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建筑高度和层数计算
众智博睿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2 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3 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4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
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该建筑的建筑高度;
5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6 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应按建筑的自然层数计算,下列空间可不计入建筑层数:
1 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
2 设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
3 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建筑高度,层数的计算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住宅顶部为2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3.2 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第4.3.1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2 非第4.3.1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人建筑高度内:1)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2)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3)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住宅建筑规范9.1.6 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
注:1 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
2 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一)建筑高度的计算方法1、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坡屋面坡度应不小于3%,否则按平屋面处理),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如图2-3-4所示),即建筑高度H=H1+H2/2。
图2-3-4 坡屋面建筑剖面示意图2、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如图2-3-5所示)。
图2-3-5 平屋面建筑剖面示意图3、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如图2-3-6所示)。
图2-3-6 多种形式屋面建筑剖面示意图4、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
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该建筑的建筑高度(如图2-3-7所示)。
图2-3-7 台阶式地坪建筑剖面示意图5、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如图2-3-8所示)。
图2-3-8 局部突出屋顶的辅助用房建筑剖面示意图6、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 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如图2-3-9.1所示)。
图2-3-9.1 建筑高度计算—住宅建筑剖面示意图(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建筑层数应按建筑的自然层数计算,下列空间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如图2-3-9.2所示):1、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2、设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3、建筑屋顶上凸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一建楼层高度计算公式

一建楼层高度计算公式建筑楼层高度计算公式。
建筑楼层高度是指建筑物从地面到屋顶的垂直高度,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需要准确计算建筑楼层高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楼层高度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楼层高度计算公式通常基于建筑结构和使用要求,其中包括层高、楼层数量、地面高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建筑楼层高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建筑楼层高度 = (楼层数量 1)×层高 + 地面高度。
其中,楼层数量指建筑物的总楼层数,层高指每层楼的高度,地面高度指建筑物地面到第一层楼层的高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物的总高度。
在实际应用中,建筑楼层高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用途会对楼层高度产生影响。
例如,住宅建筑的楼层高度一般为2.8米到3米,而办公建筑的楼层高度一般为3.5米到4米。
其次,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会对楼层高度产生影响。
在地震频发地区,建筑的楼层高度需要考虑地震安全因素,一般会设计为较低的楼层高度。
再者,建筑的设计标准和法规也会对楼层高度产生影响,建筑的楼层高度需要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除了上述因素外,建筑楼层高度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总高度限制。
在城市中,建筑物的总高度一般受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限制,建筑的总高度需要符合相关的城市规划要求。
因此,在计算建筑楼层高度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保建筑的楼层高度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建筑楼层高度的计算公式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楼层高度的准确计算,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
其次,建筑楼层高度的计算可以为建筑物的空间利用和功能布局提供参考。
例如,在办公建筑中,合理的楼层高度可以提高办公空间的舒适性和效率。
再者,建筑楼层高度的计算也可以为建筑施工和材料采购提供参考,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之,建筑楼层高度的计算公式是建筑设计和规划中重要的工具,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应用,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为建筑施工和材料采购提供参考。
