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共29页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生物入侵的生态系统影响
有必要仍多尺度、多个生态系统出収, 针对更多的外来 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入侵对森林、草原、农田、海 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等的影响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
研究展望
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主要过程的相互作用
几乎所有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过程(如全球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环境污染、荒漠化与生物多样 性丧失等)都与生物入侵相互作用。今后需要仍不同尺度更 加系统的分析生物入侵问题。
入侵物种的潜在分布区 预测也取得了一定迚步, 幵在国家入侵物种防控 和管理政策的制定中得 Zhu L, Sun O J, Sang W, et al.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 invasive plant species ( Eupatorium adenophorum ) in China[J]. 到了成功应用。 Landscape Ecology, 2007, 22(8):1143-1154.
外来种入侵的生态学效应
对其他影响
外来种入侵对经济活动的最大危害, 在于其对农、林、 牧、渔业生产、交通航运等带来的直接破坏, 幵由此造成 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外来入侵种的间接影响危害更为巨大,比如媒介昆虫 入侵会造成农作物病害大爆収。 外来种入侵除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外, 兲于其对人 类健康、环境和公共设施安全带来的威胁也值得重视。
主要入侵物种的控制与管理
1.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2.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3.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4.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5.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6.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7.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8.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9.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10.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11.桔实小蝇(Bactrocera dorsalis) 12.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13.烟粉虱(Bemisia tabaci)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生态学,青岛 266003)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283<2006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
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应对策略外来入侵物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是指在被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能够未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一定规模种群结构,并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及较高的生存空间占据持久力的物种,它们在引入地区可能导致经济的、环境的危害,或对人类健康有害<Wagge and Reaser,2001;高贤明和庄平,2004)。
在全球范围内,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第二大因素<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2000)。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愈加严重,外来入侵物种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中,草本植物107种,外来昆虫32种,外来微生物23种<柏成寿,2004)。
1外来入侵物种概述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
自20实际801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
2003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59万批,解惑有害生物48139批1900多种。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生物入侵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今后研究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方向及核心问题,以期为生物入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发展趋势;核心问题生物入侵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并打败当地物种,反客为主,导致当地生态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大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暴发后,生长难以控制,其结果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农业、林业以及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如江西省发现入侵的豚草、空心莲子草、水葫芦等,对农业生产负面影响巨大。
据统计,我国有外来杂草107种,主要外来害虫32种,主要外来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的损失巨大。
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1]。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
我国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要4.5亿元。
世界许多国家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惊人,美国每年损失1 500亿美元,南非损失800亿美元[2]。
1国内外研究概况1.1国外研究回顾对于生物入侵的研究,国外科学家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
此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开展了许多有关外来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但真正引起科学家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20年来,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从宏观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协同进化及控制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机制等,均成为广泛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并有较高层次和较深水平的研究。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原则的指导下,GEF针对各缔约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提出了9条指导性原则。
1996年由SCOPE、IUCN和CAB International共同组织的全球入侵生物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在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最佳预防与管理策略指南、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1.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来种的检疫、除害处理研究较多,但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外来生物狙击的系统技术研究较少;二是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风险分析研究较多,但对实际的个案试验风险评估模式和体系的研究较少;三是对外来入侵种的危害性研究较多,对潜在的危险外来种入侵的预警、扩散与传播机制研究较少;四是对外来的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危害、生物生态学特性、控制技术等研究料多,对入侵生物学、入侵生态学及暴发机制的研究较少[3]。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外来物种的入侵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逐渐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且已经逐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随着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所带来的影响也愈来愈严重,已严重危胁全球的生态安全,成为危害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生物入侵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文中综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念、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以及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从生态破坏、生态污染、生物多样性以及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出发,阐述了生物入侵的危害。
