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欣赏解析
江南民居屋顶建筑特色是什么?

江南民居屋顶建筑特色是什么?
江南民居屋顶建筑特色
千百年来江南民居粉墙青瓦,瓦、小青瓦也称蝴蝶瓦。
分大、中、小三号。
下图中号瓦
一般来讲江南民居面宽三间房或五间房,如五开间,中为正屋、两边为正房,且略小于正屋,最外边为偏房尺寸小于正房,(我这里不说厢房与其它附房)。
附面宽三开间图
按照古代流传风俗,青瓦屋面配正脊为混筒三线,屋脊头常用有几种,如下为混筒三线回纹脊头图
脊中又称“龙门”一般塑有一幅吉祥如意、三星高照图(福禄寿)
屋面檐口采用花沿滴水瓦,体现民居古色古香如下图
青瓦屋面讲过,再讲一下,屋面山墙的几种建造形式,常用的直山如下图
古色古香的歇山如下图
还有民居密集区,民居与民居相隔处常用五峰山墙,俗称风火墙,古时用来起防火作用,一般高出屋面1米左右,现在游古镇很常见的屋面装饰(现代成了装饰作用)如下图。
浅析江南建筑的意象之美——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

浅析江南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以昆⼭锦溪古镇为例摘要:江南⽔乡以灵动秀美著称,其建筑更是传统美学思想的衍⽣。
本⽂从江南⽔乡传统建筑的意象概念出发,体验美的意境,并分析传统美学思想是如何在锦溪古镇的建筑空间形态中外化出来,探寻古镇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意象之美。
关键词:江南⽔乡,建筑意象,意象江苏省昆⼭市锦溪古镇是⼀个典型的江南⽔乡古镇,古镇境内湖荡密布,河巷纵横。
⼤多数民居依⽔⽽筑,风貌古朴,青⽡⽩墙,空间精巧宜⼈。
江南⽔乡的美,向⼈们传达着独特的情感,是“景”与“情”的统⼀。
锦溪古镇鲜明的地域风格与和谐有机的布局,形成了理想⽽⾃由的⽣活环境和建筑意象。
1.空间形态与布局锦溪古镇空间构成与其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民居因地制宜,以⽔为⾻,临⽔⽽建,两岸⾯⽔界⾯整齐有序,形成“⼗”字形河道布局。
(图1)古镇的建筑平⾯布局随河道,街道空间⾃由进退,细微的收缩、扩张和转折丰富了空间连续完整的体验,极富耐⼈寻味的意趣。
1.1形态虚实 锦溪古镇的建筑没有复杂的形式,主要靠单体建筑⾃由组合来展现⼀种群体美,所谓化零为整。
凯⽂·林奇在《城市意象》⼀书中说到:“任何⼀个良好的城市都应有连续的组织结构⽽⾮⼀个个单体。
”锦溪古镇就是这样的⼀个组合灵活,图1: 锦溪古镇 河道-街道-建筑 图底关系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进退有序,⾼低有致的组织结构。
单体民居同中求变,有序的紧密排列,形成连续的空间界⾯。
沿街巷⾏进时,建筑为实,留空处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明实暗虚,物实影虚,感受街巷张弛有度的虚实变化,丰富内⼼情绪。
古镇空间的开与闭、疏与密、动与静,使得古镇空间是⼀系列变化着的构图,这构图具有连续性,给⼈步移景异的感官享受。
1.2布局层次锦溪古镇的街巷形态平⾯多随⾃然地势曲折,曲折有度,忌宽求窄,私密性较强,使街景在统⼀中又不乏变化,又能满⾜⼈探幽的⼼理情绪。
⽆论是曲折多变的河街空间,还是曲径通幽的巷弄空间,都体现着“⼭重⽔复疑⽆路,柳暗花明又⼀村”的“意”之情境。
《江南水乡》赏析

