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重要产业链及重点项目简介
东营市重点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

东营市重点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东营市是一个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
随着东营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各种产业更加繁荣。
东营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产业链长制实施。
产业链长制作为一种现代化产业集约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资金、技术和产品等各个环节的优化配合,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业绩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东营市实施产业链长制的方案。
一、产业链长制的概念产业链长制是一种现代化产业集约化管理模式。
其核心是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优化配合,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业绩效。
产业链长制涵盖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即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制造、销售渠道拓展到售后服务等环节。
产业链长制要求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协同合作,实现生产与流通一体化,最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东营市产业链长制的实施(一)建设市级产业创新基地为了推进产业链长制的实施,政府将加强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还将为创新企业提供各种资金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政府将组织力量,对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
政府还将加强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市场前瞻性的技术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产业配套服务政府将对产业链上的服务环节进行优化,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政府将重点推动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并提供协同共享的平台,集中资源和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政府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
政府还将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五)推动智能制造,提高产业竞争力智能制造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推进智能制造,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三、东营市产业链长制的意义(一)推动产业升级产业链长制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提高企业的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优势。
盘点东营十大地标性建筑——在这里,看大东营!

营有⽕辣辣爱的⼈,⼩编总结了⼗个在东营你不得不去的景点!!东营黄河公路⼤桥是距黄河⼊海⼝最近的⼀座跨黄河⼤桥,距⼊海⼝仅60多公⾥,总投资8.6亿元。
⼤桥位于垦利县左家庄东侧,在胜利黄河⼤桥下游约5公⾥处,南北跨越垦利县和利津县,是东营市境内唯⼀⼀座预应⼒混凝⼟刚构—连续组合梁桥。
清风湖公园清风阁清风阁建在清风岛的⾄⾼地台上,是清风湖景区的制⾼点和视觉中⼼,也是整个清风湖的点睛之作。
清风阁是仿明清建筑形式,建筑⾯积716平⽅⽶,钢筋混凝⼟框架结构,阁内三层,设有楼梯,⼈们可以登顶瞭望,每层⾯可作为展⽰、⼩型集会、座谈交流,在⼀层室外露台可以开展各种⽂娱活动。
露台地下室有400平⽅⽶⽅形⼤厅,是交谊、健⾝、展览活动的绝佳场所。
清风阁是继明⽉湖湿地公园的“东园”、泊云湖公园的“孚园”之后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处古典园林建筑,是清风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主要景点。
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市规划展览馆记载着⼀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是展⽰东营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展望城市未来发展蓝图、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也将成为市民了解、参与和监督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廊道。
⾦湖银河⾦湖银河⽣态⼯程,这⼀⼤⼿笔落地,东城的城区版图⼀下⼦扩⼤了近⼀倍。
如今,这座新城已渐出雏形,⽔清岸绿,芳草萋萋。
东三路北端,过了正在新建的博新路桥,便进⼊了⾦湖银河地段。
济南路⼈⾏天桥济南路⼈⾏天桥位于西城济南路与西四路的交叉路⼝,该⼈⾏天桥以“⼈车分流”为总体构思,平⾯布置采⽤“⼝”字形,分别跨越西四路和济南路主车道。
该⼯程为市民出⾏提供了极⼤便利,乘扶梯到达天桥顶端只需25秒,如果正常步⾏,从东南⽅利群购物⼴场到达西北⽅建设银⾏只需1分钟。
站在新天桥俯瞰,西城中⼼道路的风景⼀览⽆余,油城的夜景别有⼀番风味。
⼈⾏天桥使得该路⼝彻底实现⼈车分流,地⾯不再设⼈⾏横道,⾏⼈全部⾛⼈⾏天桥。
⼈⾏天桥有效改善了交叉路⼝的通⾏状况,保障市民通⾏安全,也极⼤地提升了西城区商业中⼼的整体形象。
东营十大名优农产品

东营十大名优农产品东营十大名优农产品1. 葱- 出产地:东营市- 简介:东营葱是中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之一。
无论是外形、口感还是营养价值都非常出色。
东营葱以其辣味浓郁、香气四溢而闻名于世。
东营市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葱的适宜生长的地方。
因此,东营葱的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2. 大蒜- 出产地:东营市- 简介:东营大蒜是中国著名的农产品之一。
东营大蒜的体型大,皮薄肉厚,质地细嫩,味道浓郁。
东营市土地肥沃,较为适宜大蒜的种植,因此东营大蒜质量上乘,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苹果- 出产地:东营市- 简介:东营的苹果以外观鲜亮、口感脆爽、味道甜美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东营市气候特点适宜苹果的生长,而且耕种方式注重绿色环保,保证苹果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梨- 出产地:东营市- 简介:东营梨是中国著名的水果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东营市的气候环境适宜梨的生长,并且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保证了梨的品质。
