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公司锅炉检修前性能试验报告书
锅炉能效测试报告

锅炉能效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和背景能源的高效利用是保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能源消耗中,锅炉作为一个重要的热能设备,其能效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能源利用的效果和资源的浪费程度。
因此,进行锅炉能效测试成为了评估锅炉性能并优化能源利用的必要步骤。
二、测试方法和过程1. 测试方法本次测试选用国家标准《锅炉性能测试方法》作为测试准则,通过测定锅炉的热效率和燃烧效率来评估其能效水平。
2. 测试过程(1)准备工作:清理锅炉设备,确保测试时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2)检查记录:对锅炉的运行状态、燃料种类、供热负荷等重要参数进行检查和记录。
(3)试验数据采集:通过测量和记录锅炉的进出口水温、燃料消耗量、热量产生量等数据,来计算锅炉的实际热效率和燃烧效率。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处理,得出锅炉的能效水平。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测试与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果:1. 锅炉的热效率为XX%,燃烧效率为XX%。
在设备标称参数范围内,锅炉的能效水平处于合理的水平。
2. 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的能效变化情况:经测试,发现锅炉在半负荷下的能效较低,而在全负荷下表现较好。
这可能与锅炉的设计和运行策略有关,建议优化锅炉的负荷调节策略,以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
3. 锅炉的运行状态与能效相关性:分析数据发现,锅炉的能效与燃料的燃烧状态和供热负荷大小密切相关。
在正常运行且供热负荷较大时,锅炉的能效较高。
然而,如果存在燃料燃烧不完全或过量供热的情况,能效会大幅下降。
因此,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合理控制供热负荷,对提升锅炉能效至关重要。
四、优化方案与建议鉴于本次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优化方案和建议,以提高锅炉的能效水平:1. 优化锅炉的负荷调节策略:通过技术手段和调节控制,实现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的高效运行,避免在半负荷状态下,能效下降的情况发生。
2. 完善燃烧系统:优化锅炉的燃烧系统,提高燃烧效率和燃烧稳定性,降低燃料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从而提高锅炉的能效水平。
1号机组锅炉性能试验报告

TPRI合同编号:TPRI/T2-CA-088-2004A报告编号:TPRI/T2-RA-009-2006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1号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报告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二○○六年五月报告编号:TPRI/T2-RA-009-2006合同编号:TPRI/T2-CA-088-2004A项目负责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承担部门:电站运行技术部课题起讫日期:2004年12月-2006年5月项目负责人:赵永坚主要工作人员: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唐圭章冯新安赵平张明生郑鹏杜秦洲赵宝定王巍王拓绩杨伟锋李宏举当值值长及运行人员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李正义西安热工研究研究院有限公司吴生来刘琦孟勇刘晓玲郭睿肖建昌赵永坚报告编写人:赵永坚报告校阅人:刘琦审核:刘振琪批准:杨寿敏摘要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1号机组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亚临界参数、四角切圆燃烧方式、自然循环汽包锅炉,受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委托,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站运行技术部对1号机组锅炉进行了性能考核试验。
本次锅炉性能试验项目包括:(1)100%ECR工况时锅炉效率(进行两次);(2)75%ECR、50%ECR工况时锅炉效率;(3)空气预热器漏风率;(4)锅炉最大连续出力;(5)BMCR工况时总减温水流量测试;(6)BMCR工况时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压降测试;(7)BMCR工况时空气预热器烟风侧压降测试;(8)保证额定蒸汽温度的负荷范围试验;(9)锅炉额定出力(切高加);(10)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通过试验,对锅炉及其辅机运行情况、锅炉技术性能等指标提出了评价。
关键词:电站锅炉性能考核结果评价目录1.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1号锅炉效率试验报告2.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1号锅炉最大连续出力试验报告3.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1号锅炉额定出力试验报告4.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1号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试验报告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1号锅炉效率试验报告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二○○六年五月TPRI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报告目录1.设备概况 (1)1.1.锅炉主要技术规范 (1)1.2.燃煤资料 (2)2.