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堤防工程设计

浅谈河道堤防工程设计

摘要: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称为堤防,同时也是防洪工程最早且运用最广泛的。本文首先分析河道堤防工程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其次对我国现代化河道堤防工程设计的原则进行论述,最后对河道堤防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河道堤防;工程设计;问题;原因;改进措施

河道堤防工程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堤防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工程。在抗洪中堤防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在河道堤防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通常因为设计建筑物工程比较简单,与周围建筑物不一致等情况的发生,从而造成了河道堤防工程设计与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问题。

一、常遇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清基工程量的差距

在设计中,一般考虑清基深度为15~30cm,但由于很多老堤防建成时间较早,或是由村民自发兴建,地表及周围容易发生较大变化,如:堤前和堤后存在鱼塘、苇塘,堤顶道路经过加固改造,堤防背水侧及堤脚有房屋建筑等。这些变化都增加了确定清基深度的难度,实施过程中的清基深度往往与设计文件中的要求不一致,带来了设计与实施清基量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1)在对小型河道治理工程中,部分堤防背水侧甚至路肩处均存在大量民房、院墙,民房及院墙基础,必须将其全部挖除后才能进行堤防土方填筑;部分原有堤防及新堤堤轴线前后均有鱼塘和苇塘等,而鱼塘和苇塘等又使淤泥及杂植土的厚度大大增加,而勘测设计没能掌握实际的变化状况。

(2)各有关参建单位没有工程建设场地的原始资料可提供。

1.2堤线交叉建筑物布置不符实际

堤防战线长,沿程支流或排水沟渠横穿堤防,交叉的各类建筑物中以涵管最为常见,往往因掌握的地形、水系资料及调研工作不齐全,使涵管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1.3工程占地界限不清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河道工程施工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涪江干流盐亭城区梓江汇口段 (弥江)防洪堤工程 汛期施工防洪防汛 应急预案 四川中喻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O—五年六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保证本工程施工期间弥江泄洪通道畅通,保证本单位施工设备、人员不受洪水损失,维护弥江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及本项目部人员及设备物资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有关文凭精神要求,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防汛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弥江河流雨季施工期间及泄洪,危及和抢险救灾工作。 1.4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1)以防为主常备不懈 防汛抗洪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的方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办法,积极制定并实施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加强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2)科学调整全力抢险 发生洪水险情后,名级救援队伍及相关救援力量迅速到位,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组织抢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人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项目概况及相关防洪措施 2.1项目概况 对该工程河段兴建防洪工程,同时兴建排涝设施,完善防护区防洪管理体系,确保防护对象在设计洪水标准内不遭受洪涝灾害,本工程的建设任务为通过采取合理可行的整治措施,对弥江河廊桥(东门大 桥),至弥江与梓江汇口处的文同桥段总长度约 1.226km的河道进行整

治,达到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形成防洪封闭圈、提升工程区水环境的目标。本工程起点为弥江河廊桥(东门大桥),终点为弥江与梓江汇口处的文同桥。整治左岸堤防堤线长度为453m右岸堤防堤线长度为1226m 开工日期为2015年3月9日,本标段计划于2015年9月20日前完成河道内的施工内容。 2.2组织管理措施 (1)与盐亭县防汛办公室、业主防汛应急指挥部及上下游应急求援队伍建立防汛联动机制,保持防汛信息畅通,齐心协力,全力抗洪度汛。 (2)与当地水文和气象部门建立联系,随时了解水位、水量及天 气变化。 (3)24小时安全专人值班巡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项目部。 (4)汛期所有人员设备等均不得在河堤以下的位置过夜,应停放 在岸上。 (5)对所有防汛人员进行防汛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加强防汛技能,提高防洪思想认识。 (6)所有防洪人员电话24小时电话开机,保证通讯组织畅通。 2.3物资物质及人员保障措施 (1)工程抢险物资主要是:编织袋、桩木、铁锤、铁丝等。 物资储备以项目部为单位,按照“集中储备,集约管理,统一调度” 的原则进行。编织袋、铁丝、油料、水泵、救生设备、大锤、尖铲、雨 具等物资由项目部负责储备。 (2)桩木临时从农户储备或从临近地区临时调用。 (3)土料就近或更远处挖取,但不允许对工程地区人民造成危害及影响。紧急抢险物料按照流水线工作方式分工运送。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一 建筑 如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建筑的高度、建筑的形态甚至表面的材料,这些因素在保持观景视线的连续性、与景观的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的立体化 功能的立体化即指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载体。 1) 美学欣赏的需要首先需要强调出人们视觉上的立体层次感。 2) 水体与滨水区的立体化,即亲水空间的立体化,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无一例外的将直接沿着水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 道,同时可以在局部设置亲水空间。如使用多级台阶,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 3) 滨水区内室内外空间,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人们需要一些庇护休 憩的建筑。在国外有许多临水的咖啡馆,将室内空间不知不觉地引向室外,将室外空间特征导入室内。总结而言即为自水面到陆地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目前很多河道的生态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硫磷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河道中基本无生物繁殖,微生物、水生动物、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小;水中含氧量少,生物生长环境恶劣;硬化的驳坎护岸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生态系统的联系。所以生态化

