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三首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咏史诗三首

www.000001z x.c om
www.ruyi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谪的悲苦命运。
www.000001z x.c om
www.ruyi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三)、领悟感情
•
本诗把史实和现实 www.ruyi
www.000001z x.c om
www.ruyi
www.000001z x.c om
www.ruyi
本诗用了哪个典故,如何借古抒怀?
www.000001z x.c om
www.ruyi
www.000001z x.c om
www.ruyi
鉴赏要点: www.ruyi
• 这首诗伤古怀今,景中寓情,情中见 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表达了诗 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www.000001z x.c om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www.000001z x.c om
www.ruyi
www.000001z x.c om
www.ruyi
www.ruyi
诗人介绍
•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 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 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 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电白)。后为 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 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 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 集》。
咏史诗三首

《乌 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 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①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
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 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⑥ 议论(李商隐的《贾生》)
用典、借古讽今
诗歌中借用历 史典故来表达作者 的思想情感,包括 个人愿望和对现实 生活的认识与评论,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 古讽今。
如何鉴赏诗歌典故
1. 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 用典的作用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 土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 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什 么观点?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①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 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 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②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 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 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④ 理性思考,总结经验,以古鉴今。如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 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② 今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 ③ 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 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 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
《咏史诗三首》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作者刘长卿用凄怆忧伤的笔调,写了贾谊生 平的不顺和遭贬的悲苦命运,实际上是寄寓了自己的身世际遇, 悲愁感触。
《金铜仙人辞汉歌》从金铜仙人的“观感”出发,以拟人化手 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抒发韶华易逝、人生难 久的感慨,也寄寓了诗人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难言心 情。
2021/2/8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若陈琳灵魂有知,想 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 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 同心的意思。陈琳有曹操赏识,而自己虽有“霸才”却无人看 重,这里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这是在自伤身世。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这里对陈琳墓前的荒 凉寥落的哀叹,也是对重才时代消逝的哀叹。而诗人对这个弃 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这既是吊陈琳又是自伤 身世。
《过陈琳墓》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诗人表面上是凭吊古人, 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全诗贯串着那种生不逢时的落寞 悲愤之感。借古讽今,吊陈琳是为了寄寓自己的内心感慨。
2021/2/8
名句品评
(1)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品评 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诗人多舛的命运。“有道”的中 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那么,昏聩无能的 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魄 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 今皇上,巧妙含蓄。接下来,诗人终究不能自释其然,面对逝 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 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 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 旧宅。千载知音难觅,又有谁能听到诗人呼告无处、痛苦难耐 的心声呢?
怀古咏史诗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刘禹锡写这 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 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 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 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 足以让人仰怀。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江苏省)秦淮河由 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 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②《后庭花》据传 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 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 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 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 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才是好诗歌。请分析 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意”的。
[答案要点]白诗融“己意”于叙事之中,借咏昭 君(1分)表达了对“流放者”遭遇的感伤和盼 归的心态(2分); 刘诗借昭君之口陈述了汉 一直在用和亲政策求得平安这件事,用“敢 惜”“长策”(1分)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不满 (2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 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 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2咏史诗三首长沙过贾谊宅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长沙过贾谊宅【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鉴赏咏史诗的一般规律。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总结咏史诗的一般情感3、分析本诗情感的表现方式【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归纳咏史诗的一般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余秋雨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感。
”能抒发怀古之情、兴亡之感的诗歌自然是咏史怀古诗。
二、知识链接(一)咏史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二)、咏史怀古诗词基本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2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3【咏史怀古诗的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历史名城南京,旧称“金陵”了。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4诗词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第二单元12咏史诗三首金铜仙人辞汉歌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金铜仙人辞汉歌教学目标:1、掌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2、理解诗人充沛而深沉的情感。
3、学习鉴赏诗歌咏古抒怀、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用典、衬托等表达技巧。
教学重难点:掌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人充沛而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与组织:任务准备:全班分成4个合作小组。
布置课堂学习任务单。
一、任务引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有一首诗,初读觉阴森,再读决情深。
这首诗就是——《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设计:(一)请诵读课文。
(全班)(一读,要求准确)(二)参看注解,读懂诗家语。
1.找出诗歌中不能理解的地方,互相答疑。
2.解释诗歌中的红色词语。
金铜仙人辞汉歌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二、任务研讨:(一)多方联系,弄清史实(诗歌写了什么人和事?)1、看题目。
题目反映了什么信息?(对象——金铜仙人,事件——辞汉,歌——古乐府的一种。
)2、看小序。
小序透漏了什么信息?(金铜仙人辞汉原因——魏明帝在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所以被拆。
金铜仙人辞汉时的反应——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3、看文眼。
金铜仙人辞汉时竟至“潸然泪下”,极为激动,表现了金铜仙人离开故土时万分悲痛的心情。
诗歌中最能表现金铜仙人痛苦心情的句子,应该是哪一个?(对。
天若有情天亦老,何况人乎?可见哀痛之深。
)4、看经历。
金铜仙人离开汉宫时,为什么会这样的哀伤痛苦呢?诗歌具体写了金铜仙人辞汉的什么情形,以表达这种痛苦哀伤呢?请同学们阅读诗歌,小组探究,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咏史诗三首》长沙过贾谊宅

