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和立法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繁殖并扩散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控制因素,因此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增加数量,导致原生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生物入侵通常是由人类意外或故意引入的物种引起的,也可因气候变化、全球化交易等因素而发生。

生物入侵的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给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生物入侵的定义虽然简单,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时,它们可能会无限制地繁殖,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扰人类生活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认识生物入侵的定义及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才能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益。

在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生物入侵的途径、影响、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以全面了解这一全球性问题。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过程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生态系统改变的过程。

目前,全球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入侵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外来物种不断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已超过4000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2. 生物入侵区域扩展迅速:生物入侵不仅发生在陆地生态系统,也发生在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

特别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生物入侵的区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一旦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捕食、疾病等不利影响,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生物入侵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会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与对策
5 对 策与 建议

害 ,并 结 合 我 国 的 管 理 现 状 与 问题 .提 出
了对外 来物 种入 侵 应采 取 的控 制 对策 与 建
议 。
关 键 词 : 外 来 物 种 入 侵 :途 径 :危
害 :控 制 对 策
是 加 强 立 法 ,保 证 各 项 防 范 工 作 均 有 法 可
参考 文献 f 1 1王德 兴 ,吴 晓平. 生物入 侵一 当代 生 态学 中的难 题 [ 陕 西师 范 大学 继续教 育 学报 ,2 0 ,2 1 1. 04 1
() 7 3 :14~18 7.
外 来入 侵 物 种 是 指 生 物 有 原 生存 地 , 经 自然 或 人 为 的途 径 侵 入 到 另 一 个 新 环
依 ,构 建 具有 中 国特 色相 应 的专 门法 律体 系 。二是 加 强早 期预 警 能力和 建立 跟踪 监控 体 系 ,在 有 害物 种 入侵 初期 进行 早期 预警 和及 早 防治 ,建立 健全 风 险评价 制度 体系 ,协 调有 关部 门对 农业 活 动 ,进 行 可行 性 评估 论证 [ 8 1 ;三 是 通 过 电视 台 、 互 联 网 等 新 闻媒
境 ,并在 新栖 息地 迅速 蔓延 失控 ,发生 爆
发 性 的生长 ,对 当地 生态 系统 、生物 多样 性 以及 人类 健 康构 成威 胁 ,造 成 危害 的外
来种 【 1 1 。
2 外 来 有 害 生 物 入 侵 我 国 的 途 径
我 国土 地 幅员 辽 阔 ,气 候及 生态 类 型
来 物 种 入 侵 的 3种 途 径 和 入 侵 物 种 的 危
物 多样 性 减 少的 一个 重要 原 因,外 来物 种
物 种 管理 工 作专 门性 法律 网 :二 是缺 乏有 效 的部 门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摘要:我国是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广泛,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也很大。

因此对外来生物入侵作一次深入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讲述了目前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些情况,并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出对生物入侵的一些防控策略。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现状防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和交通条件改善,不同地域的人类、物资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为生物入侵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加剧了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当今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地遭受过外来生物的侵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交流的加快,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外来生物入侵也成为我国的一个频繁的现象。

要了解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首先,我们须要了解什么是外来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的定义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现象。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况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南北跨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外来入侵生物427种。

其中植物244种(包括水生植物18种、陆生226种),入侵动物128种(害虫83种、其他动物55种),病原生物55种(真菌30种、细菌6种、病毒和类病毒10种、线虫9种)。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植物入侵是全球环境领域的一大挑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中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也面临着外来入侵植物的严重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外来植物种类和数量在中国境内不断增长,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目前,中国已经有大约500种外来植物在本土生长并且蔓延。

这些外来入侵植物来自不同地区,如亚洲、欧洲和美洲等。

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广泛分布,并且快速扩张,对当地的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水葫芦、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入侵了许多湖泊和河流,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秋茄、三角杏等陆生植物则入侵了农田和林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中国外来植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

由于外来植物的入侵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及时发现和控制入侵物种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2. 研究水平不高:目前,中国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有一些研究在进行,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于入侵机制、入侵规律、入侵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此外,有关外来植物入侵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 缺乏全面的管理措施:当前,对于外来植物入侵的管理措施还不够全面和有效。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开展了一些防治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的片面性和不协调性。

另外,外来植物种群的控制和治理工作中也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外来植物入侵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是避免和防止植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监测,采用新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网络等,可以提高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掌握和应对能力。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种群侵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平衡、农林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生物入侵会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同时损害农林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一些外来生物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防治生物入侵,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以及重视宣传与教育。

国际合作与法规制定也是防治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监控和预防措施,加强科研支持和技术开发,以及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入侵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影响、生态系统、农林业、疾病、防治措施、国际合作、法规制定、监测、预警、科研、技术支持、宣传、教育。

