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即不是本地物种)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经济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的过程。
这些入侵物种可能是动植物、微生物、细菌或真菌等。
生物入侵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物种被引入到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意外引入的,比如船只或飞机上的害虫,也可能是有意引入的,比如园艺品种或宠物。
这些入侵物种会迅速繁殖、扩散并占领当地的生态资源,从而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每年因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数百亿美元。
在澳大利亚,入侵的外来物种已经占据了大约40%的哺乳动物和约30%的鸟类,在夏威夷,外来植物已摧毁了大部分的当地植被,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影响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入侵物种可能会与当地的物种发生竞争,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者被淘汰。
入侵物种可能会传播疾病,对当地的大型动物、植物或微生物造成影响。
入侵物种还可能改变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外,生物入侵也对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外来物种可能危害到农作物、影响水资源利用、干扰渔业等。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每年都是数以万亿美元,而生物入侵给生态系统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其价值大大减少。
面对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监管和控制入境物种的监管力度是非常关键的。
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入境检疫机构,并严格监管进出口的动植物。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防控也是必要的。
在许多国家,专门成立了入侵物种监测中心,负责对外来物种进行监测和评估。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繁殖并扩散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控制因素,因此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增加数量,导致原生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生物入侵通常是由人类意外或故意引入的物种引起的,也可因气候变化、全球化交易等因素而发生。
生物入侵的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给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生物入侵的定义虽然简单,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时,它们可能会无限制地繁殖,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扰人类生活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认识生物入侵的定义及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才能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益。
在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生物入侵的途径、影响、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以全面了解这一全球性问题。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过程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生态系统改变的过程。
目前,全球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入侵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外来物种不断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已超过4000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2. 生物入侵区域扩展迅速:生物入侵不仅发生在陆地生态系统,也发生在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
特别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生物入侵的区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一旦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捕食、疾病等不利影响,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生物入侵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会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主要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
6、对生态和农林牧渔业造成严重损害 凤眼莲(水葫芦)在上世纪50年代被大力推广,现已遍布我国华南、华 北、华东、华中的河湖水塘,由于其庞大的根系和大量的空余生态位等使 其成片聚集成“绿岛” ,这不仅淤塞河道、影响通航,破坏江河生态平 衡,凤眼莲覆盖水面后,水下生物长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从而爆发生态 灾害
生物入侵的危害
7、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 一些外来种入侵农田、森林或者湖泊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生产运输也 带来了危害。据统计在美国的50000种外来生物每年造成的环境损失接近 1370亿美元。在欧洲每年管理外来物种的花费至少为125亿英镑
生物入侵的主要防治措施
1、实行全面检疫、生态评估和监测,严格控制外来种入境 检疫是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出或传入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 施。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检疫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生物入侵的主要防治措施
2、治理已入侵有害外来种 生物防治法即利用入侵种的专食性天敌来控制外来入侵种的种群密度 和扩展速度,这是最符合自然内在规律的一种方式,因而生物防治被认为 是控制外来种入侵的最佳方法
生物入侵的危害
4、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伴随着一些昆虫的入侵,许多病毒被带入新的区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 危害 三裂叶豚草现已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东北和华北的15个省市,开 花期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
生物入侵的危害
5、影响遗传多样性 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杂交,如假蓍紫菀可与加拿 大一枝黄花杂交,本地种与入侵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前者的遗传侵蚀
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主要防Biblioteka 措施呆笨朝夕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 是指一种生物从其原来的分布区 域扩展到一个新国家或者地区,并且在新的区域,其后代可以繁殖和扩散 并使其种群可以持续维持的过程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或本地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繁殖、扩散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以及防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几乎在所有生物圈中都有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超过6000种,每年新的入侵物种出现数量约为10种。
入侵物种主要通过航空和海运等方式进入新的地域,如河流、湖泊、陆地和海洋等,迅速繁殖并形成种群。
一些具有强适应性和生殖能力的物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入侵物种会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压制当地物种的繁衍和生存。
