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的化学
饲料的组成成分

植物的贮藏多糖 乳糖、糖蛋白、半纤维素 糖蛋白、植物的贮藏和结构 多糖 核酸(DNA) 海藻的多糖 植物中的糖苷 果胶物质 黏多糖 几丁质、黏多糖 果实(包括山梨) 蜜露(甘露、木露) 脂肪
寡糖又称低聚糖,由2-10个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 键形成的。作用是为动物肠道内有益微生物提供
(二) 寡糖养分,可促进动物体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
第一节 饲料的营养成分
饲料中养分是由单一化学元素或若干化 学元素相互结合而成的。在已知的100多种 化学元素中,构成饲料各种养分的至少有26 种,其中以碳、氢、氧、氮4种有机元素的 含量最多,约占饲料干物质总量的90%;其 次是一些常量矿物质元素和微量矿物质元素。
一、饲料碳水化合物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 一类化合物。 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三大类。
球蛋白 普遍存在于 血清球蛋白、植物种子球蛋白、血纤 动植物体内 维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胰岛素
谷蛋白
存在于谷物 麦谷种子、米谷种子 种子
组蛋白
存在于动物 体内
玉米醇溶 蛋白
存在于谷物 种子
胸腺组蛋白、肝组蛋白 小麦骨胶蛋白、大麦骨胶蛋白
角硬蛋白
毛发、羽毛、 蹄壳、结缔
角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
组织
按概略养分分析方案,碳水化合物又可分为无氮浸出物和粗 纤维两大类。无氮浸出物包括单糖、寡糖、淀粉、糊精、糖 原和果聚糖等多糖;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以 及多缩戊糖、木质素、果胶和角质等。 无氮化合物
(一)单糖:常见的糖与糖的衍生物及其主要存 在形式见下表:
类 型 糖或糖的衍生物
存在形式
磷酸基
乳酪蛋白、胃蛋白酶、磷酸酯等
铁卟啉 铁卟啉 铁卟啉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27版-中国饲料数据库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27版-中国饲料数据库20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27版)TABLES OF FEED COMPOSITION AND NUTRITIVE V ALUES IN CHINA表7 常用矿物质饲料中矿物元素的含量(以饲喂状态为基础)序号中国饲料号 (CFN)饲料名称 Feed Name化学分子式 Chemical formular钙(Ca) a (%)磷(P) (%) 磷利用率b 钠(Na) (%) 氯(Cl)(%)钾(K) (%)镁(Mg) (%)硫(S) (%)铁(Fe) (%) 锰(Mn) (%)01 6-14-0001 碳酸钙,饲料级轻质calcium carbonateCaCO 3 38.420.02 0.080.020.08 1.6100.080.06 0.02 02 6-14-0002 磷酸氢钙,无水calcium phosphate(dibasic),anhydrous CaHPO 4 29.6022.77 95~1000.180.470.150.8000.800.79 0.1403 6-14-0003 磷酸氢钙,2个结晶水calcium phosphate(dibasic),dehydrate CaHPO 4·2H 2O 23.2918.00 95~10004 6-14-0004 磷酸二氢钙calciumphosphate(monobasic)monohydrate Ca(H 2PO 4)2·H 2O 15.9024.58 1000.200.160.9000.800.75 0.0105 6-14-0005 磷酸三钙(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tribasic)Ca 3(PO 4)2 38.7620.006 6-14-0006 石粉c 、石灰石、方解石等limestone 、calcite etc. 35.840.01 0.060.020.11 2.0600.040.35 0.0207 6-14-0007 骨粉,脱脂bone meal, 29.8012.5080~900.040.200.3002.400.0308 6-14-0008 贝壳粉shell meal 32~35 09 6-14-0009 蛋壳粉egg shell meal30~400.1~0.410 6-14-0010 磷酸氢铵ammonium phosphate(dibasic) (NH 4)2HPO 4 0.3523.48 1000.200.160.7501.500.41 0.0111 6-14-0011 磷酸二氢铵ammonium phosphate (monobasic) NH 4 H 2PO 4 26.93 10012 6-14-0012 磷酸氢二钠sodium phosphate (dibasic) Na 2HPO 4 0.0921.82 10031.0413 6-14-0013 磷酸二氢钠sodium phosphate (monobasic) NaH 2PO 4 25.81 10019.170.020.010.01014 6-14-0014 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 Na 2CO 3 43.3015 6-14-0015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NaHCO 3 0.01 27.000.0116 6-14-0016 氯化钠sodium chlorideNaCl0.3039.5059.000.0050.200.01176-14-0017氯化镁magnesium chloride hexahydrateMgCl 2·6H 2O 11.95018 6-14-0018 碳酸镁magnesium carbonate MgCO 3·Mg(OH)20.0234.000 0.0119 6-14-0019 氧化镁magnesium oxideMgO 1.690.0255.0000.10 1.0620 6-14-0020 硫酸镁,7个结晶水magnesium sulfate heptahydrate MgSO 4·7H 2O0.020.019.86013.01 21 6-14-0021 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 KCl 0.05 1.0047.5652.440.2300.320.06 0.001 22 6-14-0022 硫酸钾potassium sulfateK 2SO 4 0.150.091.5044.870.60018.400.07 0.001注:①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学》(2000,张子仪主编),《猪营养需要》(NRC ,2012)。
养分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