《江南水乡》赏析江南水乡,指的是中国南方地区以水为特色的地域景观。
它的美丽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我们将对江南水乡的魅力进行赏析。
江南水乡是中国的独特景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水。
无论是它的分布还是水的运用方式,都让人为之惊叹。
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众多的自然水体,如湖泊、河流、小溪等。
这些水体不仅提供了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源,也为江南水乡增添了无限的美感。
一赏江南水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画般的水乡村落。
在这里,古老的石桥、五彩斑斓的小船、青瓦白墙的民居,构筑出一幅幅别具一格的画面。
在镜面般的水面上,倒影出的村庄和沿岸的景色交相辉映,犹如仙境一般。
走在村落的小巷一侧,伴随着悠扬的船歌,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江南,倍感宁静与舒适。
其次,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水上交通方式而闻名。
乘坐木船或竹筏,穿行在绿茵茵的水道之间,是感受江南水乡文化的绝佳方式。
乘船而行,可以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到江南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
同时,这种传统的水上交通方式也是江南水乡独有的文化符号之一。
江南水乡的建筑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这里的民居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风情。
民居前后围以花木,建筑之间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同时,这些古老的建筑还保留着原始的布局和风格,能够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江南水乡还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而著名。
如船民赛龙舟、舞蛇等民俗活动,都展现了江南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此外,江南人民还有独特的传统服饰和习俗,如绣花鞋、龙袍等,这些都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它的美丽和独特性让人流连忘返,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在江南水乡,你可以漫步于古朴的村落,琴瑟和鸣;你可以乘船而行,感受水乡文化;你可以品味当地的美食,感受江南的人情味。
这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让人留恋不已。
江南水乡的美丽和独特性,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欣赏

4、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
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 的感觉。 5、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 饮用、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 水路又是运输的主动脉,人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开创新天地,建立新家园 。
感想
江南的建筑,在我看来,大多都像是一幅幅宁静安逸的水墨画。 那些普通人家的“临水小筑”,就似那墨画中极精巧的留白,淡雅 质朴,余韵悠长;那些富贵人家的“隔水别院”,就似那墨画中的
华亭重彩,着墨虽多,浓淡兼宜。加之各色小桥流水点缀穿插其间,
整个江南明明如画,偏又让人觉着从静中生出了奇妙的乐音,流水 奏乐,其音潺潺。 这或许,便是江南建筑独有的风格吧——如画如乐,缠绵悱恻。 而我最喜欢且最看重的,便是藏于这些死的建筑中,亘古不变 的活的温柔。 这么一想,这些所谓硬朗无情的建筑材料,似乎也于这温柔中 翩翩地活了,仔细想来,这大概就是所谓建筑的魅力? 所谓建筑的魅力,指的,大概便是从中折射出来的文化——无 论过去的,亦或现在的。 而江南的文化,那抹民间的温柔,就这么轻易地将我俘获。我 喜欢着这样的文化,这样的建筑,喜欢着,这如画的江南,写意的 人生。
粉墙黛瓦 雪白的墙壁,青 黑的瓦,美观, 防水。
公共码头 方便不临河的人家 到公共码头洗漱出 行,有利于发生火 灾时就近取水。
马头墙 江南民居建筑面积 大,不利于防火。 高高的马头墙能在 相邻民居发生火灾 时隔断火源,因形 似马头而得名
吊脚楼 向河面延伸空间过 大时,就在底部设 立支柱,形成吊脚 楼的形式。屋顶上 也铺瓦,形成了水 乡民居双层重檐的 结构。(详细)
建筑艺术欣赏-江南水乡民居

水乡民居周围多设有生态景观,如荷 花池、柳树等,形成优美的居住环境。
自然采光与通风
民居多采用大窗户和天窗,充分利用 自然光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人文环境的体现
文化传承
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
传统工艺
水乡民居的建筑工艺和装饰艺术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THANKS
感谢观看
演变过程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江南 水乡民居不断吸收外来文 化和地方特色,形成多样 化的建筑风格。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现代社会,江南水乡民 居逐渐融入现代元素,在 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满 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02
建筑构成元素
屋顶与屋面
屋顶形式
江南水乡民居的屋顶通常采用双坡或 四坡形式,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 屋顶材料多为青瓦,排列紧密,具有 良好的防雨和保温性能。
屋脊装饰
屋脊两端常有翘起的造型,称为“鸱 吻”,寓意消灾避邪。在屋脊中央,有 时会装饰有宝瓶、元宝等造型,寓意平 安和财富。
墙体与基础
墙体材料
江南水乡民居的墙体多采用青砖或石材,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基础部分则常用石材或灰土建造,以承载房屋重量并防止水浸。
墙体装饰
墙体上常有精美的砖雕或石雕,题材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展现出浓厚的 地方文化气息。
社区生活
水乡民居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了江南地区社区生活
的特点。
05
江南水乡民居的现代价值与保护
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
旅游开发
江南水乡民居作为独特的文化遗产, 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通过合理规划 与开发,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
说明文练习——黑白灰——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色彩

