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

合集下载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安全为对象、运用系统 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系统规定的功能、运 行周期、资源,评价系统的危险性,优选方案, 控制和预防系统灾害,使系统处于最佳安全状 态的工程技术。 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水电工程施工 安全事故预测及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内容

五 事故树分析应用举例
1. 事件——事故树综合分析示例
2. 优选安全措施方案思路及示例
3. 木工平刨工具伤手事故树分析
第三讲
“四危两控制”安全技 术
1.在此作业系统与环境中,存在什么危险源?——危险 源是事故根源。 2.相对于危险源,存在哪些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 把危险源转化成事故的因素。 3.构成事故的危险途径有哪些?其中什么危险途径最容 易发生? 4.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员容易发生事故?即危 险点分布情况。 5. 在施工作业之前,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可以预 防事故发生?(事先控制) 6.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可以 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与降低事故后果严重度?(过程控制)
例一
土石方开挖作业中危险源与危险因素
(1) 土质边坡开挖作业
危险源:不稳定边坡(滑坡或塌方)
土质边坡开挖作业--危险因素
边坡土质、坡高、坡度 土体下岩层面的倾斜度 土堤(坡)是否筑于古滑坡体上 雨雪、地表水、地下水对边坡的侵蚀 冻融季节的气温 不合理的挖掘方法,如挖掘顺序由下往上,挖成陡坡、 反坡、挖神仙洞等 边坡上方人为增加荷载,如堆放器材、推土机作业等 爆破震动影响 安全防护设施(如挡土墙等)的有效性 人员逗留在边坡下方
一般可以采用编制事故树图法,列举并 分析清危险因素对危险源是如何作用的。事 故树图中的顶上事件就是危险源引发的事故; 而基本事件就是危险因素。土石方开挖作业 危险源及易发事故名称见表土一(1),危险 因素见事故树图土一(1)~(11)。

系统工程与系统分析的关系

系统工程与系统分析的关系
▪ 定义要点:1)出发点;2)内容;3)目的 ▪ SA是SE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和基本方法。
▪ 系统分析与运筹学的关系: ▪ 在50年代是将系统分析与运筹学作对比,认为系统分析是运筹学应用的扩展。 ▪ 系统分析与运筹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运筹学是以专业技术为导向的;而系统分析则是以问题状况
为导向的,重点考虑系统整体结构和动态过程。
案例分析: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系统
分析 范围
经营
生产
分析 要素
经营观念 经营决策 经营方针 经营方法 经营组织 生产观念 生产方式 质量观念
过去情况 面向完成运输计划
事后决策 以成本为中心
执行计划 封闭型
重视生产 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事后检查
情况调查 当前课题
面向满足社会需求 事先分析、确定经营决策目标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 重视运输市场预测 开放型 重视生产和服务 重视运输市场开拓 事前预防
霍尔 三维 结构 示意

时间维(T)
知识维(K)
运筹学 控制论 社会科学 工程技术
……
规划阶段 设计阶段 分析阶段
运筹阶段 实施阶段
运行阶段 更新阶段 摆系方 系 系 方 实 明统案 统 统 案 施 问设综 分 选 决 计 题计合 析 择 定 划 、 最优 化
逻辑维(L)
▪ 1)明确问题:即弄清问题的实质.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希望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并尽可能地收集 和提供解决问题有关的资料印数据(历史的、现状的、发展的)。
▪ 评估与反馈 根据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新的认识,修正问题描述、根底定义及概念模型等。
▪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探寻”
▪ 切克兰德方法论强调从“理想”模式(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中,探寻改善现状的途径, 使决策者满意。

2023年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书目系统科学与工程是以系统思维为核心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综合了管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可以进行管理决策、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等多种应用,所以在考研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多个方面。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2023年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书目。

1. 《系统工程导论》张纪伟这本书是系统工程丛书的一部分,重点介绍了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适合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初学者阅读和研究。

书中详细介绍了系统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基本概念、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内容,是学习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入门书籍。

