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引言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她孕育了万物生灵,同时也教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知识。

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大自然的语言课堂,聆听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第一节:蔚蓝的天空当我们仰望蔚蓝的天空时,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片广袤无垠的蓝色,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语言。

云朵在天空中飘动,它们的形状和颜色传递着天气变化的信息。

白云如绵羊般的飘逸告诉我们天气晴朗;暗云密布则预示着暴雨或雷电即将来临。

大自然通过云朵告诉我们,她的语言不仅存在于文字和声音中,更融入了天空的一切。

第二节:沉静的大海大海是大自然中另一个宏大的语言课堂。

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发出悦耳的声音;海浪涌动在一起时,却又形成了浩渺的怒涛。

海鸥翱翔在海面上,在它们的叫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喜怒哀乐。

大自然用她的海洋告诉我们,她的语言是以跌宕起伏的海浪为音符,以海鸥的鸣叫为歌词。

第三节:绿意盎然的森林走进森林,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中。

森林中的生物们通过声音和气息传递着信息。

鸟儿的歌声告诉我们四季的变迁,蝉鸣传递着夏日的热情,虫鸣预示着雨水的到来。

大自然用森林告诉我们,她的语言不仅存在于文字和声音中,更融入了大地的万物。

第四节:绚丽的花朵花朵是大自然中绚丽多彩的美丽之物,它们以鲜艳的颜色和愉悦的香气吸引着昆虫和鸟类。

人们通过观察花朵的开放和闭合,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一朵花在阳光下绽放,是大自然用花朵告诉我们,她用美丽和香气向我们传递信息。

结论大自然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她拥有无限的智慧和语言。

通过天空的云朵、海洋的浩渺、森林的生命和花朵的绚丽,她用非言语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信息。

让我们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从她那里学习到更多宝贵的知识和智慧。

注:本文引以为荣地使用了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将素材组织成了一篇1200字以上的文档,展现了大自然中几个代表性元素的语言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大自然的语言》是知识性小诗,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号”?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若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刻苦钻研;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比如斗转星移,那何止千年万年!可直到哥白尼出现,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把浮力计算? 在暴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雷电。

放风筝的人千千万,为什么没有这项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1、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yùn)育簌簌(sù)农颜数据B、纬(wěi)度连翘(qiáo)经度差异C、物候(hòu) 避免(miǎn) 予报播种D、萌(méng)发刺槐(kuí) 短促土壤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⑴衰()()()()⑵翘()()()()⑶观()()()()⑷落()()()()3、下列画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4、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⑴物候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大自然的语言普通话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普通话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普通话原文
1. 你知道吗,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比如那天空中变幻的云朵,有时像棉花糖,有时像巨龙,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在和我们说话吗?就像我们用表情来表达心情一样。

2. 嘿,想想看那四季的更替,春天花开,夏天炎热,秋天叶落,冬天飘雪,这不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在诉说着时光的流转呀!这和我们用语言讲述故事有啥区别呢?
3. 哇塞,鸟儿的歌声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呢!它们欢快地鸣叫,好像在告诉我们它们的快乐,这不就跟我们高兴时会大笑一样吗?
4. 哎呀,那夜晚的星空,闪烁的星星不也是一种语言吗?它们好像在眨着眼睛和我们打招呼呢,是不是很神奇呀?就像朋友之间的眼神交流。

5. 你瞧,那河里的流水声,哗哗地响,不正是大自然在喃喃自语吗?好比我们低声的倾诉。

6. 嘿呀,那森林里树木的生长,从小小的树苗到参天大树,这过程不就是大自然在书写它的故事吗?就如同我们成长的经历。

7. 哇哦,那风雨的来临,风声雨声,不就是大自然在表达它的情绪吗?有时愤怒,有时温柔,和我们的喜怒哀乐没啥不同嘛!
8. 哎呀呀,那大地上的绿草如茵,从嫩绿到深绿,不就是大自然在展示它的变化吗?就像我们换不同的衣服来展示自己。

9. 嘿哟,那山峰的雄伟,沉默地矗立着,不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吗?好像在告诉我们它的坚韧,这和我们坚定的信念不是很像吗?
10. 你看呀,那大自然的一切,不都是它独特的语言吗?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去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它呀!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这么让人着迷!
我的观点结论: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多去观察和感受,才能更好地与大自然相处。

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以下是《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大自然的语言季羡林一、大自然的语言有些人认为,大自然没有语言。

这话不对。

大自然到处都有语言,那我们怕的是听不懂罢了。

比如说,当我们走到田野里,看到一朵红的花,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啊,一朵红的花!”那么这朵花就只能给我们造成一个简单的印象。

如果我们说:“这是一朵有毒的红花,”那么这朵花就立刻变成了一种危险的信号。

我们之所以说“这是一朵有毒的红花”,是因为我们在以前的经验中,已经得知了这种花是可以食用的,或者是有毒的。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

再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只鸟从空中飞过来,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啊,一只鸟!”那么这只鸟就只能给我们造成一个简单的印象。