建筑分类方法、层数和高度的计算

建筑分类方法、层数和高度的计算建筑一词,既表示建筑工程的建筑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
通常将供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社会活动的房屋称为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影剧院等;“构筑物”是指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如水塔、烟囱、堤坝等一、建筑分类(一)按建筑使用性质,可分为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民工”(1)农业建筑。
是指农副产业生产建筑。
如暖棚、牲畜饲养场、蚕房、烤烟房、粮仓等(2)工业建筑。
是指工业生产性建筑。
工业建筑按使用性质不同,分为加工/生产类厂房(辅助生产房)和仓储类库房2大类,厂房和仓库又按其生产和储存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甲—>戊)(3)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按照功能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民用建筑根据其H和层数可分为:单/多、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H、使用功能、楼层的建筑S可分为:一、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住宅建筑是指供单身或家庭成员短期或长期居住使用的建筑2)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教育、科研、文化、医疗、交通、商业、服务、体育、园林、综合类建筑等3)商业服务网点是指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2层(1-2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S≤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住房(即,只能住宅下,1-2层且∑S≤300m2/单元,否则为公建)4)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房间。
分为地下室、半地下室。
若ΔH为地下室地面与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差(即,地下室内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局高度)、h为地下室房间净高:ΔH>h/2时为地下室、ΔH∈(h/3,h/2] 时为半地下室5)老年人照料设施是指床位总数(可容纳老年人总数)≥20床(人),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服务的公共建筑,包括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和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
其它专供老年人使用的、非集中照料的设施或场所,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不属于老年人照料设施①老年人照料设施包括3种形式,即独立建造的、与其它建筑组合建造的、设置在其它建筑内的老年人照料设施②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包括与其它建筑贴邻建造的老年照料设施。
建筑高度计算

层高建高层计与筑数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住宅顶部为2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6.1 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指自建筑物散水外缘处的室外地坪至建筑物最高部分的垂直高度。
但下列情况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6.1.1 屋顶突出物的高度在9米以内,且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建筑物标准层建筑面积的八分之一者。
6.1.2 实心女儿墙高度自墙顶往下小于1.5米者;6.1.3 建筑物屋顶另加构架但不设围合外墙者,构架部分不计入高度。
6.1.4 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高度具有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其高度为自基地室外地坪起至檐口底面止。
6.1.5 坡屋顶建筑高度坡屋顶建筑物当屋面坡度超过四十五度(含四十五度)时,建筑高度自基地室外地坪至坡屋顶的的二分之一为止;当小于四十五度时,按6.1.9条规定计算。
6.1.6 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的建筑高度当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时,建筑物高度视下述不同情况分别计算:当进行景观和建筑物结构的规划控制时,建筑物高度仍以场地地坪标高为准计算;当进行消防扑救控制时,如路面标高高于场地地坪标高时,则以路面标高为准计算;当建筑物前后立面高度不同时,规划控制高度按建筑物的主出入口中的一面计算,而消防控制则按扑救登高一面计算。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是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计算建筑高度和层数的方法取决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结构。
1.计算建筑高度的方法:建筑高度是指从建筑物最低部位(通常是地面或者建筑物地基)到最高部位(通常是建筑物屋顶)的垂直距离。
计算建筑高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直接测量法:使用测量工具(如测距仪或激光测距仪),从建筑物底部到顶部进行直接测量。
-测绘法:使用测量仪器和测绘技术,制作建筑物的高程图或立体模型,从而确定建筑物的高度。
-施工设计文件法:通过分析建筑物的施工设计文件,了解建筑物各个部分的高度,然后累加得出整个建筑物的高度。
2.计算建筑层数的方法:建筑层数是指建筑物从地面到屋顶之间的水平层面数量。
计算建筑层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直接计数法:通过直接数计算建筑物的层数。
从地面开始,逐层计数,直到到达建筑物的屋顶。
-使用设计文件法:通过查看建筑物的设计文档,了解建筑物的实际层数。
设计文件通常包含了建筑物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可以通过这些图纸上的标识来确定建筑物的层数。
-根据高度计算法:如果已知建筑物的高度和每层的平均高度(通常是从地面到屋顶的总高度除以层数),可以通过高度除以每层的平均高度来计算建筑物的层数。
3.特殊情况下的计算注意事项: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规则形状的建筑物:一些建筑物具有不规则的形状,这些形状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计算变得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建筑物分成几个较简单的几何形状,计算每个部分的高度和层数,然后将结果进行合并来得出整个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
-改变高度或者层数的区域或部分:有时候,建筑物的一部分或者几层可能会有不同的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建筑物分割成几个区域或部分,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区域或部分的高度和层数,并将结果进行合并。