2. 《系统结构与分析》陈明这本书是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读类教材,重点介绍了系统结构的概念、类型、属性以及分析方法。

在具体内容方面,如何对系统进行分层、分组、联接进行分析、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减小系统成本等,都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3.《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吴志生系统工程是跨学科交叉领域,需要在多个学科中融合知识和方法。

这种综合性比较强的书,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系统工程的应用场景,以及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系统工程与管理方法》赵俊杰这是一本基础性书籍,重点介绍了系统工程概念、方法和工具。

对于考研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习到系统工程建模、仿真、优化方法等,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同时,这本书还涉及到了如何管理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5.《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引论》庄敬佩这本书是系统工程的入门教材,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概念、性质、结构和分析方法。

此外,书中还阐述了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设计和分析系统时采取全局性思考。

在考研过程中,这本书可以让学生对系统科学和工程领域有一个整体性把握,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6. 《系统理论与方法》李竹兵这是一本专业性比较强的教材,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性质、类别、结构、变换、等价性、复杂性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系统工程是一种跨学科的应用技术,它在信息时代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的理论基础对于各行业的应用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一、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系统工程理论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在工程领域应用系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例如数学、信息科学、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等,形成了一个集中和整合各领域知识的综合性理论框架。

自系统工程理论形成以来,它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主要关注系统模型的传统方法和应用。

然而,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系统工程理论逐渐转向对复合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的交互作用、非线性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的研究。

二、应用系统工程的范围在工业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零部件、试验、维护、布局、工厂和生产线前期规划等方面做出优化设计,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它还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软件系统、酒店管理、交通运输、金融、医疗等方面。

以航空观测系统为例,航空观测系统需要在飞机平台上实现多种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收集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可以用于进行地理信息处理,以测量物体的位置、形状、尺寸等信息。

系统工程的理论可以为此类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可以通过静态和动态分析来优化飞机平台、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测量精度。

此外,系统工程也可以优化数据库和算法,以提高地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

又如,在医疗领域,系统工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诊断、治疗和管理患者等方面。

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逐渐转向协同医疗、机器学习、大数据、预测分析等方向。

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三、系统工程的展望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已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当前,系统工程的应用有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普及,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种科学的系统决策方法论管理系统工程方法论及其应用(ppt95)(1)

一种科学的系统决策方法论管理系统工程方法论及其应用(ppt95)(1)

引言: Who/Where
• Who/Where?
Who ——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Where —— 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
引言: How
• How? 建议
注重系统思考 坚持问题导向 采用系统化方法
• 教学参考书:
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第3版),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3.8
一 系统工程概述
的效果,如:人口问题的定量研究及应用(始于 1978年)、2000年中国的研究(1983至1985 年)、全国和地区能源规划(始于1980年)、 全国人才和教育规划(始于1983年)、农业系 统工程(始于1980年)、区域发展战略(始于 1982年)、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始于60年代和 1976年)、军事系统工程(始于1978年)、水 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8年)等。
1957
H.Good和
系统工程学科形成的标志
R.E.Machol发表第一
部名为《系统工程》
的著作
1958
美国研制北极星导弹 提出PERT(网络优化技
潜艇
术),这是最早的系统工
程技术之一。
IV 1965
R.E.Machol编著《系 表明系统工程的实用化和
统工程手册》
规范化
美国自动控制学家 L.A.Zedeh提出“模 糊集合”概念
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
• 所谓实体系统,是指以物理状态的存在物作为 组成要素的系统,这些实体占有一定空间,如 自然界的矿物、生物,生产部门的机械设备、 原始材料等。由于自然物都为实实在在的存在 物,因此,实体系统亦称为硬件系统
• 与实体系统相对应的是概念系统,它是由概念、 原理、假说、方法、计划、制度、程序等非物 质实体构成的系统,如管理系统、科学技术体 系、教育系统、文化系统等。由于概念系统, 对应着的多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假设,因 此概念系统亦称为软件系统。

