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危害防治综述汇总

合集下载

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一、背景介绍海水入侵是指海水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进入内陆地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水入侵现象越来越普遍,防治措施也日益重要。

二、影响因素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水入侵现象。

2.自然因素:如河流干涸、土壤质量差等。

3.人类活动:如过度开采地下水、滥伐森林等。

三、防治措施1.整体规划制定全面的防治规划,包括预测和评估海水入侵的程度和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要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生态修复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增强湿地生态系统对海水入侵的抵御能力。

同时,在沿海地区建立植物固沙带、草带等绿色屏障,防止海水侵蚀。

3.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和滥伐森林等活动。

同时,加强土地保护和改良工作,提高土壤质量和耐盐碱能力。

4.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适应性强、抗盐碱能力强的植物品种。

同时,研究新型防治技术,如利用纳米材料等抑制海水入侵。

5.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海水入侵防治工作。

同时,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处。

四、案例分析1.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南方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建立了植物固沙带。

其次,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并推广了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最后,在科技创新方面研发了多种新型防治技术,如利用纳米材料抑制海水入侵。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减缓了海水入侵现象。

2.美国佛罗里达州佛罗里达州是美国海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首先,加强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建立了植物固沙带。

其次,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并推广了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最后,在科技创新方面研发了多种新型防治技术,如利用纳米材料抑制海水入侵。

地下水与海水入侵的防治策略

地下水与海水入侵的防治策略

地下水与海水入侵的防治策略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增长,地下水的开采和海水入侵等问题日益凸显。

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不合理的开采和管理不仅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枯竭,还引发了海水入侵的严重后果。

因此,研究地下水与海水入侵的防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和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储量和水质等指标,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其次,要完善地下水开采许可制度,合理划定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区和限制区,防止过度开采和滥用地下水资源。

另外,推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水库蓄水和人工补给等措施,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防治海水入侵海水入侵是指海水渗入地下水层,从而导致地下水质量下降的现象。

对于沿海发达城市来说,海水入侵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防治海水入侵,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海岸带土地的管理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沿海土地资源。

其次,建设合理的淡水资源补给系统,通过引淡水进入海岸地区,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海水入侵的可能性。

另外,加强海岸带地下水监测和预警工作,对可能发生海水入侵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海水入侵的风险。

3. 跨界地下水管理合作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之间的跨界合作。

地下水与海水入侵的问题通常不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跨越多个地区和国家的。

因此,跨界地下水管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国政府应建立跨界地下水资源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地下水开发和管理的政策和标准,共享地下水资源信息和技术,加强合作研究和经验交流。

只有通过跨界合作,才能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水入侵的有效控制。

4.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地下水与海水入侵问题的防治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辽宁西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问题

辽宁西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问题

辽宁西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问题摘要:对辽西沿海地区海侵情况,程度,变化规律,主要成因等进行了详细论述,为环境治理及开采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下辽河,海侵,咸淡水,水质,成因,分布。

辽宁西部东起锦州,西至山海关的沿海地区。

由于该区交通方便,工业发达,工业城市(锦州市、锦西市、葫芦岛港、兴城、绥中等)密布,且锦州港、高岭电厂等大型工程又相继施工,需水量愈来愈大,而所需供水又绝大部分采自地下水,故形成了锦州、锦西、绥中等近海局部地段的海水入侵,并使地下水资源遭到污染。

本文现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1沿海地区水文地质概况本区由东部双台子河口至西部山海关,在沈山铁路以南沿海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为分布,构成通称“辽西走廊的沿海平原。

辽西走廊东段双台子河至锦州之间,为大、小凌河冲洪积扇地和沿海冲海积平原。

扇地的西北部及小凌河口两侧,仅有1个含水层,含水层顶部覆有3-6m的亚砂士或亚粘士含水层由砾卵石组成,砾卵石的砾径1—5cm,大者为10-15cm,砾石上部分选好,下部差,含5—20%粉土,厚20-50m,渗透系数150-400m/d,单井出水量大于5000m3/d水位埋深3-5m。