东营梨的果肉细腻多汁,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健康食品的首选。
5. 小麦- 出产地:东营市- 简介:东营市是中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出产的小麦质量优良。
东营市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为小麦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营的小麦粒大、成熟度高、口感好,是制作面食的理想选择。
6. 豆类- 出产地:东营市- 简介:东营市是中国主要的豆类产区之一,出产的豆类质量优良。
东营市的土壤水肥条件适宜豆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东营的豆类口感饱满,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中餐和西餐的烹饪中。
7. 黄瓜- 出产地:东营市- 简介:东营的黄瓜以肉质脆嫩、口感清爽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东营市气候适合黄瓜的生长,而且地理位置靠近海边,水源充足。
东营的黄瓜种植过程严格按照绿色种植标准进行,确保黄瓜的品质安全。
8. 羽衣甘蓝- 出产地:东营市- 简介:东营市种植的羽衣甘蓝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之一。
东营市气候适宜羽衣甘蓝的生长,而且注重生态环保,保障了羽衣甘蓝的品质。
东营石化产业发展趋势

东营石化产业发展趋势东营石化产业发展趋势一、产业背景石油化工产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东营市作为中国石化重镇,拥有丰富的石油化工资源,特别是广东汇和二级城市汇源和东营港,为石油化工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近年来,东营石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东营石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政策环境1.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将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链延伸,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东营市将一直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2. 环保要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东营市正在积极推进石油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通过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三、市场需求1. 国内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消费国之一,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东营石化产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迎合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2. 国际市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公司,国际市场需求巨大。
东营石化企业可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出口额,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四、技术创新1. 催化剂技术:催化剂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东营石化企业应加强催化剂技术研发,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和选择性,减少能源消耗和产品污染。
2. 新材料技术:新材料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作用。
东营石化企业可以加大新材料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领域转型。
五、绿色发展1. 能源转型:传统的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存在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等问题。
东营石化企业应积极探索能源转型的途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碳排放,提高生产效率。
东营经济开发区简介

东营经济开发区简介一、城市概况东营市是1983年10月成立的省辖地级市,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中心城市,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石油系统的最高学府石油大学就座落在这里。
东营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82万,市辖区人口82万。
1.1区位东营市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塘,南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
环渤海高速已开通,东营市成为济南、青岛、天津、北京三小时城市圈核心城市。
1.2交通航空:东营机场紧邻开发区,现有直飞上海、北京航线,目前正在扩建,由4C升级为4D。
航运:开发区距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80公里,有东港高速连接。
目前东营港正在扩建,2×3万吨级通用码头即将投入使用;位于开发区的广利港也将扩建为5000吨级内港。
开发区距离青岛港200多公里,由济青高速或环渤海高速相连。
公路:环渤海高速距离开发区约10分钟车程。
铁路:东营市现有铁路淄东线,为胶济线支线,目前国家正规划建设黄(骅)大(家洼)铁路(环渤海铁路)、德(州)龙(口)烟(台)铁路,开发区支线也在规划设计中。
1.3气候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季回暖快,降水少,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
1.4土地资源东营市目前尚有35万公顷荒碱地待开发利用,其中600公顷以上成片的待开发土地达26万公顷。
据多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携带10亿吨泥沙入海,每年新淤土地2000公顷,是中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富集、人均土地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东营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153平方公里,土地均为国有未利用荒地,不存在农业、拆迁等问题。
