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与调适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解决方法摘要: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
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有自卑型、自恋型、压抑型、躁狂型、冷漠型、适应型、焦虑型、冲动型、强迫型、依赖型等,其成因可以从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其对策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障碍,类型,成因,对策一心理学上人格及人格障碍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它反映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人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及反应方向、速度、程度、效果,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
患者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均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这是人格障碍的显著特征。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障碍类型1.自卑型人格障碍自卑是由于害怕失败或缺乏信心而导致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
自卑型人格障碍表现在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总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或外貌体型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
这种人格障碍多体现在贫困生。
由于他们要比普通学生要承担更多家庭压力,生活学习也处于经济窘迫状态。
所以他们不敢多参与一些有消费性质的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比较慎重,不敢结交富裕生,因此难以广交结友,而在学习工具上也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及对策[摘要]当今社会是个极富挑战性和竞争性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希望。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压力和恐慌,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其人格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途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期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格问题解决对策当今社会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竞争性的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的确确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机遇和希望。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压力和恐慌。
人们的思维变得发散了;观念变得超前了;也有一些人的心理变得脆弱和迷茫了;行为变得无所顾及了。
凡此种种,可谓“喜忧参半”。
据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的三大难以解决的难题(世界恐怖组织、财政赤字、压力)之一的“压力”对现代人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它给人们造成了心理上的慌恐、精神上的紧张,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
据中央电视台1997年4月15日的《焦点访谈》节目报道,在整个上海市共有精神病患者75万人,其中重度患者达20万人,而且每年在以12%的速度增长。
国内一位心理疾病研究专家曾经十分谨慎地指出,在当今,只要你随意站在都市的任意一个角落,把你所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其中必有1位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患者,1/20,按我国人口换算就是五六千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惊人的数字!这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大学生可谓“天之骄子”。
他们大多在智力、知识水平和某些能力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是被筛选出来的“尖子人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优等生”。
然而,据有关专家对“优等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上处于一种优越地位、得到过分关心和爱护、赞扬和荣誉的“优等生”、“尖子人才”,在面对时代对他们的期望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虚荣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自居心理、依附心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多重人格、人格缺失,甚至是人格分裂等人格障碍或问题。
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及其对策

第26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月 Vol. 26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4──────────收稿日期:2002-12-24作者简介:孙立峰(1963-),男,甘肃庆阳人,甘肃陇东学院教授。
- 86 -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及其对策孙立峰(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 要: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表现出不同特点,且呈上升趋势。
这不仅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给社会、学校及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及成因的分析,可采取改变其认知系统等矫正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障碍;认知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1-0086-03什么是人格?詹姆士把人格叫做心理机能的主人,奥尔波特称为行为及思维的决定者。
在我国心理学文献中,人格一般同个性交互使用,并认为它是由个性意识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组成。
[1]健康的人格特征是有机统一的、稳定的、言行一致的。
但有的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言行不一致的、不稳定的,或在某一方面强度大大超常的人格表现,这就是人格障碍,或者称为异常人格。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各种社会信息冲击,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不充分,再加之青年期成长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使得近年来大学生这一群体中人格障碍的事例屡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
据一所高校近四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学生因人格障碍而留级、退学、轻生自杀的比例平均每年以7.8%的速度递增。
[2]这不仅给学生本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及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了干扰,甚至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按照利恩哈特的分类,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其人格障碍的表现可归纳为九类:(1)爆发型人格。
第三讲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培养

二、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和 方法
• 1、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
– 认识自我是改变自我的开始 – 人格塑造也是为了实现优先人格整合,以达到人格的健全。
– 优化人格整合,一要择优,二要汰劣。择优即选择某些优良 的人格特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自信、勇敢、勤奋、坚 毅、善良、正直等可作为人格塑造的依据。汰劣即针对自己 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比如自卑、胆怯、抑郁、冷 漠、懒惰、任性、自我为中心等。当然,择优与汰劣往往是 同步进行的。
第二节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 造
• 一、健康人格的含义 – 健康人格是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能够超越生物本 性和环境特征,能够扩展、丰富、发展、完善和开 发自身潜能。
• 我们认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 – – – (一)积极的自我意识 (二)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乐观的生活态度
抑郁质
(1)胆汁质——夏天里的一团 火