治理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清淤换水,提高水质,其次种植水生湿生植物,重建生态护岸,使河水与地下水能够互换沟通,提高水体的自洁能力。 河道线型设计 从工程角度,自然曲折的河道线型能够缓解洪峰,消减流水能量,控制流速,所以也减少了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的作用。退地还河、滨水地带的恢复,使得设计人员在河道断面设计上留有选择的余地,也不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结构形式对河滨建筑进行保护。顺应河势,因河制宜,无疑在工程经济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河道的主导功能、土地利用情况之外,还应结合河岸生态景观,体现亲水性,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河道护岸形式 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 郝文奎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郝文奎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形势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在诸多生 态破坏中,人们对河流生态的破坏是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在不同程 度上遭到破坏,使得河道的功能衰退、水质下降,同时传统的河道护岸方式的弊 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生态护岸的建造与其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整 个生态护岸工程中,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河道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性,改 善河道功能,最终使河道为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护岸;设计 前言: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护岸型式主要有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按照安全稳定性、经济有效性、生态持续性、 因地制宜性、空间异质性和景观亲水性六个重要原则进行科学设计。在水利工程 中合理应用生态护岸型式,还要充分结合相应水利工程的断面形式、环境条件、 水流条件以及各种其他要求对护岸植物实现合理化选择,以保证生态护岸型式可 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作用。 1生态护岸概述 生态护岸就是恢复自然状态的自然河岸,或者拥有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转 变传统的混凝土护岸结构,改造为生物与水、土体与水体相互涵养的自然护岸形式。生态护岸包括了渗透性能突出的河岸基底与自然河床,河流地貌多样化且非 常丰富,能够切实提升河流水体与河岸彼此之间的调节功能和水分交换能力,同 时还能有效抵抗水流冲击力,达到护坡目的。 2生态护岸的作用 2.1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与净化水质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所以能够相通、互相补给、交换是靠生态护岸做连接渠道。在河道水位较高、水源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将水源流入到地下水当中,给地下水做 补给,充分的涵养水源;而当情况反过来,遇到雨水较少的干旱时节时,河槽里 的水量就会变得很少,就需要地下水的补给。关于水土保持方面就是生态护岸当 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以快速的将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然后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从而保证水源的纯净,净化水质维持生态护岸的水土环境,使护岸的生态环 境保持恒定状态。 2.2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态护坡为河湖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确保 了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水质,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一定要重视生态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 的多样性。生态型护岸就可以满足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的河道护岸。传统的河道 护岸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让水生动物失去巢穴,阻碍两栖动物的生存繁衍。传 统护岸会使自然河流的生物链损坏,严重时水生动物甚至会频临灭绝,而生态护 岸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可以有效的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3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护坡增加了绿化的面积,水面与绿化交相辉映形成优美的自然风光,而 且生态护岸可以把河道治理的纯净自然、清澈见底,并且有丰富的生物种类,河 道里鱼虾富足、水生植物绿草盈盈,从而形成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观,让人们感觉 到生命的活力。这些有生命力的景色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回归真我的恬静氛围。