1.5油气资源东营市拥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石化集团骨干企业--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亿吨,天然气2137亿立方米,年产石油2700万吨,天然气8亿立方米;目前,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计划在东营建设存储、生产服务基地。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28•【字号】东政字〔2023〕24号•【施行日期】2023.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东政字〔2023〕2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2023年6月28日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工作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根据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牢牢把握“四个高”“两个高于”工作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建设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打造东营样板,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6.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东营石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营石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营市是中国著名的石油重镇,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中部,享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本文将对东营石油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东营石油的现状。
东营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石油工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东营市拥有一批大型的石油公司,包括胜利油田、华北采油二厂等。
石油工业在东营市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东营石油的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东营市的石油资源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胶东半岛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区域之一,而东营市地处其中,资源优势较为明显。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东营市的潜在石油储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东营石油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环境保护问题。
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压力。
东营市需要加大环境监管力度,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降低石油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激烈,东营市的石油产品需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还有依赖于传统能源的风险,随着全球对非化石能源依赖的加大,东营市需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对于东营石油的未来趋势,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是技术创新。
随着勘探技术和开采工艺的进步,东营石油有望发现更多的石油资源,并提高开采效率。
目前,东营石油正致力于研发新型的勘探技术和环保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加强合作。
东营石油可以加强与国内外石油公司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拓展相关产业链,与石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最后是绿色能源的发展。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东营石油可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开发,推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东营十大名优农产品

东营十大名优农产品东营十大名优农产品一、大闸蟹1.大闸蟹简介大闸蟹,又称中国特有种蟹、阳澄湖蟹,是中国特有种濒危动物,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大闸蟹体形壮硕,味道鲜美,肉质鲜美细嫩。
2.大闸蟹的产地及产量大闸蟹主要产自东营市东营区阳澄湖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质,使得阳澄湖地区的大闸蟹成为最佳的生长环境。
每年产量约为100万只。
二、东营土豆1.东营土豆简介东营土豆是一种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农产品,被誉为“土豆之乡”,是东营市的一项主导农业产业。
2.东营土豆的品种及特点东营土豆主要有红薯、洋芋、山药等品种。
其特点是口感糯软,味道香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
三、东营大蒜1.东营大蒜简介东营大蒜是东营地区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以其形状规整、皮薄、肉质鲜嫩、口感辛辣而著名。
2.东营大蒜的种植及产量东营地区的大蒜主要种植在沿海沙土地区,每年的产量约为500万吨。
四、东营苹果1.东营苹果简介东营苹果以其果形美观、口感脆甜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东营地区的重要水果之一。
2.东营苹果的品种及特点东营苹果主要品种包括红星、妃子笑、富士等,其脆甜爽口的口感使其受到广泛欢迎。
五、东营花生1.东营花生简介东营花生是东营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以其颗粒饱满、香气浓郁而闻名。
2.东营花生的种植及产量东营地区的花生主要种植在黄土地区,每年的产量约为100万吨。
六、东营甜菜1.东营甜菜简介东营甜菜是东营地区的一种重要蔬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东营甜菜的种植及产量东营地区的甜菜以其肉质细嫩、味道甜美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产量约为300万吨。
七、东营豆腐1.东营豆腐简介东营豆腐是东营地区的传统豆制品,口感细腻,营养丰富。
2.东营豆腐的制作工艺东营豆腐主要通过将黄豆磨成豆浆,再经过凝固、压制等工艺制成。