饲料: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
常量元素:Ca K Mg S P Cl微量元素:Fe MnCu Co I Zn风干饲料:除却了初水的饲料。
将新鲜的饲料粉碎,在60~70°C烘箱中烘3~4小时,在空气中冷却30min, 再同样烘1h, 待两次称重相差0.05g时,所失重量即为初水,绝干饲料:除却了初水和吸附水的饲料。
测定了初水分的饲料、经自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在100~105°C烘箱内烘干2~3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 在重复烘干1h,待两次称重小于0.002g,即为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
动物体与饲料的区别:动物体内不含有粗纤维,而饲料中含有粗纤维采食量 :动物在一定时间采食饲料的质量。
(日采食量)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一、动物因素:1.体重(正比)2.生理状态(生长期增加、发情期减少、妊娠期增加、哺乳期增加) 3.健康状况(疾病影响采食量) 4.条件反射(提高条件反射,增加采食量)二、饲料因素 1.视觉()2.嗅觉(香味剂能一定程度上提高)3.味觉(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对不同味道有所差别,比如反刍动物喜欢甜味,酸味苦味也能接受,成年猪偏爱酸味,仔猪偏爱甜味)4.饲料性状(加工过的优于未加工的谷物)三、饲料营养物质的含量主要是能量浓度四、饲养环境及管理因素:温度、湿度、卫生、饲喂方式、饮水等消化的方式:物理性消化:部位:消化道,工具:口腔、牙齿、肌肉收缩,作用:磨碎、增加表面积和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部位:消化道,工具:酶,作用: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消化:部位:瘤胃、大肠,工具:微生物,作用: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中,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化学定义饲料

化学定义饲料饲料是指用于喂养动物的食物,它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上,饲料通常是由多种化学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包含了各种营养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
饲料的化学定义涵盖了其成分、营养价值以及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饲料的成分是指饲料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
根据动物的需要和饲料的种类不同,饲料的成分也会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饲料由能量源、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组成。
能量源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如谷物、豆类等,它们提供了动物所需的能量。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构成成分,它们由氨基酸组成,可以提供动物所需的氮源,并参与到各种生理过程中。
脂肪是动物体内的重要能量储备物质,同时也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体内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们参与到许多酶反应中,调控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水分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体内起到溶剂、传递物质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饲料的营养价值是指饲料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贡献程度。
不同种类的饲料营养价值不同,这主要与饲料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消化利用率有关。
例如,高蛋白质饲料适合用于动物的生长期,可以提供充足的氨基酸供应,促进动物体内蛋白质合成。
高能量饲料适合用于动物的繁殖期或者运动量大的动物,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满足其生理需求。
此外,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是影响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
这些营养元素在动物体内参与到许多生理过程中,如骨骼发育、免疫功能等。
饲料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是饲料化学定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饲料中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内,与体内的生物分子发生反应,从而影响动物的生理功能。
例如,饲料中的抗生素可以抑制动物体内的细菌生长,预防疾病的发生。
饲料中的激素可以调节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促进肌肉生长。
饲料中的抗氧化剂可以减少氧自由基对动物体内细胞的损伤,延缓动物衰老过程。
此外,饲料中的一些化学物质还可以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饲料与动物体的化学组成

动物体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消化吸收
动物体通过消化系统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脂 肪酸和矿物质离子。消化的方式和效率取决于饲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动物的生理状态 。
运输分配
