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要点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PPT课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内镜相结 合,实现对食管黏膜的实时在体 细胞级观察,提高早期食管癌的 诊断水平。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利用荧光物质对食管黏膜进行染 色,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荧光 物质发出荧光信号,从而发现早 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07
针对不同筛查结果的诊治与管理 建议
阳性结果患者进一步诊治流程建议
背景
食管癌是中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 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食管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筛查覆盖率不足、早期诊断率低等。 因此,制定并推广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至关重要。
注
由于您要求不出现与时间相关的信息,因此在上述扩展结果中未涉及任何具体的时间描述。同时,为了保持内容的丰富性和专 业性,我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了目的和背景的内容。
的发病风险。
食管癌流行趋势及预测
发病率变化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食管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死亡率变化
食管癌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食管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
流行趋势预测
未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可能继续上升,需要加强预防和早期筛查工作,以降低食 管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药物的研发应用,食管癌的 治疗效果和治疗手段也将不断改善和提高。
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减轻患者 痛苦和促进康复。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穿孔等,应采取相应的 预防措施。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和护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饮酒、热饮热食、 咀嚼槟榔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
肺癌诊断早期中国专家共识(2023)

问题1:早期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推荐意见1
肺癌发生主要与以下危险因素相关:吸烟、被动吸烟、室内外环 境污染、长期接触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柴油 和汽油废气及煤焦油等,或接触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等职业致癌 物质暴露史、既往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 塞性肺病、肺纤维化、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
请在插入菜单—页眉和页脚中修改此文本
10
问题2:如何界定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
【推荐意见 2】解读-早期肺癌相关病理分型
➢ 早期肺癌的组织病理分型包括腺体前驱病变、腺癌、鳞状细胞前驱病变、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腺 鳞癌、肉瘤样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等。
➢ 根据2021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肺癌包括腺体前驱病变、腺癌、鳞状细 胞前驱病变、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肉瘤样癌、NUT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等。
问题2:如何界定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
推荐意见2
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界定为:年龄40~80 岁,并且至少合并以下任意 1 条危险因素: ① 累计吸烟指数≥20 包年; ② 环境或职业暴露(氡,硅,镉,砷,铍,铬,镍,石棉,柴油烟雾,
煤烟,放射性元素); ③ 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 ④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陈旧性肺结核; ⑤ 既往恶性肿瘤史; ⑥ 长期吸入二手烟(家庭或室内工作场所,>2 h/d,至少 10 年)或长期
概述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 恶性肿瘤。我国情况相似, 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新发肺癌约 82 万例,死亡 71 万例,新 发及死 亡人数均居恶性肿瘤之首。面对吸烟、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加剧等严峻形势, 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学习参考资料2020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学习参考材料(内部交流)中国癌症基金会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委员会上消化道癌专家组2020年2月22日目录第一部分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第一节筛查人群第二节筛查方法第三节筛查程序第四节筛查流程图第五节内镜检查技术说明第六节标本处理与病理诊断第七节治疗原则第八节随访原则第九节并发症及处理第十节筛查用表第十一节筛查工作主要内容及组织实施附录附录1 1.2%碘液配方附录2 0.2%靛胭脂配方附录3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7版)附录4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附录5 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附录6 上消化道内镜规范检查标准图像与流程附录7 机会性筛查数据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指标附录8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版)附录9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版)附录10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第二部分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第一节筛查人群第二节筛查程序第三节筛查流程图第四节内镜检查技术说明第五节标本处理与病理诊断第六节治疗原则第七节随访原则第八节并发症及处理第九节数据采集、管理和安全第十节质量控制第十一节评价指标第十二节筛查用表第十三节进度报表附录1 1.2%碘液配方附录2 0.2%靛胭脂配方附录3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7版)附录4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附录5 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附录6 上消化道内镜规范检查标准图像与流程第一部分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是将日常的医疗服务与目标疾病(即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和十二指肠癌)患者的筛查和早诊早治结合起来,在患者就医和体检过程中进行目标疾病筛查及早诊早治的一种疾病筛查方式,其优点是无需额外的检查与费用,被检查人群顺应性好,是迅速扩大我国上消化道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途径。
以我国县级医院为基础,在规范诊疗流程的基础上,严格培训与准入,在日常医疗服务中规范开展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本文旨在介绍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
食管鳞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本次专家共识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癌和腺癌是两种常见的病理类型。