为潜水一微承压水,水质较好,多属矿化度小于1g/L的重碳酸钙或重碳酸钙镁型水。

近海地段水质较差,为孙化度3-10g/的氯化钠型咸水。

区内东南及东部可分上、下两个含水岩组,上部含水岩组的含水岩层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砂砾卵石组成,并有向东部边缘相变为中粗砂及中粗砂含砾的趋向,含水层厚20-50m,渗透性及富水性较好,渗透系数50-120m/d,单井涌水量多大于50),水位埋深15m,属微承压水。

该层地下水在郭苇场、安屯、西八千、北小柳一线西北为矿化度小于1g/L的重碳酸型淡水;东南侧则渐变为氯化钠型咸水。

在该含水岩组的顶部覆盖较厚的亚粘士及亚砂土层。

下部含水岩组埋藏于上部含水岩组之下,其间为中更顶部5-10m厚的精士亚粘土隔水顶板。

海水倒灌对地下水资源的威胁

海水倒灌对地下水资源的威胁

海水倒灌对地下水资源的威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水资源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资源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一种名为“海水倒灌”的现象正逐渐成为地下水资源的严重威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海水倒灌。

简单来说,海水倒灌是指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侵入地下淡水层,使得地下淡水资源遭到破坏和污染。

这一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

海平面上升是导致海水倒灌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大量的冰水流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当海平面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容易突破沿海地区的自然屏障,涌入陆地,进而影响地下水资源。

过度开采地下水也是引发海水倒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一些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远远超过了其自然补给速度。

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位漏斗。

一旦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海水就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顺势侵入,造成海水倒灌。

此外,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建设和不合理的水利工程也可能加剧海水倒灌的风险。

例如,填海造陆、破坏沿海湿地等行为会削弱自然的防波和蓄水能力,使得海水更容易侵入内陆。

海水倒灌对地下水资源的威胁是多方面的。

首先,海水的侵入会直接改变地下水资源的水质。

原本纯净的淡水被海水混合后,盐度大幅升高,不再适合人类饮用和农业灌溉等用途。

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打击,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海水倒灌会破坏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地下水中原本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和生态系统,海水的侵入会改变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它们死亡或迁移,进而影响整个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循环。

再者,被海水污染的地下水资源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地下水的更新速度缓慢,一旦被污染,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自然过程才能逐渐净化。

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都将处于无法利用的状态。

为了应对海水倒灌对地下水资源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我国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市,是处于三面靠海的半岛地理环境,也是一个水资源最紧缺的城市之一。

自七十年代开采地下水以来就出现了海水入侵问题,目前此问题仍困绕着大连的经济发展,急需对重点灰岩地段建地下岩溶水库,同时对裂隙水采取封截、合理布井等综合方法去治理海水入侵。

因此,治理海水入侵问题是大连市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很多专家在总结国内外海水入侵概念的基础上,对其给出了完整的定义描述,即: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滨海地带含水层的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发生了变化,导致海水与淡水有直接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沿含水层向内陆方向侵入,咸淡水界面不断向陆地推进,使地下淡水资源不断遭受破坏的过程与现象。

并且详细分析了大连市海水入侵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海水入侵形态、海水入侵的进程及趋势、海水入侵的成因及所造成的危害等。

分析表明大连市海水入侵形态基本有以下三种方式:面状侵入、线状侵入、溶洞状侵入。

海水入侵的趋势为:海水入侵面积有小;大→小→大的变化规律:海水入侵的成因是具有了水动力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而人为的改变地下水动力条件是发生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海水入侵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制约大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连海水入侵现状:大连市海水入侵重点监测区面积972.8 km2,2003年入侵面积已达178.5km2,最大入侵内陆距离为9km,其中入侵比较严重的有大魏家、周水子、南关岭、营城子、金州等地段,入侵面积分别达到本地段面积的46.11%、37.01%、33.28%、24.31%和22.06%。