试验目的 (2)3.试验项目 (3)4.试验依据 (3)5.保证值及保证条件 (3)5.1.锅炉效率 (3)5.2.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3)6.试验测点及测量方法 (4)6.1.烟气、空气温度测量 (4)6.2.烟气取样及分析 (4)6.3.原煤取样及分析 (5)6.4.灰渣取样及分析 (5)6.5.主蒸汽流量测量 (5)6.6.烟风道静压测量 (5)6.7.大气条件测量 (5)6.8.运行参数记录 (5)7.试验要求 (6)8.数据处理 (6)8.1.锅炉效率 (6)8.2.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6)9.试验实施与结果 (7)9.1.试验实施 (7)9.2.氧量场标定结果 (7)9.2.锅炉效率测试结果 (8)9.3.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试结果 (11)10.结论 (11)附录1 锅炉运行表盘参数记录附录2 锅炉性能考核试验认可书附录3 锅炉性能考核试验原始数据记录附录4 锅炉性能考核试验煤、灰、渣化验报告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1号机组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HG-1025/17.5-YM型锅炉,与哈尔滨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和东方发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QFSN-300-2-20B型发电机相匹配。
供暖公司锅炉故障报告范文

供暖公司锅炉故障报告范文日期:2022年1月15日报告摘要本次故障报告记录了供暖公司所使用的锅炉在2022年1月14日至15日出现的故障情况。
经过仔细调查和分析,发现故障是由于锅炉返水温度异常导致的。
本报告详细描述了故障的具体情况、可能的原因和建议的修复措施。
1. 故障描述1月14日晚上8点,供暖系统的锅炉出现了异常。
锅炉温度快速上升到超过正常工作温度,同时返水温度异常升高。
工作人员立即关闭了供暖系统,以避免可能的安全问题。
2. 故障分析在对锅炉进行故障分析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2.1 返水温度异常升高:通过监测仪器显示,返水温度达到了85度,相比正常工作温度的50度有明显偏差。
这种异常升温可能是由于供水管道堵塞或连接问题导致的。
2.2 锅炉温度过高:当锅炉工作时,温度一直保持在80度以上,这超出了正常工作温度。
我们怀疑这可能是由于供水温度过高,或者锅炉内部传热效率降低导致的。
3. 原因分析经过故障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可能的原因:3.1 供水管道堵塞:供水管道内积累了大量的杂质,导致供水量减少并且无法正常流动,从而增加了锅炉的工作压力。
3.2 返水管道连接问题:返水管道连接位置存在松动或漏水现象,导致返水温度异常升高。
3.3 锅炉内部清洁度不佳:长期使用过程中,锅炉内壁可能会积累有害物质,导致传热效率下降。
这可能是过热的原因之一。
4. 修复建议在确定了故障的可能原因后,我们提出了以下修复建议:4.1 清洁供水管道:对供水管道进行清理,清除其中的杂质和积聚物,确保供水无阻塞。
4.2 检查和修复连接问题:仔细检查返水管道的连接位置,确保连接牢固,并修复任何松动或漏水问题。
4.3 清洗锅炉内部:进行锅炉内部的清洗工作,清除壁面积累的有害物质,提高传热效率。
4.4 调整温度控制:合理调整锅炉的工作温度控制,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5. 结论根据故障分析和修复建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5.1 故障原因主要集中在供水管道堵塞、返水管道连接问题和锅炉内部清洁度不佳。
能效测试报告(电站锅炉)

能效测试报告(电站锅炉)
报告编号:锅炉能效测试报告
项目名称:
测试方法:
锅炉型号:
委托单位:
测试地点:
测试日期:
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1.报告书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涂改无效。
2.本报告书无检验、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3.本报告书无检验专用章或公章及骑缝章无效。
4.本报告书一式三份,由检测机构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测试结论是在本报告所记载的测试依据和测试条件下得出的。
6.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测试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地址:
电话:
邮编:
传真:
锅炉能效测试报告目录
报告编号:
一、锅炉能效测试综合报告
二、锅炉能效测试项目
三、锅炉能效测试点布置及测试仪表说明
报告编号:
1.测点布置2.测试仪表说明四、试验数据综合表。
火力发电站锅炉性能测试报告

火力发电站锅炉性能测试报告一、背景介绍火力发电站作为常见的发电设施,其锅炉是发电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锅炉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发电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为了确保锅炉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本次进行了一项全面的锅炉性能测试。
二、测试目的本次锅炉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锅炉的热效率、燃烧效率、排放指标以及安全运行情况等方面的性能。
通过测试结果,评估锅炉运行情况,为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三、测试方法1. 试验设备:本次测试采用了先进的测试设备,包括热效率测试仪器、燃烧效率测试仪器、废气分析仪等。
测试仪器均经过校准并具备合法有效的检定证书。
2. 测试过程:测试过程按照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一切测试结果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记录和统计分析。
3. 数据采集:测试时,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连续、准确的数据采集,并记录下来。