吸收的营养成分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运输到各个组织器官,在那里被用于合成细胞成分、 产生能量或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理功能。营养成分的运输和分配受到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 统的影响和控制。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作为信号 分子,参与调控动物的基因 表达。通过影响转录因子和 信号转导途径,营养成分可 以诱导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 达,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 发育和生理功能。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动物的 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例 如,维生素A、E和硒等营养 成分对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 能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影响 抵抗疾病的能力。
需求。
矿物质
总结词
矿物质是动物体内必需的营养素,参与 骨骼构成、血液凝固和神经传导等多种 生理功能的调节。
VSபைடு நூலகம்
详细描述
矿物质是动物体内必需的营养素,它们参 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如骨骼构成、血 液凝固和神经传导等。矿物质在动物体内 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获得。不同的矿 物质在动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饲料 中必须添加适量的矿物质以满足动物的生 长和生产需求。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还影响动 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例如, 某些营养成分可以提高动物 对高温或寒冷的耐受能力, 而某些维生素则有助于动物 的繁殖和生长,使其更好地 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04
饲料与动物体化学组成的研究意义
提高动物生产效率
优化饲料配方
通过研究饲料与动物体化学组成的关系,可以针对 性地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动物生长和生产的需求 ,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
动物营养 习题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养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叫养分。
ADF: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NDF: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可溶物)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法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法)由德国Hanneberg 1864年提出,即水分(或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质。
该法经济、适用,已使用100多年。
其测定的是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或称为粗略养分),每种成分均包括多种物质,而且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包括六大成分,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
(1)水分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其含量差异很大,最高可达95%以上,最低可低于5%。
初水含量=饲料鲜重(g)-风干饲料重(g)/鲜饲料重(g)×100%吸附水含量=风干饲料重(g)-烘干后饲料重(g)/风干饲料重(g)×100%(2)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灰分含量=灰含量(g)/饲料样品重(g)×100%(3)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粗蛋白:包括(真蛋白+非蛋白氮)粗蛋白质=饲料样品含氮(g)×6.25/饲料样品重(g)×100%(4)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等)。
(5)粗纤维: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1、营养:就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与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3、饲料: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4、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CA、EE、CF、ADF、NDF、NFE、NPN。
粗蛋白质(CP):就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粗灰分(CA):就是饲料、动物组织与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就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粗纤维(CF):粗纤维就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与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非蛋白质含氮物(NPN):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简单使用。
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就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使用、4、简述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答: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与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形成产品——附属功能5、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答:一:动植物元素组成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她少。