说明文练习——黑白灰——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色彩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黑白灰”三色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有现代时尚的气息。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三种颜色在江南水乡古镇建筑中的运用。
我们来说说黑色。
黑色在江南水乡古镇建筑中,主要体现在屋檐、门窗、墙体等方面。
黑色的屋檐,像一把大伞,为居民遮风挡雨;黑色的门窗,既能隔绝外界的嘈杂声,又能保持室内的清凉;黑色的墙体,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坚固如初。
黑色的建筑,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接下来,我们说说白色。
白色在江南水乡古镇建筑中,主要体现在墙面、屋顶、白墙黑瓦等方面。
白色的墙面,干净利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白色的屋顶,如同一顶顶帽子,为房屋增添了几分俏皮可爱;白墙黑瓦,是江南水乡古镇建筑最具特色的色彩搭配之一,既展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
白色的建筑,给人一种明快、活泼的感觉,仿佛在展示着古镇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来看看灰色。
灰色在江南水乡古镇建筑中,主要体现在砖墙、石板路等方面。
灰色的砖墙,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更加古朴典雅;灰色的石板路,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平整如初。
灰色的建筑,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在传递着古镇的沉稳与从容。
总的来说,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黑白灰”三色,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有现代时尚的气息。
这种风格,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又展示了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感受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
除了“黑白灰”三色之外,江南水乡古镇建筑还有许多其他的颜色。
比如说,红色的灯笼、绿色的植被、蓝色的天空等等。
这些颜色,与“黑白灰”三色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日月的更替、人间的烟火气......江南水乡古镇建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江南水乡古镇,一定要细细品味这里的建筑风格。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榭和舫多属于临水建筑。
在选址、平面和体形设计上,要特别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配合关系。
临水或在水上的供人游玩和休息的房屋。
一、建筑类型与特点(一)、榭的含义: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
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
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凭依。
(二)、不同地域水榭的形式: 1.江南园林中的水榭:榭尺度不大,常以水平线为主。
典型实例有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46濯缨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
2.北方园林中的水榭: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建筑浑厚、持重,建筑尺度较大,造型多样;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饮绿”两个水榭。
3.岭南园林中的水榭:“水厅”,立秋轻快、通透,也是水榭的一种二、建筑布局与功能(一)、榭的功能:多以观景为主,也可满足社交休憩的需要。
(二)、榭的设计要点: 1.选址:有景可借可观之处,湖岸线凸出处为佳。
2.朝向:忌西晒。
3.平台高程:低临水面为佳。
4.造型:开阔、开朗、开敞。
(三)、榭的平台构造: 1.榭以实心土台作为挑台的基座。
2.在实心土台的基座上,伸出挑梁作为平台的支撑。
3.以梁柱结构作为挑台的基座,平台的一半挑出水面,另一半坐落在湖岸上。
(芙蓉榭平台构造)4.以柱梁结构作挑台基座,在岸边以实心土台做榭的基座。
5.整个建筑及平台均坐落在水中的柱梁结构基座上。
(四)、实例芙蓉榭: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
荷池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远的水景。
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也由此而来。
当年王心一营筑归田园居时,这里为一派水乡景色:“池广四五亩,种有荷花,杂以荇藻,芬葩灼灼,翠带柅柅。
修廊蜿蜒,驾沧浪而度,为芙蓉榭。
”现游廊尚未恢复.然小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色的风景,特别是夏晚在此赏景,待到皓月当空,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之感。
绍兴古建筑美赏析

