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 蒹葭 练习题
《蒹葭》《关雎》诗经两首知识测试练习题目下载

诗经两首知识测试练习题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求之不得,寤寐思伏B.窈窕叔女,琴瑟友之C.参差荇菜,左右采之D.关关雎鸠,在河之州2.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好逑(hàoqiú)B.窈窕(yǎotiǎo)C.荇(xìng)菜D.雎鸠(jūjiū)3.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寤寐(wùmèi)B.辗(zhǎn)转C.芼(máo)D.悠哉(yōuzāi)4.《诗经》是古典文学( )的源头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采用()的表现手法。
A.拟人、起兴、复沓B.风、雅、颂C.赋、比、兴D.起兴、比喻、排比6.本诗选自《诗经》,《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本诗属于A.风B.颂C.雅7.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A.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请问“关关雎鸠”一句中“关关”有何意?A.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B.关关是指诗中主人公姓名C.无实意,仅作为起兴所有9.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的句子是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B.窈窕淑女,寤寐求之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0.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荐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増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B.“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C.“窈窕淑女”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了“赋”的手法11.单选题: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8下语文《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含解析)

《诗经》两首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
B.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 《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D.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启迪心灵的宝库。
2.下面对《诗经·关雎》和《诗经·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运用了“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心上人念念不忘、执着追求的感情。
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实写,描写了男子与追求的淑女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采用的是“兴”的笔法,描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的艺术境界。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是“仿佛、好像”的意思,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左右流之(求取)寤寐求之(醒时)B. 左右芼之(挑选)水中沚(水中的高地)C. 道阻且跻(〈路〉高而陡)水之涘(水边)D. 道阻且右(向右迂曲)溯洄从之(逆流)4.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B. “琴瑟友之”的“友”是“友爱”的意思。
C.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D. “钟鼓乐之”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关雎、蒹葭经典练习题答案

关雎一、《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关雎》,看看那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答案:1、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2、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甚至“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二、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答案:本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三、《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朗读本诗,感受本诗的节奏和韵律。
答案:《关雎》首章,可划分节奏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全诗的序曲,要读得平静。
“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读,显出音韵的回环和谐之美。
四、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和“辗转反侧”。
答案:①“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表明其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②“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表现青年男子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安的情形。
五、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中的两个“悠”字?答案: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道出,加重了感情色彩,着重表现了青年男子长夜无眠的相思之苦。
六、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流”、“采”、“芼”字。
答案:“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写出了女子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的形象特点。
七、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乐而不淫”的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的爱快乐而不放纵。
“哀而不伤”说的是追求失败了,失恋了,即使有些失落的情绪,也不必过度伤感,更不至于悲痛欲绝。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默写赏析练习检测(含答案)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默写赏析练习检测一、常识填空:(6分)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二、理解默写:(40分)1.《诗经•关雎》中写雌雄二鸟在水中的陆地相互应和鸣叫的句子是“,”。
2.《诗经•关雎》中写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的句子是“,”。
3.《诗经•关雎》中写美丽贤淑的女子让人醒来睡去都想追求的句子是“,”。
4.《诗经•关雎》中写美丽贤淑的女子让人思念,教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的句子是“,”。
5.《诗经•关雎》中写男子奏起琴瑟来亲近美丽贤淑的女子的句子是“,”。
6.《诗经•关雎》中写男子敲起钟鼓来取悦美丽贤淑的女子的句子是“,”。
7.《诗经•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经•关雎》中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9.《诗经•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经•关雎》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关雎》《蒹葭》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关雎》《蒹葭》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佚名〔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答案1.比、兴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C(“友”是“亲爱”的,错。
亲近的意思)4.B(“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错。
伊人:美丽女子,君子:好的男子)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关雎蒹葭考试题及答案

关雎蒹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述的是什么景象?
A. 雎鸠在河洲上鸣叫
B. 雎鸠在树上筑巢
C. 雎鸠在天空飞翔
D. 雎鸠在河中游泳
答案:A
2. 《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描述秋天的景色
B. 描述春天的景色
C. 描述夏天的景色
D. 描述冬天的景色
答案:A
二、填空题
1. 《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女子身材苗条美好
2. 《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伊人”指的是________。
答案:所思慕的人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关雎》的主题思想。
答案:《关雎》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绘雎鸠和鸣的和谐景象,比喻男
女之间的和谐与美好的爱情。
2. 《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理想中人或事物时所遇到的困难和
挑战,以及对这种追求的执着和不放弃的情感。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关雎》节选,回答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 节选中“关关”一词形容了雎鸠的什么特点?
答案:形容了雎鸠鸣叫的声音和谐悦耳。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反映了古代什么样的社会观念?
答案:反映了古代对于男女婚配的理想化追求,即君子应与品德美好、外表端庄的女子相匹配。
五、默写题
请默写《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下一句。
答案: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关雎》《蒹葭》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关雎》《蒹葭》含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下面有关两首诗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A.《关雎》和《蒹葭》都是当时的民歌,都选自《诗经》,都使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B.两首诗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D.《关雎》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抒发主人公的企慕之情和追寻而不得的惆怅;而《蒹葭》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6.你和小语对比梳理了两首诗歌后,展开了一番讨论。
请补全下面对话。
小语:学完《关雎》《蒹葭》,我了解到他们都运用了手法。
你:不错,这种方法在陕北民歌“信天游”中仍有保留,比如《回延安》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小语: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呢?你能说说吗?你:好的。
以《关雎》为例:小语:嗯,你说得真好。
谢谢你!【答案】5.D 6.比兴开篇即运用比兴手法,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切合诗意,自然流畅,呈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意思对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表述错误,根据《关雎》“君子好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知,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而非“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蒹葭》《关雎》诗经两首知识测试练习题目下载

诗经两首知识测试练习题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OA.求之不得,寤寐思伏B.窈窕叔女,琴瑟友之C.参差荐菜,左右采之D.关关雎鸠,在河之州2.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好逑(IiAoqid)B.窈窕(yAotiao)C.荐(Xing)菜D.雎鸠(j⅛iu)3.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寤寐(WIimei)B.辗(ZhaiI)转C.笔(m^o)D.悠哉(y6uzNi)4.《诗经》是古典文学()的源头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采用()的表现手法。
A.拟人、起兴、复沓B.风、雅、颂C.赋、比、兴D.起兴、比喻、排比6.本诗选自《诗经》,《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本诗属于A.风B.颂C.雅7•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OA.参差荐菜,左右采之。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请问“关关雎鸠”一句中“关关”有何意?A.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B.关关是指诗中主人公姓名C.无实意,仅作为起兴所有9 •将主人公长夜无岷,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的句子是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B.窈窕淑女,寤寐求之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0.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差荐菜,左右流之杠参差荐菜,左右釆之”“参差特菜,左右笔之”的使用,増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B.“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C.“窈窕淑女”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了“赋”的手法11.单选题: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A.“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荐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关雎·蒹葭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好逑
..()()窈窕
寤寐
..()()坻.()荇.菜()..()()溯洄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
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9、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诗经》两首答案
达标训练
1、jūjiūyǎo tiáo hǎo qiúwùmèi sùhuíChíxìng
2、(1)《诗经》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C.
4、B
能力提高
5、[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参考答案] 景语情语。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
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但景物又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8、[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9、《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