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

合集下载

中林会学字[2006] 号 签发:李岩泉

中林会学字[2006] 号 签发:李岩泉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浏阳市林业局、攸县林业局
二等奖
2009-KJ-2-13
农林废弃生物质清洁高效分离及高值化利用基础科学问题
许凤、孙润仓、刘传富、任俊莉、耿增超、苏印泉、彭锋、彭湃、佘雕、张学铭
北京林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二等奖
2009-KJ-2-14
防火林带阻火机理和营造技术研究
武菊英、滕文军、徐佳、袁小环、杨学军、王淑琴、左海涛、王庆海、温海峰、李晓娜
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延庆县林业局
二等奖
2009-KJ-2-07
竹木复合结构理论及应用
张齐生、孙丰文、蒋身学、朱一辛、许斌、朱其孟、徐善平、关雪梅、李柏忠、黄河浪
南京林业大学竹材工程研究中心、诸暨市光裕竹业有限公司、嘉善新华昌木业有限公司、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KJ-3-14
植物蒸腾抑制剂的研制与开发应用
李新平、程丽芬、郑智礼、梁爱军、段自安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三等奖
2009-KJ-3-15
喀斯特山地退耕还林工程技术研究
张 喜、刘延惠、周 红、丁访军、崔迎春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三等奖
2009-KJ-3-16
油料树种光皮树遗传改良及其资源利用技术
一等奖
2009-KJ-1-02
麋鹿与丹顶鹤保护及栖息地恢复技术研究
薛建辉、丁玉华、孙 明、张银龙、吴永波、王 会、吕士成、徐安宏、任义军、张国斌、沈 华、王立波、陈 浩、苏继申、孙春华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4]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4]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土壤质地:土壤机械成分的组合的不同百分比。

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

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5(两篇)2024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5(两篇)2024

引言概述: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是中国政府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重点支持的高等教育项目之一。

作为中国专业的林业大学,其雄安校区将进一步推动协同创新、学科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的特色发展和学科布局,以及其在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具体举措。

正文内容:一、雄安校区的特色发展1.林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a.构建先进的研究设施和实验平台b.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c.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加盟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a.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b.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体系c.培养生态环境管理人才3.林业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利用a.构建完善的林业产业链条b.培育高品质、高效益的林业产品c.推动林业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和实践4.环保教育与公众宣传a.开展环保教育与培训活动b.倡导环保理念和行为方式c.提供环保咨询和技术支持5.区域合作与政策咨询a.开展与政府、企业的合作项目b.提供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c.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二、雄安校区的学科布局1.林学与环境科学学院a.构建跨学科融合的教学与研究体系b.增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专业c.开设林业产业发展与管理方向2.园林与风景园林学院a.强化园林设计与规划的教学与研究b.推动景观建设和管理的创新与实践c.提供专业的园林咨询和设计服务3.土木工程学院a.加强生态工程与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b.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c.培养具备林业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4.经济管理学院a.强化林业经济与资源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b.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管理人才c.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5.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学院a.推动数字林业和智能林业技术的发展b.强化林业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教学与研究c.培养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总结: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作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高等教育项目,其特色发展和学科布局将进一步推动林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林业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利用、环保教育与公众宣传以及区域合作与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林学:森林科学,珊瑚森林与热带森林,园林,人与林关系,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经营与经济,自然保护区管理,园林
植物与园林技术,森林工程,农村林业发展;
2、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危机管理,环境管理与保护,政
治学,公共治理理论;
3、林木遗传育种:林木遗传育种,林木繁殖,森林种子理学,森林树
木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抗性;
4、畜牧与兽医:畜牧草原生态,畜牧营养学,畜牧兽医,兽医检疫;
5、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雨洪利用,沙地动植物害防治,自然及人工湿地研究;
6、动物科学:动物生态,动物遗传育种,动物保护与繁殖;
7、园艺:高效节水灌溉,水稻育秧科学,蔬菜栽培与植物保护,农作
物育种,农村林业快速发展。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20 日 生成
3 / 12
1.4 地区分布
近 1 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中标项目主要分布于天津、湖北、西藏等 省份,项目数量分布为 4 个、4 个、3 个,占比企业近 1 年项目总数的 52%。从中标金额来看,湖北、 天津、西藏的中标总金额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地区集中度。
中标金额 (万元)
298.0
99.5
99.5
99.5
公告时间 2022-07-28 2022-11-15 2022-11-15 2022-05-17
(2)湖北(4)
序号
项目名称
招标单位
神农架国家公园土壤类型和土壤生 1 物资源调查与研究课题采购中标结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
果公告
中标金额 (万元)
238.0
1.1 总体指标 ..........................................................................................................................1 1.2 业绩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地区分布 ..........................................................................................................................4 1.5 行业分布 ...........................................................................................................................5 二、竞争能力 .................................................................................................................................7 2.1 中标率分析 ......................................................................................................................7 三、竞争对手 .................................................................................................................................8 3.1 主要竞争对手....................................................................................................................8 3.2 重点竞争项目....................................................................................................................8 四、服务客户 .................................................................................................................................9 4.1 关联客户中标情况 ............................................................................................................9 4.2 主要客户投标项目............................................................................................................9 五、信用风险 ...............................................................................................................................10 附录 .............................................................................................................................................10

北京林业大学王牌专业名单(重点)

北京林业大学王牌专业名单(重点)

北京林业大学王牌专业名单(重点)
北京林业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林学、园林、农林经济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科学、风景园林、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林产化工、英语、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风景园林学、林学。

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林学。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植物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土壤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林业经济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