四、测试结果与分析1. 热效率:根据测试结果,锅炉的热效率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高效利用燃料的热能,有效提高发电效率。
2. 燃烧效率:通过燃烧效率测试,发现锅炉的燃烧效率达到了预期要求,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燃料进行高效燃烧,确保发电过程中的低耗能。
3. 废气排放:废气分析结果显示,锅炉的排放指标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标准,锅炉运行过程中的排放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环境具有较小的影响。
4. 安全运行:通过对锅炉运行过程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发现锅炉在不同运行状态下均能保持稳定,且具备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了发电过程的安全性。
五、问题与建议在本次测试过程中,虽然锅炉的性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要求,但仍存在一些改善的空间。
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优化燃烧控制系统,提高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2. 完善废气处理系统,进一步降低排放物浓度,减少环境影响。
3.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锅炉性能测试,我们对火力发电站锅炉的性能有了全面的了解。
锅炉在热效率、燃烧效率、废气排放以及安全运行方面均符合预期要求,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锅炉检测自检报告范文

锅炉检测自检报告范文1. 摘要本报告是对锅炉进行的自检评估的总结。
通过对锅炉的检测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本报告旨在提供给锅炉运维人员作为参考,以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引言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能设备之一,它的正常运行对于保证生产流程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定期进行锅炉检测和自检是非常重要的。
自检的目的是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防止事故发生。
本报告基于最近一次锅炉检测和自检的结果,对锅炉的性能和安全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3. 锅炉性能评估根据本次自检的结果,我们对锅炉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评估结果:3.1 精度和可靠性锅炉的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良好。
各传感器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符,并能准确反映锅炉的实际工作状态。
3.2 燃烧效率锅炉的燃烧效率是衡量其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根据本次自检的结果,锅炉的燃烧效率较高,符合设计要求。
我们建议在日常维护过程中继续保持燃烧效率,并定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损失。
3.3 排放标准锅炉的排放标准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根据本次自检的结果,锅炉的排放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我们建议在未来的运维过程中继续关注排放情况,并定期进行排放监测和调整。
4. 潜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在锅炉的自检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
以下是这些问题的总结和改进建议:4.1 管道泄漏在管道连接处,我们发现了一些轻微的泄漏现象。
虽然泄漏较小,但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我们建议立即修复管道泄漏,并加强对管道连接处的检查和维护。
4.2 燃烧器磨损锅炉的燃烧器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现象。
这可能会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和工作稳定性。
我们建议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燃烧器,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燃烧器,以确保其良好的燃烧性能。
4.3 清洗换热器换热器是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自检过程中我们发现换热器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
电站锅炉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站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2. 掌握电站锅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习电站锅炉的热力性能测试方法。
4. 通过实验,提高对电站锅炉运行状态分析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站锅炉是一种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燃料在锅炉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汽轮机,驱动汽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实验中,我们将对电站锅炉的热力性能进行测试,包括锅炉的蒸发量、效率、压力、温度等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站锅炉实验台2. 热电偶3. 压力表4. 流量计5. 计时器6. 计算器7. 数据采集系统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台的结构和设备,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 校验实验仪器的准确性,确保实验数据可靠。
