的过程及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分析7.系统动力学案例背景介绍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为案例,介绍案例的背景8.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在分析水资源承载力方面的应用过程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为案例,重点介绍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在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方面的具体应用过程9.通过车——站系统案例背景介绍以“车——站系统”为案例,介绍案例的背景10.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在车——站系统分析中的应用以“车——站系统”为案例,重点介绍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在车——站系统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过程第六章系统评价方法主要介绍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程序以及一些具体系统评价方法,这些系统评价方法包括:关联矩阵法(含古林法)、可能—满意度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评价原理以及一般过程、掌握关联矩阵法等评价方法。

1.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重点介绍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思想2.系统评价的意义及评价程序与方法介绍重点介绍系统评价的意义及评价的基本程序与相关方法3.系统评价方法中的关联矩阵法及具体应用过程通过实例,重点介绍系统评价方法中的关联矩阵法及具体的应用过程4.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中专家法、逐对比较法介绍重点介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中专家法与逐对比较法,及具体的应用过程5.古林法具体应用过程介绍重点介绍古林法的具体应用过程6.各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之间的比较重点介绍专家法、逐对比较法、古林法等各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之间的比较7.确定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法介绍重点介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中的判断矩阵法8.层次分析法AHP及具体应用过程重点介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及具体的应用过程9.关联矩阵法与层次分析法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介绍重点介绍关联矩阵法与层次分析法之间的关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10.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体应用过程通过实例,重点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第七章决策分析方法本部分在对决策概念和类型阐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风险型决策分析和冲突分析。

其中,风险型决策分析包括灵敏度分析、信息价值以及效用理论等内容。

冲突分析包括冲突分析的原理和要素、冲突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冲突分析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决策和决策分析的含义、基本要素及决策过程,掌握单目标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风险决策分析的内容,能够利用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进行分析决策。

1.管理决策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及决策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类型重点介绍管理决策的基本概念、思想、原理及决策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类型2.决策树方法介绍重点介绍决策树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思想3.二级决策过程介绍重点介绍二级决策的基本过程与基本思想4.效用问题重点介绍效用的基本概念5.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具体应用过程通过实例,重点介绍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具体应用过程6.其他相关决策问题重点介绍其他相关决策的基本特点与过程7.多目标决策问题分析通过实例,重点介绍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特点与决策过程8.多方案决策问题分析通过实例,重点介绍多方案决策问题分析的特点与决策过程9.对策论与对抗型决策的概念模型以及冲突分析的一般过程重点介绍对策论与对抗型决策的基本思想、概念模型以及冲突分析的一般过程与程序10.冲突分析的基本要素重点介绍冲突分析的基本构成要素11.冲突分析方法举例及具体分析过程通过实例,重点介绍冲突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过程12.冲突分析稳定性分析中的单方面改进方法重点介绍冲突分析稳定性分析中的单方面改进方法13.稳定性分析的三个基本概念重点介绍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过程14.冲突分析的一般方法重点介绍冲突分析的相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