2003年从Cl-取样分析看,113个样中Cl-超标率(含量大于250mg/l)为32.74%。

同时,Cl-含量大于500mg/l达到22个点,大于1000mg/l的点为12个点。

海水入侵平面分布特征:由于海水入侵程度受多种因素控制,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将大连地区的南部海水入侵划分为不同的地段研究,从平面上可分为大莲泡、大魏家、金州、革镇堡、南关岭、营城子、周水子、开发区等地段。

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

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

第17卷第1期Vol 117No 11辽 宁 地 质L IAONIN G GEOLOGY2000年3月March ,2000收稿日期:1999-12-251第一作者简介:寇英杰(1978-),女,助理工程师,从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1文章编号:1000-6273(2000)01-0067-05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寇英杰,王颖(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海水入侵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质灾害。

辽宁省海水入侵自70年代以来呈逐渐增加趋势,具有入侵面积广、发展速度快等特点。

目前海水入侵已成为我国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针对海水入侵形成机制及危害程度的地域性,目前已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控制开采,人工回灌,修建地下水库等,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海水入侵;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辽宁省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省份,全省海岸线从鸭绿江口至山海关老龙头全长217813km [1]。

从70年代末开始,辽宁省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其中大连地区、辽河三角洲地区、辽西走廊等沿海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受海水入侵干扰,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1 海水入侵的分布及危害111 海水入侵的分布、特征[2]根据我省海水入侵的区域分布特点、危害程度,按地域将全省划分为四个灾害区,然后根据海水入侵程度的差异以及分布的不同地域再划分若干地段,具体分述如下。

11111 大连沿海海水入侵区(Ⅰ)11金州—大魏家—大莲泡入侵段(Ⅰ1)该地段海水入侵是由工业及农业井超采引起。

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达374~547mg/L ,最高氯离子含量93314mg/L 。

入侵面积达3510km 2。

该地段由于政府采取限量开采措施,近年来入侵面积缩小,地下水位回升,氯含量下降。

大魏家与大莲泡降至200~230mg/L ,但个别点仍大于500mg/L 。

海水入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

海水入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

海⽔⼊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13.1海⽔⼊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海⽔⼊侵的概念及产⽣原因海⽔⼊侵(海⽔倒灌)是指海滨地区因过量抽取地下⽔,导致海⽔(或地下咸⽔)和地下淡⽔的天然平衡条件被破坏,从⽽引起海⽔向⼤陆含⽔层推移的⼀种有害⽔⽂地质作⽤,也就是由于陆地地下淡⽔⽔位下降⽽引起的海⽔直接侵染淡⽔层的⾃然现象。

有时风暴潮或⼤涌潮覆盖陆域,也称之为海⽔⼊侵。

海⽔⼊侵灾害是指由于⾃然或⼈为原因,海滨地区⽔动⼒条件发⽣变化,使海滨地区含⽔层中的淡⽔与海⽔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或与海⽔有⽔⼒联系的⾼矿化地下咸⽔沿含⽔层向陆地⽅向扩侵,影响⼊侵带内⼈、畜⽣活和⼯、农业⽣产就地⽤⽔,使淡⽔资源遇到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滨海含⽔层在海岸线处与海⽔接触,在⾃然状态下,地下⽔补给海洋。

在很多临近海洋的地区,随着对地下⽔需求量的⽇益增多,滨海含⽔层已成为重要的⽔源。

地下⽔的开采,使得地下⽔对海洋的补给量⽇趋减少。

当滨海含⽔层的抽⽔量超过补给量时,海岸附近地下⽔位下降,海⽔进⼊滨海含⽔层,并逐步向内陆推进,直⾄达到新的平衡为⽌。

海⽔⼊侵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活都能产⽣重⼤影响,已引起⼈们⼴泛地关注。

早在1855年就有关于伦敦海⽔⼊侵问题的报导,德国、荷兰和⽇本等国也都有类似的报导。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也出现了零星的海⽔⼊侵,进⼊80年代中期,⼊侵范围逐渐扩⼤,情况⽇益严重。

