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天津市蓟州区2018至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练习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含解析含答题卡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1-3、5-15、18、20-22、26小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4、16、17、19、23-24、25、27-31写在材料一所谓数字图书馆,可以理解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的数字应用和海量数字资源存储、管理、服务的系统平台,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采集、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功能的重要形式。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查找信息的层面,还需要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为教学、科研、在线教育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支持,并注重开展馆际、行业、社会多元化合作,由此才能实现有效的转型。
数字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其服务应当有别于数字资源商、网络信息服务实体所提供的基础信息服务,而将现有资源的知识化作为主要侧重点。
如在继续关注图书馆长期开展的资源收集、整理、组织与传递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知识的资源载体、发展脉络、概念关系等相关问题,深入开展知识发现工作,为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发现、揭示,甚至是决策支持;同时,结合数字化环境下人机交互的特点,以知识单元、学科单元或是行业模式进行知识整合、学科知识重组与知识库构建,从而推动知识转化与知识创新,建立读者需要的“知识型数字图书馆”。
(取材于李超《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多元转型策略研究》)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数据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
B.是应用多种技术构建的系统平台。
C.用于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与整理。
D.查找信息的功能将会被逐渐取代。
2.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填入横线处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加强搜索引擎功能 B.关注资源收集与管理C.向知识型图书馆转变 D.发展人机交互功能材料二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积累了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古籍。
蓟州一中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暂且(zàn qiě)毫厘不爽(háo lí bù shuǎng)B. 崇拜(chóng bài)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比翼双飞(bǐ yìshuāng fēi)C. 招摇过市(zhāo yáo guò shì)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遥相呼应(yáo xiāng hù yìng)D. 调和(tiáo hé)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ku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气候变化,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次数逐年增加,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B.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逆境中顽强拼搏、最终走向成功的心路历程。
C. 他的演讲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掌声。
D.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感祖国的强大和科技的进步。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精卫填海B. 水滴石穿C. 风和日丽D. 一丝不苟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作品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当代书法界的翘楚。
B.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充分发挥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勇夺金牌。
C. 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D. 这个项目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从未见过他这样愤怒的样子。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
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式”,包括格式、形式、方式、样式等等。
修辞学中所说的句式没有严格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语法里说的句式,也包括一些语法领域之外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顶真句”、“散句句式”、“长句句式”、“短句句式”等等。
一般性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讲究句式的选择和使用。
古人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皮日修《皮子文数》)之说。
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
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题,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
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
句子的锤炼表现在力求用简洁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内容,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要把句子锤炼得简练精粹,必须做到四点:防止兀赘、化长为短、凝缩结构和提炼句意。
只有形象生动的句子才能使人们感奋起来,产生共鸣,因此生动也是句子锤炼所必须达到的要求。
种种修辞方式的运用正是为了使句子表达更生动。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句式的选择包含的内容有调整语序、通过虚词和语调变换句式、长短句的选用、整散结构的交错以及追求整体的和谐等等。
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
但有时出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9.04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试卷中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电视剧艺术的新收获——当前家庭伦理剧述评牛寒婷电视剧发展达到的艺术高度折射出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实力与水平,民族文化的承继也在电视剧中突显。
电视剧的制作者是否拥有文化自信,如何在作品中传达文化自信,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方面,家庭伦理剧是个突出的例子。
正是国人特有的伦理观念构成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这类剧在传递文化传统方面的价值也就不言自明。
从具体作品看,《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等一大批表现家庭生活的电视剧热播,继续着上世纪90年代《渴望》的家庭剧路线,展示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关系,表现忙于奔波的现代人在物化、冷漠的现代社会中向家庭和亲情的回归。
这类剧中的优秀之作,往往把家庭伦理关系的展现和现代个体自我成长的历程相结合,突显个体在家庭关系中的成长,这种成长观照个体精神维度,把自我精神的构建和认同作为落脚点。
家庭伦理剧的伦理观念有两个基本维度。
一是传统的伦理文化精髓,传统文化对家庭的重视、家庭关系和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的伦常,都成为现代伦理观的重要来源。
二是对西方现代社会文化资源的借鉴,含平等、自由、博爱等。
应该说,现代伦理观是既从个体出发、维护个体精神成长和精神向度,又注重家庭成员间亲密和谐的积极的伦理观念,它在个体和家庭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天津市蓟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五、(18分)
16. (4分) (每点2分;对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① 指金娃因为“鼻吹”,口吐鲜血,飞溅在雪地上,像盛开的鲜花。
② 象征了金娃为了穷伙计们的生计,为了给妻子治病,竭尽全力,勇于付出的品质。
③ 歌颂了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依然保存着的那份包括师徒之情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人性。
17.(4分)(每点2分;对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① 表明于山决定放弃自己喜欢的唢呐演奏事业,但仍有些不舍;
② 表现出于山深深的自责以及对徒弟金娃的歉意;
③ 提示了生活的艰难以及艺术生存环境的恶劣。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出自(孟子.离娄上)。
它强调了家庭管理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发展。
家庭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细胞“细胞”出了问题,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社风民风,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②在儒家经典《大学》中,从格物致知到平治天下的“八目”或者说八个阶段,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整体的文化内涵与结构。
包括修身在内的前五个阶段是“内修”,从齐家开始则是“外用”的逐步展开,社会和国家治理具有某种同构性。
可以说,家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即使从事“天大”的千秋事业,仍要从个人的修身齐家这个基点做起。
根基不牢,小则后院失火,大则地动山摇,除赔上身家性命、家庭家族跟着蒙羞外,对社会、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量。
③家训既有典型代表性,又有广泛适用性。
历史上一些名门望族历经几百年、上千年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家训传承在家族延续中发挥的规范和制约作用非常突出。
从一定意义上讲,家训不是为“一家一族”所有,而是融入整个中华文化的结晶中。
我们把“家庭”看作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意味着透过家庭之“道”,不仅能透视家庭之兴衰,还能体察社会之变迁。
④自汉代以后,家教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家训”“家范”“家仪”“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