一些入侵物种还会直接捕食当地物种,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进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2.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
入侵物种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杂草类入侵物种会竞争水分、养分和光照,对本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
3. 经济损失。
入侵物种会危害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经济产业。
一些入侵物种会侵害农作物、果树和花卉等农业植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还有些入侵物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影响当地渔业的发展。
4. 健康风险。
一些入侵物种会传播疾病和寄生虫,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
寄生蜱会传播莱姆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生物入侵的防治为了减少和控制生物入侵的危害,需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和管理。
1. 监测和风险评估。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早期预警能够及时发现入侵物种的出现,并评估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
2. 加强立法和执法。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入侵物种的非法引入和传播。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摘要:我国是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广泛,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也很大。
因此对外来生物入侵作一次深入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讲述了目前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些情况,并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出对生物入侵的一些防控策略。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现状防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和交通条件改善,不同地域的人类、物资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为生物入侵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加剧了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当今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地遭受过外来生物的侵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交流的加快,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外来生物入侵也成为我国的一个频繁的现象。
要了解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首先,我们须要了解什么是外来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的定义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现象。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况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南北跨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外来入侵生物427种。
其中植物244种(包括水生植物18种、陆生226种),入侵动物128种(害虫83种、其他动物55种),病原生物55种(真菌30种、细菌6种、病毒和类病毒10种、线虫9种)。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种群侵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平衡、农林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生物入侵会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同时损害农林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一些外来生物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防治生物入侵,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以及重视宣传与教育。
国际合作与法规制定也是防治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监控和预防措施,加强科研支持和技术开发,以及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入侵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影响、生态系统、农林业、疾病、防治措施、国际合作、法规制定、监测、预警、科研、技术支持、宣传、教育。
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对原生物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通常是在原生物种无法适应的环境下生存繁殖而形成的。
生物入侵的定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概念始终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可能是有意引入的外来物种,也可能是无意传播的外来物种。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生物入侵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生物入侵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所差异,但都强调了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
生物入侵的概念不仅仅涉及生物学领域,还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加以解决。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无天敌的情况下迅速繁殖并扩散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对当地物种造成危害的现象。
当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近几年来, 我国遭受生物入侵这一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 水葫芦、大米草、食人鲳等入侵物种的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课题将在探讨生物入侵的现状、原因、方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生物入侵的对策。
1、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又称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1]。
2、我国的生物入侵的现状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之一,辽阔的地域和多种气候类型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入侵物种都可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以看到入侵物种。
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物种名单》中有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蠧、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共16种。
实际上现已入侵的物种有数百种,有些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引起生态灾害频繁爆发。
目前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破坏,带来严重损失的物种较多,如棉花枯黄萎化病从美国入侵以来,现已发生270×104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104t;美洲斑潜蝇1994年入侵海南、广东,现已蔓延到全国,发生面积已超过100×104 hm2,,每年防治费就超过415亿元;加拿大一枝花自2003年首次在浙江出现以来,现已蔓延到11个市;松树线虫已逼近黄山、西湖;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的危害仍在扩大;园林害虫蔗扁蛾的危害逐年加重,并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微甘菊在局部地区已暴发成灾;水葫芦在云南滇池、浙江、福建等地的危害仍十分严重;大米草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尚未有效治理。
