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pdf

合集下载

【高考真题必刷】2017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高考真题必刷】2017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2017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5节 文言句子翻译和断句课件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5节 文言句子翻译和断句课件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
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 “近臣”。
附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1)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
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
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 (2)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
他丝绢?
参考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 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 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 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
(1)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
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 (2)我听说,君பைடு நூலகம்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 1 含答案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 1 含答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学生用书第347页)—-《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卒.起不意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张良出,要.项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矣”句末语气词(2)“供”供给(3)“悦”高兴(4)“智”明智(5)“悦" 高兴(6)“返”返回(7)“震”惧怕(8)“猝”突然(9)“环" 环绕(10)“彩”彩色(11)“拒" 把守“纳”接纳(12)“邀”邀请(13)“背”违背(14)“早”早早地(15)“隙" 隔阂,嫌怨(16)“座”座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唯.大王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使毕使于前:(9)愿大王少假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1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卮酒安足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旦日飨.士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鲰生说.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二心,从属二主(2)渡河(3)满足(4)仔细考虑(5)对待(6)赠送(7)并,列(8)希望(9)宽容、原谅(10)身子向上起(11)遭受(12)责备(13)推辞(14)估计、揣测(15)用酒肉招待宾客(16)劝说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烛之武退秦师》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017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2017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 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 尚书。帝不豫,辽使至 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 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 曰:“锡宴不赴,是不 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处之安 乎?”使者即就席。熙 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 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 起判永兴军。居一岁, 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
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即位:公亮官职 变化 英宗不豫:公亮与辽 使交涉 熙宁三年:公亮官职 再次发生变化 熙宁四年:公亮官职 又发生变化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课件纲领
1.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古文命题情况分析。 (3-5) 2.掌握阅读古代人物传记的方法。(6-19) 3.四道题的解题方法指导 (1)断句(20-53) (2)文化常识(54-67) (3)分析概括(68-87) (4)翻译文言语句(88-366)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试卷 选文 出处
2 .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头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尾 细,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中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间 粗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
作的“盖棺论定”(有时会有补叙)
•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 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 元丰元年:公亮卒, 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 帝哭悼。 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结尾: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证明其吝啬。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评价。 云

(完整版)-2017全国卷文言文考题汇编及答案

(完整版)-2017全国卷文言文考题汇编及答案

(2017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017高考语文考点复习题及答案【第2季文言文阅读之文】第6章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

2017高考语文考点复习题及答案【第2季文言文阅读之文】第6章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兰亭集序》(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前赤壁赋》(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前赤壁赋》冯,通“凭”,乘)6.山川相缪《前赤壁赋》(缪:通“缭”,环绕,盘绕)7.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辋川闲居与裴秀才迪书》(“无”通“毋”,不要)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匪,通“非”,不是)9.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于”通“吁”)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莫,同“暮”,年末)1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诗经》(棘,通“急”紧急)14.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伏,通“服”,保持1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骚》离,通“罹”,遭受16.芳菲菲其弥章《离骚》章,通“彰”17.椎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椎”通“捶”18.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纫通“韧”,柔软结实19.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丁宁,通“叮咛”20.虽与府吏要《孔雀东南飞》要,通“邀”,约21.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藏”通“脏”22.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傍”通“旁”23.契阔谈《短歌行》通“宴”2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已,通“矣”,语气词,了。

25.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共,通“供”,供给。

26.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厌,通“餍”,满足。

2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阙,通“缺”,侵损,削减。

2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说,通“悦”,高兴。

29.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知,通“智”,明智。

3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陵,通“凌”,欺凌。

31.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以,通“已“,已经。

3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决,通“诀”诀别。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三年真题两年模拟精选)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三年真题两年模拟精选)

文言文阅读一、(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17全国卷文言文考题汇编及答案

-2017全国卷文言文考题汇编及答案

(2017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