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对原生物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通常是在原生物种无法适应的环境下生存繁殖而形成的。

生物入侵的定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概念始终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可能是有意引入的外来物种,也可能是无意传播的外来物种。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生物入侵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生物入侵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所差异,但都强调了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

生物入侵的概念不仅仅涉及生物学领域,还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加以解决。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无天敌的情况下迅速繁殖并扩散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对当地物种造成危害的现象。

当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活动而将原本不属于某一地区的生物种群引入该地区,从而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有意引入的,也可能是无意引入的,但它们都可能对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也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的严峻形势,下面将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外来物种入侵给我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些外来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在新环境中迅速繁殖,侵占了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例如,外来植物入侵会抑制当地植物的生长,影响土壤质量,甚至引发火灾等问题。

而外来动物入侵则可能对当地动植物造成捕食和竞争压力,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外来物种入侵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一些外来物种可能对农作物、林木、园艺作物等造成破坏,导致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此外,一些外来物种还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疾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对水利、交通、渔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造成损害,给相关部门增加了防治和治理的成本。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的迹象。

其次,加强立法和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外来物种的引入和管理。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防控和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挑战。

总的来说,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只有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立法和法规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共同参与到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中来。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超过百余种。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生物灾害频繁爆发,成为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形势(一)外来入侵生物危害严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农产品流通渠道多元化进程,一些新的有害生物不断传人并迅速扩散。

人侵我国的危险性农业有害生物已超过400种,其中造成较大危害的100余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已发现50余种。

近年来人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出种类增多、频率加快、蔓延加速、危害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只有1种,80年代达到2种,90年代增加到10种,近5年新发现18种。

稻水象甲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从河北唐山市的局部地区扩散到10多个省(市);原来仅在新疆局部地区发生的苹果蠹蛾,现已越过千里戈壁滩到达甘肃酒泉,并以每年40—50公里的速度向陕西等苹果优势区逼进;原来仅在福建省厦门市局部地区发生的橘小实蝇,目前已在福建、广东等地大面积严重发生,并正在快速向其他水果优势产区扩散;马铃薯甲虫从欧洲传人新疆后,现正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甘肃和内蒙古扩散;小麦赤霉病原来只在长江流域小麦产区发生,现已扩散到中原和华北小麦产区;近年传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部分地区的红火蚁,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影响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

美洲斑潜蝇自入侵后不到10年间,就已遍布全国,严重危害百余种农作物,受害面积130万公顷。

B型烟粉虱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现已扩散到全国各地,对蔬菜、烟草、棉花等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危险性外来有害物种往往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突发性的人侵与掠夺特性,一旦入侵,极难控制。

外来有害生物的人侵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极大地破坏本土生物资源并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危及本地物种生存并导致土著种消失与灭绝,而且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及完善对策

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及完善对策

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及完善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览 (2)(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二)研究目的和任务 (3)(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4)(四)文献综述 (5)二、外来入侵物种概述 (7)(一)定义与分类 (8)(二)入侵途径和方式 (9)(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危害 (10)(四)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 (12)三、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法律法规现状 (13)(一)现行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15)(二)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6)(三)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介绍 (16)(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17)四、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分析 (19)(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20)(二)监管机制不完善 (21)(三)执法力度不足 (23)(四)公众参与度不高 (24)(五)法律责任不明确 (25)五、国外入侵物种管理法律法规经验借鉴 (25)(一)国际通行做法和经验介绍 (27)(二)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策略分析 (28)(三)对我国完善法律法规的启示和建议 (30)六、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法律法规完善对策 (32)(一)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33)(二)加强监管机制的建立和执行 (34)(三)提高执法力度和公众参与度 (36)(四)明确法律责任和追究机制 (37)(五)加强科研支持和国际合作与交流 (38)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40)一、内容概览引言:简要介绍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农业、林业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我国当前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法律法规现状分析:概述当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生物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对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作用。

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分析:分析当前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成效与不足,包括监管力度、执法情况、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的问题。