八、东营葱姜蒜1.东营葱姜蒜简介东营葱姜蒜是东营地区的重要调味品,具有辛辣香气和独特的风味。
2.东营葱姜蒜的产量及销售市场东营地区的葱姜蒜产量较大,主要销往本地及周边地区及其他省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市重要产业链及重点项目简介专栏1:石化产业链及重点项目一、炼油产业链。
以原油为原料,经过炼油工艺,生产汽油、柴油、沥青(或石油焦)等主导产品,在下游化工从液化气中提取丙烯、从炼厂干气中提取乙烯两条支链中,重点发展石油→干气→乙烯→乙苯→苯乙烯产业支链。
1、千万吨级石油储备基地。
依托东营港和胜利油田完善的原油运输管网,与国家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合作,争取国家支持布点建设千万吨级石油储备基地,估算投资80亿元。
2、1000万吨大炼油。
炼油为下游化工提供基本原料,是石化产业的龙头。
以引进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或加快整合现有炼油企业为途径,建设1000万吨/年的大炼油项目,估算总投资140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0亿元。
3、30万吨/年苯乙烯。
利用炼油项目产生的干气,建设3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估算总投资18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5亿元。
4、30万吨/年丁辛醇。
利用炼油项目所产丙烯建设30万吨/年丁辛醇生产线,估算总投资12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4.5亿元。
二、乙烯产业链。
利用炼油项目所产石脑油(汽油重组分和少量轻柴),通过热裂解工艺生产乙烯、丙烯等多种化工原料,重点发展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产业支链。
5、100万吨/年乙烯。
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中间体,乙烯衍生物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国内需要大量进口。
以大炼油项目为依托,推进建设100万吨/年乙烯项目,估算总投资22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40亿元,利税50亿元。
6、40万吨/年环氧乙烷。
以乙烯为原料,建设一套40万吨/年环氧乙烷生产线,估算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
7、50万吨/年乙二醇(EG)。
以40万吨环氧乙烷为原料,建设5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线,估算总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4亿元。
三、芳烃产业链。
以乙烯副产品为原料,提取苯、甲苯、二甲苯,在三条延伸加工产业链条中,重点发展芳烃→二甲苯→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聚酯纤维产业支链。
8、80万吨/年对二甲苯(PX)。
利用乙烯副产品,建设80万吨/年对二甲苯生产线,估算总投资6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9亿元。
9、12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
以对二甲苯(PX)为原料,建设12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线,项目估算总投资2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10、80万吨/年聚酯纤维(PET)。
以精对苯二甲酸(PTA)为原料,建设80万吨/年纤维级聚酯切片装置,项目估算总投资2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7亿元。
专栏2:盐化工产业链及重点项目一、以海水淡化为龙头的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海水淡化工程→实现电水联产→经淡化处理浓度提高的海水可以提溴后再进离子膜烧碱装置→盐化工(主要是离子膜烧碱装置)→氯气、氢气、液碱与电石生产聚氯乙烯,很少部分节余氯气作为商品卖出→产生废渣生产水泥或填埋。
1、10万吨海水淡化生产装置。
海水淡化过程所产生的浓盐水浓度较高,可供发展盐化工业。
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生产规模为日产淡水10万吨。
采用多级闪蒸技术利用大型电厂汽轮机的低压蒸汽作为海水淡化装置的热源,实现水电联产。
2、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建设年产5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配套聚氯乙烯装置工程。
利用浓海水建设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50万吨,聚氯乙烯装置规模50万吨,项目总投资估算67亿元,其中离子膜烧碱装置投资17亿元,聚氯乙烯装置投资50亿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可实现利税12亿元,项目所产的废渣可就近实现填埋或生产新型建材。
3、利用废渣生产水泥和新型建材。
利用电石生产1吨PVC约产生1.4吨废渣,50万吨PVC项目预计产生废渣70万吨,可以此生产水泥或新型建材,估算投资3亿元,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1亿元。
二、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原盐→离子膜烧碱→产生氯气、氢气、盐酸和烧碱→氯气与丙烯生产环氧丙烷,氯气与甲醇生产甲烷氯化物,盐酸与甲醇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后一氯甲烷和硅粉反应生产有机硅,氢气与石油苯生产苯胺,苯胺与光气生产聚氨酯。
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综合配套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项目:4、2×30万千瓦热电联产。
建设两台30万千瓦装机,就近满足石化、盐化企业和港城集中供热需要,估算投资30亿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6亿元。
5、60万吨离子膜烧碱。
建设60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生产烧碱、氯气、盐酸和氢气,估算投资22亿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3.6亿元。
6、100万吨煤制甲醇。
通过东营港或黄大铁路建成后利用外地煤炭制取甲醇,建设100万吨甲醇生产装置。
估算投资4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2亿元。
7、30万吨甲烷氯化物。
利用氯气与甲醇制取,建设30万吨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估算投资7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3亿元。
8、20万吨环氧丙烷。
利用氯气与石化产业所产丙烯生产,建设2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装置,估算投资8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5亿元。