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一、概述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性整体化方向上的代表性学科,已经在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与使用等各个层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思想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技术总称。

系统工程跨越多个学科领域,不仅涉及工程学,还涵盖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是填补这些学科边界空白的一种边缘学科。

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体现了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工程已经从传统的工程领域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管理领域,其研究方法和工具也日益丰富和完善。

在现代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环保、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系统工程的核心在于系统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它强调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复杂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以实现系统的整体最优性能。

系统工程也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复杂系统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系统工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系统工程将继续发挥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系统工程的定义与特点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旨在研究和优化复杂系统的整体性能。

它运用数学、物理、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管理等手段,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系统工程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

它关注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功能,而非单一组成部分的性能。

通过整合各个子系统和组件,系统工程能够实现系统整体的优化和协同工作。

系统工程注重分析和建模。

它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系统进行深入剖析,揭示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运行机制。

系统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系统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系统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领域的工程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系统工程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当今各类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系统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系统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系统工程设计是一种把所有组成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考虑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设计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工程质量的提高和设计成本的降低。

通过系统工程设计的方法,可以把整个系统的要素和过程进行有效的集成和协调,避免因局部优化而导致整体拖累的现象,实现系统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在今天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人因工效、环境保护、安全性、效益等等,而且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采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是确保产品成功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系统工程设计的特征系统工程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系统思维:系统工程设计以系统整体为设计对象,需要采用系统思维,从系统结构、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设计和优化。

2、集成性:系统工程设计要求将所有要素、过程和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集成,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3、多学科交叉:系统工程设计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需要跨领域的交流和协作。

4、生命周期观念:系统工程设计要求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规划,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周期都需要进行优化。

5、风险管理:系统工程设计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系统工程设计的方法系统工程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分析方法: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分析、性能分析、结构分析等;可以得到系统的设计指标和设计方案。

2、系统综合方法:包括系统设计和优化、系统评估和选择等;可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得出系统最优的设计方案。

3、系统仿真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进行系统的仿真分析,以便预测和评估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等指标。

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的基础和应用

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的基础和应用

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的基础和应用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石,它们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

一、系统工程的基础系统工程是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是系统论,它包括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征等。

系统是我们常见的一个概念,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物体,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系统工程中,系统是指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它们相互作用以实现某种目标。

系统可以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其中开放系统是指能够与环境进行交互的系统,而封闭系统则是指不能与环境进行交互的系统。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还包括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

其中,控制论是指研究如何通过对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理论,它是控制工程的核心内容。

信息论则是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理论,在系统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决策论则是研究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理论,它与系统工程紧密相关。

二、控制理论的基础控制理论是控制工程的基础,它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控制方法等。

在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是指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系统。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在控制理论中,模型是指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在模型中引入控制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常见的控制器有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

控制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自动控制领域、工业控制领域、机械控制领域等。

例如,在自动控制领域,控制理论被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实现了人机交互的自动化控制。

三、应用案例“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其在设计和制造中充分应用了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采用了多种拓扑分布的控制器,实现了对车体及其各个部分的控制。