• 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 这类人情感和行动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有极明 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 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经常以 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 定的灵活性,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 解的倾向;意志坚强、果断勇敢,注意稳定而集中但 难于转移;行动利落而又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 亮。 • 这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有鲁智深、李逵、张飞等。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 • • • • • •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学校的教育 4、家庭因素 5、早期童年经验 6、自然物理因素 7、自我调控因素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调试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调试方法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这一阶段,大学生们也可能面临一些常见的人格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修养,本文将对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1. 自我中心主义许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的性格。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缺乏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这种性格缺陷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难以融入集体。
2. 缺乏自律性大学生活相对自由,缺乏严格的约束和管理,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性。
他们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忽视学业和生活的平衡。
长期缺乏自律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焦虑与抑郁面对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抑郁。
他们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他们失去自信和动力,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4. 社交障碍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障碍,如害羞、紧张、难以表达自己等。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影响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调试方法1. 增强自我意识大学生应该增强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并主动寻求改变。
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2. 培养自律精神自律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律精神,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同时,要学会抵制诱惑,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保持专注和高效的学习状态。
3. 学习情绪管理面对压力和挫折,大学生应该学会积极应对,调整心态。
可以通过运动、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培育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健康和谐的人格状态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依旧存在一部分不和谐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研究;措施“人格”,即古人所说的“为人”之道,是指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大学生作为人格发展较为完善的群体,其人格构建的现状和普遍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的关注。
现如今,大多数人眼中的大学生在和谐人格构建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暴露出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我们拟从学习观、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人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归纳,深入挖掘其实质,提出完善解决的办法。
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具有责任感即坚持了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了实践正义的原则,愿意为他人做出牺牲和贡献。
儒家崇尚的“责任观”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对自己负责。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明显加强,更多大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其二,崇尚孝悌,强调家庭责任。
孝悌是孔子所谓“仁”的根本所在。
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都知晓父母养育之不易,想要报答父母,这对以后承担起家庭责任也有着充分的准备。
其三,提倡忠恕之道,强调对他人的责任。
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是尽己为人,指的是爱人就要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
恕是忍耐和互让,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调查中仍存在不乐观的情况,部分大学生仍存在对他人的责任感忽略,对集体的责任感忽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忽略。
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他人的事情不看重,不能将他人交代或拜托的事做好。
在班级与同学的相处中也会出现没有集体荣誉感,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与调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与调适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发展、探索和成长的重要阶段。
然而,随着压力和挑战的增加,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人格障碍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并提供一些调适方法。
1. 孤独症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对社交交往的困难以及对情感和沟通的障碍。
大学生很容易感到孤独,特别是在新的环境中遇到新的人际关系。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大学生们可以参加社交活动、加入校园组织或俱乐部,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培养社交技巧,逐渐摆脱孤独感。
2. 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问题和强烈的情感反应。
大学生可能会经历诸如友谊问题、恋爱问题、生活压力等挑战,这些都可能导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加剧。
对于这种障碍,大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参加情绪管理课程以及建立支持网络,以更好地处理情绪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 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对社交场合感到紧张、被观察和评判的恐惧。
大学生常常需要参加许多社交活动,例如班级讨论、演讲或社团活动,这些都可能触发社交焦虑。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大学生可以尝试逐渐面对自己的恐惧,参加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动,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谈话和放松技巧来帮助放松身心。
4.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人格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大学生时期,学习压力和生活琐事的增加可能加剧强迫症状。
对于这种障碍,大学生可以尝试寻求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以帮助他们管理和减轻强迫症状。
5. 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缺乏信心。
大学生在面临课业压力、竞争和群体压力时,很容易感到自卑。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大学生可以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树立目标,并通过实践和成功经验来增强自信。
为了适应人格障碍,大学生们可以尝试以下调适方法:1. 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支持、理解和指导,帮助大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2. 建立支持网络与家人、朋友和同学建立密切关系,分享问题和感受,可以得到支持和鼓励,减轻压力和孤独感。