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以及亚太森林组织奖学金项目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教育强势专业排名(前10强)
北京林业大学优势学科专业
一流本科专业:本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环境工程、风景园林、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园林、森林保护、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风景园林学、林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区之一,其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省区。

然而,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北方林业生态环境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如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使得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状况日趋严峻。

本文将分析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1.土地利用状况北方林业土地利用状况主要以森林为主。

但是,由于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的扩张,北方林业土地利用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导致森林覆盖率的下降。

此外,北方地区森林土地的过度利用、滥伐和盗伐等问题也严重损害了林地的生态系统。

2.气候变化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夏季高温多雨和冬季严寒干燥的特点,使得森林生长状况不如南方地区。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等大量排放,导致气候变化日益明显,中长期内将给北方林业生态环境带来很大挑战。

3.自然灾害北方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如冰雹、风灾、蝗灾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非常大,使得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十分困难。

1.坚持生态建设在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中,要坚持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理念,强化保护、管理和利用。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森林植被、动物群落的生态适应性、生态配套性的改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产业体系。

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自然恢复、强制保护、宣传教育等手段,改善北方林业土地利用状况,并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

政府也应该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和法规,更好地保护北方林业生态环境。

必须防止和减少工业和汽车等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利用新能源、加强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应对北方地区面临的气候变化。

应加强林业防火、防洪、防风、防旱、防虫等自然灾害防治措施,既加强人力监测,又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灾后的修复和恢复效率。

结语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区之一,其林资源是其宝贵的自然资本,但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和生态危机。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试题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试题

历年考研真题(大题)1、结合北京周边地区荒山治理问题,谈一谈荒化治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北京周边地区荒山治理问题1从气候特点讲,北京周边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致使地表水地下水短缺土壤结构不佳严重影响地表植被生长发育,在长期干旱条件下降水量的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量的减少,大风天气盛行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很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2从地质地貌上讲,北京及周边地区沙漠化区域地层主要特征是二元化结构,即下伏结晶基底,上覆新生界盖层,其它地层极为零星,但华力西期晚期花岗岩比较发育,第三纪、第四纪含沙砾层分布广泛,北京周边地区内荒漠化成沙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疏松基岩、轻质土壤风蚀和河湖沉积物。

荒化防治方法1对荒漠化土地实行围封治理。

采取工程围栏和生物围栏的方式,将荒漠化地块严格保护起来,明确规定生态草建设区不准放牧,禁止牲畜和人为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体养生息,加速植被的自然恢复。

2营造抗旱耐盐碱的灌木。

针对疏林草原的特点,实行林草问作、乔灌混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草本植被的葫发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3松土补播。

对植被盖度在15%~30%的荒漠化土地中的碱斑地块,实施翻松,补播适宜的多年生草种,增加草地盖度。

4种植适宜草种。

对植被盖度15%以下的荒漠化草地,实施全面整地、机械播种、打井灌溉、工程围栏封护等措施,建设人工草场。

5改良品种。

对治理后植被盖度已达到80%以上,但经济价值较低的生态草地,实行全面或局部引种多年生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草种,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碳汇是目前的热点生态学问题,何为碳汇,请以碳汇的角度来谈一谈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循环中碳循环的异同。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在这个系统中,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了碳素而成为碳汇,森林以及森林中微生物、动物、土壤等的呼吸、分解则释放碳素到大气中成为碳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森林对PM2.5 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
推荐单位(专家):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国家林业行业公益重大专项及其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

本项目依托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FERN),选择若干具有良好森林研究积累和特色的核心或重点站,统筹城市城区和郊区,以阻滞吸收PM2.5颗粒物为目标,分析植被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生态机制;提出代表区域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适宜树种; 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定量分析和评价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功能,确定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最终完成森林对PM2.5阻控技术研究。

本项目研究成果量化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阻控作用方式,将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过程可以分为沉降作用、阻滞作用、吸附作用和吸入作用;提出了一套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技术,通过水洗、电镜扫描、活度相关等方法从叶片、单株、林分、生态系统4个尺度提出了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监测方法,构建了森林阻滞颗粒物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考虑局地和微区域污染特点,选择油松、侧柏和栓皮栎等60余种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筛选出了城市高滞尘树种,并建立了森林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优化配置技术。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使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价工作更加严谨、评估步骤更加简易、评估准确性大大提高。

同时完善了我国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使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

项目攻关团队能够搞清楚森林与大气颗粒物的关系,更好的发挥森林在防霾减污方面的功效,为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和雄安新区林业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并为建设绿色中国贡献力量。

项目开展中,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林业大学余新晓教授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和研究成果,相关报道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于森林防霾治污作用的认识。

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规范”,推广示范林的净化大气污染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

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软件登记著作权7项;发布林业行业标准3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5篇、CSCD50篇;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11名。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郊野公园工程、湿地恢复等平原造林工程,辐射北京市怀柔、昌平、平谷、房山、门头沟、密云、延庆等七个区县,以低PM2.5造林配置模式和抗霾树种筛选技术为主题,集成了点状、线状和面状景观生态林的有效调控PM2.5 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了“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空间格局,本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6.8%,比5年前提高近12%。

新增造林面积57万亩,累计推广面积147.1万亩。

实施创新技术后,有效抑制了沙尘危害,发挥了森林植被绿化环境、防沙减霾的作用。

依托“森林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优化配置技术”、“森林植被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功能评价技术”、“高滞尘树种筛选技术”等技术成果,在上述地区共举办各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班累计16次,共培训技术及管理人员3100 余人,有效提高了区县农民的技术水平,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