此外,我国还从国外引进里大量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这些外来物种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某些本地物种面临着逐渐被外来物种所取代。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超过百余种。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生物灾害频繁爆发,成为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形势(一)外来入侵生物危害严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农产品流通渠道多元化进程,一些新的有害生物不断传人并迅速扩散。
人侵我国的危险性农业有害生物已超过400种,其中造成较大危害的100余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已发现50余种。
近年来人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出种类增多、频率加快、蔓延加速、危害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只有1种,80年代达到2种,90年代增加到10种,近5年新发现18种。
稻水象甲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从河北唐山市的局部地区扩散到10多个省(市);原来仅在新疆局部地区发生的苹果蠹蛾,现已越过千里戈壁滩到达甘肃酒泉,并以每年40—50公里的速度向陕西等苹果优势区逼进;原来仅在福建省厦门市局部地区发生的橘小实蝇,目前已在福建、广东等地大面积严重发生,并正在快速向其他水果优势产区扩散;马铃薯甲虫从欧洲传人新疆后,现正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甘肃和内蒙古扩散;小麦赤霉病原来只在长江流域小麦产区发生,现已扩散到中原和华北小麦产区;近年传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部分地区的红火蚁,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影响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
美洲斑潜蝇自入侵后不到10年间,就已遍布全国,严重危害百余种农作物,受害面积130万公顷。
B型烟粉虱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现已扩散到全国各地,对蔬菜、烟草、棉花等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危险性外来有害物种往往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突发性的人侵与掠夺特性,一旦入侵,极难控制。
外来有害生物的人侵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极大地破坏本土生物资源并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危及本地物种生存并导致土著种消失与灭绝,而且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及其对检疫决策的影响摘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iRA)是捡疫措施科学化、国际化的基末前提。
本文概述了PRA对检疫决策的各种影响及作用,对其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指出,我国PRA工作尚需进一步努力开展和完善。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疫决策;风险分析启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植物检疫在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保障农林牧业的安全生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
而全球逐步统一的贸易原则和一体化的贸易措施则要求检疫措施的决策国际化和科学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WTO)诸多协议之一《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IS)明确提出检疫措施耍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1.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定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是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它要求所采取的检疫措施是基于对环境、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风险评估,并考虑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风险评估方法⋯。
1.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对捡瘦决策的影响和作用1.2.1 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IS协定的具体体现在国际上办事必须遵守国际规定。
PRA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主要原则之一,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IS协定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SIS规定各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但要以科学为依据,并且要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来确定。
在没有相关国际标准的情况下,成员方采取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必须基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
1.2.2 PRA是植物拴疫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之一PRA是检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制定检疫措施的基础,是检疫措施国际化和检疫决·李友莲(1943一).女.汉旗,山西大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昆虫分类与生物学研究E—marl:butterfiycoeo@eyou.COIllo206农林昆虫及其防治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1.2.3 PRA是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科学基础某种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通过PRA进行其传人、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和经济重要性等方面的研究后才能确定。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所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大都通过或正在进行PRA口’。
、1.2.4 PRA可保持植物检疫的正当技来壁垒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现代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障碍、推行贸易保护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为打破以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为特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优势产业,许多国家尝试通过制定一定标准的风险分析标准化政策,以此力争在双边或多变贸易谈判中占得先机。
世贸组织则要求检疫决策要有科学的评价为基础,而PRA能够为之提供科学依据,PRA不但使检疫措施科学化,而且使之合法化。
因此,PKg.可保持植物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1.2.5 PRA可促进贸易的开展,oPRA能强化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PRA作为市场准入的双边或多边检疫谈判的科学依据,在打破检疫限制、扩大农产品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样,农产品的解禁也离不开PRA。
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双方共同努力下,澳大利亚完成了中国鸭梨出口澳大利亚的PRA报告,终于解除了禁止输人中国鸭梨的禁令。
PRA已成为农产品解禁、市场准人等检疫决策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环节。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内容和程序PRA的主要内容有:确定研究对象收集有关信息;提出相关的有害生物名单,做出初步的评估;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名单的确定;对名单上的有害生物进行评估;风险结论;提出风险管理的方案并进行评估。