2. 实验操作1. 启动锅炉,调整燃料供应和空气供应,使锅炉运行在预定工况。
2. 将热电偶、压力表、流量计等传感器安装到锅炉的相应位置。
3. 记录实验开始时的锅炉参数,包括蒸发量、压力、温度等。
4. 在实验过程中,定时记录锅炉参数的变化情况。
5. 实验结束后,关闭锅炉,拆除传感器。
3. 数据采集与分析1. 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2.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锅炉蒸发量、压力、温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 计算锅炉的效率、热损失等热力性能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锅炉蒸发量实验结果显示,锅炉在预定工况下的蒸发量为XX吨/小时。
与理论计算值相比,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燃料燃烧不完全、空气供应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2. 锅炉效率实验结果显示,锅炉在预定工况下的效率为XX%。
与理论计算值相比,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燃料燃烧不完全、热损失较大等因素导致的。
3. 锅炉压力和温度实验结果显示,锅炉在预定工况下的压力为XX MPa,温度为XX℃。
与理论计算值相比,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锅炉运行不稳定、传感器读数误差等因素导致的。
霍林河电厂工程5#锅炉监检报告

霍林河电厂2×300MW机组工程1#锅炉水压试验前质量监督检查报告辽宁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二00八年九月三日广西钦州热电厂2×300MW机组工程1#锅炉水压试验前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报告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经广东火电钦州项目部申请,业主和监理2012年8月31日-9月3日由六名专业质量监督工程师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对霍林河电厂2×300MW机组工程进行了1#锅炉水压试验前质量监督检查,现将监检结果报告如下:一、工程概况工程建设规模为2台NG-130/4.5-M的单锅炉。
1#锅炉型号型锅炉NG-130/4.5-M,全钢结构、单锅筒、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燃煤、固态排渣、自然循环锅炉。
工程的建设单位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单位是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上海斯耐迪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是广西电力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是:中国能建广东火电总公司。
二、监检依据1.《火电工程重点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2.《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3.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规程、规范、标准。
4.施工图纸及有关设计文件。
5.与工程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条文。
三、资料核查核查了工程公司对A标段锅炉专业施工组织设计评审表,现场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验收办法及进场设备开箱检验记录,锅炉钢架沉降定期观测记录报审表,测量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资格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技术交底记录,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管理台帐,质量验评项目划分表报审表,分段工程验评记录。
核查了监理单位的锅炉、金属、焊接、热处理等专业监理实施细则,旁站管理办法,锅炉专业质量验评项目划分表-旁站点,锅炉、焊接项目W、H、S点确定表,旁站方案,汽包、通球旁站监理记录,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锅炉钢架、汽包吊装施工方案报审表,锅炉钢架作业指导书报审表,高强螺栓复检、钢结构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报审表,设计变更管理台账,质量问题台账,锅炉基础沉降观测记录报审表,进场队伍资质报审表,分段工程验收记录报验表,强制性条文实施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0MW#7机组SY-PDRD-JN-012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责任公司#7锅炉A级检修前性能实验报告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二O一一年四月批准:审核:编写:陈玉良(章)工程名称: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公司#7锅炉A级检修前性能实验实验时间:2011年4月13日工程负责:陈玉良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陈玉良郎勇冯坤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公司:李成忠王恒张士豪戚光宇郝文辉王玉盘杨青春李丽娅当值运行人员等目录摘要31 实验目的62 实验依据63 设备简况74.实验测点布置、主要工程测量方法及实验仪器125 数据处理方法136 实验结果与分析157 结论208 耗差分析20摘要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公司#7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超高压、自然循环、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 ”型布置汽包锅炉,型号为HG-670/13.7-YM型,为了获取锅炉在不同负荷下主要经济指标,了解本炉运行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为A级检修前评估提供依据。