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杨金波 博士 副教授
饲料的化学
• 动物和植物在化学上的区别
• 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
• 饲养家畜的主要目的--将植物原料转化为动物组织;
• 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
• 碳水化合物
常见的糖、衍生物及其主要存在形式
类型 糖 戊糖 木糖 阿拉伯糖 核糖
己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甘露糖
• 糖原:
– 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是糖在动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 由葡萄糖合成; – 其分解过程是:糖原--磷酸化酶--葡萄糖1磷酸- -变位酶--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酶--葡萄糖 +磷酸
(四)非淀粉多糖 NSP
– 定义: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植物细胞壁 的重要成分。 – 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
– 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 露聚糖、葡苷聚糖,为可溶性抗营养物质
• 1。纤维素
– 组成:线性的β-1,4葡聚糖 – 特性:不溶于水,抗酶分解 – 单胃哺乳动物没有纤维素消化酶
• 2。半纤维素
– 组成:单子叶植物为多条β-1,4木聚糖长链组成; 双子叶植物杂合木聚糖、葡-苷聚糖、半乳糖-葡 -苷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 – 特性:全纤维素中溶于碱的部分,剩余的叫α-纤 维素; – 半纤维素绝对不是纤维素
其他常见的低聚糖 1。三糖:棉籽糖、甘露三糖 2。四糖:水苏四糖 3。甘露寡糖,又称甘露低聚糖或葡苷露 寡聚糖
多糖
• 定义:由10个糖单位以上的单糖分子经缩水、 缩合而成。 • 分布:广布于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动物体内 有少量的糖原 • 分类:营养性多糖(贮存性多糖)、结构性多 糖 • 物性:一般不溶于水,水解和发酵后才能被动 物利用
(六)结合糖
• 定义
– 指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 常见的是与蛋白质结合,称为糖蛋白。
• 氨基多糖
– 又称黏多糖或糖胺聚糖,是一类含氨基糖或氨基糖衍生物的 杂多糖,是由多个二糖单位形成的长链多聚体,主链由己糖 胺和糖醛酸组成,有些含有硫酸根
• 蛋白多糖
– 由蛋白质和氨基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成 – 是动物组织细胞间隙中的重要成分。
存在形式
DNA
脱氧糖 脱氧核糖
海藻的多糖
植物中的糖甙 果胶物质 粘多糖,解毒的产物 几丁质(真菌、节肢动物),粘多糖 果实 蜜露(甘露、木蜜) 脂肪
低聚糖
• 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组成的一类糖 • 以双糖分布较广,营养意义较大。 • (一)双糖
– 两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一类糖 – 双糖在动物体消化道内需经相应的酶作用分 解成单糖,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
– 淀粉胶化的原因是淀粉分子中虽有很多羟基,但其 通过高强度的氢键结合,使淀粉具有不同程度的抗 涨破力或抗压碎力。
– 在动物体内的消化特性:
• 淀粉(酶)--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 糊精
– 是淀粉消化或加热水解而产生的一系列有支链的低 分子化合物。 – 其步骤是:支链淀粉--极限糊精--糊精酶--麦 芽糖+葡萄糖 – 糊精是嗜酸菌的良好培养基
一、淀粉
• • • • • 结构:D-葡萄糖组成 分布:植物种子、块茎、果实 是植物体的能量贮藏物质 分类: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 特性:糊化、老化、胶化
– 糊化:指天然淀粉颗粒(生淀粉、β淀粉)在适当 的温度下在水中浸润,分裂成均匀、有黏性的糊状 液体,是之也。 此时的淀粉称为α淀粉。一般支链 淀粉易于糊化。 – 淀粉糊化的实质是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和联系变 松散,所以α淀粉易于消化利用。
• 老化
– 指糊化淀粉缓慢冷却或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后变得不 透明,甚至沉淀,是之也。一般直链淀粉易于老化。 – 老化的淀粉较难被淀粉酶水解,不利于动物消化利 用。 – 淀粉老化的实质是相邻分子间断裂的氢键逐渐恢复, 部分致密、高度晶化的淀粉分子微束重新形成。
• 胶化
– 指利用高温或其他手段使淀粉颗粒破碎的过程。
存在形式 半纤维素(木聚糖),果胶物质 植物树胶、半纤维素 核酸、核苷酸
动物血糖、动植物的贮藏和结构多糖 精液和胎水、植物的贮藏多糖 乳糖,糖蛋白,半纤维素 糖蛋白,植物的贮藏和结构多糖
常见的糖、衍生物及其主要存在形式
类型 糖 海藻糖
鼠李糖 糖醛酸 半乳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 氨基糖 葡糖胺 糖醇 山梨醇 甘露醇 甘油
• 1。 蔗糖(sucrose)
– 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非还原性二糖
• 2。麦芽糖(maltose)
– 由两个葡萄糖缩合而成,为还原性双糖
• 3。乳糖(lactose)
– 由半乳糖与葡萄糖结合而成的还原性双糖
• 4。纤维二糖
– 是纤维素的的基本单位。是两个葡萄糖分子 β一1,4糖苷键连接而成
• • • •
3。果胶
– 组成:是一类区域性多聚物,即沿着该多糖链有许 多区域,区域中是一连串的半乳糖醛酸的残基,其 中一些羧基与甲醇进行了酯化。
– 是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即胞间层的主要成 分,次生壁较少,某些组织如根和果实的薄壁组织 中有时是主要成分
4。木质素
– 是一类芳香族物质,由带有苯基丙烷的结构单位聚 合而成,具有酚的功能 – 其合成是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开 始的,先形成基质物质(如松柏醇),再经细胞壁 过氧化酶氧化,最终聚合而成。 – 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连接 – 禾本科植物以酯键结合,豆科植物以醚键结合 – 对植物进行碱化处理的核心是打断木质素与半纤维 素之间的化学键,释放出较易消化的半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