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率居第6位。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其中约90%的食管癌病例为鳞癌。
2018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食管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癌经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五年生存率仍不足30%。
食管癌存在长达5~10年的癌前状态、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阶段,这为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窗口期。
针对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___、___和我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均已制定了指南和共识意见。
但对于我国高发的食管鳞癌,其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的定义、诊断、随访和治疗等关键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因此,本次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食管癌的防控工作。
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将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0.45%[28]。
EP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症状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反酸等。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主要内容(全文)一、引言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22万例,死亡约20万例。
超过9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
早期食管癌通常经内镜下治疗即可根治,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5年生存率可超过95%。
因此,在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的基础上进行内镜下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国家医疗资源的有效途径。
为指导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筛查工作和规范食管癌临床诊疗实践,卫生部和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治疗专业委员会先后颁布了相关技术方案及指南。
但目前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食管癌筛查和内镜诊治的共识意见,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外科、肿瘤、病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本共识意见。
二、定义和术语1.食管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s)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癌前疾病指与食管癌相关并有一定癌变率的良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等。
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是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的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相关异型增生则是腺癌的癌前病变。
2.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则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国内学者多偏向使用三级分类标准,建议病理报告中同时列出两种分级的诊断结论。
异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为同义词,处理原则相同。
3.Barrett食管: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肠上皮化生。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癌症早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1、本文概述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早期食管癌症通常无症状,难以及时发现。
一旦出现症状,通常处于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我国食管癌症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首先综述了癌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内镜检查在食管癌症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内镜检查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诊断标准和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还探讨了食管癌症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总结了癌症早期筛查和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并就筛查策略、内镜检查流程、治疗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这些共识对于提高我国早期食管癌症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推进食管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癌症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癌症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在中国,食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特别是在河南、山西等地区,食管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发于中老年人。
癌症食管癌的发生与地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地理分布来看,癌症高发区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等省。
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吸烟和饮酒: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症的风险。
酒精可能会破坏食道黏膜屏障,从而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腌制、烟熏、烧烤等加工食品,都与食管癌症的发生有关。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年详解演示文稿

第十七页,共25页。
第十八页,共25页。
第十九页,共25页。
超声内镜 (1)推荐对可疑早期食管鳞癌予以 EUS,以评估肿瘤浸润的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2)在传统内镜的顶端安装一个超声探头,是将内镜检查与超声检查完美结合的新技 术。
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
对黏膜组织进行超声扫描
第十五页,共25页。
第十六页,共25页。
不同的 IPCL 分型代表不同的病变和浸润深度, IPCLⅠ型见于正常食管黏膜, IPCL Ⅱ型见于炎性病变, IPCL Ⅲ型见于慢性食管炎等, IPCL Ⅳ型见于 HGIN, IPCL Ⅴ⁃1 型及Ⅴ⁃2 型分别见于 M1期癌和 M2期癌, IPCL Ⅴ⁃3 型主要见于 M3 期癌、SM1期癌或浸润更深的癌, IPCL ⅤN 型主要见于SM2 期
研究显示,在食管 M1 期癌、M2 期癌中淋巴结转移率均在 5%以下, M1 或 M2 期癌行内镜下治疗后淋巴结及再发远处转移的报道极少,内镜下治疗比外科 食管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少,所以推荐M1 或 M2 期癌为内镜下治疗的绝对适应证 。有报道显示食管 M3 期癌淋巴转移率约 10%,SM1期癌约为 20%,但 是由于内镜下切除与外科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高 ,所以推荐对于术前评估没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的 M3 期癌为内镜下治疗的相对适 应证
