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和防治办法

合集下载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1.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一个物种从其自然分布区移动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在新环境中建立并扩大种群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自然限制,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全球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以下是当前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现状:1.1生态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破坏、改变或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

入侵物种可能与原生物种竞争食物、栖息地和资源,甚至逐渐取代原生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例如,进口植物可能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威胁到当地植物的多样性。

1.2经济影响: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一些入侵物种会给农业、渔业和林业等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它们可能对农作物、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厂等产生破坏性影响。

例如,特定海洋外来物种可能占据捕鱼场所,减少渔业收益。

1.3健康影响:一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疾病或在它们到达的新环境中传播疾病。

例如,蚊子是一种常见的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的媒介。

外来蚊子入侵可能导致当地人群遭受更多的传染病风险。

2.控制对策:为了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和降低它们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对策:2.1预防控制:预防是减少外来物种入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包括加强边境检查和监测,以防止外来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进入新的地理区域。

2.2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保护生态系统免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方法之一、这包括建立检疫措施,对进口生物进行筛查和审查,以及处理和处置疑似入侵物种。

2.3移除和剿灭:对于已经侵入的外来物种,及早发现和移除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移除入侵物种及其栖息地,并通过人工捕捉或其他方式削减种群。

2.4生态修复:在外来物种被控制或消除后,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这包括恢复原生物种的种群和生境,以及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入侵。

2.5国际合作: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跨国行动来共同解决入侵问题。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繁殖并扩散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控制因素,因此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增加数量,导致原生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生物入侵通常是由人类意外或故意引入的物种引起的,也可因气候变化、全球化交易等因素而发生。

生物入侵的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给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生物入侵的定义虽然简单,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时,它们可能会无限制地繁殖,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扰人类生活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认识生物入侵的定义及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才能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益。

在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生物入侵的途径、影响、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以全面了解这一全球性问题。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过程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生态系统改变的过程。

目前,全球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入侵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外来物种不断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已超过4000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2. 生物入侵区域扩展迅速:生物入侵不仅发生在陆地生态系统,也发生在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

特别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生物入侵的区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一旦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捕食、疾病等不利影响,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生物入侵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会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种群侵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平衡、农林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生物入侵会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同时损害农林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一些外来生物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防治生物入侵,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以及重视宣传与教育。

国际合作与法规制定也是防治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监控和预防措施,加强科研支持和技术开发,以及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入侵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影响、生态系统、农林业、疾病、防治措施、国际合作、法规制定、监测、预警、科研、技术支持、宣传、教育。

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对原生物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通常是在原生物种无法适应的环境下生存繁殖而形成的。

生物入侵的定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概念始终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可能是有意引入的外来物种,也可能是无意传播的外来物种。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生物入侵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生物入侵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所差异,但都强调了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

生物入侵的概念不仅仅涉及生物学领域,还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加以解决。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无天敌的情况下迅速繁殖并扩散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对当地物种造成危害的现象。

当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外来物种的入侵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逐渐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且已经逐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随着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所带来的影响也愈来愈严重,已严重危胁全球的生态安全,成为危害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生物入侵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文中综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念、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以及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从生态破坏、生态污染、生物多样性以及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出发,阐述了生物入侵的危害。

并提出了部分可行性的措施。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which refers to the opportunity of exotic species invasion. Biological invasion has gradually resulted in the great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has been threatening the people's health. As the phenomen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mon, the influence is also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ha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global ecological safety, and has become a important and urgent problem to damage biodiversity ,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economy.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biological invasion has become the most urgent miss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 of biological invas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biological invasion and approach of biological invasion. The article expatiates the harm of biological invasion from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 pollution, biodivers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ecosystem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ility measures.1.生物入侵的概念本地种指自然起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地区的物种。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超过百余种。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生物灾害频繁爆发,成为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形势(一)外来入侵生物危害严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农产品流通渠道多元化进程,一些新的有害生物不断传人并迅速扩散。

人侵我国的危险性农业有害生物已超过400种,其中造成较大危害的100余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已发现50余种。

近年来人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出种类增多、频率加快、蔓延加速、危害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只有1种,80年代达到2种,90年代增加到10种,近5年新发现18种。