(寒林空见日斜时)寒林日斜,不仅是眼 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空 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不可再 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 情。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对贾谊尚且 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 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的一贬再贬, 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 关,将讽刺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 巧妙含蓄。
三年的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 凄惨沉重的遭遇。
一个“悲”字,有何作用?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 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更 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诗人怎样来写写贾谊故宅的景象? “秋草”,“寒林”,“人去”,“日 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 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 共鸣。景仰贾谊,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 而生。
鉴赏要点
1、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 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 处透露着诗人自我的行踪和心迹, 2、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 双关见意。
《长》托古寄慨,通过对贾 谊被贬长沙的遭遇,暗含对 朝廷不重人才、自己怀才不 遇和贬官异地的不满。
粤教版
贾谊 简介 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 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
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 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鉴赏诗歌文献: ◎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贾谊】
咏史诗三首分析

借古讽今是常 见的表现手法
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
★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
★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粤教版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 谪宦:贬官。 2. 栖迟:淹留。 3. 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4. 汉文:指汉文帝。
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 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 凉凋敝的景象。
鉴赏诗歌文献: 【别严士元】 【饯别王十一南游】
粤教版
诗歌
别严士元
拓展
◎从“倚棹”二字,可以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
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 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
粤教版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歌 鉴赏
粤教版
诗歌 拓展
梦江南(二首)·温庭筠 (一首)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 前花,摇曳碧云斜。
(二首)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 悠悠,肠断白苹(上草下频)洲。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 •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 塑造同一类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 •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 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 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 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 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
粤教版
金铜铸造的仙人像。
(1)指汉武帝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
典故 分析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 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 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 歌》。“ 清孙枝蔚《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来得失何事 无金铜仙人来魏都。“ (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都很有名;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粤教版
作者 简介 刘长卿 (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 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 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 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 (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 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 凉凋敝的景象。 鉴赏诗歌文献: 【别严士元】
诗歌 拓展
贾谊 ◎贾谊后被征拜为梁怀王太傅,因 毛泽东 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认为自己“为傅无 贾生才调更无伦, 状”,忧郁自伤,不久去世。 哭泣情怀吊屈文。 ◎作者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他因哀伤而死不值得,并感到很惋惜。
粤教版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粤教版
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
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 诗篇,往往不是为发古人 之幽思,他们常常把史实 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 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论 社会时政。 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
咏史诗
借古讽今是常 见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 ★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②个人发愤抒情。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
诗歌 主要 内容
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
粤教版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粤教版
李贺,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 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 (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 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作者 简介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粤教版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 2. 3. 4. 谪宦:贬官。 字词 栖迟:淹留。 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分析 汉文:指汉文帝。
粤教版
诗歌 背景
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 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 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 •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 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 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 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 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 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
◎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 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
◎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 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
粤教版
诗歌 欣赏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 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 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 铜仙人辞汉歌》。
《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唐李善 注:"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 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粤教版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比兴手法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 一弯明月当空;平沙 “金络脑”、“锦 万里,在月光下象铺 襜”、“金鞭”统属 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贵重鞍具,都是象征 马受重用。这是作者 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 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借马以抒情
【饯别王十一南游】
粤教版
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诗歌 拓展
◎从“倚棹”二字,可以
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 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 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 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 变幻不定。
粤教版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 ◎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 而作. 《诗经》《离骚》中就有这种作品, ★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
咏史诗
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以史为鉴”是历 史唯物主义的观 点,它一直是我 国传统文化对待 历史的正确态度。 绘画、雕塑 小说、戏剧 散文、诗歌 诗人的感情是最丰富 的,诗人对历史的研 究思考有更多的情感, 有更鲜明的形象,这 就是怀古咏史诗比那 些精辟的史论文章更 富有魅力
粤教版
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
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 事件,或历史遗迹。 ★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 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提 到赤壁之战,可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到过历史上的赤壁古战场颇 多争论,其实,就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言,这种争论 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东坡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记述历史。
“衰兰”--写形兼写情, 而以写情为主 “天若”一语,设想奇 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
粤教版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友人的 远去, 自然地 激起了 诗人心 底的无 限愁绪
粤教版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 友人离别时的情景。 饯别王十一南游
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诗歌 拓展
诗题虽是“饯别”,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有提及。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第三句虚实结合 ◎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 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
咏史诗
【长沙过贾谊宅】 【金铜仙人辞汉歌】 【过陈琳墓】 【咏史诗简介】
粤教版
【长沙过贾谊宅】
原诗欣赏 字词分析 贾谊简介 作者简介 背景分析 诗歌鉴赏 诗歌拓展
粤教版
【金铜仙人辞汉歌】
原诗欣赏 典故分析 作者简介 背景分析 诗歌鉴赏 诗歌拓展
粤教版
【过陈琳墓】
原诗欣赏 作者简介 背景分析 诗歌鉴赏 诗歌拓展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粤教版
诗歌 背景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 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 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 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碰壁。 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 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它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 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是李 贺的代表作品之一。
粤教版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里用衰兰的 愁映衬金铜仙 人的愁,亦即 作者本人的愁
诗歌 鉴赏
诗歌 鉴赏 上下句意钩连相生, 呼应紧凑,给人以抑 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宅”。
景仰向慕、寂寞兴叹 ◎“栖迟”,象鸟儿那样的 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 颔联是围 “秋草”,“寒林”,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 绕题中的 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 “人去”,“日 “过”字 恰切的。 斜”,渲染出故宅 展开描写 一片萧条冷落的景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 的。 色 客子,标举贾谊的身份。
•写景的句子--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 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尔 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 没有。 •写景的句子--日斜江上孤帆影 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 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 又恋恋不舍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