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课程编码学时/学分 26/1.5适用专业机化编写者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系统工程是一门管理学门类的学科基础课,主要讲授提供了系统的思想、观点、方法论和相应的方法。
主要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并能初步运用系统工程的常用模型方法,对某些实际管理系统问题进行分析。
2、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针对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强化系统分析原理,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加强实际训练,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实践及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系统工程(SE)概述●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及应用●系统工程研究对象●系统工程概念与特点重点:系统工程基本概念2、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论●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分析原理及应用重点:系统分析原理及分析3、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常用建模方法重点:系统分析常用建模方法4、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SD)方法●系统仿真概述●系统动力学模型化原理●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分析重点:系统动力学模型化原理5、系统评价方法●系统评价原理●层次分析(AHP)法●模糊综合评判(FCJ)法重点:层次分析(AHP)法6、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概述●风险型决策分析决策树方法重点:决策树方法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系统思考方法的培养;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采用系统化方法学好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系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思考和解决。
3. 帮助学生了解系统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创新性。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系统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责任感,认识到系统工程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程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系统与系统工程的关系、系统工程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等。
2.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方法,如结构分析、行为分析、决策分析等。
3. 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如模块化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
4. 系统工程应用案例:介绍系统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企业管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
5. 实践项目: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设计,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第二周:系统分析方法(一)第三周:系统分析方法(二)第四周:系统设计方法(一)第五周:系统设计方法(二)第六周:系统工程应用案例及分析第七周:实践项目启动,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主题第八周:实践项目实施,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第九周:实践项目成果展示、评价与总结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课程内容紧密围绕教材中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系统工程知识。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代码:INDE2034英文名称:System Engineering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5学期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大纲执笔人:郭镇宁大纲审核人:余雷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到达的水平〕课程性质:系统工程是以实际应用作为目的和特点的一门学科。
它以各类系统为研究对象,为各类系统提供分析、评价、优化及总体运筹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门跨越各专业领域从横向方面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边缘性科学。
它为人们提供了思想方法论和工作方法论。
教学目的:1. 通过介绍一系列实用的系统工程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分析方法、建模、评价及决策方法,理解系统工程解决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及方法;2. 使学生具备自觉利用系统的观点与思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结合行业特点及生产管理实际,使学生树立系统观念,为解决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根底。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开展与应用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一、本章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如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等;二、掌握系统应具备的五个共性即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三、通过这些特征的学习了解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四、掌握系统的分类标准和类型;五、掌握系统思想的含义要点;六、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开展及其方法的特点;七、能运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系统工程”是工业工程、管理科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提供了系统的思想、观点、方法论和相应的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系统评价;系统决策等。
教学目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使学生具备正确灵活应用系统观和系统工程方法分析处理问题,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参谋能力。
教学任务:传授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等知识;进行系统理论应用和系统工程的建模、仿真、决策分析等方法训练;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研究与应用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综合、灵活、创新性地应用本学科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2.重点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管理系统工程方法论;3.掌握系统工程常用模型和技术的功能、原理、使用条件及初步应用;4.初步了解各类定量系统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作用和相互关系,并了解它们在系统工程的整个工作过程中的用途5.掌握系统评价与决策的原理和典型方法;6.具有初步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分析本学科(专业)领域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5学时)为本课程的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系统思想的发展、系统工程的产生及发展、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特性、系统工程的定义及其基本观点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与系统工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了解系统的分类、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了解系统科学体系。
一、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1.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4.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二、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1.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课程代码:030559二、课程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课三、设计周数:2周四、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二)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软件2、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五、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系统工程》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课程之一,为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的能力,提高本课程理论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进行《系统工程》课程学习的同时,应进行课程设计的训练,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2.初步掌握系统工程设计的各主要环节,进行建立指标体系、求解最优解、找出最优方案等基本技术的训练;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内容讲授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系统工程的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采用系统、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用计算机编程,必须按时独立完成,并提交课程论文。
六、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篇论文。
基本内容包括:要求: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确定★1的权重3、编程4、综合评价5、分析评价结果七、指导方式在系统工程课堂上就讲好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利用上机时间介绍软件,讲解使用方法,上机实践.八、课程设计对图纸、编程、设计说明书等具体量化要求使用MATLAB计算软件或SPSS统计软件进行编程,在论文的附件中给出所编写的程序;计算结果在论文中给出。
论文统一用A4纸张打印。
九、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论文进行成绩评定。
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
必要时可进行口试抽查,以确保课程设计的独立完成。
十、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建议教材:徐克绍编.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上海科普出版社.2006年教学参考书:1、谭跃进等编著.系统工程原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2、MBA核心课程编写组.评价与决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3、汪树玉等编著.系统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4、卢纹岱主编.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5、刘卫国等.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2004年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十一、其他本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为: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软件,本课程设计应安排在《应用软件》的第二篇课程讲授之后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060220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课时:54
开课学期:3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一、课程简介
《系统工程》是淮南师范学院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系统工程是一
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管理科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高度综合
地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现代技术,担负总体协调使命的管理与设计学科。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系统工程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以便适应当前的需要。
本课程教学目标描述以下:
了解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整体情况与发展;
理解系统工程章节内容和知识体系;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从而适应现代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主要内容: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教学要求:对系统工程课程的了解以及对系统工程学科的了解。
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涵盖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向;系统工程的发展简史以及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综合集成方法的掌握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二)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
主要内容: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分析原理、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系统工程方法论,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然后掌握系统分析原理与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最后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重点、难点: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三)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主要内容: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状态空间模型、系统工程模型技术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系统模型与模型化,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的基
本概念,然后重点掌握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以及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相关内容,最后了解状态空间模型。
重点、难点: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四)第四章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仿真概述、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化原理、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分析、DYNAMO函数、ensim_PLE仿真软件使用简介
教学要求:本章是系统工程重要章节,主要介绍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方法,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仿真的相关基本知识点并明白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化原理,然后掌握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分析以及DYNAMO函数,最后能够了解Vensim_PLE仿真软件。
重点、难点: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分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五)第五章系统评价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评价原理、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系统评价方法,首先需要使学生了解系统评价原理,然后需要掌握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重点、难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六)第六章决策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管理决策概述、风险型决策分析、冲突分析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决策分析方法,学生需要了解管理决策的基本知识点,能够掌握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了解冲突分析相关内容。
重点、难点:风险型决策分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七)第七章战略研究与管理
主要内容:战略研究与管理概述、战略研究方法论、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挑战、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战略研究与管理,学生需要了解战略研究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方法论,熟悉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战略研究方法论。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四、课时分配
五、实验教学
1. 实验项目与课时分配
2.实验条件
4.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根据每次实验内容撰写,应具有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实验步骤、分析过程、结论分析等。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2.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43%+实验成绩×27%。
【平时考核方式】
【课程结课考试试题类型】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参考教材:汪应洛: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4版
2.参考书:
1、周华任:系统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2、王众托:系统工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3.相关网络资源链接推荐:
(1)爱课程网:/home/
大纲制订人:王建华
大纲审定人:王建华
制订时间:2017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