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 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 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⑴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 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 简要分析。 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1.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试体 会其表达效果. 2.本诗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 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谈谈你的 理解 3.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 色的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 伤感。 ②第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 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 但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 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受。 ③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咏史怀古诗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 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册,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兴衰与荣辱。

文人墨客常以诗词的方式,抒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古之情。

下面将为你带来12首咏史怀古的诗词,感受历史的兴衰,领略沧桑的变化。

一、《宋城山水林》岁月更迭片瓦间,南方风吹古城山。

柳夜深拂历史墙,宋王遗迹一片残。

宋城山水林静卧,勾勒着岁月的纹。

草木苍茫人已散,唯留鸟儿相伴闲。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城市,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凝聚着悠久的历史积淀。

这段诗词描绘了位于南京的宋城遗址,如今的景区依旧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痕迹。

在宋城山水林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与沉淀。

二、《九曲深巷》九曲深巷尘已落,门楼斑驳历史色。

曾经繁华如锦绣,如今只剩故事说。

乔家大院歌舞纷,红楼遗梦泪沾巾。

九曲深巷古风韵,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九曲深巷指的是山西太原的古街道,它凝聚了悠久的历史积淀,曾经繁华一时。

而如今,乔家大院、红楼等古迹已经残破不堪,但它们依然情真意切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使人回想起那段曾经的繁华岁月。

三、《长城古道》汉家古道何人行,长城连绵似飞蛾。

千里边塞纵横行,旷远辽阔绘银河。

驼铃声声古道上,雄风万古传乾坤。

长城古道承历史,荣辱兴衰藏沧桑。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其保卫祖国的历史功绩令人敬仰。

这首诗词以长城为主题,描绘了长城古道的壮丽景色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长城古道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记载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荣辱和沧桑。

四、《悲秦汉》秦汉山河隐遥迢,帝王辉煌带家昭。

泱泱华夏尽余烬,云烟散去残飞箭。

丰碑哭泣凄凉处,龙袍风起寒霜落。

悲秦汉石遗千秋,往事如烟难再留。

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统一了中国疆土,开启了大一统局面。

然而,朝代的兴衰更迭,秦汉的雄风早已成为历史长河里的浮云。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秦汉辉煌的悲怀之情,展现了往事如烟般飘渺不定的场景。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文言文咏史怀古诗,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历史事件和传说中人物的崇敬,还有着丰富的文学意蕴。

在众多文言文咏史怀古诗中,以下是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的简介和鉴赏:一、《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是司马迁所作,描写了苏武出虞后在紫荆谷牧养羊群的场景。

诗歌中苏武的形象,既有神武、国家大臣的强大的气魄,又有游牧民族的诗人和隐士的柔情。

整首诗把人物心境状态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心中对苏武君之崇敬和赞美。

二、《东皇太一指璧》《东皇太一指璧》是屈原所作,记述了太一帝王在游历河洛时,发现一块璧时的故事,后被台汉五帝立为一位伟大的帝王。

这首诗把太一帝王的风采和他对天地万物的慈悲和统治能力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臣下敬仰君王这种贵族礼仪。

三、《搜神记》《搜神记》是苏轼所作,记述了吴传英搜神的故事。

这首诗的语言豪放,表达出吴传英精神的顽强和思想的灵活,以及他对神话中人物的敬畏。

四、《凤求凰》《凤求凰》是李白所作,讲述了凤凰降临的故事。

诗中的风格朴实、意象深远,表达了李白对凤凰灵动和传奇色彩的崇敬和惊叹。

五、《听蜀僧琴》《听蜀僧琴》是柳宗元所作,写了一个蜀僧老人在南山边吹奏琴和唱歌的场景。

诗中蜀僧把时代变迁和苦难变为乐趣,表达了对自由、对变迁的崇拜。

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是李白所作,记述了去东京游览的故事。

这首诗除了表达诗人对古建筑美景的崇敬外,还把李白自身的多情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南乡子》《南乡子》是杜牧所作,描写了南乡子对家乡离别的伤感。

诗中融入了杜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怀仁,表达了古人追求梦想的热情和追求理想的意志。