河道施工防汛预案

湟水民和段河道治理工程四标段 防汛应急预案 山 东 省 水 利 工 程

局 2016年3月1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依据 第三章适用范围 第四章工作原则 第五章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第六章防汛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七章河道情况 第八章物资储备、调运及筹集情况

第九章预警机制及响应措施 第十章预案启动 第一章总则 为有效防止和减轻洪水发生时,给公司在建工程带来损失,切实

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着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防汛抢险救灾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成都市河道施工管理条例》 第三章适用范围 根据本工程河堤及附属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可估计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制定本预案适用条件。 预案适用于出现如下险情: 1、河堤沟槽:如发生严重的洪汛进入施工区域,沟槽区域出 现大面积散浸、集中渗流、决口等危及沟槽边坡安全,可能导致沟槽坍塌的险情。 2、周边建、构筑物:如洪汛来临,排洪通道出现溢漫,造成 施工周边建、构筑物底部、基础、结构严重冲刷等危及建筑、 构筑物安全的险情。

3.排洪输水沟槽严重断裂或堵塞,围堰被毁,大量溢流漫侵等可能危及结构安全、人员安全的险情。 4.如出现当地五十年一遇等超过目前现状河道排涝能力的洪汛。 5.本防洪防汛应急预案经由建设单位及当地防洪防汛相关部 门确认方可实施。 第四章工作原则 认真遵循“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的工作方针,贯彻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防洪工作分级部门 负责制、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负责制,调动全部力量投入防洪、 抗洪工作,做到防洪有组织,预防有措施,抢险有能力。实 行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 团结抗洪,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思想准备工作。 第五章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第一条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双流县文星镇,成雅高速外侧至成昆铁路桥之间。河堤起点右30+800,终点右32+1300,规划河道宽为63m~70m。右27+000~27+500段断面采用C15埋石砼河堤,高度H=3m~8.5m 第二条根据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岷江水系 I级阶地,西南侧为牧马山台地。 场地上覆土层由杂填土(Q4ml)、素填土(Q4ml)、耕土(Q4pd);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粉土、淤泥(Q4h)、砂土(Q4al)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卵石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粉砂质泥岩(K2g)等组成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项目建设综述 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 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 地域文化分析 1、自然条件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 南宁区位条件优越。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 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两千多明年的城市文史使南宁这座西南边城与中原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名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 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长期繁衍生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惯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新的世纪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南宁的经济腾飞而奋斗。 规划设计概论 设计范围 本次江北环城水系二期工程是在一期运河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掘运河,将心圩江、朝阳溪、二坑溪与邕江共通构成相思湖环城水系,实现水系互通游船、互动调节的江北区域核心环城水系和旅游景观通道。包括1 心圩江-朝阳溪连通运河、2 心圩江~二坑溪连通运河、3 二坑溪~朝阳溪连通运河、4 朝阳溪(中华路~北湖西三里)综合整治改造的两岸绿地景观带的设计。 建设条件分析 政策条件 近年来南宁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的战略目标。随着一系列工程的深化,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南宁的绿城形象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南宁又充分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南宁打造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独具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特

生态护岸设计

9. 5."2生态护岸设计 9. 5." 2.1工程设计的原则目标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建议遵循下列原则: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修复;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反馈调整式设计。根据护岸工程的特点,结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在生态型护岸设计中应依照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及成本经济等原则来进行。生态型护岸设计的最终目标应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而且要适宜于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生活空间。[5][4] 9. 5." 2.2工程实施前的调查 对于所提出的各种生态护岸设计方案,在选用之前应对工程区进行调查,以确定生态工程技术是否适用。建议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河势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岸坡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工程区关键物种的分布,工程管理状况,现场可用或容易取得的施工材料,有无严重的土质和水质污染,工程施工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以及是否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等。水文调查的重点之一是对当地的正常水位及最高、最低水位有一个了解,掌握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工程管理状况的调查内容建议包括能否采取措施防止人为或动物破坏。调查关键物种时应明确不同植物类型对河流采光的影响程度。同时,应与当地环境部门进行协商,尤其注意项目实施是否影响当地的湿地地区。