浅析大学生异常心理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浅析大学生异常心理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由于受到社会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中的异常心理现象屡见不鲜,由异常心理所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对个人、家庭和学校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由此,大学生异常心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有关大学生异常心理应对措施的探讨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师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大学生异常心理1.障碍性异常心理。
障碍性异常心理主要包含心理过程障碍和人格障碍两方面。
心理过程障碍指大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困扰。
这类学生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意志薄弱,对外界变化的感知较为迟钝,并往往伴随焦虑、多疑、幻想等不良状态,少与现实世界交流。
人格障碍指大学生的行为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特征,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
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呈现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造成个人行为给人以特异的与众不同的感觉,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尤为突出。
2.行为性异常心理。
行为性异常心理是一种由不良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而引发的异常心理状态,是一种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表现为饮食不良,睡眠、运动不足或娱乐过度,过分标榜自己,想入非非,严重者会有恋物癖或异装癖等。
3.精神性异常心理。
精神性异常心理主要是由于压力、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一种持久性的精神紧张与焦虑。
这种异常心理除了表现为紧张与焦虑之外,往往还伴随有失眠、耳鸣、头晕目眩、冲动、暴躁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产生妄想、偏执、精神分裂等状况,往往会由此引发一些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异常心理成因分析(一)主体方面大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生中自我意识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
这个时期,大学生们自视天之骄子,往往自我评价过高,有着强烈的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欲望,但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就慢慢显现出来,如果这种矛盾得不到良好疏导,则很容易产生异常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与调适
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中存在多种人格缺陷,那么,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调适人格缺陷的对策有哪些呢?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
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中存在多种人格缺陷,那么,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调适人格缺陷的对策有哪些呢?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并作反应,人格发展缺陷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那么,大学生形成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如何调适大学生缺陷的人格呢?
一、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
1 生理因素
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在人格上会有其特定的倾向性。
如抑郁质的人会更易形成抑郁、自卑、孤僻、固执、多疑等人格缺陷;胆汁质的人会更容易形成冲动、狂躁、攻击性等人格缺陷。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常引起他们躁动不安,会引发恐惧、抑郁、焦虑、冲动等人格发展缺陷,有些大学生由于不懂得人的一些正常生理发育规律,还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异常”行动(如性梦、手淫、单相思等)进行自我斥责、自我怨恨、自我鄙视,整日郁闷或惶恐不安。
2 心理因素
从大学生心理方面来看,他们在认识、能力、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一些缺陷都会促使其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如当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前途或缺乏理想追求,或对人格发展缺陷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时都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而当大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不佳,或因个
人的容貌不佳、生理缺陷、家庭贫困等原因而又不能正视和接受自我时,也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
一旦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或悲观厌世或疾恶如仇等,就会放弃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易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3 社会因素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他们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重要因素。
从家庭环境来看,父母不和、缺乏父母关爱、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的教育方式不科学、父母自身的人格不良倾向等都是促使孩子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社会因素;从学校环境来看,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班风、校风不正、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教师的人格缺陷等都是促使大学生形成人格缺陷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竞争、腐败现象以及各种媒体不良的影响等都会促使学生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二、大学生人格缺陷的调适对策
1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强化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悦纳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培养自主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
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并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之上。
教会大学生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有礼貌、真诚地与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注重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两性关系,选择正确的异性交往方式,克服与异性交往中带来的烦恼,珍惜青春年华,使友谊和爱情成为学习的动力。
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不仅影响到他们当前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其一生。
因此,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足够的心理教育时间,可以充分保证大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心理训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分析讨论、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知识讲解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当前,高校课程体系中,虽然有一些心理教育课程,但大多数高校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有的高校连选修课都未开设。
因此,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步伐,已成为现代社会和素质教育对大学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要。
4 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大学生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引发消极情绪,如忧愁、烦恼、愤怒、悲哀、痛苦、孤独等,如不加以及时调控,久之就会成为大学生较为稳定的人格缺陷。
因此,各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人格发展缺陷。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常表现出多种人格缺陷,上文也详细分析了人格缺陷的成因与调适对策,希望大学理多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