-地下室:建筑物的地下室通常被视为一层,高度通常是地下室的天花板高度减去地下室的地面高度。
总之,计算建筑高度和层数需要结合建筑设计文件、测量工具以及建筑物类型的特点。
建筑高度及层数的计算方法

建筑高度及层数的计算方法
一、建筑物总高度的计算:
1.手持仪器测量法:使用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手持仪器在建筑物周围或内部测量不同位置的高度,然后取平均值计算总高度。
2.建筑图纸测量法:通过分析建筑图纸,测量建筑物的地面至最高点的垂直距离来计算总高度。
二、建筑物结构高度的计算:
1.楼层高度测量法:使用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手持仪器测量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的垂直距离,然后取平均值计算楼层高度。
2.构造荷载计算法:通过计算建筑物的设计荷载和结构计算公式,推算出实际楼层高度。
三、建筑物层数的计算:
1.建筑图纸计算法:通过分析建筑图纸,测量建筑物地板到最顶层之间的垂直距离,然后除以每层的平均高度来计算层数。
2.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建筑物外部结构或者内部空间,根据楼梯、电梯等设施来判断建筑物的层数。
四、其他影响建筑高度和层数的因素:
1.地基高度: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需要考虑地基的高度。
如果建筑物的地基较高,建筑物的总高度将减少。
2.地形高度: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势高度也会影响建筑物的高度计算。
3.建筑法规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法规对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有着不同的规定和限制。
4.建筑物用途: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工业等)的层数和高度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高度和层数的计算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且可能涉及建筑、结构、土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参考相关规范和标准来进行计算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建筑高度和层数计算建筑分类按建筑使用性质,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及农业建筑。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指工业生产性建筑,如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等。
工业建筑按照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加工、生产类厂房和仓储类库房两大类,厂房和仓库又按其生产或储存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这里主要讲民用建筑,考试也主要考民用建筑的建筑分类《建规》5.1.1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 民用建筑的分类红框部分书上是错的。
到了现在相信大家对这个表格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但是要注意几个专业术语:2.1.1 高层建筑high-rise building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注: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2.1.3 重要公共建筑important public building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
2.1.4 商业服务网点commercial facilities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注意:2.1.1 高层建筑只有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才能算成高层建筑。
所以要注意的是表5.1.1 里面一类高层公共建筑3、4、5条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大于24米的非单层建筑才能算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如:24m的医疗建筑的建筑分类为()A.一类高层公共建筑B.二类高层公共建筑C.单、多层公共建筑D.单、多层住宅建筑答案为C因为此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还没算是高层建筑所以请大家不要见到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就立马认为是一类高层公共建筑2.1.3 重要公共建筑这个重要公共建筑在规范里面没有特别详细的指明什么是重要公共建筑。
小编查找了资料最终以下说法最好。
对于重要公共建筑,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难以定量规定。
本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多年的火灾情况,从发生火灾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作了定性规定。
一般包括党政机关办公楼,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或集会场所,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重要的通信、调度和指挥建筑,广播电视建筑,医院等以及城市集中供水设施、主要的电力设施等涉及城市或区域生命线的支持性建筑或工程。
《建规》2.1.3条文说明但是还是模糊不清。
但在《汽车加油加气站规范》GB 50156--2002 (2006 年版)附录C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中对重要公共建筑物的划分相对比较明确。
1 地市级及以上的党政机关办公楼。
2 高峰使用人数或座位数超过1500人(座)的体育馆、会堂、影剧院、娱乐场所、车站、证券交易所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室内场所。
3 藏书量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地市级及以上的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等建筑物。
4 省级及以上的邮政楼、电信楼等通信、指挥调度建筑物。
5 省级及以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办公楼,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建筑物。
6 高峰使用人数超过5000人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其它露天公众聚会娱乐场所。
7 使用人数超过500人的中小学校;使用人数超过200人的幼儿园、托儿所、残障人员康复设施;150床位及以上的养老院、疗养院、医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等医疗、卫生、教育建筑物(有围墙者,从围墙边算起)。
8 总建筑面积超过15000m2的商店建筑和旅馆建筑,商业营业场所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0m2的综合楼(商住楼),以及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0m2的办公楼、写字楼、科研楼等其它公共建筑物。