9. 5." 2.3植物种类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必要。采用天然材料护岸时,特别是通过植被措施护岸时,不同植物材料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于水位和底土土质的适应性。可根据不同水位,结合当地情况,将河流岸坡分为干燥、偶然的洪泛带,潮湿、季节性洪泛带,沿岸水位变动带,淹没带等几个区域[6],在不同区域选取适合的植物种类(图2)。 一般来说,混合使用几种不同的植物往往比使用单一植物种类更为有利[8]。另外,现场或现场附近已有物种对于护岸工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可在当地苗圃种植培育所需植物种类,但要考虑到工程施工中的时间因素。 9." 5. 2."4反滤层的设计 在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考虑传统的技术要求外,还要兼顾生物栖息地的加强和改善等要求,因此要引入一些新的结构型式,以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如石笼、间插植被的堆石、空心混凝土块、生态砖、鱼巢砖等。如这些结构直接作用于土坡上,在水流和波浪的淘刷作用,下垫土层在植被完全发育之前将会受到严重的侵蚀,从而使防护结构失稳,影响栖息地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因此,在这些防护结构下面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碎石反滤层十分必要。 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的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了对土工合成材料的保土性、透水性、防淤堵性、及强度有所要求外[9],对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可栽种性也应有所要求,可栽种性指的是相对植物向上生长的可长穿性或植物向下扎根的可植根性。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层,其可栽种性通常与力学和水力性能要求相矛盾。从可栽种性的角度出发,大孔径或大网眼的土工材料比较适宜,而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本科生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嘉兴市秀洲区桐乡大道北片相关河道景观设计方案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101班 姓名朱莉 指导教师戴洁(讲师) 所在学院城建学院 2014年3月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群众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1]。城市滨水绿地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 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2]。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甚至有可能促进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然而,我国目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着盲目引进物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决策主体单一、公众参与意识淡薄、滨水区规划忽视公众利益,亲水空间设计落后,开发模式盲目单一,缺乏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一味仿古,缺乏时代特征等一系列问题。 2正文 2.1滨水景观设计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 2.1.1滨水景观设计国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 1930---1960年间,工业革命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河道环境,工业污水的随处排放,使河道的水逐渐变脏,甚至产生了很难闻的气味。有些地方连河道的通航能力也受到影响,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滨水地区的再开发浪潮首先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英国。其后,新加坡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对滨水地区改造的活动。随后其他一些北欧国家也纷纷加入了滨水地区改造的队伍。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的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其中关注最早的是日本,于80年代末加入了改造的队伍。这些国家开展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运动后,引起了社会的聚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些国家都开展了对滨水地区的改造活动,但方法和侧重点却大相径庭。美国人利用各种商业设施和手段,给衰弱地区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英国人的改造手法与美国有很大区别,他们坚守“文化性”的原则,在再开发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文化代

防洪除涝工程项目工程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项目工程管理 1.1 管理机构及分工 由于市区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过去一直存在职责不清、体制不顺的问题,有鉴于此,为了加强对市区河道的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市区河道的综合效益,改善市区水环境,市各主管部门及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管理职责划分如下: 1.1.1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全部市区河道治理规划的编制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市区河道规划控制范围内《某市市区河道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第九至第十三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审批及相关规费的收缴;负责市级直管河道(具体河道按城市化进程逐步划定,目前直管河道待市区河道普查后列表公示)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维修和养护;负责城市防洪及市区河道水体置换的调度;制止擅自侵占、破坏市区河道及其配套设施的行为。.1.1.2建设部门 负责市区雨、污水管网的建设管理(建设项目审批时严格控制雨污分流,污水必须进管),老项目限期改造纳入管网, 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负责城河的建设与管理,但要服从市区河道整治规划和城市防洪排涝及水体置换的统一调度,同时切实加强对漂河水体的保护管理,及时制止可能导