八、《登郊》《登郊》是白居易所作,描述了登上郊外高山的故事。

这首诗以白居易的个人感受为主,把自然和社会的层次,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得形象而真实。

九、《落花》《落花》是杜甫所作,描述了郊外落花的场景。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政治局势和社会现实的观察。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第三讲咏史怀古诗1.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蜀相杜甫〔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7.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登岳阳楼杜甫〔唐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关于咏史怀古诗

关于咏史怀古诗

关于咏史怀古诗
1. 《咏史》作者:高适(唐代)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 《咏史》作者:戎昱(唐代)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弼臣。

3. 《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唐代)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泊秦淮》作者:杜牧(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赤壁》作者: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作者:杜牧(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苏轼《赤壁怀古》和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赤壁怀古》和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 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 百姓苦; 百姓苦!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昔盛今衰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 要分析写法 主题决定的。 主题决定的。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 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有议论引发的, 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 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 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 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 《王昭君》 , 的讽刺。有用典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的讽刺。有用典的,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 一而足。 一而足。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 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咏史诗特点: 咏史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 形式标志: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在古迹、古人前冠以“ 或在古迹、 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 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 2.内容特点: 内容特点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 人的缅怀之情; 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 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课本回顾
1.《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2.《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轼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4.《越中览古》 李白 5.《蜀相》 杜甫 6.《题乌江亭》 杜牧 7.《泊秦淮》 杜牧 8.《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内容有共性
1.临古地 2.思古人 3.忆其事 4.抒己怀
通过与周瑜的对比,发出人生如梦的 感慨,以及在清风明月间买醉的无奈。
怀人伤己之同病相怜型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美不得宠,远嫁异乡;诗人才不得 用,漂泊西南。
怀古伤今之昔盛今衰型
(古地)
理性反思
(古事、古迹)
对比失落型 同病相怜型 昔盛今衰型 物是人非型 别有寄托型 启迪世人型
常用技法
1.借古讽今 2.借古喻今 3.用典 4.对比
鉴赏指导
• 1.结合题目,了解诗词中的史实和人 物。
• 2.通读全诗,细分类型。 • 3.找到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
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怀人伤己型)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 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感慨。
怀古伤今之物是人非型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 者已是“故国”“空城”,昔日繁华化 为乌有,抒发了故国萧条、物是人非的 感伤之情。

孟浩然①

李商隐 咏史怀古诗

李商隐 咏史怀古诗

李商隐咏史怀古诗以下是李商隐咏史怀古诗 4 首赏析及其具体语境:1. 《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

次二句取裁锦作障泥一事以喻其荒淫亡国。

这首咏史诗,讽喻炀帝荒淫亡国的同时,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婉讽。

2.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此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甚至不惜降低身份召见被贬的贾谊。

后两句则点出文帝只顾空谈鬼神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

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

唐玄宗逃到蜀地,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事。

李商隐以“马嵬事变”作为背景,表达唐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诗人将玄宗与陈后主做对比,对玄宗既有体谅,也有婉讽。

4.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筹笔驿是诸葛亮出师北伐时驻军之地,此诗借古讽今,以筹笔驿怀古抒发作者的感概,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这些诗都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解析
• 重难点一:了解诗歌所涉及的史实。 • 例1: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 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 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 山苑囿、亭台宫殿。
•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 壑”,千村寥落。 •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有何变化? •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 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 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彖中 “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 心情。
•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 深沉的-----之感。 •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 特色。
•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
• • • •
深沉的兴亡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 语言特色。 ①刘诗今昔对比,寓情于景,含蓄深沉, 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运用“后庭花”这 个典故抒发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 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 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 3.思想感情:
• •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观 点,常常是一事一议,只发表看法,不含 褒贬。
• 例: • 题乌江亭 唐〃杜牧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作者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以兵家的眼光论项羽的成 败,并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 卷土重来,为项羽负气自刎而惋惜。
• 重难点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 例2:



唐〃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1)本诗末句“问鬼神”是指______。 • (2)这是一首借古讽今诗,诗人借贾谊的遭 遇,抒写自己_____________的感慨。