稻水象甲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从河北唐山市的局部地区扩散到10多个省(市);原来仅在新疆局部地区发生的苹果蠹蛾,现已越过千里戈壁滩到达甘肃酒泉,并以每年40—50公里的速度向陕西等苹果优势区逼进;原来仅在福建省厦门市局部地区发生的橘小实蝇,目前已在福建、广东等地大面积严重发生,并正在快速向其他水果优势产区扩散;马铃薯甲虫从欧洲传人新疆后,现正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甘肃和内蒙古扩散;小麦赤霉病原来只在长江流域小麦产区发生,现已扩散到中原和华北小麦产区;近年传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部分地区的红火蚁,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影响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

美洲斑潜蝇自入侵后不到10年间,就已遍布全国,严重危害百余种农作物,受害面积130万公顷。

B型烟粉虱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现已扩散到全国各地,对蔬菜、烟草、棉花等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危险性外来有害物种往往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突发性的人侵与掠夺特性,一旦入侵,极难控制。

外来有害生物的人侵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极大地破坏本土生物资源并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危及本地物种生存并导致土著种消失与灭绝,而且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3篇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3篇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第一篇:生物入侵的危害随着环境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物入侵逐渐成为了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难点之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繁殖并扰乱本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威胁本土生物的存活和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扩散、繁衍并占领本土物种的生态位,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物种灭绝,减少生态系统抗击自然灾害和改善环境的能力,破坏生态平衡和地质景观,甚至影响人类健康。

经济危害: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和经济损失。

社会危害:生物入侵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不安,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加剧社会矛盾和国际纠纷。

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本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生物入侵防治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技术、政策法律、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物入侵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生态系统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趋势和影响,提高生物入侵预警和决策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2.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

通过排查、管制、监管和消灭措施,限制外来物种的入境和传播,防止外来物种危害本土生态系统,增强防控的能力和效果。

3.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功能的优化配置。

通过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方式,保护和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4.加强公众教育和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宣传活动、网上资源共享等形式,增强公众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和意识,激励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第三篇: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升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测试。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种群由原先的分布区域移入并在新的分布区域形成自主繁殖的一种现象。

随着人类的活动和生物全球化,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普遍,并成为当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难题。

生物入侵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威胁,据统计,全球超过10万种生物物种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入侵了不同国家和地区。

而我国已有近3000种外来入侵物种,占全部物种的10%左右。

其中,部分物种对我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

1. 竞争优势:入侵物种因为缺乏天敌和天然的控制手段,在新环境中往往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突出的优势。

它们可以迅速占领新的生境,与原有物种发生竞争,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影响地方生物多样性。

2. 肆虐繁殖:入侵物种在新生境中往往没有和天敌和天然疾病抗争的竞争压力,因此生殖能力往往比较强,在新环境中肆虐繁殖,造成对当地原有动植物的深远影响。

3. 经济损失:入侵物种会占据大量的资源,损坏生态系统,加重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对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经济造成严重损失,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

1. 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于外来物种的缺点和危害,让公众认识到入侵物种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

2. 建立监测系统:制定监测规范和标准,建立入侵物种的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入侵物种的存在。

3. 强化防治管理:加强对入侵物种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整理合适的防治措施,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繁殖和危害,保护与发展原有的生态系统。

4. 加强国际合作:因为生物入侵是跨国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建立生物入侵应急机制,控制生物入侵扩散和损害。

总之,生物入侵是全球共同的难题,需要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防治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以维护全球环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策略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策略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策略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进行这个讲座。

这次讲座的内容是关于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策略。

说到生物入侵,就不得不提到外来生物。

大家对外来生物一定很熟悉,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之密不可分。

就拿平常吃的东西来说吧,小麦原产地在中亚,胡萝卜、菠萝、大蒜原产于中亚,黄瓜、丝瓜、姜、葫芦原产于印度,韭菜原产于西伯利亚,芝麻原产于印度和非洲,而花生、玉米、甘薯、马铃薯、凤梨、草莓、南瓜、辣椒、西红柿等原产于南美洲,西瓜原产于非洲……这些外来生物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还有,公园里姹紫嫣红的外来花木、动物园里形态各异的外来动物,为我们增加了多少乐趣?再看国外,美国加州70%的树木、荷兰市场上40%的花卉、德国的1000多种植物都来自我国。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外来生物,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之中,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外来生物的入侵,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不亚于人体细胞癌变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入侵虽然是历史现象,但生物入侵引起的负面效应并开始受到关注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入侵生物学也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种向近代进化史上不曾分布到的区域所进行的永久性扩张,物种在新的地域里可以自由的繁衍和增殖。

