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
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5期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谭 明 方 当前,在我国社会学理论界,关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研究特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式”等研究范畴的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偏误。
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忽视对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行动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作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问题。
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上讲,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应该是决定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研究特点”、“研究对象”、“逻辑出发点”、“研究范式”、“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的“总根源”。
作者:谭明方,男,1956年生,中南财经大学政法系讲师。
一、考察社会学“基本问题”的必要性在我国,有相当数量的社会学研究者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即把社会学看成是从“整体的角度”对社会进行研究的学科;认为社会学对社会进行研究的特点,就是将一种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与其他相互关联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地、整体地”考察。
并且,在此基础上,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社会整体”,或者“社会系统”、“社会整体良性运行的机制和条件”、“社会生活”等。
我们认为,这种对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研究特点”、“研究对象”的认识,其实是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误解。
而造成这种误解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研究者们在提出上述各种社会学的“研究范畴”时,缺乏对社会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1.从对社会学“研究角度”和“研究特点”的研究状况看考察社会学“基本问题”的必要性社会学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特点”的问题,是关于社会学在对社会进行研究时,与其它的社会科学有什么不同的特殊性的问题。
社会学显然不是像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那样只研究社会生活的某一个特殊领域的学科,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同,使研究者们产生了社会学是“对社会作整体研究”的推断。
并且,认为只有通过这种区分,才可能将社会学与其它的社会科学相互区别开来。
第六章 社会政策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方法

总之,由于社会学家所受的训练要求他们 在政策研究过程中始终依靠资料来说话, 而且以科学的态度依据事实,把握事实, 做出对于政策的创造性反应;由于社会学 家能够运用社会学的基本训练,对于存在 于社会环境中的社会问题的动态发展、各 种限制性因素的复杂性作出理性的解释, 并帮助设计出应对可能的障碍和陷阱的执 行计划,因此,可以以为,有良好训练的 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背景的社会学家们能 够成为社会政策决策过程中体现科学的理 性力量的主力。
(2)社会服务提供原则是选择性还是普遍性 所谓选择性,是指对社会服务的对象要经过甄别,把那些 收入低,患病,伤残,丧失工作能力,最需要别人帮助的 人选出来予以帮助。所谓普遍性,是强调为符合公平原则, 应该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地为全部有特定需要的人士提供 服务。选择性的原则建筑上承认社会本来是不公平的,有 很多人无法与别人公平竞争,所以必须得到额外的帮助。 普遍性的原则强调享有福利是全体公民的权利,认为提供 服务应该以需求来决定,而不应衡量个人是否有能力去支 持服务的费用。 选择性与普遍性的争论往往发生在两个层面上:首先,它 是一种由学者发起的公平与道德的意识形态层面的争论, 而在另一层面,它直接涉及哪一种资源分配方式最为有效。 不过,无论政府持何种意识形态观点,当资源有限而又面 临政策决定时,政策改革常常是选择性的。
(3)政策取向是剩余模式还是制度模式 剩余模式的取向是基于社会的某些弱者群 体有着特殊的需要,社会有责任发挥补救 性的功能去安置他们,其背后的观念是 “只为最不能自助的人提供帮助”。 制度模式的取向是以整个社会为主体,建 立一个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其背后的理 念是每个公民都有接受社会照顾的权利而 社会亦有责任去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
社会历史性

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指的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质,也是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
社会历史性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其核心是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揭示社会变迁的深层次原因,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现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社会历史性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社会是一种巨大而复杂的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也是由多个组织构成的。
社会的历史性体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社会形态的演变,经历不同的社会制度、规矩和文化,涵盖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
社会历史性的特征是社会的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性、多样性和动态性。
社会的多样性表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特点;社会的变化性表现在社会在时间上从过去到现在,不断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巨变;社会的动态性表现在社会的变化具有不断的发展性和变革性,是永恒的。
社会历史性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们对自身存在和环境的认识和需求,同时也是由于人们不断改变自身存在状态的努力和行动。
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矛盾不断发展,不同社会形态和制度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也不断进行。
社会的历史性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历史性质,并且这种历史性质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变革过程。
在社会历史性的推动下,社会不断变迁和发展。
社会的变迁包括社会形态的演化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转型和发展。
历史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甚至到当今的多元化社会,社会形态和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也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社会历史性的存在和发展为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社会的历史性质是了解及改变社会现象的重要前提,人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的历史发展、探索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通过掌握社会历史性,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书中调查问卷的四种基本问题类型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书中调查问卷的四种基本问题类型在现代社会中,调查问卷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之一。
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研究者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问题设计方法。