中电投河南公司技术中心于2011年4月13日对该炉进行性能实验、空预器漏风率实验。
实验得到平顶山平东热电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机组实验负荷分别为210MW、3VWO、170MW、130MW,对应锅炉效率依次为87.09%、88.11%、90.71%、91.49%,修正后的锅炉热效率依次为87.09%、88.03%、90.62%、91.49%;机组在210MW工况时,修正后锅炉效率比设计值93.71%降低了6.62%。
机组在210MW工况时,A、B侧空预器两侧漏风率分别为7.65%和19.61%,空预器平均漏风率为13.63%。
机组在210MW、3VWO工况运行时,锅炉热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1、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高。
机组在210MW、3VWO工况时,飞灰可燃物含量分别为7.48%、6.45%,炉渣可燃物含量分别为17.78%、12.61%。
2、空预器漏风率较大,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大。
3、由于DCS内空预器入口氧量比实际值偏高,造成实际炉膛出口氧量偏小,使飞灰可燃物含量升高,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锅炉效率降低。
4、煤粉细度较高。
210MW负荷工况下,A、B、C、D粗粉分离出口煤粉细度分别为27.6%、32%、18%、26.4%,平均煤粉细度为26.00%,比设计值20%偏高6%,造成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升高,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锅炉效率降低。
5、入炉煤煤质较差。
210MW负荷工况下,入炉煤收到基灰分为40.45%,比设计值29.45%,偏高11%,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7.615 MJ/kg,比设计值20.62 MJ/kg偏低3.005MJ/kg,造成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升高。
6、一、二次风配风有待完善。
存在问题:1、机组在210MW负荷工况时,DCS内A、B侧空预器入口氧量分别为4.820%、5.13%,比实测值2.680%、4.43%分别偏高2.14%、0.7%。
2、各工况实验期间,煤粉细度均超过设计值。
3、除130MW工况入炉煤煤质较好外,其它3个工况入炉煤煤质均劣于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造成炉渣、飞灰可燃物含量升高,锅炉效率降低。
4、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超过设计值。
5、130MW负荷时再热汽温偏低,且两侧汽温偏差大。
其中左再热汽温为480.59℃比设计值535℃偏低54.41℃。
右再热汽温为503.66℃比设计值535℃偏低31.34℃,左右再热汽温偏差23.07℃,左右再热汽温过低。
6、高负荷运行期间,过热器减温水量过大,4个减温水流量示值有的已接近或达满量程。
建议:1、建议A级检修期间对空预器密封间隙进行检查,并对尾部水平烟道进行检查,从某电厂漏风检查情况发现,由于机组长时间低负荷运行,会使尾部水平烟道腐蚀严重,造成外部空气漏入烟道内。
2、建议加强粗粉分离器的定期清理工作。
3、建议对空预器入口氧量进行校验。
4、进一步完善一、二次风配风:210MW工况时各二次风门开度见下表,从表中可见,运行人员采取上大下小的配风方式,使火焰中心下移,从而来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但因煤粉较粗,且过热器减温水流量过大,建议运行人员进一步加大上大下小的配风力度,如开大各角#8、9二次风门开度,使火焰中心下移,延长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炉膛出口温度,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减少过热器减温水量,提高锅炉效率。
210MW工况时,各二次风门开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获取锅炉在不同负荷下主要经济指标,了解本炉运行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为A级检修前评估提供依据。
2实验依据2.1《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实验导则》(原电力工业部 1998年版);2.2 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实验规程》;2.3 有关制造厂、设计院的技术资料。
3设备简况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超高压、自然循环、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 ”型布置汽包锅炉,型号为HG-670/13.7-YM型。
锅炉炉膛截面尺寸为12380×11660mm(宽×深)。
炉膛上部布置有分隔屏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折焰角上部布置末级过热器。
在水平烟道布置了末级再热器。
尾部竖井分为前、后两烟道,前烟道布置低温再热器,后烟道布置低温过热器,前后烟道下部都布置有省煤器。
在前后烟道下部设有烟气挡板调温装置。
锅炉尾部布置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燃烧器是水平浓淡燃烧器,四角布置,采用的是切圆燃烧方式,燃烧器为固定式。
制粉系统为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系统,磨煤机每一端出口对一层四只燃烧器,煤粉细度R90=20%。