致水体污染、破坏的活动和过度开发利用。 1.1.3规划、国土部门 负责将市区河道整治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负责按《某市城市防洪规划》规定的各类各级河道控制范围划定建设项目红线;审批涉及市区河道的各类开发项目时必须事先取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1.4交通航道管理部门 负责加强对市区河道中的航道进行治理和养护,所需费用应从其收取的航道养护费等有关费用中列支。 1.1.5环保部门 负责向市区河道排放的水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逐步减少排.放量,做到达标排放。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在审批向市区河道排水项目时事先取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1.6财政部门 负责市区河道管理和整治经费的筹集和使用监督。 1.1.7各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乡镇、街办 具体负责辖区内市区河道的日常保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受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进行行政执法。 1.2 工程管理 1.2.1管理职责 某市水利工程管理站是市区河道专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⑴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市区

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管理项目及施工部署 第一节工程概况及特点 一、工程基本情况 商丘市包河二期绿化景观带工程(BT模式)项目,全长6km,面积36万平方米,其中I标段长约4km。施工内容包括苗木的栽植、园路、景观小品、绿化灌溉、土方建筑等工程项目。 二、工程特点 1、本标段处于居民区,施工环境、场地比较复杂,场地交通压力比较大,施工管理难度大,施工要注意各工序衔接合理,并积极与其他有关单位及甲方、监理协调关系。 2、工期长,招标工期420日历天,计划工期400日历天,历时一年多,季节性跨度大,绿化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在不利季节进行种植养护。 3、工程量大,全长约4公里长的标段内,包含土方、给排水、绿化种植、园林道路景观、园林主体建筑等工程项目。 4、工程量大从而决定了工序多、交叉施工等特点。 三、工程的难点重点及保证措施 1、土方工程 本标段全长约4公里,而绿化微地形的改造是在原始地坪以上堆筑土方,大部分土方需外购,因此土方量较大,且施工场地狭窄,全段位于居民区,这些也给土方的开挖运输带来难度。 2、土方工程保证措施 在进行土方工程之前,进行各施工区土方需求量及土方平衡调配计算。通过进行土方工程的计算可以明确地了解绿地内各部分的填、挖情况、动土量的大小,科学合理安排土方的运输路线及分块堆置,