并提出了部分可行性的措施。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which refers to the opportunity of exotic species invasion. Biological invasion has gradually resulted in the great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has been threatening the people's health. As the phenomen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mon, the influence is also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ha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global ecological safety, and has become a important and urgent problem to damage biodiversity ,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economy.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biological invasion has become the most urgent miss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 of biological invas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biological invasion and approach of biological invasion. The article expatiates the harm of biological invasion from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 pollution, biodivers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ecosystem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ility measures.1.生物入侵的概念本地种指自然起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地区的物种。
生物入侵完整版

这就是综合治理技术。
速效性 安全性
持续性 经济性
其他具体方案
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未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 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物种引进的管理,尤其是严格防 范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未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
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 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字
3.3 自然入侵
通过自身的扩散 或借助于河流、风力等自然力量而传入
危害
1 从经济方面
• 物种入侵对美国造成每年1230亿美元的损失。 • 对我国的影响,仅粗略统计就高达1300亿元人民币
的损失 • 总体损失估计为每年数千亿
2、生态方面
①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②外来入侵种的化感作用 ③降低物种多样性 ④破坏生物生存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 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 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 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 河流域。曾被预言为 “美化世界的淡紫色 花冠”。1901年作为 花卉引入我国,后曾 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
• 入侵物种: 植物:紫茎泽兰、豚草、水葫芦、莲子草等;害虫:美洲斑潜蝇、 美国白蛾、松突圆蚧等;
动物: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等;
病原微生物:造成马铃薯癌肿病、甘薯黑斑病、大豆疫病、棉花黄 萎病的致害微生物等。
• 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和华中区,华北和东北次之,西北 最少。
二、生物入侵定义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
绿色的魔鬼
滇池的水葫芦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近几年来, 我国遭受生物入侵这一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 水葫芦、大米草、食人鲳等入侵物种的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课题将在探讨生物入侵的现状、原因、方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生物入侵的对策。
1、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又称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1]。
2、我国的生物入侵的现状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之一,辽阔的地域和多种气候类型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入侵物种都可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以看到入侵物种。
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物种名单》中有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蠧、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共16种。
实际上现已入侵的物种有数百种,有些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引起生态灾害频繁爆发。
目前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破坏,带来严重损失的物种较多,如棉花枯黄萎化病从美国入侵以来,现已发生270×104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104t;美洲斑潜蝇1994年入侵海南、广东,现已蔓延到全国,发生面积已超过100×104 hm2,,每年防治费就超过415亿元;加拿大一枝花自2003年首次在浙江出现以来,现已蔓延到11个市;松树线虫已逼近黄山、西湖;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的危害仍在扩大;园林害虫蔗扁蛾的危害逐年加重,并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微甘菊在局部地区已暴发成灾;水葫芦在云南滇池、浙江、福建等地的危害仍十分严重;大米草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尚未有效治理。
此外,我国还从国外引进里大量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这些外来物种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某些本地物种面临着逐渐被外来物种所取代。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 生态学,青岛266003)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 283<2006 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
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应对策略外来入侵物种 <alien invasive species )是指在被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能够未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一定规模种群结构,并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及较高的生存空间占据持久力的物种,它们在引入地区可能导致经济的、环境的危害,或对人类健康有害 <Wagge and Reaser,2001 ;高贤明和庄平,2004)。
在全球范围内,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第二大因素 <Species SurvivalCommission,2000 )。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愈加严重,外来入侵物种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中,草本植物107 种,外来昆虫 32 种,外来微生物 23 种<柏成寿,2004)。
1 外来入侵物种概述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 34 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
自 20 实际 801 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
2003 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 59 万批,解惑有害生物 48139 批1900 多种。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超过百余种。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生物灾害频繁爆发,成为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形势(一)外来入侵生物危害严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农产品流通渠道多元化进程,一些新的有害生物不断传人并迅速扩散。
人侵我国的危险性农业有害生物已超过400种,其中造成较大危害的100余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已发现50余种。
近年来人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出种类增多、频率加快、蔓延加速、危害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只有1种,80年代达到2种,90年代增加到10种,近5年新发现18种。
稻水象甲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从河北唐山市的局部地区扩散到10多个省(市);原来仅在新疆局部地区发生的苹果蠹蛾,现已越过千里戈壁滩到达甘肃酒泉,并以每年40—50公里的速度向陕西等苹果优势区逼进;原来仅在福建省厦门市局部地区发生的橘小实蝇,目前已在福建、广东等地大面积严重发生,并正在快速向其他水果优势产区扩散;马铃薯甲虫从欧洲传人新疆后,现正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甘肃和内蒙古扩散;小麦赤霉病原来只在长江流域小麦产区发生,现已扩散到中原和华北小麦产区;近年传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部分地区的红火蚁,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影响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
美洲斑潜蝇自入侵后不到10年间,就已遍布全国,严重危害百余种农作物,受害面积130万公顷。
B型烟粉虱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现已扩散到全国各地,对蔬菜、烟草、棉花等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危险性外来有害物种往往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突发性的人侵与掠夺特性,一旦入侵,极难控制。
外来有害生物的人侵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极大地破坏本土生物资源并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危及本地物种生存并导致土著种消失与灭绝,而且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