案例研究:选取国内外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案例,分析其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的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 年 6 05 月第 1 卷第 3 6 期 C iJ c r l ot l ue 5V l 6N . h V t B & nr , n 20 , . o3 n e o i C o J o 0 o 1,
质量等。为了加强对 P (公司的管理 , C) 可采取每年评
的局面。外来生物一旦人侵成功 , 要彻底根除极为困 难, 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 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 费用 极为昂贵, 根据测算 , 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造 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高达人民币近 60 0 亿元。 3 我国生物入侵立法分析 在我国, 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灾难性后果已经屡见 不鲜。究其原因, 主要与我国生物安全立法滞后, 人侵 物种的管理不到位有关。从立法现状来看, 针对外来
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 等等。
该制度有助于把注意力集 中到 已知的危险外来物种 上, 有利于相关部门的管理。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 这 并不代表不在名单上的外来物种就没有潜在威胁 , 对 有潜在危险的物种没有规定防范措施。而预防为主的 原则在外来入侵物种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 环境影响评 价机制 、 风险评估机制等将大有可为 , 目前我国在这 而 方面还 比较欠缺。《 海洋环境保护法》 2 条规定 , 第 5 引 进海洋动植物物种 , 应当进行科学论证 , 避免对海洋生 态系统造成危害。即便如此 , 在现实的操作 中也有缺 点: 它虽然有“ 进行科学论证” 的相关规定 , 但这种规定 比较原则 , 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与之相配套 , 缺乏操作 性, 也没有相应的责任条款。 总体上 , 我国现行 的外来物种立法现状与我国面 临的生物安全的严峻形势很不相称。所有这些法规和 条例都不可能对物种人侵进行全面的阻断 , 不能对生 物安全提供全面的保护 , 有必要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 考虑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并加强各部门的配套立法, 明确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 规定相应 的管理机制和手 段。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 当怎么办?首先 , 要强化国 家能力的建设与管理职能, 建立完善的国家管理体系。 其次, 要设立新研究机构 , 开展国际合作和与他国分享 信息等方式 , 加强生物人侵研究。再次, 要建立系统的 预防控制研究体系, 要重视开展外来人侵生物信息库 的建立与信息共享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的反应。以 20 年食人鱼事件为例, 02 渔业局依据《 渔 业法》 中关于“ 水产苗种” 的相关规定对水族馆的食人 鱼进行管理是否会引起人们对其管理权限的质问?农 业部 、 渔业局 、 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 国家质检总局 以 紧急通知进行清理查处 , 这种“ 紧急通知” 是否会损害 一部分人的合法利益?这确实给现实的管理造成了障 碍。外来物种涉及到生态安全 问题 , 应有一个明确权 限和职责的管理体制 , 目前的情况而言, 就 采用现有的 统一监督管理与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 较为理想。具体应结合现行法规 , 明确环保部门的统 一监管职责和各部门的权限和责任 , 由检验检疫 、 建立 农 、 、 、 环保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管理机制。 林 牧 渔、
1 外来生物入侵的定义
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可 自我维持的种群 ; 第三, 造成 自然 生态系统或景观的明显变化 , 或给当地的 自然或人为 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或危害。
2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近年来 , 我国面临的外来生物人侵的压力越来越
大, 呈现出传人数量多、 传人频率加快、 蔓延范围扩大、
发生危害加剧、 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据统计 , 松材线 虫、 湿地松粉蚁 、 松突圆蚁 、 美国白蛾、 松干蚁等森林人
参考文献 :
()曾晓亢, , 1 马彦 孙贤理 , 北京市有害生物防制管理对策〔1 中华 等. J.
卫生杀虫药械 ,028 5-8 20 ,:65 .
24 C . P O公司要加强 自身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各 P O公司要按照国家及行业的要求, C 加强硬件设施建
〔 日 20-20) 收稿 期: 41-2 0
第三 , 就所调整的范围而言, 这些法规条例的立法 范围显得较为局限, 管理的范围多限于动物传染病 、 寄 生虫病 、 植物危险性病、 、 虫 杂草和传染性疾病等, 没有 深层次考虑到物种生态安全的问题。如海关和检验检 疫部门对外来生物的检验只限于那些引种过程中可能 携带的危险性生物, 但对所要引进的物种本身的生态 安全性则没有明确的管理 、 检测办法。除此之外 , 这些 检疫针对的都是无意引种 , 在对有意引进外来物种方 面没有据以管理的法律法规。而事实上 , 目前我国由 有意引种行为而带来的生态安全威胁并不少见。也就 是说, 前的法律法规没有考虑所有可能被引人的生 目 物, 也没有考虑到它们造成的环境影响。因此 , 据此进 行的物种人侵管理必然会出现漏洞 , 不足以应付所有 人境的生物及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第四, 从法律手段方面来看 , 立法大都规定了名录 制度, 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 杂草名录》 《 如《 虫、 、禁 止携带、 邮寄进境 的动物、 动物产 品和其他检疫物名 录》《 、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 、全国植物检疫 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 、 植物产品名单》《 、森林植物检