这类家教书籍原本为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教化范本,因其寓“教”于“孝”“亲亲”之中,有效地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其中所宣扬的“勤俭持家”“六亲和睦”“尊老爱幼”“以身作则”等观念,无疑也成为全社会效法的美德。
因此,在宋明清时期,“家训”等被刻版成书流传越来越广,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教育中的重要史料。
⑤《论语.学而》中讲的一个道理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试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共78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
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②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③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④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
蓟州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9.03.17

蓟州区18-19-2高一期中参考答案一、(10分)1. B(A.笼罩.;C.独坐.;D.形.骸露.(lù)在)2. A3. A(B.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介词“通过”,“游戏”为主语;或去掉“使”。
C.表意不明,人们批评文章,还是文章批评的人;D.不合逻辑。
去掉“非”)4. D (“自传体”错,是“章回体”)5. C(选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段观点。
)二、(10分)6. C(检:制止、约束)7. A(A.于,介词,比;B.以,介词,表凭借,用/连词,表目的,来;C.之,无意义,衬字/代词;D.而,连词,承接/修饰)8. B(A.谨,形容词作动词/耻,形容词意动用法;B.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师,名次作动词,学习;C.生,动词作名词/日,名词作状语;D.斗,动词使动/贤,形容词作名词。
)9. D(注意“具体..措施”)10. C(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也。
)三(18分)11.(6分)(点到意通即可,点到1分,句意1分)(1)(3分)这样(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然而,然,这样;而,却。
句式,宾语前置)(2)(3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乃,于是;北,名作状;却,使动,意为击退、使……退却)12.(6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唯见江心秋月白(2)(3)江间波浪兼天涌(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无边落木萧萧下(6)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3.(6分)(1)(2分)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1分)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1分)(2)(4分)对比、反衬。
(1分)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
(1分)有生与死的对比:生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归来。
(1分)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1分)四、(14分)14.(4分)A E(A.“又落后无知”错;E.“小说第(12)段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错,没有“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蓟州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形成性练习高一语文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I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各校自备),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考后只收答题卡和答題纸(P9—12)。
祝同学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照..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座.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行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渐渐的起来。
(鲁迅《祝福》选段)1. 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笼.(lǒng)照匆.(cōng)忙寂静.(jìng)B. 落.(luò)在雪褥.(rù)沉寂.(jì)C. 独座.(zuò)聊赖.(lài)尘芥.(jiè)D. 厌倦.(juàn)形骸.(hái)露.(lóu)在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但干干净净反而舒畅B. 所以销声匿迹因而畅快C. 但销声匿迹反而畅快D. 所以干干净净因而舒畅【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
本题中,A项,“笼照”的“照”应为“罩”,“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罩”意思是“覆盖”“遮盖”。
C项,“独座”的“座”应为“坐”。
D项,“露在”的“露”应读lù,意思是“显出来,现出来”。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前面说“人们都在灯下匆忙”,这是屋内的情形,而屋外则是“窗外很寂静”,两种情境截然不同,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应是转折关系,排除BD两项。
第二处,“干干净净”,形容干净;“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文中是形容“打扫”的结果,应使用“干干净净”。
第三处,“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因而”,表示因果关系。
前文写“我”思考祥林嫂的死亡,下文写“我”的内心却逐渐开朗起来,这一结果应该是反向的,应使用“反而”。
第四处,“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畅快”,指舒畅快乐,尽兴,直爽。
文中应是说“我”的心情渐渐明朗起来,应使用“舒畅”。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欢乐蓟州大舞台”已举办文化惠民演出2000余场,使近百万群众受惠,被番为群众家门口的“心连心”。
B.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C. 园林局的小李在《绿化与环境》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绿化规划与环境影响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 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非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题中,B项,“通过……,使……”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主语,去掉介词“通过”,让“游戏”为主语;或去掉“使”,让“生活”做主语。
C 项,“……批评的人很多”表意不明,人们批评文章,还是文章批评的人,这一点不明确。
D项,“并非不现实”不合逻辑,应去掉“非”。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诺贝尔文学奖B. 《琵琶行》——白居易——唐代——新乐府运动C. 《过秦论》——贾谊——西汉——“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D.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自传体小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借助阅读把握的内容辨析正误。
本题中,D项,“自传体”错误,《红楼梦》应该是“章回体小说”。
故选D。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題部可以说是无关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杨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对文段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所以前途无量。
B. 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C. 人类具备探索宇宙的精神和条件,而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D. 人类对宇宙及其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己经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要求选出“对文段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归纳正确的一项”,然后分析语段,看语段一共有几句话,中心话题是什么,中心句是什么,最后分析四个选项。
这段文字一共七句话,前五句都是说人类探索宇宙的情况,第六句说“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这是由前面的探索而得出的结果,可见重点应该在后面,即“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杨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这是文章的主要观点,“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说明人类具备探索宇宙的精神和条件,“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说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综合这二者的内容可知,只有C项符合要求,故选C。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曱戈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耽误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节俭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7.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弱天下之民C.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吾尝终日而.思矣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 ①谨.庠序之教②耻.学于师B. ①树.之以桑②吾师.道也C. 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②尊贤.而重士9. 最能体现孟子“仁政”思想,即“王道”主张的具体措施的一组是①七十者衣帛食肉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③黎民不饥不寒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⑥民养生丧死无憾A. ①③⑥B. ①②④C. ④⑤⑥D. ②④⑤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C. 孟子认为,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告诫统治者不要归咎于年成,而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这才是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1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