本文将介绍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书中关于调查问卷的四种基本问题类型,包括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多项选择问题和量表问题。
1. 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也被称为主观问题,它们不限制被调查者的回答选项,而是要求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灵活性和深度挖掘被调查者的观点、意见和经验。
例如,一个开放式问题可以是:“请描述您对某个产品的使用体验。
”通过这样的问题,研究者可以获取被调查者对产品的真实感受和评价,从而获得一手的原始数据,并且可以进一步探索被调查者的观点。
开放式问题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尽量避免引导性语言,保持问题的中立性和客观性; - 问题需要足够具体,以便被调查者可以清楚地理解问句的意思;- 问题的顺序需要合理,避免给被调查者带来困扰或思维跳跃。
2. 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也被称为客观问题,它们提供给被调查者一组固定的答案选项。
封闭式问题的优势是易于分析和统计,对于大样本的调查更为适用。
一个封闭式问题的例子可以是:“您是男性还是女性?”,提供的答案选项可以是“男性”或“女性”。
封闭式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答案选项需要完整覆盖调查主题的各个可能方面,避免忽略重要细节; - 答案选项需要互斥,避免被调查者对于多个选项可以同时选择; - 答案选项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模糊的描述或专业术语。
3. 多项选择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是封闭式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允许被调查者选择多个答案选项。
多项选择问题常用于调查某个主题下的不同维度或特征。
例如,一个多项选择问题可以是:“您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有哪些?请勾选您的选择。
”答案选项可以包括“微信”,“微博”,“抖音”,“QQ”等。
多项选择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答案选项需要明确,避免歧义; - 答案选项之间需要互斥,避免重复选择; - 答案选项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给被调查者造成困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也归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此说来, 称 巨大变迁相联系。14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延续了 10 列科学思想, 99 0
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 标志着一个新的人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 当代中国 的马克思主义”就在时 ,
5 7
间和内涵上是一致的, 在逻辑上也更严密了。 二、 关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研究角度及含义
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把当 代中国史上最初2 多年近 3 O 0年的积极探索和理论成果, 从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的内涵中分割出去是否妥当, 仍然值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有“ 当代中国研究所”该所还定期出版有 得研究。 ,
有学者提出,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创造, 即马克思主 《 代中国 当 史研究》 的学术刊物, 其所谓“ 当代中国” 的起点 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按照理论 内容及其主题划分为新 正是 14 年; , 国各地的研究成果看, 99 此外 从全 也大都接受 14 年新中国成立这个上限。无疑,98年十一届三中全 民主主义理论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两个大的理论成 99 17 _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会 堪称当代中国 发展史上的 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 但 果。2这就是说 , 是史学研究的断代标准往往与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制度的 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形成的一系
些。
问题还在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 当代中 表” 重要思、 科学发展观及其后 的理论创新, 不包括 并
值得讨论的问题。石仲泉先生新近提出,近代中国” “ 的上限 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内涵上只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 “
9 或者 15 4 96年到 17 9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 下限为 17 年 ; 当代中国” 98 而“ 的上限为 17 年十一届三中 98 19 全会。l l按照这个思路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的内涵与 人所做的积极探索和理论创新。虽然这些成果 已经成为中 “ 当代中国” 的时限是一致的。 可惜, 这只是少数人 的观点, 从学术界多年来的研究习 惯来看,当代中国” “ 一般是指 1 9年以来新中国的历史。 9 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论文

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法律社会学是以研究法律的实行和效果等作为主要对象的一门学科。
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在西方国家兴起。
但对我国来说,它还是一个正在创建的新学科。
我们在一个新学科的创建时期应该讨论有关这一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或基本设想,例如这一学科的特征、研究对象、与原有的相近学科的分工、学科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和研究意义等等,以便在以后学科发展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尽可能地避免因缺乏这些基本理论或设想而对学科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本文旨在对法律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或设想作一探讨。
一、法律社会学是我国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本章所指的法律社会学是法学中一个分支学科。
按照国际社会科学中的传统,不仅法学,而且社会 学,都有法律社会学这一分支学科。
从这一意义上讲,法律社会学也可以说是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
事实上,法律社会 学的研究往往要涉及到法学、社会学以外的其他许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在内。
因而法律社会学也具有“软科学”的特征。
在西方法学中,法律社会学(Sociology of Law)和社会学法学(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这两个名称的关系是含糊不清的。
由于二者特征都在于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都着重研究法律的实行、功能和效果等,因而有时是通用的。
但有时却是有区别的。
一般地说,社会学法学是指法学中一个学派,仅在法学中使用。
在有的法学作品中,又称功能法学派。
法律社会学则被认为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但有些社会 学法学家也常将自己的作品称为法律社会学。
例如,社会学法学的创始人之一、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1862年 ~1922年)的主要著作即称为《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我们认为,法律社会学和社会学法学实质上是同一含义,仅由于研究者本人是社会学家或法学家,在研究同一问题上(例如青少年犯罪问题和夫妻共同财产制问题等),其研究角度和着重点有所不同,一个社会学家要综合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来研究这一问题,而法学家则着重研究这一问题的法律方面,但又不限于法律方面。
社会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涵盖了众多领域,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社会科学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知识。
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中的互动、价值观、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社会学家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以揭示人们的行为和状况。