一、生物入侵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

然而近几百年间,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从国外引进用于利用、养殖、观赏的生物物种越来越多,借助人的帮助,外来物种冲破天然的阻隔,远涉重洋到达新栖息地,但由于在引进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部分生物物种引进后因在自然界不断繁殖,极大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繁衍扩散成为入侵物种。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一些外来入侵生物是随着伴随着对外贸易等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它们作为“偷渡者”或者“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与生物入侵的影响——谈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和防治办法[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今天,全世界人们的交流更加频繁。

现代化的便利交通,使我们的交流更加容易。

但与此同时,外来生传入扩散的风险,也随着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旅游、观光的增加而快速增大。

的确,生物入侵已随人类活动的扩大而在全世界蔓延,近年来,我们不断听到生物入侵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例。

外来生物入侵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已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21世纪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入侵的重视。

我国也是遭受生物入侵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入侵给我国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因此,本文将就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着手,分析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的重大损失,然后着重探讨如何有效防治生物入侵的方法,提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案,旨在号召大家共同努力,献技献策,减少生物入侵的损失,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安全。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损失防治方案什么是生物入侵呢?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Elton,1958)①。

其实,并不是所有外来入侵物种都会引起灾难。

外来物种的影响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外来入侵物种往往会在林业、园林、园艺绿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美国加州70%的树木、荷兰市场上40%的花卉、德国的1000多种植物都来自我国;我国华南与华东沿海地区构筑的“绿色长城”的澳大利亚木麻黄,是我国重点森林生态工程和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外来物种②。

外来物种的有利影响的一面不是通常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入侵。

当外来物种在新区域爆发式繁殖,对当地物种的正常生存造成影响并难以控制时,就实现了其不利影响的一面,从而构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生物入侵。

那么,生物入侵有那些具体危害呢?概括地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的方式改变食物链的组成和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危害。

如原产美洲的紫茎泽兰于上世纪40年代从缅甸传入云南,如今已经在我国西南地区蔓延成灾。

导致当地草场、林地退化,其它物种①张恒庆主编《保护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161页②张恒庆主编《保护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162页无法正常生存,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二,对人健康形成威胁。

许多入侵生物往往会携带病菌进入入侵地,给当地人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如前两年世界范围内的禽流感病毒,就可以通过候鸟传播。

第三,生物入侵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美国,因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每年约1380亿美元,印度每年约1200亿美元,南非约980亿美元......①为什么生物入侵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呢?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实现了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当另一种外来物种入侵时,往往由于缺乏天敌,从而可以在当地爆发式地繁殖,破坏当地长期形成的稳定的食物链,最后迫使乡土物种的灭绝,彻底改变当地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导致一个稳定生态系统的崩溃。

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极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貌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类型多,适合种类繁多的生物生存。

又加上近年来我国与国外的交流更加频繁,尤其在加入WTO后,随着我国贸易的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因为各类人为的原因所导致的生物入侵变得更加严重,具体的特征体现如下:首先,生物入侵在我国涉及范围广,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全国各地都有生物入侵的痕迹。

在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曾发现过入侵外来生物。

第二,入侵的物种多。

200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所等在内的多个科研院所耗时两年多,在全国范围内对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我国有外来入侵生物283种,其中陆生植物170种,陆生无脊椎动物33种,水生无脊椎动物25种,微生物19种,水生植物18种,鱼类10种,哺乳类5种,两栖爬行类3种。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遭受的生物入侵,无论从地域上来看,还是从种类上来说,都是极为广泛的。

其次,因为认为因素造成的生物入侵占绝大多数,调查表明,我国39.6%的生物入侵是属于有意造成的,49.3%是属于无意引进造成的,而经过自然扩散而进入中国境内的仅占3.1%②。

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入侵应该归咎于人为有意或无意的造成,这给我们研究如何防治生物入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再次,生物入侵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分析和计算表明,外来入侵生物每年对中国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亿元。

其中农林牧渔业160.05亿元,交通运输和邮政业8.47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87亿元,人类健康29.21亿元。