正确掌握临时堆放各分块的土方用量,减少二次调运。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程序,做到土方的有序流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土方施工中注意排水畅通,整个施工区域必须合理安排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放系统。结合总体排水系统,应在各种便道的两侧,土丘的坡脚等处,布置明沟和集水井,并用潜水泵和泥浆泵,将水排放至总体排水系统内,现场不能有明显积水现象。 3、园路及广场的铺装工程 本工程休憩广场面积大,园路多且长,设计基本为花岗岩块料的铺装,致使铺装工程量大。 4、铺装工程保证措施 施工前认真计算铺装工程量,依据进度计划及施工现场情况科学安排材料的进场及堆放,减少材料的堆放、场地占用和二次搬运,从而科学经济,保证质量,按期完成工程。 5、交叉施工及保证措施 由于本工程任务量大,作业面多,工序多,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多,施工场地狭窄受限制较大,从而平面立体交叉施工作业多。施工前认真计算合理规划,做到多而不乱,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有序施工,施工中随时根据施工进度及场地的变化对方案进行调整,做到有准备有预案,为工程安全有序施工提供保障。 6、大株苗木的种植及养护 工程的难点在于特大乔木的前期假植、选苗、吊运、种植以及后期特大乔木及其他苗木的养护管理工作。 7、苗木种植及养护保证措施 对工程的施工部署、施工程序、劳动力的合理安排、技术力量的调配、施工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要求较为严格,同时必须做好现场周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作为人与自然抗争的直接产物,水利工程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就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本文以生态景观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对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划,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其突出表现在城市水环境方面的日趋恶化。作为城市水源的接收体和运输体,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生态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水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防洪和泄洪功能,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河岸护坡结构坚硬,多采用石块或混凝土堆砌而成,却忽略了河道与周围历史、社会环境的相容性,河道中的生物种类往往单一化,进而带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提出了,以生态景观为中心,建设生态景观型现代城市河道的设计理念。 一.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 现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基本上都是滨水而立,以水系河网作为城市的血脉,城市滨水岸线作为现代城市中比较突出的自然生态聚集区,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集中点,也是吸引城市居民的最佳景点。 修正河道环境,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是近年来城市河道建设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城市河道建设中最为复杂多变,最具挑战性的项目。由于城市河道的功能涉及防洪、排水、运输、水源储备、城市形象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难以想象的。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结合生态学、园林景观学等众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城市河道滨水地带的(环境)生态景观设计 1.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返璞归真:河道建设中优先利用原有的生态护岸,减少石块和混凝土的使用 ②水质优良:对河道存在的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进行治理和监督,去污还清,保持河流水质的优良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 ④立足长远,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⑤充分体现和维持河流当地的文化历史特征,保持当地的民俗风情 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⑦以人为本,降低河岸高度,使人们可以亲近和接触水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 2.建造城市河道的生态岸线 水的流向受到河道岸线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为了丰富水流的平面形态,滨水岸线的设计讲究顺应河流的本性,能弯则弯,能宽则宽,尽量保持河流的原生面貌。从美学角度讲,弯曲的河流比笔直的河流更具美感;从水利角度讲,笔直的河流会导致水流速度的平衡,减少了河道的长度和河水的流动时间,从而造成河流的渠道化;从生态角度讲,等速的水流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也容易使水流的能量几种,形成洪水威胁。 所以,现代城市河道滨水岸线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蜿蜒、曲折形的设计方案,避免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

1、护岸型式及选择 1.1形式概念: 生态护岸有自然护岸、人工护岸和生态护岸三种基本形式。 自然型生态护岸形式为河道天然(自然)形成的驳岸防护体系。 人工护岸形式是按河道防洪排水、灌溉输水、航运交通、水生养殖等功能而进行工程需要建设相结合的各类护岸防护形式。 生态护岸形式是按自然驳岸形式和人工护岸功能体系、实现生态功能的无缝融合、“天人合一”的统一形式。 1.2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具有实现水土保持、物质交换、环境空间等三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 1.3组合形式的生态护岸的基本形式可有直立(挡土墙)、坡形、多极、平台及相互组合并与景观相结合的具体型式。 1.4型式选择 1.4.1基本规定 生态护岸设计的形式应遵循满足河道功能、坡体安全稳定、结构适应耐久、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生态护岸的坡体安全稳定符合现行规范的相关安全稳定的要求。 生态护岸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行规范工程结构使用年限的要求。 生态护岸应就地取材、利于施工和维修。对不同河段或同一坡面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护坡形式。 临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坡面水流、坡后土质等情况,结合护坡的等级确定。通航河流船行波作用较强烈的河段,护坡设计应考虑其作用和影响。 背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浪高要求,并结合护坡高度和土质情况确定。 挡墙和护坡均应该设置基座,挡墙处基座埋深不宜小于0.5m,能够满足挡