⽬前⽐较严重的地区有河北秦皇岛、辽宁⼤连、⼭东莱州、浙江宁波等地。

淡⽔和海⽔都是可溶混流体,它们之间的接触带是由于⽔动⼒弥散作⽤⽽形成的过渡带。

在这个过渡带中,混合⽔的密度由淡⽔逐渐变化为海⽔密度。

过渡带的宽度随地质条件和⽔动⼒条件⽽异。

在某些条件下,过渡带的宽度相对于含⽔层的厚度⽐较⼩时,可以近似地把它看成不相溶混的两种流体的突变界⾯。

如沿以⾊列海岸带的观测资料表明,这种突变界⾯的假定是合理的,但较宽的过渡带也是存在的。

衡水市咸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

衡水市咸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

衡水市咸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近年来,衡水市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咸水入侵。

咸水入侵是指海水或者咸水由于某种原因渗入淡水资源中,对当地的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衡水市咸水入侵问题进行研究综述,探讨其原因、影响和对策。

一、咸水入侵的原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量减少和蒸发增加,使得地下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因而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2. 过度抽取地下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的抽取量逐渐增加。

在衡水市,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是地下水抽取的主要用途,而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咸水入侵的加剧。

3. 地质条件: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地质条件复杂。

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运动相对较为活跃,一旦地下水层受到污染或者咸水侵入,很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而引发咸水入侵的问题。

1. 农业生产受损:咸水入侵导致了土壤变咸和地下水变咸,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许多作物对盐分的耐受性较低,一旦土壤和地下水盐分过高,就会导致农作物长势不好,甚至死亡,从而降低了农业产量。

2. 生态环境恶化:咸水入侵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湿地和河流受到咸水侵蚀,原来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遭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甚至导致了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灭绝。

3. 生活用水受限:由于地下水源被咸水入侵,许多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了限制。

原本可以直接使用的地下水变得咸涩,居民们不得不依靠外来的淡水资源,增加了生活的困难度。

三、对策措施1. 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位下降和咸水入侵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稳定和清洁。

2. 提倡节水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提倡人们养成节水的意识,减少地下水过度抽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从源头上减轻地下水资源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危害与防治综述目录第一章;海水入侵机理与现状......... 1一.海水入侵机理................................... 11. 水力坡度减小或发生逆转.................. 12 淡水与咸水的交换............................... 13隔水层的破坏 ....................................... 24咸淡水层通过钻孔沟通........................ 2第二章海水入侵的危害............. 3第三章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41.合理开采地下水................................. 42.人工回灌淡水..................................... 43.实施节水农业技术............................. 54.远距离调水......................................... 55.修建地下水库..................................... 56 在感潮河口段应注意防止海水上溯和直接入侵。

.......................................... 67 在已形成海入侵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补源 .......................................................... 68.搞好水土保持。

................................. 69 优化水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

....... 710.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8011.节流措施........................................... 812 采用行政法律手段........................... 913 海水人侵的预报............................. 9总结 ............................ 10第一章;海水入侵机理与现状一.海水入侵机理海水入侵一般指由于淡水层的过量开采,使淡水与海(咸)水之间的水力平衡遭到破坏海(咸)水从海洋一侧向内陆运移,造成淡水水源地水质恶化变咸,可能最终报废的现象。

天然条件下淡水与咸水间一般能保持某种程度的动力平衡,人为动破坏这种平衡或使咸淡水发生联系,因而出现海水入侵,其机理可归纳为下1.水力坡度减小或发生逆转天然条件下,淡水含水层向海中排泄,水头面向海一侧倾斜,水力坡度的大小往往反映了排泄强度开采条件下,淡水层向海的排泄量减少,水力坡度减小,超采时,漏斗扩大以致淡水层的水位低于海平面,水力坡度逆转,破坏了水力平衡,必然发生海水入侵。