如果我们说:“这是一只喜鹊,”那么这只鸟就立刻变成了一个特定的品种,我们就立刻知道了这只鸟的性别、大小、种类等等。

这也是语言。

大自然到处都是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听懂。

如果我们能听懂,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很多很多的知识。

二、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启示。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只蝴蝶,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只普通的蝴蝶。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这只蝴蝶的翅膀上有一种美丽的图案,这种图案叫做“镜像纹”。

如果我们再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这只蝴蝶的翅膀上有一种叫做“纳米线”的图案,这种图案是世界上最细的线,比头发还细十倍。

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又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只蜻蜓,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只普通的蜻蜓。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这只蜻蜓的腿上有一种叫做“磷粉”的物质,这种东西可以让它在水上走路,不会下沉。

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三、结论所以,大自然到处都是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听懂。

如果我们能听懂,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是多么的美丽。

苏版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苏版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苏版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慢慢从沉睡中清醒过来。

冰雪融解,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因此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出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预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看起来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看起来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明白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如此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差不多上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专门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差不多进展为一门科学,确实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阻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关于生物的阻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把握。

物候关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那个地点。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依照这些物候观测资料,能够判定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旧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假如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缺失就可能幸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第一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也有着自己的语言。


然人类的语言因文化、历史、社会等因素而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语言,但大
自然的语言却是一种不言语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是通过风吹、水流、草木和动物的呼唤来表达的。

风吹
过草原,带走了充满生机的气息;水流在河床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草
木随着季节的更替,每次都散发着不同的气息;动物们彼此之间传递着复
杂而神奇的信息。

在这一刻,我似乎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它让我感
到温暖、安全和欣慰。

有时我会坐在草坪上,让自己陶醉于微风中的花香,尽情欣赏周围动
植物的风姿。

每一种花卉,每一棵树木,每一只鸟儿都伸展出它自己的语言,每一次微弱的风声和绿地上蝉鸣的声音都唤醒我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

大自然的语言需要静心倾听方能领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
命的真谛。

经过大自然的洗礼,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思维更加开放,人
们也会获得一份平静与安宁。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忽略大自然的声音,也忽略了大自然对人类的
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自然环境的流失越来越严重,大自然的
语言也被人类无度的开发和欺骗所淹没。

我们需要保护大自然,让它保持
它的繁荣和自然的美丽。

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大自然的语言可以
给我们带来人类无法比拟的幸福和宁静,我们应该保护它,继续思考如何
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大师。

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它独特的语言,每一种生命都在这个庞大的语境中发出各自的声音。

当阳光洒落在地面上,微风拂过枝叶,大自然的第一句话便由此开始。

树木微微发抖,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

鸟儿在枝头跳跃,歌唱着属于它们的悦耳乐章。

花朵争相开放,散发着芬芳的花香。

这是大自然向我们宣告的第一场音乐会,如此动听而纯净。

大自然也会用雨水和雷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大自然要为我们带来一场雨时,这个庞大的交响乐团开始了新的演奏。

雨滴犹如钢琴的琴键,轻轻敲打在大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暴雨过后,道路上的小溪开始欢快地流淌,仿佛是在欢庆大自然的赐予。

大自然的语言也在万物生长中显现。

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谜语。

山川之间的瀑布,草原上的牛羊,湖泊中的莲花,它们无需任何语言,却能向我们传递浓浓的情意。

它们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不受人为干扰,与大自然保持了最纯粹的联系。

大自然还通过风的呼啸、蝉的叫声、虫鸣与我们进行交流。

风摇曳的树枝发出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问候。

蝉鸣声时而悦耳,时而刺耳,也许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生命不应该停止歇息。

虫鸣中的节奏感,带给我们一种宁静与平和,让我们放下内心的烦躁,倾听大自然低语的声音。

此外,大自然还用绚烂的色彩展现自己。

五彩斑斓的彩虹,如同大自然亲手编织的美丽画卷;红艳艳的夕阳,映照出大自然的晚霞美景。

大自然用色彩告诉我们,生活是多么美好,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领略到其中的诗意与神奇。

大自然的语言是无需翻译的,它与我们相通而和谐。

我们要学会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其中的音乐、情感和智慧。

去追寻大自然的脚步,去发现那些无声却强烈的语言,它们将让我们更加接近大自然的心灵,从而理解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我们能够找到生命的回响,也能感悟到自身的渺小。

让大自然的语言成为我们心灵的课文,去解读其中的智慧与美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竺可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
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
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字词
萌发(méng fā):①种子或孢子发芽。

②比喻事物发生。

③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

这里指的是①。

次第(cì dì):①次序。

②排场,有气派。

③情形,景况。

④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这里指的是④。

翩然(piān rán)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ùn yù):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生事物。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
无影无踪了。

销:通“消”,消失。

匿:隐藏。

迹:踪迹。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衰草:枯草。

连天: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环绕一周。

复:又。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色。

莺:黄鹂。

生机盎然(shēng jī àng rán):万物复苏的景色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ā gōng ā pó gē mài chā hé):这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

禾,这里指插秧。

榆叶梅(yú yè méi):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淡红色,核果近球形,红色。

可供观赏。

纬度(wěi dù)地球表面南北距离的度数。

连翘(qiáo);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
可以入药。

悬殊(xuán):形容差别之遥远
生态学(shēng tài xué):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