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3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高考真题演练1、(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作者介绍】周朴(?—878)唐代诗人。
字见素,一作太仆,吴兴(今湖州)人。
初隐嵩山,后避地福州,寄食鸟石山寺。
淡于名利,隐居山林,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方干、李频为诗友。
观察使扬发、李诲招聘,皆拒而不往。
后因拒绝参加黄巢义军而被杀。
卒后,友人僧楼浩辑其遗文,得诗100首。
周朴写诗,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联一句,时人称为“月锻年炼”,往往未及成篇,佳句已广为传诵。
其《董岭水》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之句。
一士人路遇周朴,故意念成“河声流向东”,吟罢即跨驴迅跑。
周朴急行数里方追及,对士人说:“朴诗‘河声流向西’,何得言‘流向东’?”闽中传为笑谈。
另有“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皆其名句。
《新唐书·艺文志》录有诗集2卷,已散佚。
《全唐诗》录存其诗15首,编为一卷。
【译文】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
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课件

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 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后常 用来形容建功立业。 燕然勒石:东汉将军窦宪带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 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成为 了后世元勋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指建立或成绩功劳。
三 种 主 要 类 型
三种主要类型
2.忧国伤时型: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 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 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评现实。
桂枝香·金陵怀古 [ 宋 ]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这些诗作大多是 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 时,融进了的自己切 实的生活感受和特殊 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烈个人意识。
(三)理性反思。别有寓意,启发后人。 此类诗歌,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自己的
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特殊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 识,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对历史事实 的特殊观点、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用来启发众人。
身死异国魂魄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小
敬慕先贤之敬意
结
一 :
先贤失意之痛惜
怀
人
壮志未酬之怅惘
伤
己
寄
怀才不遇之感伤
寓
情
感
建功立业之期望
二 怀古伤今
诗人借写古迹、古 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心、 热情、不满或是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 强烈关注。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 型:繁华远去,只 留荒芜,物换星移, 世事沧桑。
模 拟 高 考
听话丛台①(唐)李远有客新从赵地回, 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②天边去,树 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 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如:《咏怀古迹》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咏怀古迹·其三》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四、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石城/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F、自然景物: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明月、江水、归燕(永恒不变的事物,见证历史沧桑);地上的青苔、孤寂的残垣、无名的断碑、荒松、古墓、落日、悲风、巢鸟(标示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充满悲秋的色彩)五、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六、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诗人怀古咏史的两种主题<一>怀人伤己作者追思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自己有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鉴赏(附考题解析)

金陵望汉江
落脚点在国家还是自己?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
登尉佗楼
落脚点在国家还是自己?
许浑(晚唐诗人)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 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 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 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 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A.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对宋友之人问《的送同别情杜惋审惜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陶隐渊田明《园归园田居》)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对李百绅姓《悯同农情》)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 禹锡《乌衣巷》)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最新2019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1)课件ppt