2 淡水与咸水的交换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或自然条件的改变,使得海(咸)水常形成对淡水层的补给从而使淡水层咸化如河床采砂使河床降低,地下水位相应下降,而潮水可上溯更远的距离潮水及退潮后残存的海水下渗含水层。

沿海滩涂的虾池、盐池水位远高于地下水位,造成反向水力坡度,发生下渗、侧渗作用。

非开采原因造成淡水层1减压如水田改早田,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连续干旱等原因,使淡水层补给量减少,咸水入侵。

3隔水层的破坏淡水与海水间隔水层的破坏往往是由沿岸工程建设引起如港与航遣工程在建设程中由于疏浚或开挖而破坏掉淡水与海水之间的隔水层。

4咸淡水层通过钻孔沟通由于止水不良或深度,结构等不合理,使淡水层与咸水层(或海水楔)沟通,发生侵染。

在海岸线附近无隔水体的条件下, 由于海水密度s大于淡水密度f海水入侵到淡水体以下是必然的, 暂不考虑海水的回流淡水入海流, 海水入侵最简单的水静力学模型2。

设潜水面在海平面以上高度为hf , 海水入侵后的咸淡水分界在海平面以下深度为z ,第二章海水入侵的危害在沿海地区,数千年来由于海侵和风暴潮的作用,该区滨海一带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古咸水区。

古咸水区和靠近内陆的淡水区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

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咸淡水分界面保持着自然平衡态, 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地下淡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

而降雨量和主要河流来水量趋于减少,自然补源不足,造成淡水水位下降,有的地区出现漏斗。

咸水就自然向低水位的淡水区流动,使原来淡水区的地下水变咸,形成了海水入侵。

由于沿3海地区地貌环境的复杂性,海水入侵的形式有面状入侵、带状入侵、锥状入侵等类型。

海水入侵湾沿海地区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在农业方面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变咸,致使土壤盐碱化,粮食产量下降,一般年份减产20%以上,旱年基本绝产。

使现有的机井报废,农民不得不投资打更深的机井,形成了恶性循环,加速了海水入侵。

在工业方面由于地下水变咸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设备锈蚀,因淡水供应不足使企业生产处于停顿状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人民生活方面由于水质的变化,人畜不得不饮用劣质水,导致人畜疾病增加,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海水入侵防治措施1.合理开采地下水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大量超采地下水是海水入侵的根本原因因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量入为出,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这是防治海水入侵的一种有效办法应避免长期盲目地超量开采地下水2.人工回灌淡水人工回灌是增加地下水资源并控制海水入侵的有效措施之一此方法的两个关键是寻找分散的或不能直接利用的水源作为回灌水和确定回灌方案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涉及清淤和提高回灌效率的问以淡压咸既增加了淡水资源又起到了防止水质咸化的作用回灌试验结果( 1)采用傍河地下水, 利用管井导虹吸回灌, 由于水质较好不用回扬4试验期间没有发生堵塞现象。

( 2)该区单井回灌影响半径为35m, 灌量平均为14 . 12m3/h。

( 3)回灌水文地质参数均小于抽水水文地质参数1~ 5倍,说明回灌较抽取地下水难度大。

3.实施节水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是用水大户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以上是最有力的节水部门因此在海水入侵地区结合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型农业大力推广灌溉新技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水灌溉新技术包括喷灌滴灌渗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以及化地膜生物地膜新型抗旱剂和保水剂等可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许多沿海城市还实行生态农业发展旱作农业等措施来减少地下水采4.远距离调水海水入侵使莱州市滨海地区地下水变咸而无法饮用万人口用水发生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莱州市建设滨海地区居民饮用水水工程从上游水库调水年调水量万使滨海地区的居民都上自来水这项调水工程不仅解决了滨海地区万居民的生活用和部分工业用水而且还减少了滨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减缓了海入侵5.修建地下水库用帷幕灌浆方法在岩溶有利地段建立地下阻水屏障形成滨溶地下水库切断海水入侵通道和地下淡水排泄通道能从根本上海水入侵最5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地下淡水资源而且以地下水库存调节空间是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重要措施与地库比其又有造价低不占耕地没有风险水质防护条件好等优点经济技术上完全可行6 在感潮河口段应注意防止海水上溯和直接入侵。