(1)本诗末句“问鬼神”是指服 药求仙、荒于政事。 • (2)这是一首借古讽今诗,诗人 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 寓慨于讽的感慨。

第二类:悲吟古人际遇,暗伤己之情怀。 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 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离 骚
唐〃陆龟蒙
• 例: • •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被流放在外的屈原问天天无语,招魂魂不至,纵使写下千 行感人的诗句,也敌不过奸佞的一句谗言。作者读《离骚》有感 而作,写了佞臣之可恨,谗言之可畏,昏君之可恼,忠臣之可悲, 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 2.基本内容

• • • •
咏史怀古,往往是诗人借怀古叹今或叹个人 命运的坎坷,所涉及的多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影 响的人物、事件、古迹等。 历史人物如屈原、吴王、贾谊、王昭君、曹 植、诸葛亮、隋炀帝、唐明皇、杨贵妃、李煜 等。 历史事件如马嵬事件、隋灭、项羽自刎、安 史之乱等。 历史古迹如废都荒台、离宫旧苑,骊山、赤 壁、新亭、隋堤、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 李白坟等。 作者借古自比,或感叹历史,或影射当今。
专项训练
• 第一级训练目标:
• 明察秋毫,了解咏史怀古诗 意象特点。
• 训练1 台 城 唐〃韦庄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旁。
•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 什么说“台城柳”“无情”?(5分) •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 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 说法?为什么?(6分)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 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席上, 偶遇沦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 秋社: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分别称春租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咏史怀古诗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 1.形式标志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咏叹史实、 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 哀思、借古讽今。形式标志主要体现为:

一是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 迹有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 史》(“历览前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 · 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 王维的《西施咏》。 • 二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刘禹锡 的《金陵怀古》《乌衣巷》,陈子昂的《燕昭 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 蜀相》《八阵图》等。 • 三是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 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李商隐的《马嵬》, 杜牧的《过华清官绝句》。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对仗(或对偶)(填两个字),律诗 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分) •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 歌中的“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同说 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梦断箫声夜月孤”一句同说一事。 (2分)

•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 从景情关系角度进行鉴赏。(6分)
• ④衬托。
• 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 例: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 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 朝的衰败局势,更衬托自己被贬后的抑郁悲凉, 痛苦无奈的心境。
• 重难点三:理解诗中的典故和化用 • 例3: 乌衣巷 唐〃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人月圆 金〃吴激 •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 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 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 •
• ⑤抑扬。(分为“欲抑先扬”与“欲扬先
抑”)
• 例: 贾 生 唐〃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仿佛热烈颂扬汉 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后两句, 汉文帝“夜半虚席”虚心垂询不是为了寻求 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是 抑。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讽刺了 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
• 对比手法

咏史古诗往往从现实所见入笔,描写眼前 衰败、荒凉、萧条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 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借此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 感。
例:

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旧苑荒台”,写吴王旧苑衰败之景。 “杨柳新”写今日苑囿台榭周围之杨柳青青, 无边春色。江山依旧,物是人非,昔日苏台富 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 之上的一轮明月了。“新”与“旧”的对比,
• (1)采分点1: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 眼前的荒凉破败的台城引发作者无限的感 慨。(2分) • 采分点2:作者眼前的台城之堤柳不管人 间兴亡,不论诗人有多少昔盛今衰的感慨, 依旧郁郁青青。它的繁茂和台城的荒凉破 败形成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3分)
(2)同意。 • 采分点1: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 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 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3分) • 采分点2: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 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 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 朝,怀古伤今。(3分)

第三类: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 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 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 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 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
例:

唐〃戎昱 •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表面写汉朝把国家的安危寄托 在和亲这件事上,乃是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则反对安史之乱后的 唐王朝面对严重的边患一味求和的政策。

• 训练2 赤 壁 明〃杜庠① •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乌满烟芜。 •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



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 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 借古讽今三个角度。
• 4.常见技法
• 在艺术特征上此类诗歌表现为“咏史” 与“言志”(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咏史 只是手段,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 作技法上,咏史怀古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 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扬等艺术技法。
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填 两个字),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 样的特点。(2分) •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同说一事;“苏 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梦断箫声夜月 孤”一句同说一事。(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