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规定,将PRA分为三个部分,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启动(Pest Risk Initiation);-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有害生物风险管理(Pest Risk Management)L3,4J。
2.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启动这一阶段主要是明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任务、地区、类型,确定危险并列出相关的有害生物名单以及收集相关信息。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有两个:一是从可能会导致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开始分析(By pathway),通常针对1种进口商品:二是从可能被视为1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本身开始分析(By pest)”】。
一2.1.1从传播途径开始的PRA。
这类分析通常的目的是查明可能会使检疫性有害生物传人和扩散的传播途径。
研究对象一般是一种进口商品。
比如对输华的美国华盛顿等州苹果、加州葡萄和李、美国四州(加州、佛罗里达、亚利桑那、得克萨斯州)柑橘、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苹果、法国苹果、智利葡萄、苹果和猕猴桃等的风险分析均属此类”1.207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外来物种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开展这类分析的基本步骤为:第一步,确定分析的商品并收集有关信息;第二步,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第三步,对可能的有害生物逐个进行分析;第四步,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其风险;第五步,风险归纳;第六步,提出备选方案;第七步,就总体风险征求意见;第八步,提出风险管理报告;第九步,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评价并征求意见;第十步,提出PRA报告。
‘‘1992年,由于中国市场准人谈判需要,为分析美国华盛顿等州输华苹果有害生物风险,中国提供了第一份正式的PRA报告,重点对美国地中海实蝇的传人;定殖和蔓延等危险性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1.2以有害生物为起点的PRA .对美国加州和华盛顿州地中海实蝇、墨西哥地中海实蝇、新西兰地中海实蝇的风险评估属于此类。
开展这类分析的基本步骤为:第一步,根据地理和管理标准确定该有害生物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第二步,对有害生物造成的产量损失、环境为害、经济影响等风险进行评估”1;第三步,提出备选方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降低风险的检疫措施;第四步,将初步评估结果和检疫措施征求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第五步,形成PRA报告;第六步,征求有关专家对PRA报告的意见;第七步,风险管理。
2.2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是对有害生物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并评价其进入、定殖、扩散以及经济为害的可能性,进而确定其引进的可能性的过程。
.此阶段对在第一阶段确定的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的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清单逐个进行风险评估(Individual PRA),从进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扩散的可能性以及经济为害的可能性4个风险因子以及高、中、低、忽略不计4个评估等级逐个进行评估。
如果评估结果认为该有害生物有可能进人且有足够的经济为害,那么就具有较高的风险,应采取适当的检疫措施,从而进入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阶段。
2.3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是PRA工作最后一个阶段,是为降低风险最终制定决策的关键。
这一阶段系统提供的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措施的备选方案有:列入限定的有害生物名单;出口前检疫和检疫证书;规定出I:1前应达到的要求;隔离检疫如扣留、限制商品进境时间和地点;在入境口岸、检疫站或目的地处理;禁止特定产地一定商品的进境等。
最后评价备选方案对降低风险的效率和作用,评价各因子的有效性,实施的效益,对现有法规、检疫政策、商业、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同时决定应采取的检疫措施。
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现状目前世界上PRA工作领先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中国。
农林昆虫及其防治3.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的PRA工作由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动植物健康检验局(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APHIS)植物保护和检疫处(Plant Protection&Quarantine,PPQ)负责,通常是PPQ官员和昆虫学、病理学、信息学等学科的专家组成工作组,对进出口商品或有害生物等开展PRA。
这些商品风险分析专门人员负责评价进入美国或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植物商品传带的潜在的有害生物的风险。
同时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制定和评估检疫措施.降低进口商品传人有害生物的风险。
目前,美国已完成的PRA近200项”1。
澳大利亚使。
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成为其检疫决策的重要参照标准之一,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PRA有从有关国家进口的柑橘、榴莲、卡亡果、雪豌豆、大米、香蕉、玉米、木瓜、鸭梨等PRA。
加拿大将PRA分为三部分即: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有害生物风险管理和有害生物风险交流。
其中有害生物风险交流是加拿大PRA独特的部分。
新西兰已将“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列为国家标准,使PRA与检疫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
3.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PRA工作起步相对不算晚,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J,目前,我国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成立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室,已完成了从有关国家进口水果、烟叶、大麦、大豆、马铃薯、林木产品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30多份,提出了既降低检疫风险,又尽可能减少对贸易影响的管理措旋”⋯。
如今,PRA已经成为我国动植物检疫决策的支柱,我国每一项动植物检疫政策的出台都需要PRA的支持,我国制定检疫法规以及对外检疫谈判都离不开PRA,风险分析为我国对外贸易交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但反过来说,和某些发达国家相比j我国的PRA工作还有较大差距。
表现在:PRA技术力量还较薄弱;PRA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仅成立了国家级PRA工作组,各省区的PRA基本来开展;我国目前完成的PRA报告多是针对进境农产品的PRA,出境PRA 不多;在进境检疫审批中,也缺乏对引进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进行系统的PRA;我国对外公布的《进境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多数的有害生物没有进行规范的PRA等㈨。
参考文献[1]EPPO.Guidelines 011 pest risk analysis.EPPO Bulletin.1997[2]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保护,2002,28(2):45—47 [3】李玲.李伟平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厦其植物检痤决雏支持系统介绍.植物检疫,2005,19(1):58—66[4]张朝华.检疫决策的支持工具.中国进出境动植检,1996,(2):36~38[5]蒋青等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植物检疫,1994,g(6);331—334[6]陈洪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进出境水果检疫.植物检疫,2004,18(2):105—108[7]乐海洋,丘琼.欧洲地中海植保组织有害生物风险定量评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