应采取在河口处建防潮闸等措施,一方面可以阻止海水侵入,另一方面可以拦蓄地表水,增加淡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和消除海水入侵的动力条件。

常年向地下含水层补给淡水,可以改善地下水环境。

7 在已形成海入侵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补源以淡压咸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可恢复性特点,通过人工灌溉,如开挖和修建渗井是最易推广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种方法技术容易造价低在一些地区已取得了成功经验。

8.搞好水土保持。

封山、封滩,育林,增加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以逐渐改善本地区水环境。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修建地下水库,它既可以更多的储存淡水资源,又可以提高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对防止海水入侵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以上所述方法,对治理海水入侵毫无疑问都是有效的,但都有不足之处。

有的方法,虽然投资少,但周期长,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见效。

另外的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受地理环境限制,以及投资大等缺点。

6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掠夺性开采,从而使该地区地下水水位长期处于低于海平面几米或十几米的状态有的甚至是几十米。

进而以该井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低于海平面的漏斗区。

此时,海水和淡水同时对该漏斗区进行补给,这样就造成了该地区的海水入侵。

如果此时淡水的补给量特别大,补给速度远远大于海水的补给速度。

那么,该地接受海水污染的程度就轻,反之受海水污染的程度就重。

所以,首先加强海水入侵的监测工作,对海水入侵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临近海水入侵的地区,除人、畜饮用水外,严禁开采地下水,尽量减小海水入侵面积的继续扩大。

9 优化水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

该项措施采用系统工程方法。

首先用层次分析模型!9?4模型分析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制约条件和解决办法。

第二步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平衡计算,计算范围以降雨量、外来水量和地下水量做水源,在保证人畜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农业灌溉用水量,以此为基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第三步利用动态仿真模型(SD)模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多次的计算机模拟运算过程中,寻找合理的经济发展方案。

确定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增加耐盐水果、林业、草食畜、保护栽培。

立体种植和节水型企业项目。

可以达到涵养水源,避开农业用水高峰季节,减少地表蒸发,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710.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模型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治理措施的总效益第二层是治理措施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第三层是治理海水入侵影响到的产品,即由品的变化获得第一、二层的经济效益。

第四层是措施层,即治理海水入侵采取的具体措施,其模型结构如图。

11.节流措施节流措施旨在通过工程措施建立一个防渗体阻止海水向内陆入侵如水力防渗帷幕即水力帷幕截渗墙气体防渗墙等为了防止海水入侵在咸淡水界面的淡水一侧打一排水井用注水抬高局部水位形成水力屏障或在咸水一侧用抽水形成水位低谷以防止海水入侵即水力帷幕可分为注水帷幕抽水帷幕和两者结合的抽注水帷幕通过对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注水帷幕和8抽水帷幕都可以有效防治海水入侵其中抽水帷幕适用于缺乏足够用于地下水回灌淡水的地区注水帷幕适用于拥有足够用于地下水回灌淡水的地区截渗墙是指在含水层下游修建一条弱透水或不透水的地下坝体来拦截流向海洋的地下径流既能防止地下水的流失又能阻止海水向内陆的入侵同时也加大了上游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气体防渗墙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没有应用实例其依据是向含水层注入空气后会在充气孔附近或四周形成人工的非饱和带或包气带,包气带中渗透系数,随含水率降低当含水率低到一定值就会形成一道空气墙从而阻止海水的入侵及淡水向海洋的渗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