根据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每年为1000.17亿元,其中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分①陈集双,姜永厚主编《外来入侵生物控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 第4页②徐海根,强胜主编《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 前言别为998.25亿元、0.71亿元和1021亿元。

由此可见,外来生物入侵每年对我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每年1198.76亿元,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36.%①,情况相当不乐观。

生物入侵的确是摆在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上的一个重要难题,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生物入侵的防治力度,就目前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基本的状况如下:第一,制定了几十部有关生物入侵防治的法律法规,但没有专门的立法,需要更加完善。

目前,我国有关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

但有关这一项目的专项法规还没有,在防治生物入侵的法律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

第二,对生物入侵研究不是特别全面和到位。

例如,我国在文献资料上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风险分析和研究较多,但实际的个案试验风险评估模式和体系的研究较少;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群时间动态研究较多,但从微观和宏观水平的研究较少;对外来入侵的环境有害杂草的生物防治与综合治理技术较多,对入侵种的遗传变异、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与生态调控和修复的研究较少;对外来的主要病虫害分布、危害、生物生态学特性、控制技术等研究较多,对入侵生物学、入侵生态学和爆发机制研究较少。

第三,公民的教育程度不够,社会公众防范意识淡薄。

在我国,关于有害生物的入侵至今缺乏一个公开信息和宣传的平台,宣传力度不够,人们普遍缺乏生物入侵防治的常识。

2003年“非典”以后,浙江省民进委员会在杭州市就生物安全曾做过一份调查,关于是否知道生物入侵的情况,不同职业的人的反应如下:(1)、工人,59.2%知道,40.8%不知道;(2)、农民,62.5%知道,37.5%不知道;(3)、医务人员,94. 8%知道,5. 2%不知道;(4)机关工作人员,73. 7%知道,26. 3%不知道……②由此可见,我国大多数的普通居民对生物入侵是不够了解或了解很少的,关于生物入侵的宣传教育必须加大力度进行。

既然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极其严峻,亟待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并加以落实,防止生物入侵给我国的生态平衡和国民经济造成进一步的损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治生物入侵呢?首先,防治生物入侵必须以预防为主。

生物入侵往往是不经意的,通常在它爆发的时候才被发现,但为时已晚。

因此,有效的预防工作可以说是防治生物入侵的关键。

在预防工作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立法,建立综合防治生物入侵的法律体系;第二、普及生物入侵防治的知识,加强宣传工作,建立起防治生物入侵的“统一①张恒庆主编《保护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173页②陈集双,姜永厚主编《外来入侵生物控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 第114页战线”;第三、防止外来入侵种的引入,加强进出口卫生和生物检疫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引进外来生物的行为;第四、加强科研,对生物入侵的机理做一个全方位的研究。

其次,清除为辅。

对已经入侵我国的生物,尤其是那些已经造成或很有可能造成生态灾难的生物要坚决清除。

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一旦发现潜在的外来物种,要从最坏的打算评估,尽快清除;(2)、清除工作可以用机械、生物、化学的方法,但必须确保不要对本地物种造成损害;(3)、清除要全面,但也要合乎公众道德,清除之前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咨询,争取得到公众的支持;(4)、加强国际间合作,清除工作不一定限制在国内进行。

再次,清除工作不是防治生物入侵的主要手段,它是在预防已经不行的情况下才采取的办法。

但有时清除的时机不适宜,这时可以采取控制的办法,将入侵生物控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限制其种群的发展,等到清除的时机到来的时候再给予清除。

总之,生物入侵是目前摆在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一个难题。

从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和原因可以看到,生物入侵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而扩大,绝大多数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入侵的扩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具有的爆发性和难以控制性,的确给我们的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然而,其巨大的破坏性也迫使我们必须在预防和治理上花更大的力量,更多的代价。

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或许会伴随我们发展经济的始终,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将有可能给我国严峻的生态雪上加霜,也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当然,这也不是单靠政府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我们的政府,利益团体以及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共同筑就防治生物入侵的长城,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安全。

参考文献:1、张恒庆主编《保护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徐汝梅,叶万辉主编《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李振宇,解炎主编《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4、陈集双,姜永厚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外来生物入侵控制》,2006年1月5、徐海根,强胜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2004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