墙和护坡的安全要求。 坡面高度大于4m后,宜设置排水设施。坡面竖向排水沟可每隔50~100m 设置一条,并应与平行河堤走向的排水沟相连通。 护岸生态防护的设计形式与使用措施,应具有对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宜遵循、符合和满足物质交换原则、水土连续原则、植物生长及多样性原则。 (1)交换原则:组成体系具有满足如水、气等能量与物质不断流动、交换的型式。 (2)连续原则:坡面防护组成不得隔断坡面土层深度信息联系的原则,满足坡面植物存活、发育、生长的自然条件。 (3)多样性原则:坡面生成结构满足多样性植物相对调节、生长的环境,使得组成体系具有一定的自动适应、相调节的生物生存与生长环境。 1.4.2生态护岸注意点 河道护岸自然适应形式。基于对河道流向特点、边坡土质力学特征,融合两岸城市建筑形式、道路交叉形式,区位地形特征,体现自然生态驳岸特点,与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护岸天然自成形式。 对河道流向稳定、边坡土质较好、坡度延缓,周边区位特征适宜,应体现自然生态护岸特点,采用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天然护岸自成形式。 可采用抛石插枝、梢料类排捆、织物袋、植活木桩、块石石笼等、格室结构、低挡墙等符合自然的形式要求和功能要求。 1.5生态护岸的技术指标 1.5.1 砌块的生态功能指标及参照范围。 1.5.2 采用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护岸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应参照以下指标进行设计。 (1)植物覆盖容积率 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是通过工程设计边坡工程构件来实现。通过边坡组件单体形成生态的重要条件,是具有植物生长的可能空间,在防护坡面上,即坡面的植物覆盖容积率(平面指标)。

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学问

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学问 河道,指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 城市河流最初的形式是城市边上自然的过境河,后来由于防御、运输、用水、防洪等需要,逐渐出现了护城河(壕)、运河、引水河渠和排洪河道等城市河流。到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严重污染,洪涝灾害等。与其说河道景观设计,倒不如说是在为城市河道"治病"。 河道景观的基本方法探析 1.总体规划布局与定位 (1)调研: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地质特征以及气候特征,并且要对河道水域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包括:河道宽度、水位、断面等。另外,在调研期间还要注意河道周边的环境,记录周边的建筑、生态湿地、植物组团等情况。 (2)定位:在对调研进行分析之后,在保证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依照城市设计的总体概念进行河道景观设计。由于河道是贯穿于整个城市的,其周边环境以及城市设计都不同,所以要根据流域附近的环境进行设计主题的定位,从而使不同流域的河道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方案。 (3)布局:虽然城市形象是河道景观设计的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流域设计中,还是要以流域的情况为主,其中对设计有以下要求: 第一、因地制宜,也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地形原有形态,切勿统一设计为渠化河道。如果可以,最好能够以周边的历史文化古迹连接起来,将文化理念延伸到河道景观的设计思想上;

第二、突出重点,也就是在一定距离的河道上建立一个主题亮点。主题的选择方向可以是河道特点、历史文化等; 第三、形成特色,河道尽管要具有自然特征。对于景观类型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符合城市和地域的需求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全部景点都纳入城市中,要区分开各个景点,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记忆。 2.驳岸设计 (1)自然原型护岸:是以保护河道堤岸、还原堤岸原型为主要目的的,通常会在表面土层铺上卵石、细砂,或是种植草皮等。在植被上,多使用水杉、柳树、香蒲、芦苇等。 (2)自然型护岸:在水面上种植植被的情况下,并且选用石材木材等材料提高坡面的抗冲刷能力。在坡脚用木桩、石笼或浆砌石块等建筑土堤,在斜坡上种植乔灌草植被,提高堤岸抗洪能力。

河道防洪工程非工程措施规划

河道防洪工程非工程措施规划 河道防洪工程非工程措施规划,主要包括防洪法规体系建设、洪水预报系统规划、防汛指挥通讯系统建设、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一、防洪法规体系建设 防洪法规体系是将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运行纳入依法治水的前提,是规范防洪保护区内企事业单位、群众参与防洪工程建设,防汛抢险等水事活动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产业政策》,研究制定适合本流域防洪保护区实际的防洪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大依法管水的力度,提高水行政执法管理水平,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建议制定防洪保险制度,纳入法制建设 2.加快建设洪涝灾害危机管理体系 3.建议制定河道堤防工程维护及清障管理办法 二、洪水预报系统规划 在防洪抢险中,洪水预报、水情及灾情的迅速传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洪水预报系统由水文测报站和报汛通信系统组成。 1.现有洪水测报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分析调查滨海区围滩河流域内水文雨量站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规划 为使水文水资源信息更加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规划建设围滩河