江南水乡建筑美赏析——绍兴绍兴是一座古城,同时也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依然保留大量古代建筑。
绍兴的建筑都带有江南水乡的特点,可总体概括为山和水两大特色。
江南景色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她那种典雅而不失庄重、个性而不失沉稳的气质更是动人。
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户户临水,即记载了历史也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凡是到过绍兴古城的,无不为其建筑之精美和谐而惊叹。
江南水乡的古村与民宅盛于明清时期,绍兴当地有利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建筑材质。
绍兴古建筑在当时主要采用了砖木结构。
在整体布局上,力图使环境达到完善、优美的境界,虽然规模较小,内容稍简,但是具体入微。
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番纯朴、敦厚的乡土气息。
江南水乡的民居以绍兴最具代表性,物产富足的江南,住宅规模和布局也很有特色。
貌。
绍兴的传统建筑,成片的粉墙黛瓦,深而突的进深,底层密集的民居,外形均十分简洁,没有多余的繁琐的细部处理。
这种不求华贵,重在意境的建筑,宛如一幅淡墨山水画,水淡自然,却又明暗相衬,于平淡中见深意,正是“功夫深处却平夷”。
在色彩运用上多为白色、黑色和中性灰色。
自色寓有清稚高迢、纯洁、脱俗之义。
粉墙卜分简单但一白生万象,达到“无色胜有色”的意境,黑色象征深遂渊博、端庄肃穆之风,这些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绍兴、的踏实、淳厚、平和的独特传统。
中性灰色总是显得轻盈、柔润,在江南水绍兴古建筑特点:住宅外围的墙壁高大、粗犷,因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房。
另外,南方的民居经常房房相连,中间的风火墙隔断,是为了防火的考虑,庭院的面积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一宅中采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深。
江南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一米的间隙,用来拔风采光,效果颇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安桥 (详细)
位于周庄中市街东端,是古镇桥与楼 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 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双桥 (详细)
位于周庄镇,是周庄古镇景区的一个景 点,也称钥匙桥。双桥是指世德桥和永 安桥两座石桥,位于周庄中心一条分叉 的河流叉口上。
沈厅 (详细)
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 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 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 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江苏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戎
学号:110552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 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 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 的特点。
其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 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 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 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 局俗称“四水归堂”。
檐廊 临水建筑在底层延伸 出一排屋顶,下面设 置栏杆,两者共同构 成檐廊。这里不仅可 以开设店铺,也是人 们聊天的场所。
公共码头 方便不临河的人家 到公共码头洗漱出 行,有利于发生火 灾时就近取水。
二层楼 江南民居多二层楼, 二楼底楼是砖结构, 上层是木结构,其实 是防潮,也是在沿河 有限空间扩张居住面 积的一个手段。
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后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成石拱桥,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又安, 心诚可见,后人永不忘怀。
桥身四侧的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为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石桥东西有级梯,中间 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以作为行人坐歇的栏 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足以证明该桥历史悠久。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 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 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槅扇、屏门等自 由分隔。
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 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 如画的水乡风貌。
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 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现在四侧桥楼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楼内设茶室、餐馆和商店, 游人既可歇息, 又可赏景,别有情趣。
双桥,俗称钥匙桥。双桥不是指的有两座桥,而其特殊意义在于,通过湖面的倒影与桥本身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圆,很有特色。在 提到苏州园林时也不能不联想到它。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清澈的 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 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
周庄民居周庄镇为泽国,因河 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 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 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 貌和格局。 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 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富安桥是 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璧建筑; 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 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 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 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全镇 桥街相连,依河筑屋,绿影婆娑, 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 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 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
形成原因 1、 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
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 构。
2、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 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
3、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 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4、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 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 的感觉。
5、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 饮用、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 水路又是运输的主动脉,人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开创新天地,建立新家园 。
马头墙 江南民居建筑面积 大,不利于防火。 高高的马头墙能在 相邻民居发生火灾 时隔断火源,因形 似马头而得名
粉墙黛瓦 雪白的墙壁,青
黑的瓦,美观,
防水。பைடு நூலகம்
吊脚楼 向河面延伸空间过 大时,就在底部设 立支柱,形成吊脚 楼的形式。屋顶上 也铺瓦,形成了水 乡民居双层重檐的 结构。(详细)
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为奇数,一般三间 或五间。每间面阔3~4米,进深五檩到九檩,每檩1~1.5米 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 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不过为了利于通风,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这 类适应地形地势,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灵活,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现出清新 活泼的面貌。
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 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 从汉代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 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 当规模的官宅,在宋代绘画《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对江南民居的建筑布局 已有具体生动的描绘。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 发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 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由于人口 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省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 得精巧有余,气派不足。但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 仍是令人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