1. 碱性还原后测定 例如:泛影酸的含量测定
COOH
I
I
+ 11NaOH
CH3CONH NHCO3CH I
COOH
+ 3Zn H2N
NH2
+ 3NaI 3+CO2OCNHa + 23N+a2Z3OnHO
N3 aI + AgNO AgI3
+ NaNO
2. 酸性还原后测定 例如:碘番酸的含量测定 Zn还原
(三)氧燃瓶燃烧法(oxygen flask combustion method)
1. 仪器装置 500ml, 1000ml, 2000ml, 磨口、硬质玻璃锥形瓶 2. 称样 固体样;液体样要求详见P84 3. 燃烧分解操作法 4. 吸收液的选择 用于X、S、Se等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时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朝愁的国。势日衰,眼前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一陕片荒西凉省,中于部是,“古不属秦
国。萦纡:旋绕曲折。堪回首”之情油然而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感。情?请简要分
析。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后银量法
3. 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
(1)含锑药物 例如:葡萄糖酸锑的含量测定
Sb5+ + 2KI H+
Sb3+ + 2K+ ++ I2
I2 + 2Na2S2O3
2NaI + Na2S4O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含铁药物
2Fe3+ + 2KI I2 + 2Na2S2O3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赏析之咏史怀古诗歌的鉴赏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 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樽还酹江月。
咏 史 怀 古 诗 歌 的 大 致 分 类
2、对历史上优秀人物的坎坷命 运同情(对昏庸统治者的批评、 对奸佞小人的鄙 视),抒发自 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 3、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 史 史遗迹),抒发兴衰成败之感, 怀 得出哲理。 古 石头城 诗 刘禹锡 歌 山围故国周遭在, 的 大 潮打空城寂寞回。 致 淮水东边旧时月, 分 夜深还过女墙来。 类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岁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人所咏怀的对象,与史实有出入, 只是当时的情形和自己现在处境有点 相似,诗人于是借机发挥,以抒发自 己的感慨。
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 引导: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飘泊 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 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 “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 杜甫的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 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 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 自己的同情。
涉及的历 史人物: 周瑜 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
第二步:或者是推敲
揣摩作者对待历史往事、古 人或古迹的态度,归结作者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咏怀” 如:《咏怀古迹》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咏怀古迹·其三》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四、常见意象A.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 石城/ 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 、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F、自然景物: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明月、江水、归燕(永恒不变的事物,见证历史沧桑);地上的青苔、孤寂的残垣、无名的断碑、荒松、古墓、落日、悲风、巢鸟(标示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充满悲秋的色彩)五、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六、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诗人怀古咏史的两种主题<一>怀人伤己作者追思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自己有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3 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通过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在诗歌中,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一、咏史诗的基本类型1、就史事论史事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并不置身其中,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价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和感性认识。
这一类型的诗歌,着眼史事,议论引发,将自己的态度诗化地表达出来。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杜牧在诗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
而王安石却道出“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这样的穷兵黩武的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借史事说今事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
作者以一颗忧天下之心,或表现对当世腐政的不满,或表现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借古说今,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朝统治集团。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人在作品中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收复国土,恢复中原,这可以说是借古讽今的杰作。
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昔对比之中,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自然产生怀古伤今的情结。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从史事描述、意象的选择以及语势的倾向上去判断作者是意在“讽”(讽喻)还是意在“伤”。
3、以史事言情志诗人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明志。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就是采取对古人伟业的追溯,最终引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表达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二、鉴赏这类诗歌方法弄清楚了这类诗歌的类型,再注意各种表现手法,比如,比喻、象征、对比、反衬、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鉴赏这类诗歌。
1、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往往立足于正面写史,通过写史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因此,做好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这是首要问题。
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感受到风景、山河的变化,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
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接着诗人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
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
据《三国演义》表现,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者都是刘景升的儿子一类的猪狗。
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2、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
如,元代的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
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
作者进行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
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
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三、艺术手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在咏史怀古诗中,写法应该是多样的,但主要弄清一下几点:1、多种抒情方法结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作开篇三句,突兀而起,将壮阔大江的实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种种历史虚象融成一片,铺开赤壁怀古的背景。
引出具体对象后,又宕开一笔,以三个短句描写出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极力渲染江山之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潮为之激荡。
词人由此顺势而下,上片的最后两句写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杰人灵,一面承上启下,引出怀古核心部分。
过片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以艺术的夸张跳出历史的真实,先将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安排在燕尔新婚之际,以侧面衬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着力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画龙点睛般勾画出昔日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
接着后面中的“樯橹灰飞烟灭”六字,精练而形象地将“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火烧赤壁的决定性场面。
为此,引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
可以说,此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写尽了大江东去的气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从容。
2、运用典故表情达意诗人常常从古往今来典故、诸子百家学说、宇宙万物动态中选择那些最贴切的东西,来状物、摹景、议事、明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意。
下面就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说明典故的运用。
全词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里至少有两个典故,还有一个涉及星相学的名词。
孙郎指三国时的孙权。
《三国志.孙权传》载有孙权乘马射虎的故事。
•孙权是三国时群雄中的少年英雄,他接哥哥孙策的班时,只十九岁,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中用“亲射虎,看孙郎”,就把“聊发少年狂”的形象烘托出来了,并与后面的“鬓微霜,又何妨”相呼应。
“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
诗人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庭的信任和重用。
“天狼”即星名,在古代星相学中,是主侵掠的星宿。
诗人以此比喻当时的西夏和辽国。
北宋曾先后和他们订立了屈辱的和约,故以"西北望,射天狼"表示自己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
3、运用对比的手法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诗歌中,对比手法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词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古诗。
从全诗看,从诗歌中的意象来看,诗人选择了“野草花”“夕阳斜”来描写了眼前的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其实,诗人在这些意象背后,却是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这样,在今昔对比中,引起了诗人世事沧桑之感。
专项训练一、【2019届宁夏银川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9分)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①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②。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3分)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
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
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
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
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分)【答案】1、D(“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这里有想象,虚写,而非全“看到”。
)2、①诗歌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
②即景生感(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前三联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尾联笔锋一转,绾合前文,感叹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诗人没有直说,反向旁人劝喻,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隐约曲折。
【试题解读】《行经华阴》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诗人途经华阴时所见的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二、【2019届宁夏青铜峡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9分)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