9 地铁出入口、隧道出入口。
如果出了重要公共建筑的相关题目,就按上述标准来规定2.1.4 商业服务网点经常有人弄不清楚这一点。
设置了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可以叫做商住楼属于住宅建筑。
如果设置在住宅建筑的地下或二层以上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或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这种就不叫做商业服务网点了。
而这种建筑可以叫做综合楼属于公共建筑好了建筑分类这一块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了吧!有疑问请留言!建筑高度及层数的计算很多人忽略《建规》附录A 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点的内容却是重中之重。
首先说明一下,在规范里面“可”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但是在考试里只有正确与错误,“可”就表示要这样做。
A.0.1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2 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3 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4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
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该建筑的建筑高度。
5 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6 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A.0.2 建筑层数应按建筑的自然层数计算,下列空间可不计入建筑层数:1 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2 设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3 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一幅图搞定建筑高度问题此建筑为住宅建筑,请问该建筑的建筑高度是多少?解析:首先根据《建规》附录A .0.14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
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该建筑的建筑高度。
因为本题目无防火墙分隔,根据A.0.1图示5应按H3计算建筑高度。
所以本题的建筑高度应该为下图H部位的距离。
所以该建筑的建筑高度是H=(29.2+31.2)/2+8.3-1.5=37(这次不会在算错数了)当然小编弄了个自己都蒙圈的图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计算高度的各种方法。
所以你也要会当此建筑用了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独立的安全出口、消防车道的时候,分别计算A的建筑高度和BC多种屋面的建筑高度。
A建筑的高度:1)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2)设备用房大于屋顶的1/4面积,应算高度。
因此,24+2=26mBC建筑的高度: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B处高度为: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女儿墙不计入高度3)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因此B处高度为24mC处高度为:1)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因此C处高度为:(31.2+29.2)/2-2.2=28m>24m所以BC建筑的建筑高度为28m。
专项练习1.某建筑地上自然楼层层数为十八层,每层建筑面积均为1500㎡,首层和二层为商业服务网点,三至十八层为住宅,建筑屋面为坡屋面,建筑室外设计地面标高-0.1m,建筑首层室内地面标高±0.0m,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高度为53.1m至其屋脊的高度为55.1m。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的建筑分类,该建筑的类别应确定为()。
A.二类高层公共建筑B.一类高层公共建筑C.一类高层住宅建筑D.二类高层住宅建筑2.某16层民用建筑,负一层层为商场,地上为单元式住宅,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建筑首层室内地坪标高为±0.000m,室外地坪高为﹣0.300m,住宅平屋面面层标高为49.7m,女儿墙顶部标高为50.9m。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的建筑分类,该建筑的类别应确定为()。
A.二类高层公共建筑B.一类高层公共建筑C.一类高层住宅建筑D.二类高层住宅建筑3.【多选】下列建筑中不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是()。
A.某建筑高度为52m,共17层,一至二层为商业服务网点,三至十七层为住宅B.建筑高度30m,共7层,各层建筑面积均为1200㎡的某购物中心C.某设有女儿墙的平屋面写字楼,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高度为49.5m,女儿墙高度为0.8mD.建筑高度为24m,藏书101万册的图书馆E.建筑高度为30m,楼层数为7层的门诊楼4.【多选】下列小型营业性场所中,不属于商业服务网点的是()。
A.设在某写字楼一层建筑面积为100㎡的电信营业厅B.设在某住宅楼一层建筑面积为100㎡的沙县小吃C.设在某住宅楼三层建筑面积为250㎡的百货店D.设在某省道公路边单层建筑面积为100㎡的洗车店E.设在某住宅首层的奶茶店,该店室内楼层高4.5m,分隔为上下两层并在店内有楼梯相通,下层建筑面积为100㎡,上层建筑面积为100㎡第1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5.1.1,该建筑首层和二层设置有商业服务网点,以上楼层为住宅,该建筑仍为住宅建筑。
根据附录A.0.1-1,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该建筑高度应为(53.1+55.1)÷2=54.1m。
根据附录A.0.1-6,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由题干描述可知,该住宅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1m,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故该住宅建筑的高度应为54.1-0.1=54m,根据5.1.1,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属于二类高层住宅建筑。
本题答案为D。
第2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附录A.0.1-2,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所以该建筑的高度为50m,根据5.1.1,地下为商场的建筑为公共建筑,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功能组合的建筑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但多功能组合建筑中不包含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建造的情况,故该建筑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