该控制系统使用高精度传感器、自适应控制器以及实时控制算法等高科技手段,确保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也被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研究重 点是最优控制、随机控制和自适应控制,主要 应用于机组自动化和生物系统。
控制论的3个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之后为第三阶段,称为大
系统理论阶段——大系统理论的主要研 究对象是众多因素复杂的控制系统(如 宏观经济系统、资源分配系统、生态系 统等等)。
控制论研究的具体内容
控制论研究的具体内容
3.模糊理论—— 在模糊数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数学理 论,主要用来解决一些不确定性的问题。
4.大系统论—— 大系统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大系统 的最优化;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大型自动化问题; 研究的领域繁多。
控制论以理论控制论为中心的四大分支:
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 和智能控制论。
1.最优控制论——现代控制论的核心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控制系统 日趋复杂和庞大,这些新的形势促使控制论进 入多输入和多输出系统控制的现代化阶段,要 求通过数学方法,采用动态的控制方式,解决 众多大系统的设计和控制问题,实现系统最优 化。
控制论研究的具体内容
2.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系统理论 自适应控制系统——能按照外界条件、环境的 变化,自动调整其自身的结构或行为参数,以 保持系统原有功能。 自学习控制系统——能按照自己运行过程中的 经验来改进控制算法的能力的系统。它有“定 式”和“非定式”两个方面。 自组织系统——能根据环境和运行经验来改变 自身结构和行为参数的系统。自组织系统理论 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仿真、模拟人的神经网络和 感觉器官的功能,探索人工智能的途径。
20世纪50年代末期之前为第一阶段,称为经典
控制论阶段——经典控制论主要是研究单输入
和单输出的线性控制系统的一般规律,它建立 了系统、信息、调节、控制、反馈等控制论的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研究重点是反馈控制, 主要应用与单机自动化。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为第二阶段,
称为现代控制阶段——现代控制论研究的对象
1.3.2控制论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
立的。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调节与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 学,为了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系统需 要取得、使用、保持及传递能量、材料和信息, 需要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组织,那么怎样组织? 便是控制论所要研究的问题。
控制论的3个发展过程:
一般系统论3个基本观点
系统观点
即一切有机体都是一个整体(系统)。整体
是由部分结合而成的,其特性和功能不只是各部分特 性和功能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 的诸要素的复合体”。
动态观点
即一切有机体本身都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一
切生命现象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有机体之所以 能有组织的处于活动状态并保持其活力,是由于系统 与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菲,1937提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 素的综合体” 我国系统学界对系统的定义——系统是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两个以上的要素
要素之间有一定有机联系 具有特定的功能
系统支配和控制要素 要素决定系统的功能 系统和要素的概念是相对的
1.3.3 信息论
1948年由美国科学家申农提出。 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中
为了认识事物的整体性,既要了解其各部分组成, 更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机体论,贝塔朗菲认为机械论有3 各错误的观点: 其一是相加的观点,即把有机体分解为各要素,并 以简单相加来描述有机体的功能;其二“机械”观点, 把生命现象简单的比作机器,并认为“人即机器”; 其三是被动反应的观点,认为有机体只有受到刺激时 才能出现反应,否则静止不动。
系统思想的形成及演变——发展及成熟期
15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兴起,形成了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19世纪上半叶——“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 的其他进步——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系统思想定量 化,电子计算机的产生等。
1.1.2系统的定义
最早出现于希腊——部分组成的整体
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冯· 贝塔朗
1.1.3 系统的形态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3.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4.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5.控制系统和因果系统
1.2 系统的特性
集合性
相关性 阶层性

1.3 系统理论概述
1.3.1一般系统论
1947年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 贝塔朗菲在论述一般系统论原理时指出——
一般系统论3个基本观点
等级观点
即指各种有机体都按严格的等级组织 起来。生物系统层次分明、等级森严,通过各层次
逐级的组合,形成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庞大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结构和功能组成的统一体。
一般系统论的特点
一般系统论属于逻辑和数学的领域,其
任务是确立适用于各种系统的一般原则, 为解决各种系统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一般系统论用相互关联的综合性思维来 取代分析事物的分散思维,突破了以往 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一般系统论可以帮助人们摒弃用简单方 法来解决复杂系统的习惯。
建模与决策
1.1 系统的概念
重点掌握内容
•系统思想的形成及演变(理解)
•系统的定义
•系统的几种常见形态(了解)
1.1系统思想的形成及演变
•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萌芽期
•系统的思想来源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 古代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等 一、系统思想的形成及演变 农事—— 《管子•地员》、《诗经•七月》 医药——《黄帝内经》 军事理论——《孙子兵法》(“经五事”,即从 道、天、地、将、法5方面来分析战争的全局) 水利工程——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三个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 瓶口” ) •系统思想体现在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 春秋末期的老子——强调自然界的统一性;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德谟克利特——世界是 由原子组成; 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等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