流域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3.报汛通信系统规划 按照信道种类,水情信息中心的报汛通信网分为单一信道组网和混合信道组网两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地报汛站的具体情况各异,所以以水情信息分中心为汇集点的报汛通信网一般为混合信道组网。拟采用混合信道组网包括电话和超短波混合组网、电话和卫星混合组网。 三、防汛指挥通信系统规划 建立快捷可靠的通信系统,是抗洪抢险河救灾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是防洪体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防汛通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现有防汛通信设备及存在的问题。 2.防汛通信系统规划规划充分利用水利部的卫星通信系统,建成区县对村镇、重点水库及重点防洪工程单位和边界闸的防汛通信专用网,用于防汛话务联系和数据传输。 四、防洪决策支持系统规划 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是利用有效的信息采集、通信手段和计算机系统,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应用管理学、系统学、计算机技术以及防汛减灾领域的科学技术,把防汛信息采集、传送、处理、分析预测、预报、调度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能够实现防洪决策需要的可靠快捷的自动化系统。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人们在河道修复工程中常常选择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建设硬质化护岸,这种护岸虽然有很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护岸,并阐述了生态护岸的优点和建设生态护岸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植物 天然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水体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与河道紧密相联系的水生、水岸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得来的。然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自然”,全世界约有60%以上的河流已被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等,许多河道被渠化,河流在纵向和横向均变成不连续。这些人为导致的变化使河流的形态多样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应提倡进行生态护岸的建设,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生态护岸的概念与优点 1.1 生态护岸的概念 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有以下缺点:①沟渠化的河道改变了河流蜿蜒的基本形态,导致生境异质性降低,最终可能引起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②改变了水陆交错过渡段,改变了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与多孔性等。③带来更大洪水隐患,迫使提高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护岸(河堤)的概念。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护岸与传统岸堤区别见表 表1 生态护岸与传统硬质护岸的区别 1.2 生态护岸的功能 ①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②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岸线也做成不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扩大水面和绿地,与岸边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河道施工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河道施工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1) 2.1项目部概况 (1) 2.2防洪方案 (2) 2.3组织管理管理措施 (3) 2.4物资设备人员保障措施 (3) 3 组织机构与职责 (4) 3.1 应急组织体系 (4) 3.2应急救援机构相关人员应急职责 (4) 3.2.1现场总指挥职责 (4) 3.2.2组员职责 (4) 3.2.4 抢险人员配置及职责 (5) 4 应急响应程序 (5) 4.1 基本应急响应程序 (5) 4.2 指挥与控制程序 (5) 4.3 资源调度程序 (6) 4.4 医疗救护程序 (6) 4.5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6) 4.6 应急结束 (6) 5 奖惩 (6)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保证本工程施工期间沙颍河及蜈蚣渠河道泄洪通道畅通,保证本单位施工设备、人员不受洪水损失,维护沙颍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及本项目部人员及设备物资安全。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漯河市2009年防汛工作方案》《漯河市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防汛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沙河、蜈蚣渠、颍河连续梁施工期间由于河水水位上涨影响河道泄洪能力,危及通行及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项目施工安全等情况下,进行洪水灾害事故的监测、预防和抢险救灾工作。 1.4 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1)以防为主常备不懈 防汛抗洪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办法,积极制订并实施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加强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2)科学调度全力抢险 发生洪水险情后,各级救援队伍及相关救援力量迅速到位,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组织抢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项目概况及相关防洪措施 2.1项目部概况 根据漯河市气象局预测,2009年入汛时间在6月下旬~7月上旬,接近常年略偏晚。降水集中时段在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后旬~下旬前期、8月上旬、8月中旬后期~下旬。 *********************项目部承担许漯特大桥的工程施工,其中跨沙河、蜈蚣渠、颍河分别有一处连续梁施工。 1、沙河 沙河起止墩号1544#-1549#,自2月17日开工,计划于6月14日前完成中墩墩身施工,于7.7日前完成边墩墩身施工,0#块于7月5日(20天)施工完毕。 2、蜈蚣渠 蜈蚣渠起止墩号1286#-1291#,自3月13日开始施工,计划于7月1日完成中墩墩身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