3.1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3.2 煤质资料煤质资料如下表:3.3燃烧器特性数据(B-MCR工况)3.4主要辅机3.4.1磨煤机磨煤机型式:BBD4060B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磨煤机数量:2台/炉磨煤机布置型式:从驱动端向非驱动端看,电机在筒体左侧磨煤机铭牌出力:54t/h(HGI=50,H2O=8%,R90=18%)磨煤机主驱动电机功率:1250kW;转速:985r/min慢传电机功率:15kW;转速:1470r/min磨煤机最大电耗:16.7kWh/t磨煤机最大出力:设计煤种为73.8t/h;校核煤种为68.3t/h磨煤机保证出力:设计煤种为65t/h(最佳装球量63t);校核煤种为60t/h(最佳装球量63t)磨煤机出口最大一次风总流量:99630kg/h磨煤机入口最大一次风流量:95630kg/h磨煤机密封风流量:5600kg/h大齿轮密封风流量:800kg/h清扫风(同时吹扫8根管的量):97000kg/h旁路风:0~23176kg/h分离器类型:雷蒙式结构分离器布置型式:分离型布置分离器阻力:700Pa混料箱阻力:300Pa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电动机主电动机型号:YTM630-6鼠笼型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1250KW额定电压:6000V额定电流:160A功率因数cosφ≥0.85额定转速:985r/min额定频率:50Hz电动机旋转方向:面对主出轴端正视电动机,逆时针旋转每台磨煤机电动机:主电动机、慢传电动机各1台。
3.4.2给煤机每台炉布置四台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M-BSC22- 26型耐压称重式计量给煤机。
单台给煤机设计出力为7~70t/h。
密封风压:高于磨煤机口900Pa密封风风量:10Nm3/min密封风温度:常温称量精度:±0.5%3.4.3送引风机设备规范每台炉布置2台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型号为FAF16-9-1型,风机参数如下表:驱动电动机的规范:型号:YKK450-4额定功率:500KW额定电压:6000V额定电流:58A;功率因数cosφ:0.9额定转速:1470r/min每台锅炉配置2台成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静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型号为AN22e6(13+4°),风机参数如下表:电动机的规范:型号:YKK560-6额定功率:1120kW额定电压:6000V额定电流:134A功率因数cosφ:0.86额定转速:980r/min3.4.4冷一次风机每台炉配备2台成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离心式,单吸双支撑冷一次风机,型号为G5-36-14№20F,风机参数如下:驱动电机的规范:型号:YKK450-4额定功率:630kW额定电压:6000V额定电流:71.5A功率因数cosφ:0.897额定转速:1480r/min4.实验测点布置、主要工程测量方法及实验仪器4.1 烟气取样及分析在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的左、右烟道上按网格法布置烟气取样分析测量孔座(也用于烟气温度测量)。
在每个孔座内按网格法(等截面取样)布置取样点抽取烟气样,每孔逐点抽烟气样进行分析,直至实验工况结束;测试结束后取平均值。
5.2 烟气温度测量通过上述的测量孔,在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的左、右烟道上按网格法布置烟气取样分析测量孔座,每点装设一只K型热电偶,热电偶插入每孔10分钟后记录烟温。
实验结束,分侧平均值即为两侧的烟温,此测量与烟气分析工作同步进行。
4.3 飞灰取样及分析利用空预器出口烟道上安装的撞击式飞灰采样装置采取飞灰样,实验开始时安装取样罐,实验结束后取样,分析飞灰可燃物含量,作为锅炉热效率计算的依据。
4.4 炉渣取样及分析炉渣取样在捞渣机出口进行。
实验期间每15分钟采样一次,每次取样1.5kg,实验结束后,进行样品粉碎、混合、缩分,分析可燃物含量,分析化验结果作为锅炉热效率计算的依据。
4.5 入炉煤取样及分析实验期间在给煤机上方取样,一次取样约1.0kg,采样间隔15分钟,所采煤样及时放入密封的容器内。
实验结束后进行工业分析、发热量测量,分析化验结果作为锅炉热效率计算的依据。
4.6 煤粉取样及分析实验期间在投运的制粉系统上用煤粉取样器进行煤粉取样,每隔半小时取样一次,共取样4次,缩分后进行细度(R90)分析。
4.7大气压力、湿度和环境温度测量实验开始后,在送风机入口附近,采用膜盒式大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每30分钟记录一次,直至实验结束,计算平均值。
4.8 运行参数记录为方便实验数据测量及整理,需在DCS系统中制作实验专用的趋势组,实验结束后采用刻录光盘将数据取出。
4.9实验仪器5数据处理方法5.1实验采用反平衡法测试锅炉效率,通过测出锅炉各项热损失q2、q3、q4、q5、q6,然后按公式计算锅炉效率:(1)η=100-(q2+q3+q4+q5+q6)(1)其中:arnet Q Q Q q O H gy,/)(1002222+=(2)100)79.590298.107418.35836.126(,13⨯+++=m H m C H CH CO V arnet Q q gy (3) )100100(,27.3374ClzClzC fhC fh fhC C lza C C a arnet Q ar A q -+-=(4)e qD e D q 55=(3) ⎥⎥⎥⎦⎤⎢⎢⎢⎣⎡--+--=Clzlz C fh fh C c t lz t lz a C fh c t py ta arnet Q ar A q 100)0(100)0(,6(6)式中:;水蒸汽显热,气热损失和烟气中所含每千克燃料产生的干烟,;燃煤收到基灰分,;燃煤低位发热量,,;灰渣物理热损失,;散热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烟热损失,kg kJ O H Q gyQ ar A kg kJ ar net Q q q q q q /222%/%6%5%4%3%2--------------------------------℃t lz t py t,温度、送风机进口温度分别为排烟温度、炉渣,,----0; ;际蒸发量,分别为额定蒸发量、实,;失,额定蒸发量下的散热损;,分别为飞灰、炉渣比热,;,分别为飞灰、炉渣比率,;量,分别为飞灰、炉渣含碳,h t D e D e q K kg kJ lz c fh c lz a fh a C lz C C fh C /%5/%%--------⋅------------V gy ---干烟气的体积;CH 4---可燃气体中CH 4的体积含量百分比; H 2---可燃气体中H 2的体积含量百分比; C m H n ---可燃气体中C m H n 的体积含量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