审、 验证的方式。要通过监督管理, 规范其市场行为,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有序市场环境。 23 开放 市场, . 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的 P O作 C 为一个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管理人员和 P O公司都 C 必须转变观念, 要逐步将完全的政府行为转变为政府 监相对来说 , 国外发达 国家的 P O水 平都 比较 C 高, 因此应开放市场 , 积极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 、 引进资金及竞争机制 , 才能有效地推动 P O行业 的 C
作者单位: 张家港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科( 张家港 253) 163
作者简介: 钱保元(92 ) 男 , 16- , 江苏常熟市人 , 主管医师 , 科长, 主要从 事出人境卫生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万方数据
侵 害 虫, 年 来 危 害 严 重, 害 面 积 达 10 近 危 4- 10 h 。豚草、 6万 耐 紫茎泽兰、 飞机草、 薇甘菊、 空心莲 子草、 水葫芦、 大米草等肆意蔓延 , 已经到了难以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 年 6 05 月第 1 卷第 3 6 期
C iJ c r l C nrl ue 5V l 6N . h V t Bo & t , n 2 0 , o. , o3 n e o i o oJ 0 1
人侵物种一直都没有制定专项的法律或法规 , 可以援 引的条款散见于《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及其实施条 例、国境卫生检疫法》 《 及其实施细则、植物检疫条例》 《 及其实施细则、动物防疫法》《 《 、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及 其实施细则、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 《 、海洋环 境保护法》《 、渔业法》 《 、农业法》 等。对这些法规和条 例进行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目前的外来物种侵人立法 存在许多盲点和不足 : 首先 , 从立法 目的来看 , 检疫法及其相关条例 、 实 施细则是通过对危险性生物进行检疫 , 从而达到保护 农、 、 、 林 牧 渔业等发展 的 目的。其立法是基于生产安 全、 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考虑, 进出境动植物检 如《 疫法》 是为防止传染病、 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 虫、 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人、 出国境 , 传 保护农、 、 林 牧、 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 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 植物检疫条例》 是为了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 虫、 杂草传播蔓延 , 保护农业 、 林业生产安全。《 国境卫生 检疫法》 是为了防止传染病 由国外传人或者 由国内传 出, 实施国境卫生检疫, 保护人体健康。《 家畜家禽防 疫条例》 是为了预防和消灭家畜家禽( 统称畜禽) 传染 病( 包括寄生虫病)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 , 这些法规和条例都在第一条开宗明义 , 表明了其 目的。 不难想像 , 据此对外来人侵物种进行管理 , 生物安全保 障的 目的难 以实现。 第二 , 从法规条例的内容来看 , 上述法规 、 条例授 权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农业部、 林业部、 海洋局 、 卫生部 门、 进出口检疫部 门等。但这些部门在物种人侵方面 的管理权限, 法律规定的并不是很明确。首先是外来 物种的管理由哪个部 门统一监管 , 没有明确的法律规 定; 其次是对这些有权审批引进物种的行政部门的生 态安全监管职责 , 法律没有明确的授权。依此进行的 管理必然出现现实中的尴尬 : 管理权限或执法权限的 法律依据不充分 , 并且很难对 出现紧急情况做出实时
发展。
设, 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各种有害生物 的防制操作规范和客户服务程序。同时要积极引进专 业技术人员 , 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 术培训。
3 展望
我国 P O要向前发展, C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事实。只要打好基础 , 更新观念, 加快立法 , 加 强管理 , 我国 P O产业必将迅速发展壮大。 C
侵害虫每年严重发生, 危害的面积约在10 h 。 5万 耐
稻水象甲、 美洲斑潜蝇 、 马铃薯 甲虫、 非洲大蜗牛等人
外来生物入侵简称外来种入侵 , 它指 因为人类 的 活动有意或无意的将产于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 , 这些 生物快速地进行生长繁衍 , 危害本地的生产和生活, 改 变当地的生态环境 , 带来很大的危害。而入侵物种定 义为: , 第一 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被引进到 自然 分布范围以外的非原产地区; 第二, 在当地 自然或人为
万方数据
[ 收稿日 20-13) 期: 50-1 0
・ 考 与建议 ・ 思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和立法分析
钱保元
目前人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达 40 0 余种, 1 年 近 0 来, 新人侵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至少有 2 余种 , 0 平均 每年递增1 -2种。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人侵生物 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面临的防制形势越来越严峻。 目 前我国已有多种涉及外来有害生物的相关法规与管 理条例, 但大多仅适用于预防已知的检疫对象 , 尚缺乏 针对外来人侵生物的专门法规与管理条例。因此 , 有 必要制定专门的外来人侵生物预防与管理法规 、 条例 与实施细则 , 制定国家对外来人侵生物预防与控制 的 指导准则及行动指南。另外 , 我国存在管理体制不健 全, 缺乏统一组织协调 , 缺乏完善的监测等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