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 可以明显提高食管 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定准确率,可达 90%以上。 与 CT、PET⁃CT 相比,E US 是对食管癌淋巴结进行分期准确率最高的方法。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治疗
适应证:推荐内镜下治疗前评估为食管 HGIN、M1 期癌、M2 期癌为内镜下治疗的绝 对适应证;M3 期癌、累及食管 3 / 4 周以上的上述病变为内镜下治疗的相对适应证。
最新:中国食管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中国食管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中国食管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中国仍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且食管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近年来,中国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发现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国外尚无指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筛查目标人群进行界定,寻找和实施有效的筛查方案和早诊早治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段。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措施为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等,若肿瘤侵犯程度较深或怀疑有淋巴结转移,需采取手术治疗,同时放射治疗也可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的治疗,均需规律随访和监测,积极处理复发性病变和异时性新发肿瘤。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目前中国食管癌治疗的临床实践与应用经验,以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基础,就食管癌的筛查和诊断方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和外科处理以及术后监测和辅助治疗等达成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趋势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全球范围内,食管癌新发病例数在男性、女性中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7位和第13位,死亡例数在男性、女性中分别位居第6位和第9位,其中,中国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53.7%和55.3%[1]。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如河北省磁县、河南省林州市,发病率高达70/10万左右,我国东部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48/10万和15.64/10万,中部地区为19.34/10万和14.36/10万,西部地区则为18.87/10万和13.88/10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有降低趋势,目前居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14.24/10万)、死亡率第6位(11.29/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24.42/10万)、死亡率第4位(18.47/10万)[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新乡)》要点
食管癌(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2018年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7位(6.3/100000),死亡率居第6位(5.5/100000)。
食管癌的发病率及发病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可达世界平均水平2倍(12.2/100000),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而欧美等相对低发区病理类型则以腺癌为主。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5%。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
我国食管癌早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始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一、筛查人群
【推荐1】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
于5年时终止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2】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二、筛查目标
【推荐3】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三、筛查流程
【推荐4】对于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5年1次内镜普查。
对于其他地区,推荐对目标人群进行食管癌风险分层初筛,对高危个体每5年进行1次内镜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5】以群体普查与机会性筛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食管癌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质量)
【推荐6】对筛查发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病变直径大于1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每1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其余患者可2~3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7】对筛查发现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进展期食管癌,应依据相应指南给予标准治疗。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四、初筛方法
【推荐8】应基于遗传背景、人口学特征、环境暴露、食管细胞学等因素建立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对非极高发地区筛查目标人群进行初筛。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9】不推荐传统食管拉网细胞学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用于食管癌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质量)
【推荐10】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可对巴雷特食管相关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腺癌进行有效初筛。
(推荐强度:
弱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11】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及早期鳞癌的初筛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仍缺乏用于我国人群筛查的充分证据。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五、内镜筛查
【推荐12】推荐上消化道白光内镜检查联合1.2%~1.5%卢戈液染色内镜(LCE)或窄带光成像(NBI)作为食管癌内镜筛查首选方法,有条件者可联合使用放大内镜。
LCE检查完成后喷洒3.2%~3.8%硫代硫酸钠溶液对卢戈液进行中和、清洗可降低碘液引起的刺激症状,亦推荐应用食管黏膜染色组合套装。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推荐13】对于不能耐受普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者,超细经鼻胃镜联合LCE或NBI可作为筛查备选方案。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14】内镜筛查前应完善检查前准备:禁食>6h,禁水>2h,可应用黏液祛除剂(如链酶蛋白酶)和祛泡剂(如西甲硅油)口服改善内镜观察视野。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15】推荐基于LCE或NBI的指示性活检病理学作为诊断金标准。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推荐16】筛查食管癌的同时,应避免漏诊食管-贲门连接处癌和下咽癌。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