政治学知识政治学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关系和政府组织等问题。
它关注政治权力和决策的形成过程,探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政治学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制度、政党竞争、选举原理等,促进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和推动民主发展。
经济学知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研究生产、分配与消费等经济现象,探讨供求关系、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等。
经济学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原理和规律,指导经济决策和促进社会繁荣。
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社会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育领域,社会学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社会环境和心理需求,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
在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学和政治学知识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起因和解决途径,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干预方案。
在企业管理领域,经济学知识帮助我们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
除此之外,社会科学知识也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往往伴随着对社会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应用,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
社会科学知识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社会科学知识是理解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三个角度,对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
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涉及到教育、社会工作、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应用社会科学知识,以更好地理解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rsonal Motivation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people have
expectations for the outcomes of their choices and select activities accordingly
– Social foundation of ROS
Ethnomethodology
- focuses on how people make sense of life while they are living it.
– Multiphasic aspects of the experience,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 fire-fighter?
二、研究方式
定义:指研究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研究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社会科学常用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定性研究
Other Common Social Science Paradigms in Recreation
Conflict
- focuses on attempts of a person or group to dominate and avoid being dominated.
– Competition between users, conflict between management and visitors, community concerns, etc.
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方法论 positivist sociology
社会研究应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要通过具体客观的观察、通过 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定量研究
(二)人文主义方法论
anti-positivist sociology
社会研究要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中 的主动性。
Feminist paradigms
- examines how previous images of social reality have often come from and reinforced the experiences of men.
– Are the needs, demand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adequately responded to in recreation?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 examines development of shared meanings and social patterns in the course of social interactions.
– Studies of visitor types, desired setting conditions, specialization, etc.
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方法论
在社会研究中应遵循何种方法论,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因为研究社会现象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研究途 径和判断标准,这就要对具体现象作具体分析
因此,在做具体研究时,研究者一般是根 据研究课题的性质,来选择更适于这一课题 的方法论和学科理论作为指导,或者是根据 自己在理论、方法论方面的专业特长来选择 适当的研究题目。
– Are there equal professional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in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 How is power allocated and assigned in professional, academic and community settings?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研究的过程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Fra bibliotek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一、方法论 methodology
方法论是指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 学,包括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等 问题。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 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等。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 focuses on the functions the elements of society perform for the whole system of society.
– What is the purpose of parks, and how do fees help or interfere with providing those goods and services
Consumer choice theories- using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 theory, visitors and tourists will make vacationing and recreational decisions based on a cost-benefit analysis that considers scarcity, opportunity cost, substitutability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pressure by family members.
Norms – Contend that there are fundamental agreements about
appropriate and desired settings among groups of unassociated people
– Research related to acceptability, capacity, support for management and limitations, trade-of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