9、20万吨苯胺。
利用氢气和外购的石油苯硝化后生产硝基苯,加氢反映制取苯胺,建设20万吨苯胺生产装置,估算投资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4.4亿元。
10、30万吨有机硅。
利用盐酸与甲醇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一氯甲烷和硅粉生成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估算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9亿元。
11、12万吨聚氨酯。
利用苯胺与光气合成反应生产,投资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6亿元。
三、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海水→海水制盐、苦卤化工,提取钾、镁、溴等资源→镁、钾、溴系列产品开发,发展海洋精细化工。
12、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海水,建设百万吨级浓海水制盐、万吨级海水提钾、万吨级海水提溴,千吨级海水提镁装置,开发生产镁、钾、溴系列海洋化工精细产品,估算总投资20亿元。
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5亿元。
13、2万吨药用氧化镁和氢氧化镁阻燃剂。
镁是储量仅次于钠的重要海洋资源,在苦卤中的含量(以氯化镁计)高达10%以上。
该项目利用卤水资源或海水提取镁,开展镁系产品深加工,建设规模为2万吨级氧化镁和2万吨级氢氧化镁,估算投资3亿元。
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3亿元。
专栏3:物流园区重点建设项目1、东营港物流园区。
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集装箱、散杂货等为主的综合型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2、空港物流园区。
依托东营永安机场,建设以先进装备、电子信息、鲜活产品等为主的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
3、环渤海物流园区。
依托黄东大铁路东营编组站和东青高速公路,建设以煤炭、钢材、石化产品等为主的物流园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
4、东营南物流园区。
依托广饶开发区和大王工业园,建设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
专栏4: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链及重点项目一、钻机→顶部驱动装置→钻杆→钻铤→钻头→泥浆泵→电控装置产业链。
依托高原、科瑞、胜动等现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中高档钻机、泥浆泵、顶部驱动装置、及新型钻杆、钻铤产品等项目,形成能适应陆地、海洋、沙漠等不同油田和工况要求的多品种钻井设备系列产品。
1、电驱动高深钻机。
该项目为钻机前沿技术,建设规模年产20台,估算总投资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3亿元。
2、高压泥浆泵。
该项目市场需求量大,建设规模年产500台,估算总投资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润6000万元。
3、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顶部驱动装置是新型钻机的主要配件。
建设规模年产100台,估算总投资5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2亿元。
4、钻杆项目。
建设年产2万吨内外加厚、整体热处理钻杆及年产9000根钻铤和加重钻杆项目,估算总投资4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5亿元。
二、钢管→油管→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修井机→控制系统产业链。
重点发展新型抽油机、钢管、修井机、连续油管作业机等产品。
5、钢管生产。
该项目是石油管材上游产业,为石油套管生产提供基材。
建设年轧钢管40万吨,估算总投资6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润2.5亿元。
6、液压旋转修井机。
该项目属新型高端修井设备。
建设年产200台套,估算总投资5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润1亿元。
7、抽油机。
皮带抽油机是我市胜利高原研制项目,有生产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
建设年产长环磁条抽油机500台,皮带抽油机1300台,估算总投资2.5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利润1.2亿元。
8、油气管。
建设年产冷拔油管10万吨、大型天然气管20万吨。
估算总投资3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5亿元。
该项目为新产品,与同类产品比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好。
9、数控磁悬浮直线潜油电泵。
建设年产500台,估算总投资1.35亿元,预计销售收入2.2亿元,利润7400万元。
该项目利用动力装置直线往复运动与柱塞泵的上下运动方式一致的特点,通过直线驱动泵柱塞达到抽油的目的。
10、多相流量计。
建成年产500台多相流量计规模,总投资2亿元,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1.5亿元。
11、油井能耗监测系统。
建设年产500台套,估算总投资1亿元,预计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4300万元。
该项目可实现单井电量计量功能、采油厂电量管理和监测功能及电网网络损耗的计算和监测功能。
三、输油(气)管→输油(气)泵→储油罐→压缩机产业链。
重点发展油气集输设备,重点建设油气多相混输泵、天然气压缩机等项目。
12、新型涡旋式油气多相混输泵。
建设规模年产1000台,估算总投资1亿元,预计销售收入2.7亿元,利润5400万元。
该项目利用涡旋机械工作原理实现油气混输,解决了压缩含油率较高时易出现的压缩不均匀、压力骤增问题。
13、天然气压缩机。
建设年产50台,估算总投资2亿元,预计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1亿元。
四、钻井测井仪器→采油测井设备→测井辅助设备产业链及重点项目。
生产高端石油测井仪器,打造测井仪器制造基地。
14、随钻测井仪项目。
建设年产20台套生产装置,估算总投资1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润4亿元。
15、数控石油深井测井仪。
建设年产20台套生产装置,估算总投资1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润4亿元。
16、超高温满贯测井仪。
建设年产30台超高温满贯测井仪生产装置,总投资3亿元,可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利润5亿元。
五、油田用作业车系列产品。
作业车系列产品主要有:压裂车、水泥车、连续抽油杆作业车、车载钻机、煤层气钻机深井固井管汇车、固井仪表车、制氮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